第173章 可能的变局2

按照孔融在历史上对曹操的说法,曹操在面对河北大军怎么办?实力远不济袁绍,那就只能投降呗!孔融之所以处于曹操集团,实际上只是想要追随汉献帝!

而袁绍又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这就说明孔融这位大名士,实际上是希望袁绍获胜的。只有袁绍获胜,他孔家才能恢复世家大族和名士的统治阶级地位。

做为宦官后代的曹操,他那低贱的出身,自然是身为大名士的孔融所不耻的。这也成为了孔融敢与曹操处处做对的原因之一!

而曹操这个奸雄,居然能让这么一个极品人物留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虽然说有出于对其地位、声望的顾虑,也不得不佩服曹操的忍耐力。这也就越发的显示出孔融自以为是的愚蠢!

但在这一刻,包括献帝在内,没有人会觉得成了救命稻草的孔融,只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政治白痴。每个人都在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风度翩翩,且自信心十足的大名士。

都在期盼着他说出能做为内应,真正能与江南军对抗的势力来。

看到包括皇帝在内的众人一脸的震惊,孔融的虚荣心更加的膨胀起来:“诸位尚且不知!他江南军中尚有数位我北海国的能人,在其文武官员中担任要职吧!

他们当年可都是臣下在北海国的忠心部下,不过因种种缘由先后流落到了江东。想不到如今他们却已经成了江南军所属的高官了。

前些日子,臣下刚与其中一人相见·方知他们皆在这金陵城中。他们在臣下所属之时,本都是忠于朝廷之人。依本官想来,若是由我这个前任上官出面。

以大义之道加以劝诱,加上皇上能对之许以重赏。对他们动之以利,晓之以情,这些饱学的忠义之士,必然会重新投效皇上。

有了他们从中配合,到时皇上再下旨。命令荆州,益州·扬州的几位身为皇亲的州牧大人一起行动。皇上今日所虑之局面,臣下以为,诸方多力齐施之下,又何愁大事不定呢?”

不论是献帝还是众位大臣,听了孔融如此有把握的话,一时都是喜上眉梢。

年青的献帝有些迫不及待的大笑着问道:“哈哈,有孔先生相助,大汉中兴指日可待!朕心甚慰,朕心欣慰啊!只是不知这几位北海贤人,究竟又姓甚名谁!

莫非比起邴原等贤士还要有才吗?看来我大汉的北海国还真是出贤才名士之宝地啊!”

看到孔融一脸的谨慎·献帝毫不在意的笑道:“孔融先生只管放心,这殿中诸位大臣皆是咱们自己人,岂是经过千里艰难考验的忠臣,必然不会有人泄漏这些贤才的名字!”

见献帝一再追问,有些卖弄的孔融终于也放开了防备。想想能跟着献帝出生入死的护驾回京之人,又怎么会有奸细。这所大殿之中,太监宫女都早已被赶了出去。

留下来的几位之中,就算是最年轻的钟繇也跟着献帝七八年了。不是忠心之人,又怎么可能如此跟着皇帝而不离不弃呢?何况如今献帝已经一再要求,好面子的孔融自然也就不好推托。

还有些犹豫的孔融·极快的扫视了殿中这些人一眼。却看到众人的脸上都是渐渐变换了颜色,必竟谁感觉到了自己不被他人所信任,脸上神色自然都不会好。

看到众位大臣的脸色·孔融的心中登时一惊。在他人面前,他孔融再怎么能夸夸其谈,镇定自若的说话。

却也不敢还未入朝,就将真正的朝廷元老得罪了大半。

当下心中一横:“皇上!前日臣下遇到当年的属下是仪。他如今刚刚升为了江南总督府的骑都尉。主要是帮着总督首辅别驾的张昭,处置各地的调粮与征税诸多事务。

这家伙,如今在江南总督府里,也算是有些权力的一方主管之人了。”

众人一楞都是纷纷议论起来:“是仪?还真不曾听说过此人的名字!这世上姓是的人本也极少。若是早就听说过,谁也不会忘记的。没有什么名气啊!

不过他在总督府中做事·还是一位骑都尉·这也算是一员能掌兵的将领了。若是能将之拉拢,投效了皇上·也能给咱们提前通报些许消息。这样的人,应当也有他的用处吧!”

“当然有用了!咱们如今势单力薄·这种处于重要位置的总督府官员能投靠皇上,那当然是多多益善才是!有他们通风报信,若是江南军有任何异动,咱们就都能提前想到应对之法。

嗯,这样的人对咱们将来行事,可是十分重要。他还能为大军调来粮草,万万缺少不得!”

当年只是自己属下的一个小人物,就能让众臣一时间议论纷纷,孔融更是得意非常。

下意识的干咳几声:“咳咳!皇上,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当年是仪在北海时,本姓“氏”,因为被臣下嘲笑他的“氏”字是“民”字无上,故此才改姓为“是”。”

“啊!”众人看向孔融的眼光不由得有些怪异:“这个是仪看来先生关系并不好啊!那孔先生将他说出来,若是往后不能肿他拉拢过来,岂不是自取其辱吗?”

终于感到孔融的话,似乎有些过于夸口。董承看了一献帝,这才陪着小心十分客气的询问道:“不知孔先生以为那是仪都尉,可会对当年在北海的小过节,心中有所顾忌呢?”

见众臣果然一脸的疑问,孔融得意洋洋的说道:“嘿嘿,诸位放心!那是仪当年在国中就是以忠恕扬名之士,决不会是忘恩负义之辈。臣下先前与他相遇之时,还不曾认出他来。

是他自己上前向臣下拜谢·当年在北海的主臣之谊,臣下这才想起他的名字!哈哈!想我北海出身的士人,深受圣人教化。那才是皆属宽宏忠义之辈呢!”

董承这才放心的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这是仪都尉,还真是高风亮节之辈!”

想想也是,被上官嘲笑之下强行改了姓氏,等若是将他氏家整个家族都从当地抹去。

只怕是个有骨气的男人,都不会对这样的事轻轻放过。象是仪这样的文士还真是少见。

可是孔融说的这样有根有据·急于扩张朝廷势力的献帝君臣们,却是下意识的选择了相信。相信这个是仪应当是真正读透了圣贤书中精义的大贤之士。

也有人想:“或者这个是仪,他的家中正好是有着特殊的原故,需要进行全家改姓吧!”

看来献帝众人都是选择了相信,这个是仪的可以被拉拢的人物。孔融的兴致更是高涨,继续高深莫测的笑道:“其实,这是仪在江南军中只不过算是一员小官而已。哈哈!”

说到这里,孔融却是可恶的停下了话头,一脸神秘的高高吊起了众人的胃口。

正盯着孔融的献帝反应最快,双眼一亮脱口问道:“哦·孔先生难道还有官职更大的属下,在那江南军中任职不成?这,这可真是天助我大汉皇权重兴了!”

“哈哈!”孔融干笑一声,国舅董承没有及时接上话头,反而让皇上抢了先。这让状态正好的孔融,感觉错失了更多卖弄自己本钱的的机会,有些悻悻然的扫了董承一眼。

却不敢再耽搁下去:“臣下启禀皇上,臣下在与是仪交谈之时,还听说臣下任北海太守时任命的功曹孙邵,如今亦在总督府中任职。孙邵此人·实有廊庙之才也!”

“孙邵?莫非孙长绪?新任的总督府长史?”

原本只是在一旁静静倾听的钟繇,突然惊讶的叫出声来!“自张昭长史升为总督府别驾之后,江南总督就特别提议·让年纪尚轻的长绪,接替了总督府长史之位!

他果然是有大才之人,只是听说他当初是刘繇州牧的部下,随着扬州一起降伏过来的。却怎么也想不到,他当年居然也曾在孔先生手下做过功曹呢!

啧啧!看来孔先生这北海之地,还真是人才济济啊!孙邵啊,居然是他!”

自从得知蔡琰来了金陵之后,钟繇就毫不避嫌的时常到总督府求见蔡琰。以求研习蔡家的飞白书。钟繇却是众臣之中与总督府关系最亲近的大臣。

他认识总督府长史孙邵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钟繇对书法近似痴狂的着迷态度·这是朝廷上下早已都了解之事。

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三代传人。据说蔡邕的书法学自神人·而后传与崔瑗及女儿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他擅长书写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写得最好的还是楷138看书网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是我们学习书法入古出新难得的法帖。

钟繇在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儿子。他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

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

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

这说明了钟繇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数十年的苦练,使得钟繇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大家。

他与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他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等,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其是楷书。

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138看书网体,对汉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时钟繇的一声惊呼·让献帝与其他人都是大吃了一惊。总督府长史,那地位何等高贵。长史相对于总督府,那简直等同于一国的丞相之职。

可是谁会想到,这样重要的人才,居然也出身于眼前这个有些落魄的孔夫子属下。

太仆韩融激动的连苍白的胡须都开始颤抖起来。有些艰难的开口道:“孔文举,你所言可是真实!可莫要犯下欺君之罪,毁了你孔氏传承数百年的清贤之名啊!”

众人都是一头,若是说一个骑都尉出身低下,还情有可原。但总督府长史这样的人才也会被孔融白白的放走,那实在是有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之前孔融对众人声称孙邵有着廊庙之才,证明孔融是认可了孙邵的才能的。

可是这样的人才他没有留住,如今却投入了江南军。并成了一位高高在上的江南长史,总揽天下大半的民生要务。究竟是孙策用人的本事太好,还是眼前这个志气高昂的孔融太过无能呢?

看着众人满脸的异样,孔融却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想来想去,一时却有些想不明白干脆抛出了自己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张底牌。

“皇上,诸位上官可曾听说过当年忠义仁孝的东莱太史慈?当年太史子义流亡江湖之时,臣下曾派专人对他寡居的老母亲照顾有加,故而与臣下颇有些故人之情。

臣下听那是仪说,子义如今在江南军中已经位居辅国将军。与江南总督孙策分掌江南军的一部铁骑。江南军共有一万余骑,他就独掌了五千骑。

在江南军中,他是除去孙策与周瑜两位主将之外。唯一掌握着常备军的大将,据说就算是当年跟随着孙策之父老将们手中也都没有现成的兵力。

可见他在江南军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当年臣下就知道子义是大将之才,如今果然出息了。只是可惜当年我北海城小兵弱,根本留不住子义这样的大才啊!”

说到这里孔融是一脸的懊悔。心中抱怨:“如若当初就留下了子义,北海又怎么会失陷。被袁谭那得志的小人所夺取,偏偏武安国又被吕布断去了手上筋脉再不能出征。

北海无大将,我孔融连自己的妻子爱女都保全不下啊!唉,也不知她们落在了袁谭那小畜生手中,情况如何了!唉,听说那袁家小子品性并不算好啊!”

想到这里,孔融只感觉自己的心中,突然莫名的伤痛了起来。妻女可以预见的悲惨下场,加之他自己如今的漂泊无依让这个刚刚还意气风发的朝廷救星突然有了想哭的念头。

但是突然听到江南军三巨头的太史慈也有可能被孔融说降。这样惊心魂魄的消息,让献帝君臣都陷入了狂喜之中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孔融的突然转变的脸色。

“太史慈,太史子义!听说他当年还做过如今的益州牧刘繇大人的属下。若是能得他相助,只怕拿下江南军根本就不在话下了。他手中可是掌握着一半的江南军铁骑啊!”

当初太史慈做为张的接应力量,赶到洛阳迎接献帝之时,是与献帝君臣都见过面的。而且一眼就看中英勇雄壮的太史慈的献帝,当场就想要用高官厚禄的封赏将太史慈拉拢到自己属下。

但结果却被太史慈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献帝事后,对太史慈的叛逆很是暴跳如雷的发作了一番。只不过后来经过了董承等人劝解,献帝才终于明白了一些。

一来,双方初见,彼此之间并不熟识。二来,太史慈对朝廷的空头支票般的封赏,也有些不屑一顾。他一江南军的大将,为了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的奖赏。

就去背叛江南军,那样的代价未免太大。拒绝献帝的封官,那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这一刻孔融抱怨般的话语,却让献帝等人对这个丢失了属地,还抛弃了妻女的北海相,升起了一种同病相怜之心。

“非是孔文举无能,只是因为那北海与当今的朝廷一样,都是留不住人才的弱势团体啊!”

众人也终于明白过来。北海的确是出人才之地,不论是文人还是武士,多有大才之辈。只不过当今之世,真正有才能之人,又怎么肯让自己的惊世才能埋没在一县之地。

同样的,太史慈等有眼光的人,也不会在朝廷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一块的时候去投效皇上。难道跟着皇帝一起,在整个大汉属地,四处被那些军阀,如丧家之犬般的追杀,而只能陪着皇上逃难吗?

但如今却是不同,朝廷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加上有孔融这个前主公的引荐,献帝只要许诺下相应合适的官位,就极有可能将这些重要的人才,都从江南军中拉拢过来。

他们当初能抛弃北海投靠到其他势力,最后再加入江南军,已经是变节了多次。那么这回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再让他们改变一次阵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一刻,欣喜而且信心十足的献帝君臣都相信,不论是谁,每个人都有相应的代价。只要朝廷舍得付出,看起来再忠贞的臣属也会有变化啊!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8章 马日磾觉悟第90章 二弟请求出仕孙策细细三思第10章 救战友新兵拼命恶高顺周仓愤怒第215章 孙河不慎中伏子龙枪挑高槐第106章 周善调兵第183章 左慈招金甲第149章 真是冤枉第255章 蒲元马均第70章 夏纳调戏公瑾兄弟结义交心第121章 可造之才张英急立新功黄盖第54章 摸金校尉第15章 陆逊初献谋第二三十章 应劭逃命忙妙才入徐州第45章 陈瑀的望风而逃第158章 攻城计划的泄漏危机第205章 三兄弟重聚第282章 伊籍弯腰第55章 匈奴感激你第190章 三才子缘何来此大丈夫何患无妻第133章 阿丑的木牛木马第111章 刘繇内外交困白虎倾心来投第33章 侦骑四出我愤怒第39章 新兵洗脑第305章 伯安匆忙围城伯珪缓兵有计第111章 黄蝶舞议嫁孙策第226章 山地军首战第62章 桓韩劝学第192章 桥家有女初长成第209章 突围入吴第二三八 龙的传人不会没落第121章 孙策眼中的貂婵第79章 孙策的拜师典礼第195章 朱灵投孟德平原相刘备第64章 兄弟谋收吕布父子评论刘备第二十二章第141章 典韦战纪灵第45章 陈瑀的望风而逃第111章 笑与泪第225章 擅谋吕蒙在后第186章 袁绍屠城定冀州第179章 传承之益德来也2第97章 孙权得知真相孙策谨慎防狼第二三十章 应劭逃命忙妙才入徐州第97章 温情第237章 手足衣服第288章 左慈阻兽行袁术夸大功第一四四章第54章 摸金校尉第93章 蔡琰的喜事之我爹是杨刚第60章 敢抢我功劳第52章 王义死节第181章 大军回城贾华毒手第156章 天,塌了第248章 陶谦四方求教袁术一心做媒第121章 可造之才张英急立新功黄盖第182章 周仓收心猛张飞第64章 陶谦的暗中黑手第118章 贾华郁闷碰壁孙权暗中藏人第3章 江东军出征甘兴霸打靶第16章 华陀急救命输血初显威第83章 新妻幸福告白长老艰难说服第2章 九千美人第36章 周仓不服第86章 山越渐平定张英回曲阿第26章 求战心切第21章 徐顾潜伏吴郡郭嘉妙算豫章第177章 你想怎么死2第189章 选择决定成败共2第207章 郭嘉说子龙第243章 恶来暗偷城之疯狂杀戮第189章 选择决定成败第35章 攻与守第138章 进攻目标舒县袁术的承诺第144章 完美结局第168章 连弩对游侠油水英雄第77章 陆逊的生死第42章 子义拒官第47章 曲阿城人心异宣传队初试手第一百零一章第189章 选择决定成败共2第132章 士家伏罪第104章 太守张邈的担忧第182章 周仓收心猛张飞2第298章 杀我你不配第75章 周瑜三人中伏都是跳舞惹祸第85章 左慈说张机第292章 老婆不能让下属要收心第54章 人走马留第100章 左贤王之阴谋第20章 出头鸟第66章 参战与否第245章 收获第7章 官与商结合第241章 兄弟如厕计议刘备县令迷途第65章 孙策回舒县周瑜上晶山第98章 亲戚的安排成长的少年第85章 挖角大匠师李铁第265章 订亲第108章 郡灭家亡第174章 两脚羊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