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要

连守信和张氏都吸了一口气。小七的两眼立刻亮起两只金元宝,五郎和连枝儿还算淡定,不过面色也都微微有些发红,那是高兴的。

“这还得去掉武老板的寄卖钱吧。”高兴过后,连守信说道。

“嗯,按着四百八十两算,去掉两成的寄卖钱,咱能拿三百八十四两银子。姐,我算的对不?”小七就说道。这一点的数目,小七不用算盘就可以算出来了。

连蔓儿点头,小七这账算的不错。

“咱种十年的地,也不一定能出这老多钱啊。”连守信感叹道。

“就是这钱,咱恐怕也只能挣今年一季的。”五郎就说道。

一家人就都沉默下来。这件事,连蔓儿心里也考虑过。如果不能够控制住玉米种子,那么这如此高价的嫩玉米,她们也真的只能卖这一季。

那么要控制住玉米种子吗?

这应该很难,即便有沈家的帮助。玉米种子在本府,也许沈家是独一份,但全国来说,却未必。首先皇家就有,而皇家怕也不单单将玉米种子赏给了沈家。就算沈家控制了本府的玉米种子,却难控制别处的玉米种子流入。

而且,控制玉米种子,也不是连蔓儿的本意。她的本意,是从自家开始,将这种高产的作物推广开去。

当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推广的过程中,她也算计好了,她最大限度能取得的利益。

简单地说,连蔓儿心地善良,但却不是普度众生的菩萨。她没想独占玉米种子,她想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时这一点也不妨碍她打算在此过程中。先让自己家过的更好,比别人家都好。

落实到玉米这件事上,她的具体打算就是先卖嫩玉米挣一笔钱,然后再通过卖玉米种子。再挣一笔。

嫩玉米卖的钱越多,对于将来卖玉米种子的推动作用就更大。

武仲廉和武掌柜之所以答应两成的寄卖费用,玉米种子是连蔓儿从沈家得来的,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是老道的生意人,并没有只着眼于寄卖费本身,他们还看到了金玉米将为他们酒楼带来的声誉和客流。可以预见。当酒楼里开始出现金玉米之后,武仲廉的酒楼肯定会成为本府最知名、最受追捧的酒楼。

这种无形资本将会带来怎样的利润,简直无法估计。

而连蔓儿也需要通过武仲廉的酒楼销售渠道,来推广玉米,这将让玉米种子的身价倍增。

“咱菜园子这的玉米要看,那咱地里的那些玉米那,我看地里那些玉米也都开始结穗了。”张氏说道。

“看,都得看。”连守信就道。

“爹。咱自己看不过来,得雇看青的吧。”五郎就道。

“对,我明天就找人。”连守信就道。

“姐。咱园子里的玉米卖完了,还接着卖地里的不?”小七就问,“还是把地里的玉米咱都留着做种?”

“等把园子里的卖完了,地里的,捡先熟的,再卖上一二百两银子,剩下的,就都留作种子。”连蔓儿道。

地里的玉米比园子里的玉米种的晚,结穗和成熟当然也就晚了一些。连蔓儿心里核算着时间,地里的嫩玉米应该也能卖上几天。但也就是几天,之后就不能卖了。一来,还是物以稀为贵,即便有的卖,也不能卖的太多。二来,地里的玉米多。到了夏末初秋的时候,玉米成熟的极快,也就几天的工夫,嫩玉米就会长老,煮着吃就不好吃了。

而且……

“这还得看沈家那边咋给咱回信。”连蔓儿想了想,就说道。如果沈家不管,那她们就可以自己做主,如果沈家管,那她们就得依从着沈家的意见。

沈家应该不会放着这件事不管,这一点,连蔓儿很肯定,她不肯定的是,沈家会怎么管。

不管怎样,作为“第一个吃玉米的人”,她该得的好处,沈家是不会少了她的。

转天,不仅自家的菜园子里,就是田地里,连守信也搭了窝棚,雇了看青的人。这个时节、高粱、糜子的青杆也都长起来了,正在开始结穗,庄户人家也都开始下地看青,所以连守信的举动,在众人眼中并不显得突兀。

从沈家得的种子,种出来的玉米在酒楼里卖了大价钱,这也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

周氏带着连秀儿、古氏和连朵儿从县城回来了。

周氏和连秀儿里外的衣裳都换了新的。

“这都是我大闺女给买的、做的。不是我自己说嘴,我大闺女,他谁也比不上。”有来串门的人,周氏总会引她看自己的衣裳,然后就将连兰儿夸赞一番。

周氏回来的这天傍晚,吃过晚饭,连守信依旧去了上房。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吃过饭,看看连老爷子,跟连老爷子唠唠嗑。周氏出门回来了,连守信更要过来看看。

连守信不仅自己过来,还带了张氏、连枝儿、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一大家子都来看周氏。

“不管咋地,你奶出门今天回来了,咱做晚辈的,去看看。这个是礼数。”张氏私下里跟几个孩子说。

连蔓儿没说什么,张氏是体面、讲究礼数的人。吴家那么愿意和她家结亲,不能不说和连守信、张氏的这些品质是很有关系的。

这是连守信和张氏的优点,有见识的人看到了,并且因此敬重他们。

不过,也有的人,不仅不会因此而看重他们,反而不把他们当一回事。也许是觉得不管怎样,他们都会守这个礼数的缘故吧。

周氏就是这样的人。

看到连蔓儿一家进来,一个个笑着向她问好,周氏就板起了面孔,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算是应答。

“娘,你老出门这几天,看着比以前还精神了。”张氏就笑道,“我大姐家里都挺好的吧。”

“我土埋半截子的人,啥精神不精神的。”周氏淡淡地应了一句。

张氏也没生气,她的性子,当着面总做不到对长辈横眉冷对,而她也没期待周氏能给以正常的回应。周氏从来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态度。她尽到了礼数,周氏怎样,是周氏的事。

而周氏的这种态度,已经是空前的好了。

“你大姐她们都挺好,老四,你大姐和你大姐夫都问起你那。”周氏就对连守信说道,“你大姐上次来接我,着急忙慌地,也没顾上和你说啥话。你大姐让你有工夫进城……”

说到这,周氏抬眼扫了张氏母子几个人一眼。

“……带着你媳妇和孩子,去她家住几天。”周氏垂下眼皮,又接着说道。

“啊。”连守信笑着应了一声,就问周氏,“娘,我大姐给秀儿说的亲事,看的咋样?”

连兰儿接了周氏和连秀儿进城,就是去相亲的,这回来了,那相亲的事自然已经有了结果。

周氏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娘,是没看成?”连守信就问。

“……你大姐给介绍的这户人家吧,那家庭条件是没的说,咱这周围十里八村的,也没有比得上人家的。”周氏就道,“那孩子也不错……”

连兰儿给找的,那自然是好的。既然这样,怎么没成那,连蔓儿看着周氏,等着她的下文。

“啥都挺好的,就是和媒人唠嗑,提到那家的大儿媳妇,和咱秀儿属相犯克。这要两人碰一块,就得家宅不宁。她那属相,是克秀儿的。我一听,这就算了吧。咱也不能为了秀儿,就让人家先休一个媳妇。”周氏道。

竟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亲事不成的,连蔓儿的眼珠转了转,若有所悟。

“四哥,”连秀儿坐在炕上,招呼连守信道。她手里摆弄着一条猩红的帕子,帕子一角拴着一副银三事儿,连蔓儿几个一进门,连秀儿就把银三事儿摆弄的叮叮当当的响,她还时不时地看连蔓儿和连枝儿两眼,显然是去县城得的新玩意,特意在连蔓儿和连枝儿跟前显摆。

连蔓儿几乎能读懂连秀儿眼睛里的意思,吴家给连枝儿的定礼里,就有金银三事儿,她连秀儿进了一回城,也弄到了。

亲事不成,连秀儿似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是心情很好的样子。再想想刚才周氏说的话,连蔓儿心中不由得佩服连兰儿。

“四哥,我在县城就听说了,你种的啥金玉米,可值钱可好吃了。”连秀儿继续对连守信说带,“四哥,啥金玉米,你咋不送些过来给我和咱爹、娘尝尝?”

“我和娘回来的时候都答应给金锁和银锁了,要送金玉米去给他们吃个够。”

听到吃个够三个字,连蔓儿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

“四哥,你咋不说话,哑巴了?”连秀儿见连守信没回话,就追问道,“你不是心疼东西,舍不得给我们吧?”

“你没看人家都不敢说话了吗,你还问啥?”周氏立起眼睛,怒向连秀儿道,“人家那是卖钱的,你看人家眼睛里,咱像是值那个钱的吗,你就敢开口朝人家要。”

周氏骂完连秀儿,立刻斜眼看向连守信。

第535章 财源广进第67章 四郎告密第610章 有舍有得第561章 陷亲于不义第386章 送别第628章 大户人家是非多第271章 相骂第735章 勉强第600章 妻妾斗第600章 妻妾斗第639章 生变第360章 威望第322章 倾吐实情第97章 相看第362章 要第869章 垂危第168章 自作自受第960章 有心VS无心第293章 关注第178章 以退为进第217章 丁香风波第606章 隐情第912章 感情第378章 分产第936章 托关系第78章 小白菜第557章 恨极第849章 背后言第190章 沈老夫人第767章 计较第98章 我不是连朵儿第432章 秀儿出嫁第59章 旱烟袋第43章 吃小灶第162章 打起来了第40章 甜杆第49章 撞破第517章 麦种风波第730章 热热闹闹第317章 节礼风波第329章 山雨欲来第819章 留吃饭第935章 物以稀为贵第65章 拾谷穗第803章 赴宴第460章 为什么回来第115章 闹贼番外七第570章 抓子儿第359章 崭露头角第697章 困难第471章 见信如面第483章 欣欣向荣第224章 梯子第88章 礼尚往来第997章 情深意重第57章 赚钱要趁早第295章 缘由第559章 休还是不休第362章 要第340章 谁家小儿女第31章 谁管钱第989章 蛊惑第228章 连蔓儿又有新点子第146章 打脸第864章 开明学堂第881章 大风波第691章 觉悟第777章 贪嘴第166章 纠纷第439章 留客第904章 人物两非第445章 霜花第572章 乱第441章 离开第75章 赚钱的点子第645章 耨耨第535章 财源广进第613章 悔不当初第742章 明修栈道第419章 良田第950章 为难事第218章 失踪的媳妇第22章 鸡蛋风波第919章 西苑第716章 深秋第295章 缘由第556章 抵赖第353章 洋辣子第352章 消暑第636章 郎心如铁第593章 惩罚第183章 狠招第923章 重阳第564章 中伤第594章 布施第4章 钱要找谁借第924章 重阳(二)第653章 杂音第548章 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