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新的一年要有新发展

连蔓儿点头,连老爷子在这封信里面,只是让三十里营子的两个儿子吸取太仓的教训,而再没有教导连守信和几个孙儿要如何如何的话。整封信里,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太仓的日子过的太不省心,使得连老爷子精神不济。而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连老爷子的精神受到了打击。

连老爷子其实律己很严,完美的道德形象一直是他统领这个大家庭的底气。现在,因为平嫂事件,使得他的道德受到了怀疑、出现了污点,让他的腰板没有过去那么直了,让他再教训儿孙的时候底气没有过去那么足了。

如果平嫂事件,是有人故意挖的坑,那么这个挖坑的人必定十分了解连老爷子和周氏的性情,将两个人的弱点利用的淋漓尽致。

连老爷子和周氏老两口子关系破裂,连老爷子身上的污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而这些,无疑都会大大削弱连老爷子和周氏对太仓连家的掌控权。

这个坑挖的相当的阴损。

连蔓儿对太仓那边的越加的不喜而且防备了。

“都是糟心的事。”连守信皱眉道,显然心情也很不好,“人心隔肚皮,哎。”

“可不是,都啥人啊。”张氏也道。

连守信和张氏两个,也对太仓那边膈应、并且防备了。

“爹,娘,”连蔓儿就开口道,“我跟你们说件事。”

“啥事?”大家就都看着连蔓儿。

“我打算把河对岸的空地都买下来。”连蔓儿就道。

“就咱南面那块地?”张氏就问。

连蔓儿家新宅子所在的一大片地,南面临着河,河对岸是一大片无主的荒地。这片荒地西面临着从青阳镇出来的南北向的官道,南面直到东西向官道,而东面则与罗家村的田地接壤。

“对。”连蔓儿点头。

“那地能干啥,种庄稼、种菜都不出息。”连守信就道。

因为河水冲刷、还有村人挖沙挖土。那片荒地坑坑洼洼地。还有好些个大大小小的水塘。想要在上面开荒种庄稼或者种菜,需要的工程量巨大,买下来并不划算。

“那块地咱买下来,既不种菜,也不种庄稼。”连蔓儿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咱可以挖水塘。养鱼啊。”

“养鱼啊……”

一家人都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自然就将书信的事抛到了脑后。

“能养起来吗?”

“蔓儿,你咋想到养鱼了那?”

“姐,养鱼好。咱就养鱼。”

“养鱼这个事,我也是这几天才想出来的。”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自己爱吃鱼,小七也爱吃。可是青阳镇这周围,都没有养鱼的,所以想要吃鱼,就很不方便。尤其是近来为了五郎备考,家里吃鱼吃的多了。这个不方便就更加的明显。

只有到了青阳镇的大集上,才会有人从外地贩鱼来卖。而且鱼的数量还不多,去的晚了就买不到,鱼的新鲜度也没什么保证。

那天连蔓儿没什么事,到河对岸走了走,看到冰面还没有融化的一个个水坑、水塘,她就兴起了将那片荒地买下来,挖鱼塘养鱼的念头。

辽东府这里,常见的淡水鱼有草鱼、鲤鱼、鲫鱼、白鲢鱼、花鲢鱼。还有价格略贵的桂鱼。草鱼、鲤鱼和鲫鱼的价格差不多,大概是十四文钱一斤,白鲢鱼略便宜,每斤十一文,花鲢鱼是十五文钱一斤,桂鱼的数量偏少,肉质更加鲜美,每斤大致可以卖到二十五文钱一斤。

这是一般的均价,根据鱼的新鲜度还有大小。定价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根据季节的不同。鱼的价格上下略有浮动。

而鱼苗的价格,连蔓儿也向吴家兴询问过。鲤鱼、草鱼、鲫鱼、花鲢和白鲢的鱼苗。大概是每尾三文钱,桂鱼的鱼苗每尾大致为五文钱。若是买的多,比如说上千上千的买,那么价格还可以商量。

至于鱼的销路,连蔓儿也想好了。首先,她家若养了鱼,青阳镇以及周边村镇的市场,肯定就是她家的了。

这还不够,连蔓儿的打算是将鱼卖到锦阳县城去。

她有现成的销售渠道,就是武仲廉武大老板的连锁酒楼、店铺。有了这条渠道,咱辐射开去,她家的鱼的销售是不用愁的。

而且,现在她家有了连记早点铺子,主打就是卖包子,那么再另外开一家铺子,主打就是卖鱼肉烹调的佳肴,那又有什么不可能那。水煮鱼、酸菜鱼、鱼片粥,鱼丸……,鱼肉能做的美味佳肴可是多的数不胜数。

自家养的鲜鱼,可以供应自家的鱼肉美食铺子。而自家铺子里的鱼肉美食,又可以帮助扩大自家鱼塘产出的销路。

发展下去,她家的鱼何止卖到锦阳县城那,要扬名辽东府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听着连蔓儿描述的前景,一家人的眼睛都不由得亮了。

“山上有一批货物,是从南边采买的,出了点问题,还没运回来。老黄大叔不是说这两天要去南边催一催吗,我想着跟老黄大叔说说,到时候顺路再给咱带回点藕回来,能做种种的那种藕。”连蔓儿就又道,“到时候,咱多挖一些水塘,再养上藕,种点鸡头米、菱角、莲子啥的,这些东西,在咱这卖价可都不低,还不好买。咱自家种出来,拿出去卖,肯定好卖。我算了,这可比种庄稼更赚钱。”

“要是这么地,可就把那片废地变成宝了。”连守信就道。

大家都点头。

“那是大家都赞成,谁还有啥意见没有?”连蔓儿就问。

“养鱼、种藕这个事,我赞成。”五郎就道。

三十里营子周围都是旱地,没有鱼塘,也没有水田。一般的庄户人家甚至不知道藕是什么,鸡头米、菱角、莲子这些,也很少有人见过。但是五郎这几个孩子不一样,他们念书、识字,在书里面,他们获得了关于这个世界更多的知识,更别说还有鲁先生这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恩师的教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还曾经去过锦阳县城,更到过远在百里之外的河间府,这些旅行,也帮助他们开阔了眼界。

“不过,咱没养过鱼,也没种过藕,这个到时候,是不是得请人。”五郎接着道。

“我哥说的对,这肯定得请人。就是咱们会,咱们也忙不过来啊。”连蔓儿就道,“我打算,养鱼、种藕这边,咱最少也雇两个熟手的长工带着,其他的是雇长工、还是短工,这咱可以慢慢商量。”

“种地这边,至少也得雇两个长工。”连守信想了想,就道。

“我大概算了算,买地、买鱼苗、买藕种啥的,再加上雇工,咱家现在的钱都足够。”连蔓儿就道,在提出这个计划之前,她已经做过预算了。“那现在大家伙都同意不,还有谁有意见不?”

“同意。”

“没意见。”

众人一致通过了连蔓儿的提议。

当天,连蔓儿就请来了村里的里正,还有牙侩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俩,说了要买下河对岸大片荒地的事。

那片地在那荒着,有人肯买,里正自然高兴。

紧接着,就是丈量土地。河对岸的大片荒地,另外干脆又加上了河这边,连蔓儿家新宅子下游的一片荒地,丈量下来,一共是四十五亩地挂零。

“都买下来。”连蔓儿决定。那些连鱼塘也不能挖的地方,还可以种树,总之不会浪费,而且将地整片地买下,以后也方便管理。

有了这样的决定,第二天,除了了里正和牙侩之外,又请了村里的几位村老并县衙的官吏过来,就写了文书。

连蔓儿只花了四十两银子,就将四十五亩挂零地都买了下来,其中还包括了置办酒席、办红契、牙侩的中人钱以及必要的打点费用。

那被请来的县衙官吏很是做人情,一笔下来,将这段河道都写入了地契之内。

这样,西起南北官道、冬至罗家村,沿河两岸的大片土地,包括从官道到罗家村的这段河流,都成了连蔓儿家的财产。

拿到了红契之后,连蔓儿就带着纸笔,请了鲁先生一道,将整片土地的平面图描绘了下来。之后,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水塘,因地制宜,规划出了四个鱼塘。

四个鱼塘,仅占土地很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期工程。毕竟是第一次挖鱼塘养鱼,盲目地扩大面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四个鱼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实验工程。等这四个鱼塘成功了,整条养殖和销售链成熟了,再扩大面积,到时候才是事半功倍。

除了这四个鱼塘,连蔓儿又在图上圈出了几个地块。

“光养鱼种藕,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今年还要多养鸡鸭,到时候干脆就放养到这。……以后再增加养猪,可以放养在这……”连蔓儿在图上面指指点点地计划着……()

第530章 对策(二)第930章 无名谷第424章 加急信第78章 小白菜第193章 釜底抽薪第728章 浪子回头?第56章 分家宴第755章 告诫第1009章 不得已第986章 忙中偷闲第549章 邻里第461章 各执一词第709章 进城、进城第1000章 定亲第1001章 欢聚第167章 对策第616章 热闹第285章 婚事第132章 连叶儿PK 连花儿第517章 麦种风波第145章 考试第793章 亲情第339章 入伏第333章 互不相让第795章 心愿第792章 本性难移第322章 倾吐实情第651章 盛夏第321章 真假难辨第869章 垂危第890章 线索第265章 礼物第449章 回信第342章 金玉米第552章 相争第71章 原来这就是婆媳第378章 分产第729章 彩礼第59章 旱烟袋第664章 不要脸第363章 上礼第826章 雪夜第165章 夜战第712章 冷香第441章 离开第971章 远近第653章 杂音第139章 开工第949章 新屋第660章 定亲酒第384章 今非昔比第692章 好过与难过第773章 以心换心第715章 礼第367章 喜讯第260章 贵人驾临第919章 西苑第80章 连花儿回来了第607章 抽丝剥茧第856章 要给四郎偿命第551章 撵还是不撵第830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523章 认清现实第887章 深意第567章 又一年第496章 针锋相对第746章 冬寒第31章 谁管钱第847章 撕破脸第275章 地瓜秧第246章 牛车第515章 当机立断第832章 报复第362章 要第909章 安置第990章 入套番外四第463章 压服第324章 唬着了第27章 美人如玉第979章 打算第816章 稀罕事第953章 较量第897章 兄弟齐赴考第221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番外三第884章 不为人知的心思第893章 刺玫花与落花生第419章 良田第96章 张氏的逆鳞第521章 正气第57章 赚钱要趁早第580章 炸元宵第335章 心思第351章 底线第798章 年前第914章 点拨第113章 买地的是谁第538章 富在闹事第936章 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