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算计

就在萧俊诸事皆顺,诸般事务渐渐步入正轨之际,远在万里之遥的江南黄家宅院之内,家主黄显声却是正和几名族人议论萧俊的事情。

一间奢华的厅堂之内,端坐着四名身着华服的老者,和一名面色阴郁、形容瘦削中年人,这几人除了黄显声之外,还有被罢官的工部主事黄仲昆,以及三名在族中颇有声望的长辈。

黄显声重重的一拳锤在桌面之上,面色阴沉的说道:“萧俊小儿不知使了什么下作的手段,竟然诬陷义轩谋反,害我六房一脉惨遭不测,每每想起此事,老夫真真是痛心疾首,我就不信,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能够将事情做得如此的天衣无缝,没有丝毫破绽?”

被罢官归藉的黄仲昆在一旁满脸阴狠之色的说道:“此子才智过人,这永昌必定会被他治理得滴水不漏,想要查清事情怕是极难,孝祥现在想必已经到任,只是他来自江南世家,萧俊必定多有提防,我们一定要耐心些,多给他些时间,慢慢的寻找蛛丝蚂迹,另外,那苏全虽然不堪大用,但毕竟和我黄家有些姻亲关系,我们可利用这一点,买通他,让他大张旗鼓的四处打探消息,将萧俊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误以为他是我黄家安插进去的,这样便可以给孝祥的暗中查访提供掩护。这证据无需充足,只需有一定的力度,我们便立刻出手,想办法翻案。他这案子只要朝廷肯派人详查,必定能查出不少破绽。”

旁边一名面色红润的老者却是摇了摇头,缓缓道:“你在官场之上厮混多年,这官官相互的道理想必是懂的,此案由巡抚衙门初审,经总督衙门复议,最终在刑部审结,因你们几个京官,大理寺也被牵扯了进去,此案牵涉官员众多,一旦翻案,无数官吏失去顶戴、或是受到惩处,我们如今人脉尽失,此举除了开罪众多官吏,使我们黄家的处境更加不利之外,不会有丝毫的益处。”

黄仲昆沉声道:“三叔公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们想办法收集到证据之后,可使借刀杀人之计,这官场之上虽然一片黑暗,但朝廷为整肃纲纪,各道按察分司、监察御使,却选用的大都是刚直不阿、性情秉直之人,七叔伯官至布政使,在官场上多少还是有些影响力的,由他出面联络各道按察分司,监察御史,想尽一切办法,使用各种手段,将董义轩的冤情透露出去,到时候由这些直臣出面替我们申冤。”

这面色红润的老者却再次摇了摇头,说道:“此案涉及数名满官大员,这些言官虽然有监察吏治之责,但对于满官却是形同虚设,不过你说的办法倒也可以一试,毕竟就算是事败,也不会牵连到我黄家。”

黄显声在一旁插嘴道:“前几日从兰州传回消息,这收买萧俊身边之人一事也取得了些进展,为了不打草惊蛇,此事进行得极其隐蔽谨慎,到目前为止,已经收买了一名萧俊身边的亲兵护卫,此人这几年来和萧俊一起在疆场之上出生入死,极得他的信任,透露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黄仲昆咬牙恨声道:“如此甚好,我们这次仔细谋划,徐徐图之,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寻个稳妥的时机,突然发难,就算是不能将其置之于死地,也一定要将其下狱治罪,我们再想办法慢慢的折磨死他,以解心头之恨。”

…………

永昌县衙之内,萧俊此时正在翻看几份火炮图样,这些都是昨日熊虎遣人送来的,有了图样,接下来则是要寻找合适的工匠,永昌虽然有不少铁匠,但大都手艺粗劣,用来打制农具和简单的器械倒也勉强,但用来铸炮那就不行了,萧俊思虑了良久之后,还是决定将此事交给赵无极去处理,天地会能人众多,寻几个会铸炮的,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想到此处,萧俊立刻命人将洪开山唤了进来,说道:“师兄,这有几份火炮图样,速速联络二师兄,在蛤蟆峰附近寻一处隐密的所在,建一座铸炮厂,寻一些合适的人才,我们要着手培养建立一只属于自己的铁匠营,为将来做些准备。告诉他,铸造铳炮的原料由我来想办法。”

洪开山闻听要铸造火炮,精神一振,立刻沉声道:“我马上去办。”随即大步走了出去。

洪开山刚刚离开不久,刘文植快步走了进来,一进门便恭声禀报道:“恩师,这些日子,学生带人日夜监视这几个新来的佐贰官吏,其余的都还算老实,只有那个叫苏全的训导,明目张胆的四处打听董义轩的事情,十分可疑。”

刘文植性情阴狠,头脑冷静,萧俊思量了许久之后,决定把他培养成一名锦衣卫,专门负责暗中监察和刺探消息情报,因此便命他从流民中挑选合适的手下,监视一干新到任的佐贰官吏。为了笼络住他,将其收为门生。

这苏全是个十足的执绔子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倒也不足为虑,萧俊思量了半晌之后,这才说道:“继续严密监视这几人,不要因为他们没有轻动,便放松了警惕,重点是盯住那李孝祥。”

刘文植躬身一礼,说道:“学生谨遵师命。”

打发走了刘文植之后,萧俊信步走出县衙,此时街道之上,人来人往,倒也热闹,百姓们见到萧俊,都是十分热情的行礼问安,在停止了收拢孤弱之后,月娘和刘文月两个小姑娘,便开始在县城和周围的砦堡寻一些善事来做,百姓们对她二人的印象极佳,偏偏她二人长得极像,又喜欢穿着相同的衣饰,百姓们时常的将她二人搞混,因此她二人虽然是分开在做些善事,但百姓们因分辨不清,通常都是把恩情同时算在两个人头上,两个小姑娘在县城中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

在县城的东北角,新建了四个作坊,两个柳编作坊,一个陶瓷作坊,一个绣坊,每个作坊里边各安置了五十余人,这些匠户,都是从本地乡民和流民中严格筛选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手艺不流传到外县中去。

萧俊随意的走入到了一间柳编作坊,只见地上堆满了大量优质的柳条,都是从山西走水道日夜兼程运送过来的,周围几十名工匠则是在紧张的劳作着,女孩子们的小工艺品,通常体积都极小,虽然需编得精致些,每织成一件,却也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在柳编作坊的里间儿,萧俊寻到了正在琢磨着样式的巧娘,微笑着询问道:“这工艺品的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

巧娘前些日子受了萧俊的欺负,显然还有些“余怒未息”,没好气的回道:“别冲姐挤眉弄眼的,姐不吃这套,柳编、陶瓷和丝绣都已经有了几千件的成品,就等着某猪签名了,姐打算兵分两路,由你去兰州、西安推销,姐去甘州和凉州等地。”

萧俊皱了皱眉头,他毕竟是知县,这随意的擅离职守,可是要受到惩处的,思量了半晌,这才说道:“好吧,本县明日便上书巡抚衙门,就说永昌收拢了大批的流民和孤弱,粮食匮乏,请他准许本县外出寻粮。”

随即询问道:“我可是从来没做过生意的,这到了兰州之后,应该如何去做,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巧娘煞有其事的思量了半晌,随后挖苦道:“姐知道这种事情,对某猪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姐也从来没做过生意,这样吧,姐先到甘州和凉州,摸摸门路,如果某猪在兰州那边不顺利,可以遣人送信来求姐,落款一定要写上某猪,姐看在多年情谊的份上,说不定一高兴,便会指点一二。”

萧俊思量了一会儿,也想不出个头绪来,看来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就在此时,一名织匠忽然走了进来,恭声道:“老爷,外边有个叫张三娃的说有要事见您。”

萧俊闻言微微一愣,思索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这张三娃究竟是谁,随即应道:“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只见一名二十余岁,长得颇为敦实的汉子,垂着头,携着妻子和一双儿女走了进来。

萧俊疑惑道:“你找本县可有什么事情?”

这张三娃却似乎紧张得不行,见到萧俊之后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嘴唇哆嗦着,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一旁的妻子吴氏见状,狠狠的瞪了一眼自己那不中用的男人,赶快磕头赔罪道:“俺家男人,人送绰号张老实,胆子小得很,还请老爷恕罪,我夫妻二人来到这里,有件事情想要禀报老爷,我男人的祖上曾经出了一位名医,尤其擅长医治肌肤创伤,并且传下了一些秘方,我男人虽然懂些医术,但胆子太小,怕给人治坏了,一给人医病,便紧张得不行,最后只好老老实实的务农,这位…这位小姐脸上的伤,我男人说如果按照秘方抓药,应该能够治好,但他胆儿小,不敢出手,还是被妾身硬拉过来的。”

吴氏说到这里,咬了咬牙,忽然“砰”“砰”磕了数个响头,撸起女儿的裤管,露出腿上的数块青紫,说道:“妾身听人说您极为器重这位陈师爷,今日在街上见老爷进了这作坊,便斗胆求见,恳请您收我这孩儿做义子,孩子他爹太窝囊,两个孩子没少跟着受欺负,有了这个身份,今后便没有人再敢欺负他们了,妾身知道这个要求莽撞得很,但妾身保证一会治好陈师爷脸上的伤,若是治不好,妾身便毁了自己的脸,还请老爷恩准。”

这个时代,中医有许多神奇的偏方,萧俊倒也有所耳闻,民谚有云:“偏方一味,气死名医。”但天道最是公正,这世间上的事,有一利便有一弊,这些偏方不少都是带有极强的副作用的,所谓医好一经,毁去一经。思虑了片刻之后,萧俊随即看了一眼小女孩腿上的淤青,忽然想起了月娘小时候被人欺凌的惨状,叹道:“你二人起来吧,此事本县答应了,收下你的一双子女作义子、义女,你们一家还是留在城中吧,在这几间作坊挑一样自己喜欢的差事。”

巧娘脸上的伤疤实在是太显眼,若是将来出海作“海盗”,带着如此明显的特征,极易被人沿着这条线索查到自己这里来,所以,在出海之前,务必将脸上的伤治好,这是萧俊和巧娘早就商量好的,只是一直还未寻到合适的办法,毕竟治疗脸部的创伤,即使在后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若是张三娃真能把巧娘脸上的伤治好,收下这对义子义女,反倒是萧俊占了很大的便宜。

张三娃夫妇闻言大喜,拉着儿女便向萧俊叩头施礼,萧俊受了他们的礼数,这才对着张三娃询问道:“你把秘方拿出来让本县看看。”

张三娃立刻从怀中慌乱的掏出一叠破旧的草纸,从中取出了一页,交给了萧俊。

巧娘闻听可以治好脸上的伤,不由得精神大震,女人都是爱美的,正如萧俊所言,这掩饰容貌可以有多种方法,当初她自毁容貌确实有些偏激了。一想到可以拥有象从前那般秀丽的容颜,巧娘的神色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却见萧俊拿着药方,忽然一本正经的和张三娃商量了起来:“嗯,你的意思是说将这些药物制成药膏,敷于面上,是这样吧?本县觉得这秘方有些不妥,最好弄些狗屎和猪尿掺进去,这样一来效果必定极佳,还有,最好弄些蛆虫,要活的,四处乱钻的那种,掺进去,那效果就更理想了。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将这配方改良一下。”

张三娃苦着一张脸,结结巴巴的说道:“老爷…这…好象…”

张三娃的话还未等说完,巧娘一个箭步便窜了过来,揪住了萧俊的耳朵,尖声道:“萧俊……”

萧俊却是神色淡然的打断了巧娘的尖声怒喝,不徐不急的说道:“你若是不松手,我让张三娃再加些佐料。”

巧娘气呼呼的松开了双手,双眼却是放射出奇异的光芒,死死的盯着萧俊手中的秘方,萧俊抖了抖手中的秘方,对着巧娘淡淡的说道:“哦,对了,这几日你到县衙后院,帮着把几家的院子扫一扫,顺便把衣服都给洗了,屋子擦干净,将树枝修剪一下,柴劈了,将缸里的水挑满,这几日的饭菜你都一并负责了吧……若是你做得让本县满意,本县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不在这药方之中添加佐料。”

巧娘咬牙道:“你乘人之危,姐认栽,你特么给姐等着,等姐治好了伤……”

萧俊随手将药方揣起,信步向外走去,随意的说道:“这日头快偏西了,飱食的时候,本县要见到你亲手做出的饭菜。”

第24章 秀才第82章 交涉第76章 刺客第10章 官司第159章 七寸第145章 交战第120章 兰州第4章 通缉第159章 七寸第59章 购院第157章 群殴第78章 少女第143章 战前第28章 求活第146章 击溃第134章 收益第126章 夺寨第143章 战前第67章 攻台第144章 对恃第35章 搏杀第44章 敌踪第58章 分赃第153章 炮第39章 精锐第38章 隐居第77章 押运第110章 会试第3章 追杀第53章 对垒第112章 绣坊第118章 柳家第67章 攻台第153章 炮第84章 曲谱第85章 秋月第52章 激战第12章 习文第12章 习文第51章 对阵第11章 堂审第21章 惊魂第29章 追杀第34章 陷井第78章 少女第4章 通缉五十五章 战后第146章 击溃第12章 习文第38章 隐居第115章 蒙骑第107章 中举第34章 陷井第154章 算计第126章 夺寨第59章 购院第30章 门生第94章 噬魂第138章 参将第160章 收网第148章 诛连第21章 惊魂第1章 月娘第18章 拷问第105章 花魁第57章 屠寨第4章 通缉第29章 追杀第123章 定计第117章 回家第120章 兰州第13章 读史第17章 惊变一百三十五章 主薄第39章 精锐第130章 设伏第80章 交战第75章 象阵第24章 秀才第42章 图谋第106章 争艳第154章 算计第97章 相认第73章 战象第114章 放榜第111章 作画第57章 屠寨第102章 别院第82章 交涉第2章 燕氏第129章 猛轰第137章 弟子第94章 噬魂第6章 搜捕第88章 骑匪第123章 定计第22章 科考第132章 残匪第10章 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