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罢孙(二)

九贝子府,客厅。

九阿哥怒不可赦。将手中的青花盖碗,狠狠地摔到地上:“欺人太甚,这是拿爷做筏子么?”

十阿哥坐在下首,看着暴怒的九阿哥,皱眉道:“九哥,如今已经定局,还是稍避锋芒的好。”

九阿哥怒极反笑:“十弟,这是避得了的么?你瞧瞧,自从皇阿玛驾崩这几个月,我都要当缩脖王八了。结果如何,不过是教训个孙珏,倒让他抓到小辫子!”

十阿哥犹豫了一下,道:“毕竟没有明着指到九哥身上,九哥还是稍安勿躁……今日已经非同往日,十四弟、十五弟就是前车之鉴……”

九阿哥听了,扬了扬眉,嘴角倒添了几分笑:“倒是忘了这茬了,老十四还在景山守灵,老十五畅春园‘养病’,偏生这两个都是太后最看重的儿子……”

十阿哥见他笑得诡异,眼皮直跳。道:“九哥,就不能忍一忍么?”

九阿哥长吁了口气,带着几分自嘲道:“十弟以为他是个心胸宽广的?我能忍,他却未必能饶了我。趁着他现在椅子还没做热,我还能自在些,出几口恶气。怕是我的下场,连老大都不如。哼,爷这辈子该享的福祉也享过了,还怕了不成?他总不敢背负‘屠弟’的恶名。连老十四他都留着,我还有什么好怕的?”

十阿哥听着,忧心忡忡。

他晓得,九阿哥对新皇的不满不是一日两日。

新皇登基,尊封先帝后宫,佟贵妃尊封为皇考皇贵妃,和妃尊封为皇考贵妃,定嫔与王嫔尊封为妃。原本为后宫第一人的宜妃,却是没有得到任何尊封。

先皇的四大宫妃中,惠妃被大阿哥连累,沉寂多年;荣妃年老体衰,近些年也是缠绵病榻中,只有宜妃,没有贵妃之名,早已行贵妃之事。

以宜妃在后宫中的身份地位,尊封为皇考贵妃也是在情理之中。

偏生,雍正行事,却是随心所欲,丝毫没有顾及宜妃的脸面。

“九哥。不过是个虚名,争这个有什么意思?听说老三与五哥最近要上折子,迎几位妃母出宫奉养。骨肉相聚,不是比那虚名强。”十阿哥见九阿哥愤愤不平,行事越发古怪偏激,心中甚是担忧,苦口婆心劝道。

十阿哥虽晓得他是好意,但是向来要强惯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

这时,就见管家匆忙来报:“爷,伊泰使人来了,说是老王爷怕是不行了……”

九阿哥闻言,面上露出几分喜色,起身对十阿哥道:“十弟,走,咱们瞧瞧去!”

“伊泰?”十阿哥只觉得这名字耳熟:“庄王爷的侄子?与福苍争世子位的那个?”

九阿哥点点头,道:“那小子还算开眼,知道来爷这边撞大钟!庄王府富可流油,我正愁插不上手。”

十阿哥是晓得九阿哥性子的,最是爱财。

插手其他王府立嗣,本是犯忌讳之事。但九阿哥身上挂着宗人府左宗人的职,在职责范围内,到时也有一定便利……

紫禁城,养心殿。

曹颙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实在是这位皇帝,熟是熟,但是他在后世名气太大了。

而曹颙,又真实地见证了粘竿处的存在。

即便他相信,自己对没登上皇位的四阿哥有所了解,但是对于登上龙椅的这位雍正皇帝,曹颙还是不敢轻易揣测。

曹颙是人,所以将心比心,能揣测人心一二。可是他毕竟只是人,没有做过人君。

到目前为止,雍正表现出来的,同他早先的性子都不符。

若不是曹颙关注皇室二十年,做了十来年的京官,对雍正的过去有所了解,他都要认为雍正这个皇帝,实在是人情味儿太浓了。

就如现下,他手中拿着曹颙的折子,脸上竟露出几分慈悲,道:“五年的时间,太长了。民生多艰,早一日将这两种作物推广出去,就能多救数万苍生!”说到这里,他望向曹颙,提高了音量,道:“朕让你主持此事。你也太小心了。莫非是怕担了责任,才用这些老成持重的法子?”

“回皇上的话,实是事关民生,臣不敢懈怠。这苞谷虽是耐寒高产作物,但是各地土质不同,实际收成如何,臣不敢笼统说之,而番薯存储也是问题。臣虽不侍农耕,但‘因地制宜’四个字,却不敢相忘。”曹颙低头,回道:“皇上将此两种作物推行天下,本是为恩泽百姓,若是因臣等疏忽,为民成了害民,臣等死不足惜,却是可怜百姓苍生,不能沐浴皇恩。”

雍正听了曹颙这话,神色稍缓,对曹颙慢吞吞的性子,也不以为意:“不贪功,能处处以百姓苍生为念,可谓良臣。”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只是国库空糜,只凭推广苞谷、番薯,不过能救一地百姓。遇到天灾,还需朝廷赈济。你是随着朕查过京仓的,也曾任过外官,这地方官仓情弊,也晓得一二。朕要你想个法子,要不丰盈国库,要不填补官仓,总要让百姓困苦时,朝廷有能力援手才好。”

说到最后。他身子微微前倾,望向曹颙的脸上,带着几分希翼。

十三阿哥站在一侧,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他心里明白,皇上这是逼得没法子,才将希望寄托在曹颙身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十三阿哥是接受户部三库后,才知道朝廷财政多紧迫。

可以这样说,国库不仅没有存银,还有内务府的一堆外债,都是为了大行皇帝丧事所花费。

曹颙听了雍正的话,却是大惊。

这地方上的官仓不比京仓,京仓是负责八旗与宗室百官禄米的,即便有人大着胆子,动些手脚,也不过是陈粮换新米,少些分量什么的,并不敢太过放肆。

地方官仓,那就是掉到狗窝里的肥肉,哪里还有剩?

要是自己真去碰地方粮仓,拨出萝卜带出泥,自己就要成为雍正的枪了。

因此,曹颙甚为“为难”的道出自己的难处,自己对地方粮仓真的不熟悉。当年他外放时,还是弱冠少年,所谓外放,也不过是担个虚名。

雍正想了想,曹颙在山东一年,确实没有没有政绩。那个时候,曹颙身边,有个庄席,与先皇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庄席。

“既是如此,官仓之事便罢。除了农耕,你将丰盈国库之事,也要放在心上,这也是你职责所在。有什么难处,可以去寻你十三爷!”雍正想到先皇对曹颙的照拂,想到这是自己的亲外甥,语气也温和许多。

曹颙口中应着,却还是拘谨的很,雍正见状,摆摆手叫他跪安。

等曹颙下去,雍正带着几分抱怨,对十三阿哥道:“朕就那么骇人不成?就是过去,朕也没有这样温言过,曹颙过去还亲近朕,现下却这般生疏了。”

他是真有些失望,他门人少,如今初登大宝,正是用人之际,这曹颙是他想要重用之人。但是曹颙这优柔寡断的性子,又使得他有些不喜欢。

他是果决的心性,也喜欢性格爽利的臣子。

十三阿哥心中叹了口气,面上却笑道:“皇上威严,岂是臣子能担当的?曹颙即便心里亲近皇上,这‘敬畏’二字却不得不守,这方是臣子本分。”

听十三阿哥这般说,雍正直了直腰身,真有几分天威莫测的模样,眼中却露出追忆之色:“光阴似箭,初见曹颙时,他还是孩童,如今也成长为大清的栋梁之才。十三弟,还记得咱们下江南么?”

十三阿哥笑着说道:“怎么不记得?还弹劾了杭州知府,摘了他的顶戴,为民除害……”

内务府,本堂。

曹颙微怔:“这么快?”

十六阿哥手中拿着个账册,摇了摇头,道:“不算快了,我不是告诉过你么,早在年前,皇上就调过江南三个织造府的账册。”

“贡品浸水,这罪名能有多重?”曹颙问道。

他有些意外,原本以为凭借雍正的心性,就算要将江南三大织造换人,不是先拿苏州李家开刀,就是先罢江宁卢家。

毕竟,孙家向来表现得本分,而李家最招摇,接替曹家的卢家,资历最浅。没想到,雍正先查的是孙家。

“罪名大小,要看孙文成还有没有其他把柄落在皇上眼中了。许是孙家倒霉,江宁织造与苏州织造,每年三、九月进贡,杭州织造四、十月。杭州去年进贡的又是素帛,正好用在大行皇帝丧事上。加上,孙珏那小子,又闹这么一出,使得皇上想起此事。”十六阿哥说道。

曹颙想起方才养心殿面君之事,雍正正为无钱困扰,这位“抄家皇帝”也当开始展开“抄家”大业了。

“孙文成要是罢官,李煦怕也不远了。你同娘娘打声招呼,省的到时候吓到娘娘。”曹颙说道。

虽说十六阿哥与李家不亲,其母密妃却是李煦的亲表妹,又是从李家进奉御前的。

提起母亲,十六阿哥立时有些泄气,道:“孚若,皇上到底何时想起叫我开府?我眼看就到而立之年,还是个宫里住着的皇子。近日,几位年长的哥哥要接妃母们出宫,我到底何时才能熬到开府?”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发亮:“我晓得了,这开府要耗费银子,如今不管内库也好,还是国库也好,都没有银子。孚若啊孚若,爷想要的自在,还要落在你头上。你可得帮爷想想法子,早点赚些银子,让爷能早些开府!慈宁宫就那么大,皇阿玛的遗妃又多,我可不想额娘受委屈!”

说起这个,曹颙总觉得自己好像疏忽了什么。

十六阿哥见他不言语,瞥了他一眼,道:“亏得爷还信你,也盼着能落个从龙之功,混个王爷的帽子戴戴,结果别说王爷,连贝子也没捞到。”

嘴里这样说,他心中却没有埋怨过曹颙。

新皇确实慷慨,七阿哥晋亲王,十二阿哥晋郡王,最铁杆的“四爷党”十三阿哥直接封亲王。

而他,有个得罪新皇的同母哥哥,别说封爵,就是不牵连到他身上,他已经觉得庆幸。等到王嫔尊封为妃,他对新皇就只剩感激的。

曹颙听到“王爷”二字,终于想起自己疏忽了什么。

“听说庄亲王病了,十六爷晓得详情否?”曹颙问道。

“不过是上了年岁,年前国丧时累着了,如今养着……”十六阿哥不以为意地回道:“毕竟是宗室中仅存的长辈,皇上对那边颇为重视,使我带太医去过几遭。前儿我还去了,瞧着精神好上许多。听太医的意思,等天气暖和,病也就该好得差不多。他那两个侄儿,闹得太不成样子,上回我过去时,正赶上老福晋瞪着眼睛撵人……”

话音未落,就听到有人扬声道:“十六爷可在?”

十六阿哥收了话,抬起头来,道:“谁?”

步履匆忙进来的,是御前太监陈福:“十六爷,奴婢来传皇上口谕!”

十六阿哥与曹颙都起身,就听陈福道:“皇上有旨,召十六阿哥即刻养心殿见驾!”

十六阿哥口中承旨,而后问道:“陈总管,皇上召我何事,这般匆忙?早上我才递过牌子。”

陈福想来是走的急,额头上汗津津的,吁了口气,道:“方才简亲王递牌子见驾,庄亲王薨了,还请十六爷节哀!”

“啊?”十六阿哥诧异出声。

曹颙在旁,却是心中窃喜。

十六阿哥承嗣,就是在这个时候吧!

十六阿哥满心疑问,没有多耽搁,同曹颙交代一声,便随陈福去见驾。

曹颙却想着十六阿哥之前的话,这庄亲王的病是快好了的,如今突然薨了,不知道同他那两个侄子相不相干。

但凡有半点干系,皇上夺嗣也就说的过去了。

等曹颙到从衙门回府,府里已经收到丧报。

曹颙与初瑜两个,少不得换上素服,一道往庄亲王府奔丧。

作为宗室中长辈最高的人,庄亲王一薨,这奔丧的人络绎不绝。执掌内务府的十六阿哥,奉了皇命,料理大丧事仪。

曹颙与初瑜没有久留,见过了老福晋与十六阿哥就回府了。

等过了十五,顺天府衙门清理得差不多,陈守创终于想起将孙珏移交步军都统衙门。

孙珏的案情,并不复杂,说到底还是被蒙蔽所致。

仔细论起来,他并无大罪责。虽说他与妻儿别居,但是宅子与地,说到底都是孙家产业。加上在京城有好几门贵亲,万没有为几百两银子铤而走险的道理。

所以,等到他移交步军都统衙门后,就被孙家人“保释”出来。

此次,收到曹颙书信后,孙文成依旧是叫兄弟孙文千进京。除了要看着孙珏不让他闯祸外,就是为了安排孙家长孙科举之事。

却是迟了一步,直接到衙门外接的孙珏。

没想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孙珏出衙门这一日,雍正便有明旨下来,杭州织造孙文成因“效力不当”罢了织造……

嗷嗷嗷,抄家开始了,(!)

第928章 争见(下)第929章 绝杀令第450章 浮云第319章 渐现第479章 “添箱”第909章 朔日变第402章 吉凶第28章 红白事第585章 弄臣第1107章 项归第906章 呼声第575章 漩涡(上)第72章 酒楼(上)第343章 溯源(上)第296章 言传第489章 纲常第1357章 来活了第798章 立秋第467章 团聚(中)第467章 团聚(中)第669章 礼敬第1316章 合计第684章 转机(二)第536章 惊诧(下)第39章 风来第836章 “发作”(上)第993章 日落第652章 良人第34章 纳兰八百四十九章 贺寿下第891章 “回礼”第266章 旧相识第960章 口风第666章 争新(上)第1048章 新举人第1380章 龙葵籽第982章 国舅府(中)第1161章 薨逝第9章 贵人第一千三百一十s四章 驱逐第175章 紫晶第1312章 连锁反应第1349章 立身正第703章 失势(下)第25章 闺秀第385章 思子第1163章 敬与畏第689章 依靠第1288章 道之争第992章 日落(五)第1102章 为臣难第1372章 偏见第729章 青出于蓝第362章 撕书第795章 谋夺第72章 酒楼(上)第676章 打探第932章 暖心第310章 姻缘(上)第1174章 同病相怜第478章 窥视第707章 歧途第419章 音讯第804章 送行第1284章 小人之心第216章 暂别第1237章 英雄暮年第507章 难关(二)第1229章 年尽第666章 争新(上)第1030章 甜枣第732章 难堪第266章 旧相识第90章 死士第810章 冰山第609章 龙抬头(四)第544章 “惊喜”第708章 喧嚣(上)第54章 殴斗第9章 贵人第1378章 重绘喀尔喀第1381章 拘押回京第845章 纷纷第862章 孽缘(下)第478章 窥视第1303章 冬游第92章 水落第137章 大定第241章 寒意第448章 孝悌第222章 暮春第1279章 吞金第1174章 同病相怜第571章 立功(下)第1042章 弘历的殷勤第49章 来人第583章 不速客第1298章 至亲至疏第922章 交心第204章 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