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争新(下)

热河行宫,四知书屋。

康熙坐在炕上,他面前除了大学士嵩祝、礼部侍郎曹寅之外,还有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廷玉与弹劾曹寅的那个御史。

从那个御史开口,张廷玉便晓得要糟。

说起来,两人还是同年。要是私下里,张廷玉保不齐还能提醒一句;这在御前,哪个敢多言。

康熙问曹寅,曹寅只说是杂粮,那个御史还不死心,又提出那个吃过的兵部侍郎是人证。

那个兵部侍郎有差事出去了,并不在行宫这边,要不然真要来场“当堂对质”的好戏。

正赶上十六阿哥有事儿跟康熙禀告,康熙便让他去曹家取吃食过来。

待十六阿哥将食盒打开,将那盘黑窝头与小咸菜摆放在炕桌上,曹寅与张廷玉两个都是心里叹了口气。

曹寅这边,并不想将事情闹大。

前儿厨房疏忽,拉下了一个食盒,害得他啃了一个窝窝头。待回到家里,晓得是儿子为了教育孙子们弄的,他心里也是赞成的。

这本是家事,牵扯到衙门里,让人不自在。

若是让人误会,难免有邀名之嫌。

张廷玉这边,则是晓得自己那个同年怕是得不了好了,就算保住乌纱,这在御前卖弄口舌的印象是要留下。

虽说御史有权风闻奏事,也要顺着上头的心意来。否则像这位大人似的,瞧着曹寅平素不显山不露水,就当是软柿子捏,怕是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张廷玉心中告诫自己道。虽说他现下挂的是翰林院侍读学士的缺,但是在南书房当值多年,在天子身边,行的是内阁学士的差事。

“就是这个?”康熙指了指那窝头,问那御史道。

那个御史见这般郑重其事的,倒是有些保不准了,但是也不敢改口,只好硬着头皮,道:“回皇上的话,这看着是同前儿的一样,具体是不是,还得问曹大人。”

康熙冷哼了一声,问曹寅道:“曹寅,你前日吃的‘奢华之物’就是这个?”

曹寅抬头看了那窝头一眼,自是不会认错。前日吃了这样一个窝头,昨儿他一日没有解出大手,涨了半天肚子。

“回皇上的话,奴才前日吃的,正是此物。不过是粗粮做的窝头,金大人没见过,才有此误会。”曹寅说道。

康熙看了十六阿哥一眼,道:“曹颙怎么说?难道就生计艰难至此,用这个来做老父口粮?这是给谁看?”说到最后,已经隐隐地带了些许怒气。

十六阿哥听了,晓得自己这位皇阿玛又要多心,忙将曹颙为了训子,才使人做了这“忆苦思甜”窝头的缘由说了一遍。

那姓金的御史,已经是满脸青灰。

曹寅虽晓得缘由,但是听十六阿哥讲述,心里仍是有些得意。儿子懂事不说,这样下来,孙子们也惯不出纨绔来。

康熙听了,脸上看不出喜怒,再望向那御史时,眼神中已经多了几分犀利。

弹劾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至于那弹劾曹寅的御史,也不能说他是诬告,康熙也懒得当场发作他。

魏珠进来禀告道:“启禀皇上,随扈王公与文武百官,已经奉旨而来,在外头候驾。”

“宣!”康熙沉声道。

少一时,便听到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依次进来不少王公大臣,左右排班,跪了一地,恭请圣安。

有眼尖的,瞧见炕桌上的窝头咸菜,心里也是想什么都有。

康熙站起身子,脸上难掩愤怒,说起京城祈雨之事,道:“部院诸臣但知营求财贿,在家安逸而已,求雨之处未必亲到。”

说完京城诸臣,康熙又将嵩祝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从他凡事趋奉李光地说起,到他当年与噶礼结亲、趋奉二阿哥,越说罪名越大。

嵩祝早已双膝着地,叩首请罪,心里却将那个姓金的御史恨得不行。

虽说皇上确实为了京城少雨之事烦躁,但是若不是姓金那小子大清早地弄这么一出弹劾的戏码来,何至于引得皇上发这么大的火气。

康熙训斥到最后,也带了几分怒意,道:“索额图、噶礼、朕皆诛之,嵩祝岂非更甚于索额图、噶礼,朕不能诛之?抑畏伊镶蓝旗之党?”

嵩祝听到皇上将自己同索额图与噶礼相比,唬得魂飞魄散,求饶的话都说不出了。

索额图与噶礼是什么人啊?一个子孙被斩首,自己个儿被处死在大牢里;一个是被责令自尽,发妻随死,子侄也是斩首的斩首,发配的发配。

虽然他当了大学士后,凡事以李光地为马首,那也是因为怕办砸了差事,才如此的。谁让李光地是官场不倒翁,出了名的天子宠臣呢?

这句话不仅吓坏了大学士嵩嘱,也听得三阿哥与几位镶蓝旗的官员都跟着冒虚汗。

天子怕什么?怕臣子结党,撼动朝纲。

臣子怕什么?怕“党争”,也怕皇上用“党争”为由子,清剿不合心的臣僚。

历朝历代,有人的地方,就难免有结党的。

说其他的,不过是书里的记载,瞧了也是当成故事读的。早年间,索额图与明珠的争斗,却是许多臣子耳闻目睹的。

不少臣子,沾了“结党”的名儿,就断送了前程。

三阿哥这里,身为皇子阿哥,又得封和硕亲王,他倒不担心自己会失了皇父欢心。

他是听了康熙这句话,心里警醒。

被圈了大阿哥与被废了的二阿哥,都是镶蓝旗,这说起来真有些不吉利。

不过,是不是宣示,在大阿哥与二阿哥储位无望后,自己这个最年长的皇子,是天命所归?得以承嗣皇统?

三阿哥心里正在纠结,是该忧该喜,突然想到镶蓝旗的皇子不止三位,还有十四阿哥。

想着十四阿哥的受宠,与德妃在宫里的地位,三阿哥不由地生出几分提防之心。

虽说后宫名义上是四妃主理宫务,实际上还是以宜妃、德妃两人为主。惠妃是大阿哥生母、八阿哥养母,两个儿子都遭到皇帝厌弃,她这个做妃子的还有好去?

虽说没有被打入冷宫,但是宫里的人是最势力的。虽不敢坏了规矩,但是也没人再去奉承与理会。

惠妃只能沉寂,整日里呆在自己宫里吃斋念佛。

三阿哥之母荣妃,待年宫中,是康熙最早宠幸的后宫之人,年纪比康熙还大两岁。连着生了五子一女,其中前四个皇子都夭折了,没有叙齿,只有长女与幼子长大成人,就是三公主与三阿哥姐弟。

康熙实际上的长子承瑞,就是荣妃所出。

连番的生育与丧子之痛,使得荣妃的身子受损得厉害。加上她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上了年纪,精神不足,也鲜少插手宫务了。

剩下的宜妃与德妃,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

十四阿哥是德妃幼子,又同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结党。自从八阿哥沉寂以后,十四阿哥已经有取而代之之势。

同出身卑微的八阿哥不同,十四阿哥同三阿哥一样,都是四妃所出,除了没有分封之外,身份上一般无二。

加上十四阿哥年轻,在宫里养育的年头多,比三阿哥更受皇父亲近。

三阿哥心里已经打起小算盘,看来自己也要有兄弟做助力才好;还要随时盯着老十四那边,别让他钻了空子。

都是皇子,所谓受宠不受宠,还不是因为十四阿哥同十六阿哥他们与年长的阿哥相比年幼。他们小时候,皇父已经年过半百,对儿女多了慈爱之心。

想到此处,三阿哥瞄了旁边站着的十六阿哥。

虽说出身比不得十四阿哥,但是论起讨皇父欢心来,十六阿哥更胜一筹。

若是能引得十六阿哥做助力,就算不能同十四阿哥背后的八阿哥等人抗衡,也能在皇父面前多说几句好话……十六阿哥正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做恭顺状。耳朵里听着康熙训斥群臣,心里想得却是曹颙的“训子之方”。

他的庶子弘普已经四岁,正是淘气得不行的时候。整日里在阿哥所闹得人仰马翻,也正当该管教管教。

回去给小家伙吃两日窝头,不晓得小家伙还敢不敢淘气?

除了侧福晋李氏有身孕,这次刚到热河,就诊出十六福晋也有了身子。算下来,李氏同福晋怀孕的日子相差不了两月。

十六阿哥心里也矛盾得很,既是盼着福晋能生下嫡子,圆了福晋的盼头,又怕有了嫡子,使得弘普处境尴尬,引得侧福晋李氏伤心。

换作其他人,生了十个、八个儿子也没这么为难。

十六阿哥不知该感叹自己多情,还是骂自己受曹颙影响太深、心太软,身为爱新觉罗家的子弟,他的任务不就是繁衍子嗣么?

这样想着,十六阿哥心里便多了自嘲,对李氏的愧疚之意就减了几分。

这世上有几个人能随心所欲,都是身不由己,何苦再熬神苦思,想再多也不顶什么用。

是儿是女,还是听天命。

也不能因顾及李氏与弘普母子,就盼着福晋生不出男丁来,这样对福晋何其残忍。

十六阿哥正想着,就觉得周身有些不得劲。他抬起头来,正好同三阿哥的视线对个正着。

见三阿哥神情中满是亲近之意,十六阿哥倒是有些糊涂,不晓得自己这位三哥又闹什么新花样。老是收拾园子,恭请圣驾游园那套他不腻歪,十六阿哥每次陪着圣驾过去,都觉得腻味。

那种刻意做出来的“其乐融融”的“父子天伦”,让人觉得假,觉得累得慌。

就在下边王公臣子们各怀鬼胎之时,康熙已经金口玉言,说道:“今满洲大臣内,无能令汉大臣心服之人。朕因仍用马齐为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穆和伦为户部尚书。著嵩祝即驰驿前往京城,问用不胜祈幸之语者为谁,祈雨不到者为谁,严查题参。若仍徇情面,一经觉察,必将嵩祝并诛之,陈名夏即伊榜样也。”

说到最后,康熙已经是横眉竖目,疾色厉声。

嵩祝已经吓出一身冷汗,战战兢兢地领了康熙口谕。

шшш ¸t t k a n ¸¢ ○

十六阿哥听到马齐复职,格外留意。因为如此一来,主管内务府大臣就要出缺。内务府的几位总管本就挂着的多,马齐还算其中肯出力之人。

别人走的话,或许还能不马上补;马齐的话,看来不是有内务府属官要升任,就是有外头来的补缺。

曹寅听到马齐,想得却是另一遭。

皇上对八阿哥厌恶至极,已经到了无法容忍其党羽伫立朝堂的地步。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借了由子,使得揆叙与阿灵阿都“告病”不出。

马齐何人也?是在一废太子后,牵头举荐八阿哥之人,八阿哥党的中坚份子。他也是因此获罪,才被罢了大学士之职后入狱的。

后来虽起复,但是圣眷也比不上先前。

如今这个时候,八阿哥沉寂数年、八阿哥党的几个高官显宦都已落马的情况下,马齐官复大学士。

要是马齐不表忠心,皇上怎么会容他?

看来,八阿哥已经是彻底于储位无望。曹寅的脑子里,不由想起康熙五十二年,父子同船进京贺寿时,儿子说过的话……八阿哥既夺储无望,那李家继续绑在这条船上,怕是要跟着一同沉了。

虽说曹寅早已经去信劝过多遭,但是李煦本就是固执的性子,上了年岁越发听不进人劝。

虽说这些年,曹寅与李煦也有过口角嫌隙,但毕竟相交数十年,又是亲戚,难不成还真的眼睁睁地看着他古稀之年被流放宁古塔冻饿而死不成?

皇上享祚绵长,真过一甲子的话,要还有五、六年的功夫。

在剩下的诸位皇子中,四阿哥办差最为勤勉、行事又最是低调,能脱颖而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曹寅这样想着,却没有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全盘接受了儿子的“梦话”……*京城,曹府,高太君住处。

香玉看着眼前七彩丝线缠裹着的“九子粽”,脸上已经生出好奇之色。高太君则是神色平平,看着紫晶道:“你们太太来信了没有,颙儿哥媳妇的病情如何?”

紫晶笑着回道:“奴婢来给太君请安,正是为了此事。太太与奶奶的家信到了,奶奶已经平安无碍,只是暂时还得在热河静养。”说到这里,她从袖子里掏出李氏给高太君的家书,双手奉上。

高太君一边接了信,一边点头道:“平安就好,年纪轻轻的,要是坐下病来,全家都跟着着急。”

信上,除了给高太君请安之外,剩下的就是报备那边平安,还有说起过节之事什么的。

高太君看了,对紫晶道:“你们太太也真是,一家四口都走了,这么大的府邸,家务都交给你一个姑娘家,也够让人糟心的,你也受累了。”

紫晶听了,忙道:“奴婢不敢称累,都是奴婢当做的。再说,有太君在府里坐镇,太太才能这么放心。太太走前吩咐过奴婢,遇到什么事,就请太君做主。要不然单单就奴婢自己个儿,奴婢心里也没底。”

“我一个糟老婆子,又不是你们曹家的人,要是多嘴,岂不讨人嫌?”高氏耷拉下眼皮,道:“我不过是借你们间屋子罢了,你该干嘛干嘛,不用理会老婆子。”

她这话说得直白难听,紫晶身为下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就转了话,笑着说道:“过节原想讨老太君示下,请个戏班子到府里唱半天戏。因朝廷责令祈雨的告示下了,士大夫家禁止宴饮,所以这戏是看不了了。要是老太君不嫌我们瓜噪,奴婢就同田奶奶同秋姨娘他们过来讨老太君的酒喝,如何?”

香玉在旁听了,脸上已经添了几分期盼之色,小声问道:“姑姑,妞妞同左成兄弟也来么?”

府里的孩子们,除了妞妞叫紫晶“姐姐”外,其他的都随天佑、恒生,称紫晶“姑姑”,香玉也是如此。

紫晶看了高太君一眼,见她没有不高兴的意思,笑着对香玉道:“倘若太君与表小姐不嫌闹腾,大家就要都来的。过节了,人多才热闹。”

香玉已经欢喜不已,转过身拉着高太君的衣襟,眼巴巴地说道:“老祖……”

高太君见香玉如此,才缓缓地点了点头。紫晶见了,心里算是松了口气。

不是她多事,非要把大家都凑到一块儿吃饭,是李氏与初瑜在信中嘱咐。说是上了年岁之人,最怕寂寞,过节太冷清,怕老人家触景伤怀,才让紫晶好好张罗张罗。

除了高太君,剩下的田氏与怜秋姊妹都是守寡之人,怪冷清的。往年大家都在一处过节还好,今年府里空了大半,要是没人张罗,各人在各人屋子里,也没个过节的意思。

紫晶想着请个好的戏班子,没想到使人出去寻,还得了士大夫家禁听戏宴饮的消息。实是没法子,便只能退而取其次,预备饭局。

从高太君这边出来,紫晶又去了田氏与怜秋姊妹处,说了端午节在高太君屋里吃饭之事。

曹寅夫妇与曹颙夫妇都不在,高太君是府里的长辈,田氏与怜秋姊妹自然是没有话说。

待紫晶回到葵院,就有媳妇子来请示。

多是些过节的人情往来,有送出去的礼,有收到的礼。不管是送出去的,还是收回来的,紫晶都亲自过目,又叫人记好账目,不敢有丝毫懈怠。

除了这些,还有府中下人过节的赏赐。

这个自不必说,有旧例可循。其中有几个今年差事办的好的,紫晶已经写信给李氏请示过,多添了几两银子。

曹项五月初四纳妾,五月初六出京外任之事,紫晶已经听说。因日子赶得紧,这个时候再写信给热河那边请示已经来不及。

说起来,曹家子侄,放外任的曹项并不是头一个,还有曹颙在前头。

只是曹颙是长房嫡子,曹寅与李氏作为父母,给儿子预备的东西与给侄儿的礼,这根本没有可比性。

虽说李氏出京前,交代过人情往来,让紫晶看着斟酌,但是紫晶也不敢自专,多了寻了旧例,或是参照近年彼此往来的过礼,拟定的单子。

像曹项这样,是骨肉至亲,唯一能参照的就是曹颂与曹硕结婚时的贺仪。

但是纳妾比不得娶亲,这外放也同在家时不一样。

费了好些心思,紫晶才算敲定了礼单。

曹寅作为伯父,以他的名义,送的是两块好砚台,还有两盒上等湖笔;李氏这边,则是选得两套成衣,还有几块料子;曹颙这个堂兄,送的程仪是银钱;初瑜这边,则是给曹项两套官服,还有给新姨娘的一套首饰。

紫晶作为内管家,既晓得了消息,也少不得自己添一份礼。给曹项的是一对镇纸,给新姨娘的则是一对金葫芦的耳坠子,还有套梳子。

预备妥当,紫晶都叫人包了,好等着初四送到东府。

又有媳妇子来请示家务,紫晶在正忙着,就见有丫鬟来禀告,道是韩江氏来了,在前院等着紫晶。

两人数天前才见过,莫非有什么事儿?

四月二十八,稻香村新铺子开业那天,紫晶去韩江氏的宅子听戏,到底身份所限,放心不下府里这边,小坐了一会儿便告辞回府。

到了前院偏厅,韩江氏正站着等着,脸上的面纱也没有去。

“韩奶奶这是有事儿?怪热的,赶紧坐下说话。”紫晶一边招呼着,一边叫人去准备凉茶与果盘。

韩江氏没有就坐,道:“姑娘,外头有几辆骡车,上面拉了银子,还请姑娘这边清点入库吧?”

“银子?”紫晶听了,颇为意外。

按照之前说好的规矩,一年清三次账,是在清明、中秋与小年。

因今年要添新铺子,清明的账算出来了,但是银子没清。这新铺子开业才几日,怎么就要清点银子了?

“这几日的买卖不错,铺子里积了不少银钱。我怕招来宵小,想着还是送到府上入库稳当。”韩江氏见紫晶疑惑,解释道。

“这才四、五日功夫啊?”紫晶听了,不由感叹:“还是韩奶奶会做生意,连咱们小小姐、小少爷们,都会说九子粽的对子了。”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韩奶奶,这大概有多少银子?”

“将钱在钱庄都换成了银子,拢共有两万八千六百多两。六百的零头留下了,这次送来两万八千两。”韩江氏说道。

紫晶听了,笑着说道:“韩奶奶这赚银子的手段,赶得上我们家大爷了。我这就叫人,开库房去……”

银库有几间,有两间装着古董字画,还有不用的大家具,装银子的只有一间。

曹家的现银不多,有的在南边魏信处,有的在曹方那边周转曹家其他的零散生意。

初瑜的俸银是入内库,不进总库房的。曹寅父子两个的俸禄,都不够府上的开销,还得每年庄子的银子用来补窟窿。

待韩江氏使人送来的银子,清点完毕,入了库房,这银库才有点名副其实。

韩江氏看在眼里,颇为唏嘘。没想到曹家这么大的门面,就这点家底。

早年在江宁时,曾听说过曹家豪富,还有说曹寅贪墨的,如今看来,传言不可信。

对于曹寅,韩江氏只是到曹家时,无意遇过一遭,跟曹颙却是打了数次交道的。

龙生龙,凤生凤,若是曹寅真是贪鄙之人,曹颙还能好到哪儿去?

由父看子,由子也能看父。

若是曹颙真是贪婪之人,当年在江宁就不会以公平合作的方式同自己个儿借贷。

换做其他人,许是还会顾及程家的背景。

曹家当年的江南,权势滔天。别说韩江氏是程家支系的外甥女,就算她是程家嫡支的千金小姐,若是曹家使人上门说上一声,程家怕是巴不得将闺女送上门去。

在京城也是,以曹家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用与人合伙,还不是看了她叔叔的面子?

这以后因韩江氏的过失,引出是是非非来,曹颙那边也只是诚心告诫,并没有将韩江氏当成下人般训斥谩骂。

韩江氏不是傻子,自是晓得自己的过失,才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补救。

韩江氏见紫晶叫人将这两万八千两银子单独放置,道:“姑娘不必如此,等到中秋做账时,我将这一份刨出去就是。不用再分一次。这几日是过节的缘故,所以每日比平素多卖出不少银子。过了这阵子,银子会少些,应该也比平素的多。若是姑娘方便,就每月月末送来一次。”

紫晶笑着说道:“韩奶奶误会了,不是因想着两家分账之事。是当初大爷就交代的,这稻香村的买卖,是大奶奶出的本钱,赚出银子来,也是给大奶奶做私房,做花粉银子,不入公账的。奶奶要送银子尽管送,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这送银子还会有人挑不成?”

虽说关于铺子的生意,之前都是初瑜出面,但是韩江氏只当是曹颙守礼,注重男女大防,才让妻子跟自己打交道。

没想到原来这生意是郡主的私房不假,韩江氏心里,不晓得是羡慕,还是别的……

第1186章 花灯(三)第809章 面君第1211章 简亲王府的六格格(中)第60章 流言第1390章 父子合议第1303章 冬游第275章 年关(三)第732章 难堪第125章 珍珠会(下2)第1187章 借医第1028章 春雷(上)第198章 天伦第1189章 人情债,儿女债(二)第104章 出京第953章 成才第889章 后续第722章 闹酒第525章 谈棋第263章 隐情第791章 集腋第1297章 “送礼”第31章 郡王府第1222张 沧海遗珠(下)第760章 受刑第153章 规矩第643章 亲族第50章 赴宴第142章 秘辛第89章 夜审第1132章 年倒第1117章 失言第1176章 历练第719章 上寿(上)第995章 大殓第919章 “筹备”第304章 纷乱第991章 日落(四)第71章 故友第354章 冬寒(下)第293章 悔不悔第554章 血亲(下)第1005章 清洗(下)第576章 漩涡(下)第606章 龙抬头(一)第197章 保全第730章 金子第782章 妖孽(下)第1390章 父子合议第293章 悔不悔第1010章 罢孙(一)第448章 孝悌第130章 剿“匪”(下)第522章 清理第495章 团圆宴(上)第1169章 冰嬉第842章 终了第1227章 怪异的绑架第597章 冬雷(下)第690章 君臣会第456章 四喜第881章 风向第1085章 锦绣前程第1233章 高义第1245章 谁的因果第982章 国舅府(中)第102章 桃源(下)第1369章 慎独第505章 将行第3章 双喜第668章 节前第743章 鳜鱼第1079 恶客第299章 梳理第1400章 将行第1213章 挖个坑,埋了第1305章 厌老第213章 山匪第698章 犯瘾第391章 营生第535章 惊诧(上)第634章 援手第1339章 连理树第992章 日落(五)第444章 科举(中)第1175章 下降第1251章 阅兵第802章 点将第460章 埋怨(下)第1297章 “送礼”第1082章 好汉庄第710章 生怨第1133章 黑店第1147章 花喻第458章 动静第1400章 将行第971章 围场(中)第一千三百一十s四章 驱逐第306章 赴任第780章 撼天(上)第405章 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