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问诊

府,梧桐苑,上房,东暖阁。

听着雨打窗棂的声音,初瑜心中添了几分惦念。远远地传来梆子声,已经是三更天。

天慧已经熟睡,胳膊露在被子外,手里还抓着一个小布老虎。初瑜上前,轻轻地从女儿手中拿下布老虎,仔细给她掖好被子。而后,她又低声嘱咐了两句,才回到西屋坐下。

想着九阿哥同丈夫关系不谐,初瑜心里越挂念。

换做其他人家,九阿哥与曹,一个是叔岳父,一个是侄女婿,也不算外人。但是天家无骨肉,初瑜对外头的事儿也晓得些,晓得丈夫因内务府的差事得罪过九阿哥,算是积怨颇深。

就听到外头传来的脚步声,初瑜站起身来,就见喜彩挑了帘子进来。

“雨衣送到没有,额驸还在太医院?”初瑜等不及喜彩禀告,开口问道。

喜彩回道:“曹管事到二门回话,道是已经送到了,额驸现下同九阿哥、董总管一道在西直门。额驸传下话来,说今儿不回来了,让格格先歇。他要随九阿哥出城,要明儿中午才能回来……”

西直门,城楼里。

虽说外头秋雨萧瑟,屋子里也带着几分寒意,但是城门吏仍是满脑门子是汗。他低下头,伸出袖子擦了擦,心里盼着往九门提督衙门送信的人早些回来。

屋子里,除了这个穿着七品补服的城门吏,还有一位皇子,两位内务府总管,同两位太医院太医。

九阿哥身穿常服,高居上坐。

折腾了半宿,他有些渴了,但是瞧着桌子上带有污痕的茶杯,个实在没有喝茶的兴致。

曹穿着官服顶戴,与董殿邦一道,下相陪。

九阿哥在太医院闹腾了一番,抓了两个太医顶卯后,还不肯放曹回去。按照他的话来讲,要等太医给八阿哥诊治完,还得曹写折子往御前禀告。

瞧着九阿哥气势汹汹,曹也怕他再折腾点其他的,便悄悄使人到董家请了董殿邦出来。

反正两人都是内务府总管,请他过来陪着,也算是职责之内。

董殿邦原还不晓得什么缘故,只听说曹有急事想请。到了西直门城楼,见了九阿哥,他心里后悔不已。

下晌德妃与简亲王都彼此推脱,不担这个干系;如今九阿哥一闹,却要内务府挑大头。

曹是和硕额驸,身上又背了几件功劳,就算有所闪失,也不过一顿训斥;他兢兢业业了数十载,才委署内务府总管,要是有个万一,想要转正就难了。

早知如此,他就该装病,避开今晚这局。

像曹与董殿邦还有座,两位太医则只能旁边恭立。

曹这边,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已经想着九门提督衙门那头。方才城门吏使人往九门提督衙门去时,正好让曹听见。

现下九门提督隆科多,孝康章皇后之侄,孝懿皇后之弟,正宗的国舅爷。

同向来风头强劲的阿灵阿不同,隆科多则低调得多,在皇帝身边担任一等侍卫多年。其中外放过副都统,但是受属下连累,丢了官,还在一等侍卫上行走。

直到二废太子后托合齐问罪,隆科多被钦点为九门提督,他才再次显达于人前。

隆科多会来么?

曹心里,是盼着他来的。

那才是真正地帝王心腹、天子信臣,加上辈分又高,要是他露面了,曹与董殿邦两个也可以背后大树好乘凉。

却是事与愿违,直到外头传来四更天的梆子声,九门提督还是没有人过来。

两位被抓来当差的太医,站了一个多时辰,已经是双股打颤。其中一个年纪大的,满脸皱纹,花白头,身子晃晃悠悠的,瞅着是摇摇欲坠。

九阿哥始终耷拉着脸子,像是要账的;董殿邦则是身子僵,身子微微往椅子里挪了挪。

曹坐得腿脚有些麻,他寻思了一会儿,站起身来。

他这一动,董殿邦与九阿哥都冲他望过来。

曹躬身道:“九爷,还有半个时辰就开城门了,不晓得外头马车与灯笼预备得如何,让两位太医过去瞧瞧吧,省得一会儿耽搁功夫。”

虽说骑马比坐车快,但是外头下着雨,天上没月亮,半夜骑马反而不妥当,所以方才九阿哥便命人预备马车。

见曹说得是这个,也颇为尽心尽职,九阿哥点了点头。

两位太医闻言,如蒙大赦,忙不跌地躬身领命,步履阑珊地退了下去。

曹这一说话,打破屋子里的沉寂,引得九阿哥也生出几分说话的兴致。他瞅了不瞅董殿邦,看向曹道:“你既外号叫‘善财童子’,欠债还钱这句话总晓得吧?”

这句话说得没头没尾,曹也不好随意应答,带着几分犹豫,道:“九爷,此话怎讲?”

瞧着曹不急不躁地模样,九阿哥冷哼一声,道:“爷倒是不晓得,曹大总管是这么健忘之人?二月里的‘恩惠’,爷还来不及回礼,曹大总管就给忘到脑后不成?”说到最后,脸上已经添了几分愠怒。

他说的是二月里招投标后绑架曹家女眷之事,过后曹就去了热河了,前两个月回来后也没什么同他接触的机会,事情就耽搁下来。

这件事上,本来就是九阿哥理亏,听着这话的意思,倒像是曹生事一般。

曹听了无趣,但是也懒得做口舌之争,含糊地说道:“九爷身份贵重,想来不会同下官计较。下官要是有失礼之处,也请九爷海涵。”

九阿哥听了,冷笑一声,刚想作,但是想到八阿哥患病,还有使得上曹地地方,便忍了怒气,沉声道:“曹,你且记得了,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爷活了这么大,还没受过这般鸟气,你要好生思量思量,如何让爷消了这口气。”

就算追根究底,也是九阿哥先挑起事端。

曹宁愿两下关系就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愿有所变动。不管是恶化下去,或缓和一步,都是落得两下为难,得不偿失。

董殿邦坐在一边,听着两人打机锋,也跟着悬心,怕眼前这两人闹将起来,使得自己受池鱼之祸。

没想到,九阿哥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平素的骄横;曹这边亦是恭敬得体,似乎两人从没有过嫌

……

海淀,八贝勒花园。

看着炕上烧得人事不知的八阿哥,八福晋饶是平素再好强,如今也忍不住,眼泪跟掉了线的珠子似的,簌簌落下。

屋子里已经点了两只火盆,炕上也铺了鹅毛垫子,但是迷迷糊糊中,八阿哥地身子仍是一阵一阵打寒战。

八福晋这边,已经顾不得咒骂没有回来的陶民,一直守着八阿哥,不敢离开。

看到八阿哥打寒战,八福晋掏出帕子,擦了眼泪,伸出手去摸了摸八阿哥身上。

亵衣与下边地褥子已经被冷汗塌湿,八福晋忙转过身子,低声唤了个丫头,拿了一套干净的亵衣,又抱了一套新被褥出来。

因被褥带了凉气儿,八福晋使人在火盆前烤暖和了,才在八阿哥身边铺好。那套亵衣亵裤也是,在火盆上烘热乎了,搁在一旁。

八福晋扶起丈夫,又示意两个婆子上来做帮手,给八阿哥换了干净亵衣亵裤,移到新铺盖上。

就这会功夫,八阿哥已经呻吟出声。

八福晋听了,忙俯下身子,唤道:“爷,爷……”

八阿哥脸红得怕人,嘴唇却干裂得紧,紧紧地阖了双眼,又没了动静。

八福晋见丈夫这般模样,眼泪止不住又落下。

旁边侍立的,是个经年的嬷嬷,八福晋陪嫁过来府中老人。瞧着八阿哥这般症状,她心下不安,低声对八福晋道:“贝勒爷瞧着像是伤寒,格格还是小心别过了病气。”

八福晋闻言,转过头来,瞪着那老嬷嬷道:“嬷嬷这是说什么糊涂话?爷是我的丈夫,难不成为了怕过病气,我还要躲着?”

那老嬷嬷见她动了心气,不敢再说。

八福晋这边,瞧着丈夫打着寒战的模样,心里越担心,低声吩咐人下去熬姜汤。

少一时,丫鬟将姜汤送上来。

八福晋扶起丈夫,想要喂他喝下去。八阿哥牙关紧闭,哪里喝得下去,汤汁顺着口角流下来。

八福晋见状,忙用帕子给丈夫擦拭了。实是无法,她将姜汤送到嘴边,喝了一大口,俯下身子,口对口地送到八阿哥嘴里。

一下一下的,用了半盏茶地功夫,才将姜汤喂完。

这边,八福晋才撂下碗,八阿哥那边已经呕吐起来,才喂下地姜汤连同胃中秽物,全都吐了出来。

纵然是看顾得急,亵衣与被子上也沾了污秽。

屋子里弥漫着酸腐的味道,使人闻之欲呕。

这般折腾之下,八阿哥的脸上已经是苍白,只有两颊间,越酡红。

八福晋拉这丈夫的手,含着泪,吩咐人又取了干净衣服与被褥。

折腾完毕,已经是五更天。

八福晋坐在炕边,不敢放开丈夫的手,不知不觉地阖了眼睛……

再睁眼时,已经能听到远处传来地鸡鸣。

“福晋,九爷带着太医来了。”嬷嬷唤了几句,见八福晋睁开眼睛,忙俯身禀道。

八福晋本还迷迷糊糊的,听到“太医”两字,立时清醒过来。

“太医在哪儿?还不快传,耽搁什么?”八福晋情急之下,不禁高声。

嬷嬷尚未回话,就听到门外有人道:“八嫂,太医在这里候着,这就进去了。”

八福晋应了,九阿哥带着两个太医进了里屋。曹与董殿邦对视一眼,驻足在外屋堂上。

wWW ¸тtkan ¸c ○ 过了一会儿,才见八福晋跟着九阿哥带着两个太医出来。

见曹与董殿邦也在,八福晋有些意外。

曹与董殿邦两个已经甩了袖子,给八福晋请安。八福晋抬了抬下巴,扫了二人一眼,点点头,算是回礼。

九阿哥惦念八阿哥病情,也顾不得跟八福晋说缘由,望着那两个太医道:“可是瞧仔细了,到底病情如何,需要开什么方子?”

太医中年老之人俯身回道:“九爷,八阿哥是外感风寒,邪气入侵,现厥阴之像,内邪正胜,四肢寒冷。微臣不敢随意开方,还是先以麻黄汤饮之,具体方子,还是等院子里几位太医会诊后再做定夺,更为妥当。”

八阿哥福晋与九阿哥两个,听得脸色泛白。就是董殿邦在旁,也跟着提心吊胆。

伤寒病虽然常见,但是赶上其中凶险的,熬过去的人少。

曹这边,却是晓阿哥与九阿哥都是活到雍正朝地,反而淡定许多。

“麻黄汤就麻黄汤吧。”九阿哥沉吟片刻,看着曹与董殿邦说道:“今日传太医过来会诊之事,还要劳烦二位总管费心。还有皇阿玛那边,也要二位总管上折子禀奏了。”

话听着客气,但是语气却是不容置的命令。

曹与董殿邦两个闻言,忙躬身应了。

八福晋指了指那两个太医,对九阿哥道:“爷身边没有人看护不行,这两个得先留下。”

九阿哥点点头,道:“就依八嫂说地办。”

那两个太医已经变色脸色,却也没有开口的资格。

待曹与董殿邦从八阿哥园子出来,已经是东方渐白,朝阳初升。

不知何时住了雨,天空淡蓝,明媚清新,鸣虫在道路两侧低鸣。

曹坐在马车里,瞧着外头地景致,不知在想些什么。董殿邦这边,比不得曹淡定,犹豫了半晌,开口道:“曹大人,九阿哥吩咐之事,并不是你我二人能做主的,这可如何是好?”

曹转过头,看着董殿邦道:“如实禀告德妃娘娘与简王爷就是。

要是两位贵人拦着,九阿哥那边,也怪不得你我。”

董殿邦一想也是,反正是九阿哥提出地意思,不管德妃与简王爷应与不应,剩下的都是他们的事了。他与曹两个,只需做好分内之事,该禀告禀告,该写折子写折子,使人挑不出错处就是。

一下了半宿的雨,地上有积水之处,马车只能慢行。进城时,已经是巳正,曹使人停了马车,自己下车,将马车留给董殿邦,他自己则是骑马回府换衣裳。

折腾了一宿,没有阖眼,曹也是又饥又冷的。

回到府里,洗了个热水澡,他才算缓过来。匆匆用了两口饭后,他就往衙门里去了。

对于德妃娘娘,曹只见过两、三遭,白白净净地,看着慈眉善目。但是能熬到四妃这个位置,又是

务的妃子,谁是好相与的?

昨日,德妃还敢推脱责任,借口后宫不管外头地事,将事情推给雅尔江阿;今儿,八阿哥这边已经确诊是患了风寒,想要太医去问诊,德妃若是在拦着,才是吃饱了撑的。

雅尔江阿那边亦是,就算他在狂妄,八阿哥如今再落魄,皇子依旧是皇子,“无心之失”与“有心轻慢”,可不是一回事儿。

果不其然,到了下晌,便传来消息。宗人府使人带着太医院的几位在伤寒上颇为建树的几位太医,出城去海淀了。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向来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地少。

听说十阿哥那边,也得了消息,出城探病。十四阿哥在宫里,消息最是灵通,却是没有动静。

曹听了这些,有些无法理解。

按理来说,就算十四阿哥想要收服原来的“八爷党”人,也得表现得手足情深些。难道,一边收拢八阿哥地旧部,一边还想着同八阿哥划清关系么?

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美事,谁能两面光?

董殿邦这边,也是听了四方动静,见八阿哥患病之事已经掀开来,就过来同曹一道,写了联名折子,禀明此事。

安定门外,雍亲王府,书房。

案牍地几张纸上,正是详述了八贝勒府司仪长陶民进京求医至今的各方动静。

看到德妃与宗人府互相推脱,谁也不派太医,四阿哥不禁皱眉。待看到九阿哥夜入曹府,大闹太医院,他脸色已经阴沉下来。

将前后看完,他撂下折子,问道:“你瞧着如何?皇阿玛那边,会如何处置?”

他对面躬身站着地,正是戴锦。

戴锦闻言,道:“爷,圣心难测,奴才不敢妄言。只是爷与九阿哥不同,爷是掌部阿哥,如今户部在直隶筹响,还要放粮赈济,差事正忙。要是顾不得走亲访友,也是情理之中。”

四阿哥听了,已是明白戴锦之意。

戴锦这边,犹豫了一下,道:“爷,隆科多昨晚在九门提督衙门,得了消息,却没有前往西直门。”

四阿哥点点头,道:“是啊,舅舅行事最是谨慎。他职位特殊,九阿哥不敢上门去胡闹;要是他去了西直门,保不齐九阿哥要折腾出什么幺蛾子。倒是曹,向来同那边不对付,没想到这次却是尽心……”说到最后,已经带了冷哼。

戴锦回道:“估计也是九阿哥存了顾忌,加上曹为人谦卑,才没闹起来。能想着请董殿邦同往,也算是思虑得周全。”

这些道理四阿哥也明白,但是想着向来中立的曹家同九阿哥、八阿哥那边扯上关系,就难免有些心浮气躁。

虽说两下里一直没有将话挑明,但是四阿哥心里,已是将曹当成是自己门下。若是曹真有背离之意,那四阿哥绝不能相容……

热河,避暑山庄,松鹤清殿。

太后躺在炕上,身上盖了锦被,伸出胳膊,上面盖了一块黄绫。地上跪着一个太医,低着头不敢仰视,伸出手指请了脉。

留在热河侍奉地七阿哥站在太医身后,看着炕上精神恹恹的太后,神色间亦是难掩担忧。

入秋以来,太后的身子骨是越来越虚了。这才半月功夫,就病了两、三遭。七阿哥不敢隐瞒,已经写了折子,使人送到御前。

康熙每日都有旨意下来,过问太后病情。若不是要等着喀尔喀与外蒙古诸王来朝,康熙早就回銮侍疾。

太医请了脉,退到外头。

还好,不过是积了食,肠胃有些不通,仔细调理饮食就好。七阿哥闻言,这才放下心来。

太后到底不放心,使人传了七阿哥,亲自问起自己的病情。

听说是饮食不调,没有大碍,太后自言自语道:“到底是老了。”

七阿哥见老人家感伤,忙道:“也是季节变换地缘故,就是孙儿家里那几位,这两日也喝着萝卜汤调理。”

“萝卜汤?”太后闻言,有些好奇,道:“只晓得人参汤能调理人,这萝卜汤也能调理人?”

“回太后的话,民间管萝卜叫‘小人参’,秋冬喝汤养气最好。刚才已经问过太医,说喝那个通气,最合适不过。孙儿已经吩咐下去,叫膳房那边预备了。”七阿哥回道。

“‘小人参’么?”太后点点头,对七阿哥摆摆手,道:“既是你媳妇也不舒坦,你也回去歇歇,不用老守在这头。”

“太后,皇阿玛已经下了旨意,传五哥来热河。等五哥到了,孙儿再歇。”七阿哥回道。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几分欢喜,嘴里却道:“好好的,又折腾他做什么。这天凉了,路上也辛苦。”

七阿哥这边,陪着又说了两句话,见太后有些乏了,才出去。

待七阿哥出去,太后倚在炕头,扶着靠枕,脸上已经收了笑意,喃喃道:“长生天要召唤我了么?太皇太后要召唤我了么……”

快要到八十,虽说太后心里怕死地紧,每天晚上不敢阖眼。生怕一觉睡过去,再也醒不来。

但是人生不满百,谁能逃过一死,是不是也该安排安排了……

曹府,兰院,上房。

长生已经会爬了,在炕上使劲地蹬着小腿,爬到李氏身边,去抓她手中的针线。

李氏忙抬起胳膊,唤将长生抱起来。

长生却淘气得紧,使劲挣扎着,还是回头来寻李氏。见李氏无暇打理自己个儿,小嘴一咧,“哇”的一声哭起来。

李氏无法,只好放下手中针线,从手中接过长生,拍着身子哄劝着。

正赶上初瑜过来,李氏将长生交到她手中,道:“真是个小祖宗,闹了我一晌午。既是你来了,帮我哄一会儿,我赶着缝几针。

初瑜应了,笑着接过小叔子。长生伸手抓着她的项圈把玩,倒是老实许多。

看着炕上的活计,用得是最好地料子,针脚也密得看不出来。这是给太后预备的万圣节寿礼,是李氏亲手缝的衬衣与大氅……

第41章 送礼第631章 悬赏(三)第583章 不速客第1067章 赠奴第1380章 龙葵籽第1120章 焕然生机第473章 君恩(上)第201章 背信第1064 因祸得福第202章 邂逅第610章 萌芽第95章 家法第1068章 帝心第980章 演武第433章 盛宴(上)第465章 如意(下)第1390章 父子合议第857章 迷踪第1060章 “良善”第492章 递话(上)第529章 家教(下)第433章 盛宴(上)第228章 瘦马第1073章 皆大欢喜第280章 义气(上)第116章 妾意第636章 严打(上)第400章 连心第923章 “贵客”第1188章 人情债,儿女债(一)第437章 稻香村(上)第874章 举荐第76章 恩典第1222张 沧海遗珠(下)第327 添子第1368章 舅甥第97章 韵事(下)第525章 风势第842章 终了第30章 偶遇第795章 谋夺第925章 追封第921章 悲愤第1304章 清誉第778章 入眼第64章 一诺第405章 训弟第1344章 相看(上)第548章 侧目(上)第16章 兄妹第1361章 旧事第634章 援手第979章 安排第323章 钦差第78章 惊变第747章 骇猴第184章 皇子第577章 幕友(上)第238章 婴啼第1069章 虚虚实实第914章 会亲(上)第1170章 人来人往第298章 “亲近”第666章 争新(上)第961章 利器上第446章 出场第972章 行围(下)第788章 合计第417章 不惑第910章 幸园(上)第138章 历史第1320章 发现第576章 漩涡(下)第1250章 三人行第308章 大典第704章 问诊第563章 “抓周”第306章 赴任第1378章 重绘喀尔喀第259章 交差第291章 笔洗第272章 腊八(下)第466章 团聚(上)第1359章 及笄礼(上)第1103章 社仓第425章 财匮(上)第835章 果决第200章 城里第242章 二废七百四十章 第一关下第807章 离愁第215章 烧锅第333章 所思第893章 智斗第1205章 立诺,毁诺,承诺第431章 光华第1199章 喜事连连(上)第915章 会亲(中)第715章 烧七(上)第335章 寿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