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逢生

京城,什刹海边上,十四阿哥的外宅,今日又迎来几位贵客。

除了十三阿哥这位难得『露』脸的皇子外,还有十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加上主人十四阿哥,当朝五位皇子齐聚于此。

十七阿哥大病一场,清减许多。不过见到十三阿哥,他还是很高兴,兄弟两个凑到一起,说得热闹。

十阿哥看来是头一遭过来,像是有些不满意,冷哼一声,扫了眼十四阿哥道:“十四弟,你也忒不地道,这离哥哥的宅子那么近,你都不说知会一声。”

“不是有意瞒着十哥,这不是为了吴氏的缘故,不好张扬么?”十四阿哥笑着说道。

“扯淡,养个外宅有什么大不了,就是雅尔江阿爱着的那个,也没十四弟护得那么紧。”十阿哥不以为意,大大咧咧道:“弟妹也不是爱吃醋的,还能不让你填个女人?”

十四阿哥苦笑两声,没有再言语。

十六阿哥在旁,看了十四阿哥的表情,低下头吃茶。这个十四哥是不是被德妃娘娘护得太好了,难道他以为自己是情圣不成,还这副“情深义重”的模样。

这个吴氏是无法弄进宫去,是汉人女子不说,还入了贱籍。

既然有心夺嫡,还闹个心尖子摆在大家伙眼皮子底下,这不是等着人收拾么?

不说别人,就是十六阿哥与曹颙两个,就将十四阿哥这位外宅调查个底通透。吴氏不只是犯官之女,其父祖还是早年的“太子党”,最为康熙厌恶。要是真有人借此做手脚,十四阿哥也不好受。

十四阿哥却是春风得意,或许是没有想到此处,或者是因为觉得自己是皇上宠爱的皇子,没有人敢抹虎须。

十六阿哥心中暗笑,怕是连十阿哥与十三阿哥、十七阿哥都会对吴氏留心。

十七阿哥这边,正问十三阿哥的铺子,有没有新到账的洋货。眼见就是十六阿哥的生日,他一直在宫里养病,还没有给十六阿哥预备寿礼。

十六阿哥与曹颙的生日相隔不到半月,所以十七阿哥还要预备两份。

十三阿哥见他神容枯瘦,脸『色』苍白,叹了口气道:“怎么病了这么久?你才多大,凡事想开些,少『操』心,身子骨是自己的,最是要紧。”

十七阿哥闻言,抬起头来,瞅了瞅十三阿哥头上的银丝,牵了牵嘴角,道:“弟弟能有什么可『操』心的?只是富贵病,瞎折腾。若是托生在穷人家里,连面糊糊都喝不上,怕就要活蹦『乱』跳了。担着这个姓氏,除了生孩子,还能做什么?像弟弟这样的,在外头眼中就是废人了。”说到最后,带了几分自嘲。

十三阿哥虽不理事,但也不是瞎子聋子,宫里的消息也听到过些。十七阿哥成亲多年,没有一儿半女,后宫的几位主事嫔妃,这几年没少往十七阿哥的屋子里塞人。听说有几个留牌子的秀女,还给十七阿哥留着,只是因为如今还在孝中,才拖着没有指婚。

这关系到子嗣,是头等大事,十三阿哥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拍了拍十七阿哥的肩膀道:“你才多大,就着急这个?等弟妹出了孝期,寻个好太医给调理调理,自然而然就有了。”

“谢十三哥吉言,有没有孩子,弟弟这边倒是不想强求,只是不放心福晋。她是个心软的,同娘家哥哥也不亲,要是没有孩子傍身,往后可怎么办?”神『色』间,竟带着几许凄然。

十三阿哥尚未说话,十四阿哥在旁听了,已是忍不住,皱眉道:“不过是病了一场,十七弟何至于此?早年见你是个豁达的,这越长大越没出息了。”

“八哥也不过是病了一场。”十七阿哥淡淡地说道。

一句话,堵得十四阿哥没话说。

十六阿哥有些奇怪,自己这个十七弟并不是鲁莽的『性』子,难道是生病生的,脾气大了。

十七阿哥已经站起身来,冲众人抱了抱拳,道:“弟弟身子不舒坦,哥哥们慢坐,弟弟少陪了。”说完,不待众人回话,就转身出了院子。

十四阿哥没想到他来这么一出,恼怒不已。

十三阿哥已经跟着站起来,对十四阿哥道:“十四弟先陪十哥与十六弟说话,我不放心小十七,跟过去瞅瞅。”

待十四阿哥想了措辞,想要出言挽留,十三阿哥已经出了屋子,追十七阿哥去了。

还没当开宴,就走了两个,其中有个还是今日的主客。十四阿哥只觉得扫兴不已,心中万分后悔,不该请十七阿哥出来。

原是想着,十七阿哥与十六阿哥一样,都跟十三阿哥交好,要是讲着几个人都收拢了,那他的实力就今非昔比……

什刹海边,十三阿哥与十七阿哥骑着马,并肩而行,两人脸上都带了笑意。

“谢谢十七弟了,陪我演了这么一出。”十三阿哥笑道。

“举手之劳,十三哥还同弟弟客气什么”十七阿哥有些不解,问道:“瞧着十四哥的劲儿,就算今儿脱身出来,难保没有下回。十三哥也不能老躲着,还要想个法子才好。”

“我出了大门,只是想松快些过日子,不是出来陪着他耍的。只是现下,我还不好得罪他,要不然他生出其他心思,使动德妃娘娘,就越发愁人。”十三阿哥说道:“先推两回看看,待日子久了,他见我不当大用,就不会在我身上使劲了。”

十七阿哥迟疑了一下,压低了音量道:“十三哥,好好的太平日子不过,为何还出来?眼下是浑水不假,却占不的什么便宜。若是弟弟能开府,宁愿关起门过自在日子,也不愿整日里勾心斗角。”

十三阿哥长吁了口气,亦是低声,回道:“哥哥没想过占便宜,只是怕水不够浑。你我兄弟,身在这个位置,有什么好盼的,不就是希望登上那个位置的,是位有情义,待手足好的么?”

十七阿哥闻言,心中震惊不已。

看来十三阿哥是死心塌地想要再入夺嫡那趟浑水……

每日早出晚归,转眼过来数日。

曹颙一人行等,终于到了开封。开封是河南巡抚衙门驻地,现下出任河南巡抚是年前才从安徽布政使位上升上来的张圣佐。

张圣佐的履历,在来河南前,蒋坚就已经给曹颙预备齐当。他出自大儒之家,却不是走的科举仕途,而是以恩荫入仕。

早年官声不显,后来在广西任道台时,因得罪了出京的太子家奴,他还差点丢官。等到康熙四十九年,他从道台升任江西按察使;康熙五十一年,升安徽布政使。听说这个人官声颇佳,但是又不同于张伯行那种耿介。

这次升任河南巡抚,是九卿保奏,从这就能看出他算是个圆滑通达之人。

现下对外,只说是逃犯裹挟良民,引发民『乱』。实际上的真相,却是严重多了。不是三、五个匪徒,而是几个县成千上万的百姓,聚众起义,围攻了衙门,劫持知县,已经同造反无异。

自从“朱三太子案”完结,已经几十年没有听说过“造反”的,就摊在河南。

这一个月来,张圣佐都急白了头发。

西北正不太平,河南府作为中原腹地,要是真闹腾起来,那可是大热闹。朝廷也丢不起这个脸,自己也担当不了这个责任。

他晓得,自己顺风顺水了六、七年,好运气是到头了。如今,只能想着将事情早日平息,还能保全脑袋。

如今这一个来月,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封锁消息,同时发令下去,要求地方州府封锁消息,严加防范。只是等着朝廷的消息,是抚是剿,还要看朝廷的旨意。

河南这几年不是水涝,就是旱灾,民生多艰。西北又耗钱粮,不知地方藩库早就空了,今年又开始预征明年的钱粮,还有朝廷摊派下来的养马之资,负担更重。

张圣佐心里清楚,却又无可奈何,圣命不可违。

打仗需要银子,西北诸省需要安抚,钱粮还在减免中。江南赋税本来就重,朝廷还要昭显“仁义”,每年还要开恩减免部分州县的赋税;直隶是天子脚下,要求太平安稳,也是无法加税的。

如此一来,朝廷每每缺银子,这加税就落到山东、河南、山西这几个省。

按照这种加法,就算是河南府不『乱』,不用三两年,其他地方也会有『乱』的。

就这样苦苦等了大半月,只等来个“查案”的钦差,这到底是抚还是剿?张圣佐心里也糊涂了。

曹颙与张圣佐两人,还是初见。虽说年前张圣佐回京陛见,但是并未在京城久留,只使人往六部长官与姻亲故旧府里送了炭敬。曹寅与他是故交,所以曹家也受到了他的礼物。

京城的消息,张圣佐自然有渠道。做到他这样的督抚大员,远离经济,都会在京城留几个心腹幕僚,关注朝廷时事。

对于曹颙的大名,他已是早有听闻。

这次河南民『乱』,河南知府往这边报时,还专程提了一句,别劫持到匪寨的官员,除了永宁知县高式卿外,还有河南知府属官曹项。

这个永宁知县也是个倒霉蛋,这横征暴敛、避反百姓的是宜阳知县张育徽。除了预收明年税收外,张育徽还私自加了四成的火耗。百姓实在没活路了,就跑到山里聚众起义。因临着永年县,就将县里的粮仓分了,将知县等官员都劫走了。

这边一『乱』,又有两个县的民人相应,围攻县城,事情就闹开。

这个曹项后边注了,二等伯曹寅亲侄,和硕额驸曹颙堂弟。张圣佐见了,思量后,还专程给曹寅修书一封。

没想到,这来办案的钦差,就是曹寅亲子曹颙。

等到说完官话,私礼相见,曹颙将曹颂也引进给张圣佐时,张圣佐心里晓得,曹家的圣眷比外人想得厚。

这一路上,曹颙也想明白了。

康熙没有直接下旨意是抚是剿的缘故,不管几个人,只要是提到一个“反”字,就是触犯了龙之逆鳞,哪里会宽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对数亿万万计的汉人,身为满人统治者的康熙,防范之心坚不可破。

但是为了个“仁君”的名声,他又不肯下旨“剿杀”。

这晚上的接风宴上,张圣佐已经忍不住,向曹颙问道:“曹大人是钦差,这圣心如何,可否告之一二?”

曹颙闻言,忙道:“下官只是奉旨彻查亢氏兄弟越狱案,至于其他,关系地方民政,自然是以抚台大人为马首。”

张圣佐闻言,只觉得嘴里直冒苦水。、

看来朝廷那边,是打定了注意,要让自己担这个这责任。想到前些日子得来的消息,这『乱』民之中,还有白莲教教徒出没,他心中一禀。

看来,别无选择,只能今早剿灭。

曹颙在旁,见了张圣佐『露』出绝决之『色』,思量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想来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个贪官,几个暴民。皇上既点了抚台大人巡抚河南,自然信得过大人。”

不是曹颙多事,只是怕张圣佐狗急跳墙,为了推卸责任,来场大屠杀。

为了地方太平,为首之人饶不得,但是胁从百姓,并不是罪不可恕。曹颙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果不其然,听了曹颙的话,张圣佐脸『色』舒缓不少。

是啊,皇上与朝廷要面子,这事情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下来,就算有人揪后账,让自己顶缸,这罪名也能轻了不少。

想到这些,张圣佐只觉得绝处逢生,看了曹颙一眼,心里有了算计。

只在开封停了一晚,次日,曹颙就带着众人再次启程,两日后到抵洛阳。

洛阳城中,戒备森严,往来巡逻的兵丁,络绎不绝。曹颙见了,不禁摇头,偌大的古城,坚实的城墙,得多少兵力才能拿下?

按照大清律,地方官员有守土之则,违者不论缘由,都是斩立决。

看来,这个河南知府李廷臣,还真是个惜命之人。

曹颙猜测的不错,李廷臣这些日子寝食难安,半夜都会做噩梦惊醒,就是怕掉了脑袋。

听人禀告钦差到了,他只觉得头皮发麻,忙问是哪位大人。听说是户部给事中曹颙,他的脸上立时添了鲜活,只觉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719章 上寿(上)第1148章 联姻(上)第934章 “教导”第978章 冬月第683章 转机(一)第534章 异相第54章 殴斗第278章 家宴第894章 规劝第646章 淡定第36章 杀戮第1281章 洗牌第1227章 怪异的绑架第499章 拜年(上)第10章 读书第1015章 为母则强第196章 火起第1055章 名伶第49章 来人第429章 贵体第995章 大殓第112章 看戏第421章 宁家第301章 暗斗第1105章 荐人第775章 丧音第1255章 官非(上)第404章 春笋第900章 插手第一千三百一十s四章 驱逐第1108章 突如其来第955章 美人计第1223章 江宁旧事第1080章 刮骨(上)第820章 局(下)第1142章 小七第902章 庇佑第933章 童戏第1223章 江宁旧事第954章 会亲酒第830章 亲者痛(下)第994章 钟声第580章 药材(上)第1335章 相看(上)第215章 烧锅第1049章 “弑母”(上)第137章 大定第515章 不平第816章 童心第1078章 姨妹(下)第1260章 波澜起第486章 情情第1053章 “孝顺儿孙”第311章 姻缘(下)第29章 修行第1277章 孝子的难处(下)第1107章 项归第156章 远虑第468章 团聚(下)第766章 主家第901章 祈佛第323章 钦差第5章 学堂第546章 “骨肉”第495章 团圆宴(上)第1299章 小定第1101章 仁人第1207章 谋爵第1341章 佛心第33章 新侍卫第431章 光华第376章 始悟第1352章 部务第571章 立功(下)第690章 君臣会第1331章 讨画第1368章 舅甥第347章 吊唁(上)第65章 漩涡第160章 万寿节第108章 萌动十七章 婚姻事第918章 横财(下)第1183章 忠与孝第1061章 喜相逢(上)第941章 除夕夜第786章 探花(二)第21章 见驾第1335章 相看(上)第439章 争夫第153章 规矩第124章 珍珠会(下1)第1031章 “包衣”(上)第259章 交差第771章 凤危第263章 隐情第53章 风雨第317章 春末第1094章 少年们(上)第424章 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