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昨夜星辰 今宵传奇(终章)

大夏朝永和五年三月,一个细雨濛濛的上午,金陵秦淮河畔的万家茶楼楼堂内,人称“周金嗓”的说书先生正在说书,说的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的《大周演义》。

“话说景隆元年,本省大乡绅贾、王、史、薛四家被抄。九月底,少年泰宁帝、荣公曾孙贾玮率着一帮人回到咱们金陵故土……头一件事,就是打断了庶弟的双腿!各位看官,你道为何?这个庶弟贾环是头上长疮,脚底流脓,坏透啦!

“早在前些年,泰宁帝就将他从上京赶回金陵,但劣性不改,景隆元年九月初,孀嫂李氏携子先行归来,他竟入室盗窃,窃走好些银票,李氏找他质问,他非但百般抵赖,还气哭了李氏……时隔二十来日,泰宁帝抵达金陵,听闻此事,怒发冲冠,当即操起一根棍棒,找上门去……”

周金嗓一袭蓝衫,挥着折扇,讲得绘声绘色,讲了好一阵,结束了这段故事,方才一拍惊堂木,稍事休息。

他这厢坐着喝茶,那厢茶客们议论纷纷。

“呵呵,在下就爱听泰宁帝的事迹,百听不厌……说起来,咱们江南一带也多亏了泰宁帝,当初若非他召集贾、王、史、薛四族族人抗倭,杀得倭寇闻风丧胆,恐怕到今日,倭寇还是咱们江南的大患!”

“是啊,泰宁帝英明神武,倭寇碰见他,只有逃跑的份……后来泰宁帝挥兵北上,蒙古铁骑也一样被打得落花流水,在北方可是万家生佛啊……”

“泰宁帝确实了不起,若不然能在北疆以外立国,成为我大夏屏障?”

“这位老弟所言极是,有了大周这个友邦,我大夏北疆无忧矣……”

……

……

大家说得热闹,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唯有坐在东面靠窗位置的一位男子只是微笑倾听,未发一言。

此人四旬年纪,面容精明,衣饰华丽,却是王夫人陪房周端的女婿冷子兴。

虽为金陵人氏,但他很早就在燕京从事古董生意,往往三五载才回金陵一回,贾家被抄之后,他随之南下,从此一待数年,仍做他的老本行,再往后,大周开国,他便丢了古董生意,在两国间进行货物贸易。

他身份特殊,背靠大周皇族,而大周皇族同大夏皇族间的关系非同寻常,极为亲密,因此他的贸易生意从来顺顺当当,不曾有过闪失,这几年下来,赚个盆满钵满。

如今他一家老小皆在大周,他本人则随着生意两头跑,由于大周那边的货物多半运到金陵这边,再从金陵这边收购货物运往大周京都永安,因此,每回在金陵停留的时间皆是不短。

好比这趟生意,他二月中旬到来,估计要到下个月初才能北上,这中间便要停留一个来月。

由于大部分生意上的环节都交给手下人处理,他自个倒是清闲,在等候装货起锚的这段时日,不是在老宅里同二三故交闲叙,就是独自出门散心。今日清晨,用过早餐,他一路从鼓楼的老宅走到城南这边三山街的十里秦淮,此后下起了雨,便进了这家“万家茶楼”吃茶听书。也是凑巧,今日周金嗓说的竟是《大周演义》,是他熟悉的人与事,听在耳中,别有一番亲切与感慨。

……

“泰宁帝回到金陵故土没几日,就踏入品玉楼中,为当年的秦准第一枝——唐小青姑娘赎身……”略略休息,周金嗓重新开讲,“……泰宁帝与唐小青过往自然颇有渊源,此暂且按下不提,且说泰宁帝前去品玉楼,为唐小青赎身,出手就是六、七万两银钱,可谓是大胆之举!

“诸位看官,当时贾家刚被抄家,照理说,无论暗地里藏有多少家私,也不敢立即拿出来使用,可泰宁帝不怕,他身后的靠山是当时的镇国圣昌长公主、如今的镇国圣昌昭德长公主,果然,此事后来传至朝廷,长公主出来说了一句‘贾家抄家后,我资与贾公子不少银钱’,整个朝廷便压雀无声了……呵呵,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众所周知,唐小青姑娘的赎身银是十三万两银钱,泰宁帝拿出六、七万两,唐小青姑娘自个拿出六、七万两,算是凑足,原本即刻便可赎身离开,不料好事多磨,恰巧顺王三子瑞郡王在场。这品玉楼同燕京的锦香院都是他们家的产业,他记得两年前在燕京,泰宁帝曾婉拒过锦香院李妈妈登门求诗的请求,此时便设下门槛,道:‘贾公子替唐小青姑娘赎身,自是美谈,本王也是乐见,不过,久仰公子诗才出众,冠绝京都,何不当场赋诗一首,若媲美《锦瑟》,本王做主,赎身银减去三万,若不及《锦瑟》,哈哈,请公子再添三万赎身银便是’……

“瑞郡王以为设下这个门槛,泰宁帝十有八九要再掏三万两银钱,毕竟《锦瑟》一曲,可遇而不可求,就算泰宁帝本人,在《锦瑟》之外,再有这等佳作,也是殊为不易……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泰宁帝几乎想也不想,就点头应允,当即写下另一曲千古绝唱《无题》……”

说到此处,周金嗓正要吟诵此诗,座下早有茶客抢在他前头念出声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周金嗓见状,不禁笑道,“这位看官念得好!当时泰宁帝一气呵成,写下这曲《无题》,瑞郡王登时色变,但他终究是个王爷,讲究风度,不愿食言,最终依诺减去三万两赎身银,让唐小青随泰宁帝离去。不过,品玉楼也并没吃亏,《无题》最先由品玉楼谱成曲子,传唱开来,一时引来诸多客源。

“回过头来,说几句题外话。泰宁帝的这曲《无题》,一经问世,便即风靡。世人惊艳之余,纷纷如揣摩《锦瑟》一样揣摩这曲《无题》,此后,反反复复争论下来,大多认可其中一种说法,说是这曲《无题》不仅包含了对唐小青姑娘的情意,更多的包含了对于家世沉沦的叹息……首联头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风’即充满了回顾往昔的惆怅……抄家之痛,跃然笔端……”

周金嗓这般说着,茶客们皆是微微点头。

说书持续下去,讲到宁荣二府诸人十一月中旬抵达金陵;讲到贾玮在金陵重新经商;讲到燕京剧变,天下板荡,福王高元贞退守江南……在这中间歇了两场,随后一直讲到福王抗倭,找到贾玮筹措银两,贾玮自告奋勇组建民团。

此时临近午时,周金嗓做揖退场,茶客们也陆续离去,茶座中只留下寥寥数人。

冷子兴便是其一。

他左右无事,不过是消磨光阴,回家也罢,留在此处也罢,皆无不可,因此索性点了几样细点,在此用餐,等外头雨歇了再走。

窗外淅淅沥沥,一面慢慢品着细点,一面回味适才的说书,他倒是不觉勾起了记忆。

身为贾家下人的女婿,他同贾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抄家后贾玮一步步在金陵开创局面,最终开国登基,成为一国雄主的过程,他自然要比外人了解得多得多。

此时关于贾玮的一些过往,一幕幕地在他眼前掠过。

宁荣二府诸人抵达金陵,安顿下来后,贾玮开始着手经商,凭着自出机杼的商业才能,很快便财源广进。

景隆二年秋,景隆帝崩,高元乾、高元吉、高元贞三位皇子争夺帝位,燕京剧变,贾玮挚友卫若兰便在此次混乱中为乱兵所害。剧变历时三个来月,到了腊月年底,原太子高元乾控制了京都,进而控制了整个北方,现太子高元吉退往川陕一带,高婕也一同前往,福王高元贞则南下金陵。

翌年春,高元乾在京称帝,年号元兴,同时,高元吉、高元贞分别在成都、金陵称帝,年号分别为天统、武定。

高元贞在金陵称帝之后,既要应对高元乾的南下大军,又要应对沿海一带的倭寇,极为头疼,不得不大量征兵、加赋。

在这其中,为了尽快筹措巨额银两,在加赋之外,高元贞还亲自召见了金陵巨商大贾,伸手要钱,这些人中就包括了贾玮。

召见之际,各人都认捐了大笔银钱,但同别个不同的是,贾玮在认捐银钱之外,主动提出组建民团,协助朝廷抗倭,最终获得高元贞同意。

回去后,贾玮立即发动贾、王、史、薛四族族人抗倭,经过数月时间操练,开赴浙东一带,从互有胜负到屡屡获胜,其间队伍不断壮大,大量民壮加入,由最初二千人的规模激增到了万余人,一年多后,倭寇被彻底荡除。

平倭归来,贾玮被高元贞封为浙东节度使,辖原有的平倭军。正是靠着这支队伍起家,在此后风云变幻的三方角逐中,贾玮累积实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将领,并挟威迫使高元贞向高元吉、高婕臣服。

自此,三方角逐变为两方对峙,高元吉一方实力更为强盛,在天下板荡的第六个年头,高元吉率军攻入京都,高元乾自尽,高元吉改年号为永和,大赦天下。在贾玮请求下,高元吉下了特旨,让孀居邺王府的贾元春带着孩子回到贾家居住。

数月后,贾玮挥兵北疆,经过两三年的激战,打下大夏朝北疆外的大片疆土,开创了大周皇朝。

从抄家至此,其间历经艰险磨难,曲折传奇,所幸合家平安,就连年事已高的贾母,至今还活得硬朗。

……

……

半个时辰左右,周金嗓重返楼堂,接着开讲《大周演义》。

楼堂内也再次聚集了一帮茶客。

“各位看官,当时泰宁帝共有二妻五妾,二妻是双娶,五妾中一位是媵嫁过来的贵妾,俩位是先前纳下的屋中丫鬟,剩下俩位,一位是长公主所指,一位却是个外室,还未有名份……却说泰宁帝回到金陵故土之时,家眷中,只有长公主所指的妾室以及那个外室跟在身边,其余家眷皆留在了长公主府内。

“这里头自是有个缘故。盖因泰宁帝俩位妻室皆身怀六甲,不好随泰宁帝远途劳顿,只得留在长公主府,拟产下孩子一年半载后,再行南下。五妾中的三位妾室便一同留下照料。

“……若事情顺顺当当,倒也罢了,最多一年多时间,泰宁帝便可同这五位妻妾在金陵重逢,谁知景隆二年秋,燕京剧变,随后长公主同当今圣上退守川陕,也带上泰宁帝的这五位妻妾以及刚出生数月的俩个孩子,从此泰宁帝同五位妻妾间便失去了音信……唉,天下板荡,兵荒马乱,等到双方再次联系上时,已是三年之后了……

“一面是杳无音信,一面是苦苦等候……当时谁也不知这五位妻妾是生是死,如此苦等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府中尊长认为泰宁帝身边不能没有主母,合议之下,让他娶了史家的小姐……

“这位史家小姐同泰宁帝旧时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俩人婚后情意甚笃,次年,史家小姐便为泰宁帝生下一个儿子……但泰宁帝始终对五位生死未卜的妻妾念念不忘,可谓‘无情未必真豪杰’!”

说到此处,周金嗓拍了拍惊堂木,打算暂歇,吃茶休息,此时有茶客道,“在下听说泰宁帝对朋友也是极重情义,他一位姓卫的挚友在燕京剧变中死去,他挥兵北疆之时,路过燕京,还特特地前往坟前祭奠,仪容庄肃,神色悲戚,在场之人无不动容。不知可有此事?”

周金嗓便道,“自然是有的。世人都这么说呢。”话虽这般说,语气却不甚肯定。

冷子兴在茶座上不由微微而笑。

他当然清楚,此事岂止是有,甚至大周开国后这两三年,每年清明,贾玮必遣人前来祭奠。

对挚友卫若兰怀悼之情,可说是感人至深。

下午末时初刻,雨散天青,冷子兴起身离座,往外而去。

这时周金嗓正说着一段题外话,“……呵呵,说来也是有趣,泰宁帝幼时,因喜拈脂弄粉,亲近女孩儿家,被尊长断定为长大必然好色,不堪造就……岂知大错特错,泰宁帝不但成就一代伟业,且绝不好色……各位看官,他一位帝王,本应有三宫六院,天下佳丽才是,但他身边不过四位皇后,十一位皇贵妃,仅此而已……”

冷子兴已走到门边上,听了这番话,脚步一顿,神色间多了几分感慨,片刻后,方才慢慢踱出了茶楼。

遥想当年,在姑苏之时,他同贾雨村邂逅,也曾交谈过相似话题,他倒不认为贾玮是好色之徒,觉得应是情痴情种,至于将来成就,寻常而已,如今看来,算是对了一半。

贾玮身边的四位皇后:宝钗、黛玉、宝琴、湘云,十一位皇贵妃:袭人、麝月、晴雯、秋纹、碧痕、金钏、玉钏、鸳鸯、香菱、紫玉、唐小青,除了紫玉、唐小青,哪位不是自幼以来的情谊?

就算是紫玉和唐小青,彼此同贾玮皆渊源颇深。

或许还有那位不可说的尊贵女子……最难消受美人恩,俩人间的情形,外人是怎么也看不明白的……

这些个女子以外,贾玮始终不曾对谁动心过。

没有喜新厌旧,唯有相濡以沫,这不是情痴情种,又是什么?

但在贾玮的成就上,他确实错判了,一代开国帝君,口口相传的传奇人物,无论如何,他也猜测不到。

回过头来,令他感慨的是,如今物是人非,贾雨村,这个他当年的旧识,一同交谈过此话题的人,因在燕京剧变后投靠了李元乾,永和元年,死在了李元吉的攻城大军之中。

……

燕京。镇国圣昌昭德长公主府。

中路三进庭院内,一个模样儿俊秀的男童正迈着两只短腿在水池边东跑跑西跑跑,玩得开心,旁边俩位宫女不时或拉他一把,或出声提醒,担心他跑快了拌跤。

不大工夫,男童额头见汗,俩位宫女便带着他到廊上待着,一面拿手帕子给他擦汗,一面同他说话。

“大爷饿了么?可要用些点心?”

男童摇摇头。

“还是用些点心罢。不然,殿下会怪罪奴婢的。”

男童犹豫地点点头。

俩位宫女相视而笑,其中一位从屋内捧出一盒枣花酥,服侍男童吃了两块,又让喝了半碗早已备好的绿豆糯米汤。如此过了一阵,堂屋的自鸣钟敲到了巳时,俩位宫女便同男童一道出了三进,前往高婕所居的二进院落。

高婕正在卧房内对镜簪花,簪的是大红的牡丹,这时节,正是牡丹盛放的时节,大多女子都会簪上牡丹,身为长公主的她也不能免俗。

见到男童过来,她便转过身,笑道,“蔚儿,玩了这会子,想念书了是么?”

俩位宫女忙笑道,“可不是,大爷早催着往殿下这边来呢。”

男童眨了眨乌溜溜的眼睛,晓得她们是为了讨母亲欢喜,便也轻轻嗯地一声。

高婕听了,果然满心欢喜,也顾不得再细细抿理云鬓,随即携着男童的手往书房走去。

俩位宫女返身回到三进,一路上,随口说着话儿。

“殿下簪上牡丹,人比花美呢,你觉不觉得?”

“殿下本来就是极美的……”

“殿下地位又高,人又极美,偏偏……”

“你要做死,这也敢说……”

彼此望望,俩人岔开话题,说到了别的上头。

长公主眼下的情形,她们这些身边人皆是清楚,但这里头确实是讳莫如深的。

就说小少爷吧,说是从紫玉那儿抱养来的,其实却是殿下同大周泰宁帝的私生子。

再说殿下自个吧,每年皆去大周二三趟,同泰宁帝见面,但就是不愿嫁给泰宁帝当个名正言顺的皇后。

真真是世人所称的“特立独行”。

……

大周。京都永安。

皇宫后院,一处园子的布局同当年的大观园一模一样,并也题为“大观园”。

这座重建的大观园,虽说布局同原先的无异,但面积却要阔大数倍,各个院落也皆做了扩建,整座园子,事实上是泰宁帝贾玮同他的后、妃们的寝宫。

此时,华灯初上,贾玮、黛玉、宝钗、宝琴、湘云、袭人、麝月、晴雯、秋纹、碧痕、金钏、玉钏、鸳鸯、香菱、紫玉、唐小青聚在“怡红院”前院堂屋内,彼此倾谈,气氛欢畅。

此是当年怡红院聚谈的延续,同旧时相比,虽说少了几人,如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等——李纨之子贾兰已然成年,并入了仕途,母子俩如今别门别院,不好再同大家住在一处了;迎春、探春俩个早已分别嫁人,更不用说了;惜春倒住得近,就在园内的达摩庵中,同智能儿在一块,但却极少下来聚谈,倒是常到妙玉的拢翠庵论经谈禅——但也多了唐小青、紫玉俩个。

一同延续下来的还有钓鱼集会和雪夜游溪。

贾玮立下一条规矩,无论是怡红院聚谈、钓鱼集会,还是雪夜游溪,大家一概以旧时称呼相称。

不为别的,只为能更真切地重温当年的情景。

“今日这场春雨下得绵绵细细的,倒像是金陵的烟雨……”

见大家坐下来,一时话题集中在今日的春雨上,贾玮也开口凑趣,“……记得当时,在燕京荣府,也是这样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老爷从外地返京,考较我的功课,我对答如流,从此府中上下皆说我开窍了……”

他这样说着,众人纷纷轻笑。

“开窍了,老太太、老爷太太更头疼了,连鸳鸯也敢亲了,还闹弃学经商呢……”

“云姑娘,该死,怎么好端端地提到我了?”

“对啊,开窍了,去了一趟童山诗会,后来,紫玉和小青就到咱们家来了……”

“林姑娘,你也拿我们俩个打趣……”

……

……

一屋子的欢笑声、打闹声……贾玮眼蕴笑意,视线投过去,一一掠过各人的脸庞……青丝如黛,肤光胜雪,都是做母亲的人了,但都还似昔日一样鲜妍明丽。

视线停留片刻,随后望向屋外,两扇门儿敞开着,廊上灯笼辉映,小丫鬟们穿梭来去,廊外,细雨如丝,夜凉如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仿佛真如梦境一般。(全书完)

PS:感谢异中人、指成、书城Akoasm的打赏!//冷子兴见原著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智能儿安置在达摩庵见本书第三百二十八章年关7。

**************************************************

完本感言

完本了,无论如何,要先提感谢的人、先说感谢的话。

感谢慕天临渊、狂拽少爷~(种花家的小兔子乖乖)、西伯利亚群狼、羲风和、忘东南、还记得雨儿呢、骑鲸大师、第一近卫坦克旅、狄少1987、木石清月、指成、异中人、书友20170711223920863、子弹星星、点亮烟花、快风、书友161210131203467、书城Akoasm等书友,在青鸟龟速更新下,还能默默等候,给予支持。当真感谢万分!

眼下,这本书结束了,或许有烂尾之嫌,但从传统小说的角度,也不算烂尾,写到这里,也挺好的。

再勉强写下去,也不知要写到何年何月……实在没有激情和动力了,收入太低了!

汇报一下,至今为止,收入总数1667元(打赏、订阅),这样的收入,无论是谁,也写不下去的。

至于成绩差的原因,还是不说了。写完是高兴事,就不提扫兴的事了。

如今说些题外话,本书最好的部分是第二卷和第三卷,第一卷是修改过的,第四卷、第五卷不是以激情而是以职业精神坚持写下来的,虽然质量也都有保证,但确实少了一些韵味。

再次感谢一直默默支持的书友们,祝好运!

东方青鸟

2018.8.14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一百八十一章 筹备之初2第一百五十七章 消息3第二百五十六章 创刊8第四百零四章 银子之外3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集2第三百三十三章 新年记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夕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处欢3第五十八章 私审第一百四十七章 烟波轻拍英雄梦2第一百八十九章 茜雪6第一百三十章 才子与佳人5第三百七十二章 翻手为云3第四百一十章 王子腾第三百零三章 局4第二百二十二章 冯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锦瑟第二百六十一章 发行记事4第三百四十五章 复刊5第三百零四章 我心匪石第二百四十四章 先声第二百七十八章 弘法之外2第一百零一章 孽障第二百二十二章 冯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喜事3第一百二十三章 涌动3第十七章 丫鬟们的心思第三百零一章 局2第七十五章 题外第二百三十六章 紧锣密鼓4第二百零二章 紫玉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集3第三百三十九章 新年记事7第二百五十三章 创刊5第四十五章 商谈2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婚岁末年初感言(新年快乐!)第四百一十一章 王子腾2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集第九十三章 一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处置第一百二十四章 涌动4第三百一十章 扩印3第四百三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三十四章 国子监论道3第三百零二章 局3第四百一十六章 野无遗贤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夕第三百七十六章 翻手为云7第四百一十三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望子成龙李纨教子 心花怒放袭人祈愿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处欢3第四章 母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烟花第一百六十三章 处置第三十七章 西洋之物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宅相亲2第三百六十一章 无题2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集第二百二十一章 余韵第一百零八章 锦香院2第四百章 绑架风波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发行记事6第三百七十八章 翻手为云9第一百八十六章 茜雪3第三百九十一章 劝解第二百七十七章 弘法之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主持公道第六十章 梨香院小聚第二百零四章 紫玉4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3第二百五十章 创刊2第二百一十八章 利弊4第七十七章 晓第二百五十章 创刊2第一百八十八章 茜雪5第二百零五章 紫玉5第三百零五章 我心匪石2第八十四章 波澜3第二百八十章 弘法之外4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料之外2第六章 大家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主持公道第六十九章 山中高士晶莹雪第八十九章 各怀心思4第二百六十四章 发行记事7第二百五十九章 发行记事2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料之外2第三百三十三章 新年记事第九十二章 垂钓3第三百零二章 局3第十二章 妙玉第一百三十六章 喜事3第二十七章 壮汉第二百三十七章 紧锣密鼓5第八十九章 各怀心思4第四百二十五章 声名狼藉 红楼败类5第三十三章 国子监论道2第十章 出府2第五十八章 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