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问责

萧桐垂首跪在殿内,沉默不语。她头埋得很低,低到没人能看清她面上的神色。她心里有些窝火,这么没面子的事儿,她还是头一次遇到。平白无故给人跪了许久,也不知跪倒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只是这些腹诽,萧桐都只能藏在心里,决不能表现在面上。

皇帝觉得将萧桐的面子下得差不多了,这才道:“萧卿平身。”

“谢皇上。”萧桐起身后,面上的不悦之色已消失的干干净净。

皇帝的气看起来并没消去,他并未给萧桐赐座,萧桐只能站着。

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眼下一片淡青,眼袋也有些明显,看来近日里没怎么好好睡觉。这样的眼睛,在直直望向萧桐时,眼底的不悦以及压抑的怒火,仍旧叫萧桐心内一紧。

面前这个皇帝,未必有她的本事大,却一定比她的命好。生来便是龙子,登基为帝后,更是掌握天下人的生杀大权。她必须要小心应付才好。

皇帝道:“前些日子,太子给我看了几样东西。”

萧桐垂首不语,静静等候皇帝接下来的话。

太子送到皇上面前的东西是什么,她很清楚。不就是申淑妃那些恨不得烂在贵西的见不得人的事么。只不过,皇帝倒是极有可能在那里头看出些别的东西来。

比如说,申淑妃在贵西做的那些事,帮的那些人里,极有可能也有份参与当年盘剥余阳百姓的案子。

真实的情况是,皇帝看到那些东西,果然便生出了疑惑。按理说,林胜卿当年连死都不怕,为什么却放过了申淑妃手底下的人呢?

这些陈年旧事,虽然只露出一角端倪,皇帝却仍旧不肯放过。派人暗中追查之下,他才发现,林胜卿的女儿已经不在贵西,反而千里迢迢里京城了。杨鸿一案,似乎跟林妙致也有一点关系。因为杨氏兄弟当初是从贵西带了林妙致来京的。他们被人一路追杀,以至杨鹤“身故”,杨鸿、林妙致向萧齐求救这才得以安然回京。

只是这么大的事,当初霍志贤和杨鸿打官司时,却谁都没提。这可就太奇怪了。

皇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大的疑问了,他唯有继续查。萧齐当初递解上京的几个江湖匪类,并未悉数问斩,可还有几个至今仍在死牢里,没轮到他们死呢。

这一问,皇帝才知道,原来霍志贤那个案子,竟然有这么大的疏漏!

皇帝接着道:“我顺着那东西查了查,原来林胜卿当年查到的事情很多,只是都没能写在奏折上。”只怕写上去了,他便救不了余阳百姓了。他临死前,怀里塞着的奏本倒是被呈送上来了。可好好一个典史,竟然吊死在登闻鼓下,若说没有天大的冤情,别人也不信哪。所以,那个妨碍不到朝中要员的奏本,也就被呈上来了。

皇帝当年深为震动。为民请命,不过如此了。若非出了个林胜卿,万一余阳百姓被逼造反,只怕更是麻烦。此人于国于民,都是有着大功的。若他不死,这般品行,皇帝必要重用的。因此,林胜卿之死,也是皇帝深恨的一件事。

林胜卿身后唯有一女。不想其母过世,其女不知所终,余阳官吏却连一丝风声也没放出来过。这样一个妇人死了,竟然连个为其请封旌表的也没有。他们似乎是在刻意让朝廷遗忘这对母女。反正宅子她们有了,伺候的人也够了,地亩也得了,够过活了。此生衣食无忧,也不需要被人记着了。

萧桐故作震惊道:“竟然还有此事?却不知那林胜卿,都查了些什么?”

皇帝看着萧桐做戏,面上更加不悦,沉声道:“萧卿对此也很好奇么?”

萧桐干笑一声:“十分好奇。”

皇帝道:“我听说,林胜卿的女儿如今住在俞家,日日与俞杨氏作伴。”

萧桐笑得更加勉强,道:“确实在俞家见过一个年轻女子,但并未多过问,也不知道是不是圣上所说的林氏。”

皇帝气得一拍案几,怒道:“大胆萧桐,你可知道欺君罔上乃是死罪!”

萧桐吓得连忙跪了下来:“皇上息怒,微臣知罪。”

皇帝怒道:“霍志贤为何派人追杀杨氏兄弟和林妙致,朕都已查清楚了。你还有何话可说?”

萧桐道:“微臣愚钝,不知皇上此言何意。”

皇帝道:“你好大的胆子,到现在还敢装傻!”

那些被递解入京的江湖匪类,当初一口咬死了,根本不知道霍志贤为什么要他们杀杨氏兄弟,他们只管拿钱办事。

直到皇帝派出亲信亲自去查这件事,言行拷问之下,那些人便说了实话。原来霍志贤当初,是让他们抢林妙致手里一个盒子。盒子里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不是很清楚。只是有一次大老远,隐隐约约看到是一些账册。当时木盒不慎落水,林妙致便拿出来晒。看到他们追来,林妙致和杨氏兄弟便逃了,只留了个秃头的年轻人对付他们。那秃头年轻人杀了他们几个兄弟,便也走了,此举倒也震慑住了他们好大一会。

后来他们之所以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管拿钱杀人,都是因为萧齐做了手脚,许下那些匪类种种好处和威胁,比如帮其照顾家眷,或者不听话便叫他们在死牢里日日受尽折磨之类,逼他们三缄其口,不许说出实话。

萧齐还没那么大能耐,能在京中的死牢里做手脚,特地关照谁。但是萧桐能。所以,这件事情,萧桐一定有份参与。说不好,就是萧桐指使萧齐这么干的。

那些江湖匪类被关入大牢后,萧桐和萧桐身边的任何人都没有接触过这些人,更没有去过牢里那些地方儿。加之这些人本就杀了俞谨白的舅兄。任谁也不会想到,萧桐和这些人能扯上什么关系。

萧桐已是冷汗涔涔,叩首道:“圣上息怒。”

皇帝的声音稍稍平静了些,继续道:“朕往常也曾听人说起过京中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一般都是皇后讲给他的。薛皇后娘家虽不在京中,幼年却也每年往京中走亲戚,入宫后,也常听身边人讲京中的趣事。

薛皇后给他讲的人和事情里,自然也包括那个李传书。此女不但怂恿家里开办女浴堂,一介女儿身,竟然靠着写话本写出了名气。后来,又嫁了朝廷命官,被封了诰命。

据闻,这个杨雁回嫁给俞谨白,还有一段伤心事。原本杨雁回是和穆振朝定了亲的,不想穆振朝后来战死边关,虽然后来知道其实是死在了仇无宴手下。但不管如何,穆振朝也是死在辽东了。而这个时候,穆振朝在辽东结识的好友俞谨白却说,穆振朝临终前,将未婚妻子托付给了他。

以俞谨白当时的身份,完全可以娶一个家世更好的女子,但他却这么说了。别人也没什么理由怀疑。

据闻这门亲事当初也是一段佳话。

不过后来就不是了。杨雁回那边传出来的风言风语太多,虽然真假难辨,到底难听。俞谨白这个官儿也极不称职,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连陕榆都不回去了。

当初的一对璧人,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对浑人。

薛皇后不止给皇帝讲杨雁回。在霍志贤和杨鸿打官司时,薛皇后也给皇帝讲过那个大名鼎鼎的李传书的哥哥杨鸿!

薛皇后对政事无甚兴趣,说起杨鸿来,对他的身份、案子,一概不关心,只是对皇帝道:“妾觉着那杨鸿不像个好人,不过倒也不能说是个坏人。”

接着,薛皇后就将当年杨鸿顶撞先生,弃了先生取的字不用,还言称再不想提起他们师生关系的事,都抖落给了皇帝听。末了还道,“那李传书是杨雁回的事传出来后,连她哥哥当年的事,都被人翻出来了。反正人都是这么说的,我听着倒也不像作假。”

皇帝一听,这还了得:“本朝举子里竟出了这样的人?他竟敢如此顶撞自己的先生?”

接着,薛皇后就很自然的对皇帝说起了杨鸿顶撞先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那先生不赞同林胜卿的行为,而杨鸿很赞同,师生之间由此观念不同,弄到几乎决裂。“小小年纪,便敢如此忤逆先生,能是什么好人了?不过么,他能小小年纪便与林胜卿交好,又肯为义士与先生争执,倒也算情有可原。”

这件事与霍志贤和杨鸿的案子全然无关。薛皇后说了,皇帝也就听了。

直到皇帝查到林妙致竟然跟随杨氏兄弟复又入京,这才又想起薛皇后当初跟他说过的事。

萧桐道:“不知皇上所指何人?”

皇帝道:“不如就从那个敢跟霍志贤打官司的杨鸿说起?”

萧桐的神色已恢复平静,微微笑道:“此人是个良才。”

皇上细细瞧着萧桐的每一个变化,此时也不得不佩服,萧桐到底不是凡俗女子,很快便调整了情绪,看上去平静异常,再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了。

皇帝道:“据闻杨鸿曾与林胜卿是忘年之交。”杨鸿告霍志贤时,也说他们兄弟去贵西,是听昔日的林胜卿典史说过贵西风貌,加之又想去林典史坟前祭拜,恰逢好友镖队要去贵西,故他兄弟二人便选了贵西去游历。

这说法合情合理,皇帝也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萧桐道:“确有此事。”

皇帝又道:“杨鸿去贵西,本意是要祭拜故人,不料却带着故人的女儿入京了。可是林妙致在京中一事,似乎也没什么人知道。萧卿,朕再问你一遍,此事你可知道?”

萧桐道:“知……知道……或许微臣所见的女子,正是林氏!”

“你还敢胡言?追杀杨氏兄弟的贼匪早已招供,有人威胁他们不许说实话。此事跟萧家似乎有着莫大的关系。”

萧桐忙叩首道:“皇上,微臣知罪……此事……此事……”她说不下去了。

皇帝催促道:“说,到底怎么回事?”

萧桐只得道:“是微臣仗着自己是姑母,又有养育之恩,逼迫石柱宣抚使萧齐这么做的。”

皇帝叹息道:“人都说,西川萧齐,胆与天齐,唯惧姑母,如婢如媳。看来此言不虚呀。”

萧桐只得道:“萧齐已是萧家仅存的血脉,微臣生怕他不争气,丢了父祖的脸面,是以……微臣平日里教导他,也确实严厉些。”

皇帝道:“可他到底也是堂堂一个宣抚使,竟然做下这样的事!”

萧桐道:“此事都是微臣一人之过。”

皇帝又道:“先不说萧齐之事。我们接着说,林妙致带到京城里的东西去哪里了?杨鸿因为林妙致身携此物,惹来杀身之祸,亲弟弟也为此丧命,为何当初也不肯说?”

萧桐面色惨白,一时不知该如何答言。

皇帝逼问道:“萧卿,你可别跟朕说,这些事,与你全无关系。”

萧桐冷汗涔涔,只得道:“此事……微臣确实难逃干系。”

“说!你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阻止别人说实话?你去俞家,见到林妙致后,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条一条,老老实实交代。别以为你当年大闹公主府,朕不跟你计较,便会事事都由着你胡来!”

萧桐只得道:“杨鸿去贵西时,见到林妙致,机缘巧合之下,得知她手中还有几本当年没能呈送给皇上的奏本。林妙致一心想让那账册公诸于天下,杨氏兄弟这才带她入京。”

以杨鸿那么欣赏林胜卿的行事来看,杨鸿确实干得出这种事。

萧桐接着道:“微臣……微臣对杨鸿说,让他不要轻易说出西川的事,毕竟事涉宠妃……一个闹不好,反而倒霉的是他。微臣见到林妙致后,也是这么说的。”

皇帝问道:“林妙致带来的账册在哪里?”

“在微臣家中。”

“她为何会将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了你?”

萧桐道:“微臣答应她,保证将账册送到龙案上,决不会再让林妙致重走林典史的旧路。”

“可如今,事情都已过去这么久了,你却连一丝口风都没在朕跟前露出来。萧桐,你到底想干什么?”

萧桐只是擦拭额上冷汗,根本不敢答言。

皇帝一双眸子微眯,审视着她,道:“你忠烈侯以女子之身封侯,敢上阵杀敌,敢大闹公主府,敢将太监的裤子扒了,吊在京中的大街上。你会怕宫中一个已将失势的宠妃?”

萧桐仍旧是跪在地上,垂首不语。

皇帝道:“那账册里,莫非也有你们萧家见不得人的秘密?”

可是贵西一向不是萧家的势力范围,萧家也根本没有染指过那里。

滇南、贵西,以及浙东部分地区,都是范佩行的地盘。

所以,那些账册里,极有可能对范佩行不利。更有可能,对太子不利。

也只有对太子不利,萧桐才会迟迟扣着东西不放出来。毕竟方家如今也是皇亲国戚,方驸马可是太子的妹夫。

萧桐听皇帝这么问,忙道:“皇上圣明,萧家和方家绝没有做过危害大康百姓之事。”

她这么一说,便也等于承认了,账册里所记载的东西,并不会对她的夫家和娘家不利。那她捂着这东西的原因,或许就是为了儿子了。

皇帝压抑着怒火,道:“你将账册销毁了?”

萧桐道:“微臣……还没来得及。微臣是打算慢慢说服林姑娘放弃此事后,才……才好放心销毁账册。”

皇帝怒道:“限你半个时辰内,将账册送到朕这里来!晚一刻钟,朕立刻办了你们两口子。”

萧桐立刻起身告退。她才转身,皇帝忽然又道:“等等。”

萧桐只得回过身:“皇上,微臣知罪!”

皇帝道:“你让俞谨白去打人是怎么回事?”

萧桐道:“微臣实在看不过去了,冯家那几个不成器的,这不是欺负温夫人么?温夫人好歹也是给老安国公夫妇送了终的。如今,冯世……安国公说温夫人年长无子,又不许他纳妾,说出妻就出妻了,冯家人竟然还想着与温夫人争产……”

皇帝怒道:“萧桐,你别仗着有军功,又是永宁公主的婆婆,就敢如此胡作非为。你马上滚回去,将账册送过来,后头的事,朕再慢慢跟你说。”

萧桐只得滚了。才滚出了大殿,萧桐的惊慌之色便慢慢敛去了,取而代之的,反倒是几分凝重。

皇帝能查到什么,太子能查到什么,完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很好!她要的就是这样。那样的账册,谁送到皇帝面前,谁就要倒霉。哪怕能扳倒太子,也要倒霉。只能等他们皇家的人,自己来问她要!

第142章 香闺女偏提艳情书第146章 怒吼第288章 恳求第126章 多情女思慕多情郎第194章 三日第54章 运河运河第110章 斗官差雁回誓护母第187章 尴尬第65章 心有牵挂第219章 大闹第85章 贵夫人反遭村妇欺第50章 没关系第3章 重生后的新家第180章 请罪第187章 尴尬第222章 闹腾第139章 思故人雁回誓悔亲第262章 大哥第198章 明珠第40章 说亲第301章 心愿第51章 苦肉计第26章 受伤第293章 心思第165章 大闹第297章 问责第280章 操心第282章 心结第152章 寿宴第80章 骂周氏雁回砸家宴第117章 听人言杨鸣愿救妹第219章 大闹第218章 逼问第308章 番外二第132章 杨小妹话本抒相思第32章 惩戒第307章 番外一第164章 来信第256章 前情第268章 挨打第145章 不睦第50章 没关系第275章 断义第224章 反目第149章 心事第44章 谈话第293章 心思第115章 告忤逆杨莺祸临头第42章 辞学记第26章 受伤第12章 仇人相见第216章 生日(上)第11章 闺中密友第283章 大礼第92章 起变故恶人强入局第6章 仇人的生活第111章 崔姨娘夺门救表姨第291章 纷乱第289章 劝谏第52章 力气活第37章 旧园遇故交(上)第10章 忧烦第56章 重遇第113章 三姐生恨大义灭亲第88章 诉悲苦母女生阴谋第221章 口福第97章 得宝船雁回戏谨白第151章 主意第13章 如意算盘第85章 贵夫人反遭村妇欺第304章 虚惊第240章 布局第165章 大闹第3章 重生后的新家第160章 合作第35章 负荆请罪第238章 主意第154章 陷害第281章 少年第286章 父子第301章 心愿第45章 侯府秘辛第38章 旧园遇故交(中)第114章第237章 变故(三)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145章 不睦第140章 农家女倒嫌官家子第177章 归来第189章 重生缘第270章 闹事第52章 力气活第34章 失望第295章 危急(一)第142章 香闺女偏提艳情书第79章 勇救美谨白戏雁回第295章 危急(一)第45章 侯府秘辛第113章 三姐生恨大义灭亲第260章 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