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思科之路

思科这边的谈判结束了之后,刘洵便一直呆在旧金山没有回去,现在到底是大股东了,很多事情却是需要他来负责的,不能撒手不管,况且,把这个未来的聚宝盆撒手不管,刘洵可不敢这样做。

思科原先的董事长是瓦伦丁,现在瓦伦丁把大部分的股份交易给刘洵,已经辞去董事长的职位,由摩格里奇来接任,同时兼任首席执行官,钱伯斯依然是高级副总裁。

在合同签订好之后,刘洵正式掌握了思科54%的股份,也第一次出席了思科的内部会议。

当然,说是会议,其实只有刘洵、摩格里奇和钱伯斯三人参加,勒娜夫妇和瓦伦丁,他们虽然总共拥有思科百分之十的股份,但是从此之后,将不再插手思科的日常管理,那部分股份的投票权也将委托刘洵。

与思科现在的两位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接触显的异常的轻松而愉快,了解未来的刘洵自然知道,这两人都拥有极高的水准,能够带领思科最终腾飞起来,当然,他多出来的十多年的经验也能给两人提供不少指导性的意见,在某些关键的地方,总能让两人豁然开朗,而且,有了他的经验,也能让思科少走一些弯路,所以,这两人,对于刘洵也很是佩服的,不会因为刘洵的年龄还心存轻视,反倒觉得他们需要从刘洵身上学不少的东西。每次谈话,两人总有获益匪浅的感觉。

这样的谈话,三人之间一直进行了三天,一直就思科日后的发展在进行着深刻的讨论。

大部分的时候三人的意见都是相同的,除了从公开股市上回购股份这一条没有得到钱伯斯和摩格里奇的理解之外,这两人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眼光还是胆略,又或是经营理念,两人比起来刘洵来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大多数时候,刘洵的话他们都只有认同的份,刘洵总能说出很多让他们不得不信服的理由。

但是在回购股份这一条上边,两人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上市融资,原本就是为了获得发展资金的,现在却要拿钱去回购股份,多少有些不合适,而刘洵似乎也说不出能让他们信服的理由。当然,这是拿刘洵的钱去收购呢,两人便是不赞同也没有其他的法子,只能表示他们会尽力收购。

刘洵内心中潜藏的心思,自然不会说给这两个人听,估计现在说了,两人也不会相信,思科真的能够超过微软。既然思科现在的发展用不了如此多的现金流,倒不如回购股票来的合算,哪怕是思科需要钱,刘洵也可以从国内调集资金。

与摩格里奇、钱伯斯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说刘洵现在已经是思科最大的股东了,但是他并不准备长时间的呆在美国来管理思科,思科的日常管理,是要交给这两个大将的,他顶多也就是高屋建瓴的说一些东西,具体而微的东西,刘洵可不认为自己会比专业的人员更加精通。

这三天,倒算是把思科在92年全年的规划给定下来,思科的股份刚刚发生巨大的变动,人心思变,现在最重要的却是稳定,92年的大方向,大致还是稳定的经营,占领更多的市场。

刘洵打消了摩格里奇最后的疑虑,不仅没有把他这个首席执行官扫地出门,反而让他担任董事长,这种知遇之恩,他摩格里奇自然要给刘洵相应的回报。

日后的摩格里奇在自己的自传中曾浓墨重彩的写过这一截,把刘洵当做他一生事业中最大的伯乐。

实际上,在管理风格上边,摩格里奇很钱伯斯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人的私交却很好,还能够配合的很默契。

思科在摩格里奇的年代没有什么五年计划,摩格里奇和刘洵说,“我们只制定一年计划,并有80%到90%的把握可以达到它们,我们还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改变计划,总之一切都要小心翼翼!”

摩格里奇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半开玩笑半认真,因为谨小慎微确实不是一个处在IT前沿的公司应有的做法,况且承认自己的谨小慎微确实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对这句话,刘洵却很认可,钱伯斯也觉得很有道理。摩格里奇管理风格也不像一个大公司的CEO(摩格里奇也从来没有在大公司做过),更像一个作坊主。当然,思科目前也不是什么大公司,所以,刘洵想来,它可能更需要一个小公司的管理人。

在与摩格里奇深入的交流过后,刘洵也在感叹,幸亏有摩格里奇,否则,如果一开始就不切实际,眼高手低,也许思科这艘未来巨轮早就搁浅了。

从88年来到思科以来,到目前,摩格里奇已经创立了一个结构非常紧密的管理团队,这个管理团队的意志就是摩格里奇的意志,它可以管理到思科所有方面的运作,听起来倒是真有点独裁的味道。摩格里奇还建立了思科的组织框架,他把思科分成生产、客户支持、财务、人力资源、IT、销售、产品策划以及研发八个部门,刘洵暗暗的点了点头,据他所知,思科的这八个部门,除了最后两个部门后来由于产品线的扩大而被分散了以外,该划分一直作为核心组织形式延续到现在。

摩格里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节俭,换句话说就是有点“抠”,这种“品质”最容易在一些小公司的身上得到体现。不过这也不能怪摩格里奇,因为他以前的他、日子从来就没有富裕过,总是在经济困难的公司工作。他从来不穿高档西装,他的西装经常来自杂货店,而他自己对这样的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在其他一些小地方更是能省就省,在生活中“吝啬”得几乎让人难以接受。瓦伦丁是思科的第一任董事长,他说摩格里奇是他认识的总裁中惟一比他自己还要吝啬的人。

瓦伦丁曾经笑着和刘洵评价摩格里奇,“我已经非常吝啬了,但居然还有人提醒我说如果你和他一起进餐,千万不能让他点酒。我一直都是按照这个建议做的。”当然,瓦伦丁开玩笑的说这句话,其实也是尽最后的努力,希望刘洵能够留下摩格里奇的。

他却不知道,刘洵一开始的主意便没打算辞退摩格里奇。对于把他个人的节俭习惯完全移植给了公司,让思科由上而下都接受了这个理念的摩格里奇,刘洵是很佩服的。

当然,摩格里奇虽然节俭,但是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从不吝啬,甚至还有点大手大脚。思科最早购买办公室的时候,雇员只有10个人,而到现在的时候,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了800人。摩格里奇刚刚便和刘洵建议,想让他同意,购买北圣何塞的一块50英亩的地产。事实上,这个提议他之前便在董事会上提过,只不过被大多数董事会成员否定了,刘洵此刻却是持着赞许的态度的。

与摩格里奇之间的谈论,让刘洵对思科的了解也更深入了,他这才知道,思科在1992年以前,从来都没有为产品打过广告,它的产品销售人员取得订单,全靠两片嘴,现在想想,放在当时,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现在我们都对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放在九十年代初期,那个年代的人们对路由器的了解却很少,思科想要开拓网络市场,就必须和那些客户的技术人员接触。

所以,刘洵提出来一个建议,“我觉得,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某些途径来宣传我们的产品,例如在专业杂志也报刊上边买广告位置。其次,我们需要招纳大量的技术型销售人员,即便是普通的销售人员,在出去拉订单之前,也需要让他们接受一段时间的技术培训。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销售方式虽然很特别,但是,我们的客户,他们作出决定的时候还是会考虑到本公司技术人员的建议,因为他们才是实际使用产品的人,而这时如果销售人员不太懂技术,又如何能和那些技术人员沟通呢?”

刘洵这个提议自然得到了两人的认同,其实,即使到现在,懂技术的销售人员和不懂技术的销售人员相比也是有很大优势的。

“当然,这样的方法也不是没有缺陷,暂时来说还是可行的,我们招纳的技术销售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面谈的方式与客户沟通,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了我们的产品。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在客户很少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运行,可是随着客户的增长,这种方式就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了,我们无法招纳如此之多的技术型销售人员,我们当然不可能聘用太多的工程师来做此事,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广泛的使用互联网。”

“使用互联网?”钱伯斯微微有些奇怪。

“其实,仔细看思科的发展历程就能发现,从1984年思科创办开始,互联网就是我们建立客户关系以及推广销售策略的基础,勒娜夫妇也是通过互联网的第一根导线销售他们的‘车库产’路由器的。不过目前,互联网通过FTP的方式传输文件,收发电子邮件,客户能从网上下载软件升级包。所以,我们在网站上建立了错误报告数据库,客户就能自己解决一些常出现的问题……”

听着刘洵侃侃而谈,摩格里奇和钱伯斯这才知道,刘洵精通的可不仅仅是经营和管理,对于技术上边的东西也很了解,有些东西,可不是外行人能随随便便说出来的。他俩可不知道,刘洵这段时间,在拼命的恶补这方面的知识,还有结合前世的记忆在脑袋里整理。

三人这一交流便是三天,这三天里,三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讨论,除了定下92年全年的规划之外,对于思科日后的发展三人也进行了讨论,刘洵说了一句话,让摩格里奇和钱伯斯这两个非技术人员出身的管理人员大为的认同。

刘洵说,“曾经有一个伟大的商人说过,我们不能打败所有的对手,但是我们可以收购他们,让他们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或者我们也参与到其中。放在思科上边,我觉得同样适用,我们在网络硬件供应领域,或许我们的有些技术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可以收购其他公司的科研成果,我们要确立我们是硬件供应领域的地位。”

事实上,刘洵的那句话,其实是亚马逊的经营模式,几年后成立的亚马逊,正是秉承这这样一个看似奇特的经营理念,在业界风生水起,他们在电子商务领域,一向是,无法打败的对手,便并购为自己的企业,当年业界颇有些人认为,亚马逊会成为第二个通用,通用正是因为大肆的并购而走向衰落的,但是直到2012年,亚马逊在电子商务领域,依然风生水起。

至于思科,日后所走的道路与亚马逊的某些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正确的并购,让自己成为行业的巨人。

从93年思科以8900万美元收购CrescendoCommunications公司的第一桩并购案例开始,思科便走上了持续不断的并购道路,到思科以32亿美元收购网络视频会议服务领导供货商WebExCommunications,思科并购的道路从来没有停止下来,这,也让思科在互联网硬件供应领域,始终拥有者最先进的技术,最完备的产品。

当然,要想这样做并且成功,也是有着诸多的先决条件的,例如强大的资金后盾,例如企业本身的消化力等等,而目前的思科,在互联网硬件供应领域,作为第一家拥有网络解决方案的系统公司,其产品或许有不足之处,但却比其他任何产品都好,好的连之前的管理团队内部不和谐都无法摧毁他,这奠定了思科的技术地位和市场基础,同时,是互联网硬件供应领域,哪怕思科目前的市值仅有6.5亿美元,放在这个年代,绝对算是庞然大物了,拥有并购的资金基础。

就这一点上,摩格里奇与钱伯斯两人的观点出奇的一致,两人之前都没有就这个问题交流过,但是在刘洵提出来之后,两人的表现却出奇的一样,都认为这便是思科日后腾飞的道路,这两人,对刘洵倒是越发的佩服了。当然,他俩可不知道,刘洵充其量便是个事后诸葛亮罢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Vista投资公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可怜的高文亮第七十一章 余波未平第五十九章 省委书记要见我?第十二章 小姨要回国?第一百七十四章 第一个春节第二百二十二章 量贩式KV第三十七章 人选有了(求收藏,求票票第五十七章 全国大辩论(求收藏求票票第一百八十九章 土地证布局与碧桂苑股份变动第二百三十二章 未来的寡头第二百三十二章 未来的寡头第二百二十四章 王云广的出路 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见特克斯第二百五十八章 品牌的塑造很重要第四十四章 扫货(求收藏求票票!)第一百零四章 宏伟蓝第一百零八章 奔赴沪市第二百五十三章 喜讯连连 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刘洵的绝妙算计第一百零八章 奔赴沪市第一百四十三章 可怜的高文亮第二百五十八章 品牌的塑造很重要第六十四章 弈棋谈改革(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校园小冲突第二百二十二章 量贩式KV第四十七章 谁在幕后欲露脸(冲榜求票)第二十七章 喝血的“朋友”要提防第一百九十四章 收钱收到手抽筋 下第八十八章 出门遇恶客第二百一十章 无题第十九章 昌平市的官场震荡 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九五之尊第一百一十七章 XP基金第二百二十五章 王云广的出路 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孙燕生、姜万勐第一百三十二章 富丽华很热闹第二百二十三章 小攻小受第二百四十二章 无题第十三章 风起云涌 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楚荷第八十二章 分钱计划第一百五十七章 你对电脑懂多少?第九十六章 胡上都走马上任第九十章第六十五章 离别吻第七十三章 风云突变迷雾重重第一百四十三章 可怜的高文亮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点多多第一百九十八章 “股疯”预测第一百六十六章 刘泽军的决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土地证布局与碧桂苑股份变动第五十章 归国(求收藏,求票票)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点多多第一百九十二章 曹杰伟的惊天变化第六十七章 论缘由第一百九十八章 “股疯”预测第七十六章 伟人南巡(三更求推荐票)第一百九十章 股份减持和分红第三十六章 郑家父子(求收藏,求票票第六十六章 楼上楼(求推荐票)第二百四十一章 刘洵的野望 下第一百九十章 股份减持和分红第二百四十三章 硅谷之行 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硅谷之行 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刘洵的机会和野心第二百三十章第一百零七章 接盘碧桂苑第十八章 小姨归国第二十五章 针砭时政 中(求票)第一百九十六章 刘洪江对郑强第七十九章 魔女养成之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华丽丽的成功第二百二十二章 量贩式KV第一百八十四章 有人要捷足先登?第六十三章 初见省委书记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盒录像带第二百二十八章 纤夫的爱第一百四十章 全省严打第一百六十六章 刘泽军的决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放眼亚洲第九十九章 大小魔女齐现身第三十九章 成渝的理解和支持第二百零四章 中海混乱伊始 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持续不断的打脸第七十章 苏联解体第五十九章 省委书记要见我?第一百六十四章 欲做代理商第八十七章 教育地产(月初求推荐票)第四章 娇俏警花胸大无脑?第二十八章 好大一笔钱(求收藏,求票第一百零五章 资金问题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点多多第二百五十二章 喜讯连连 上第八十二章 分钱计划第六十八章 警花姐姐当教官?第一百四十六章 老何发财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另一个微软 下第六十六章 楼上楼(求推荐票)第二百五十三章 喜讯连连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