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陆海

魏相在朝堂中的时间够长,所以他清楚知道皇帝陛下追改年号的那一年,长安城里确是悄悄“换了人间”。

辅政近二十年的大将军霍光病逝,他曾经承孝武皇帝遗命,主持汉家内政外交,也曾经主导立帝废帝,先后辅佐三位少年天子,刘病已便是其中之一。

在霍光看来,刘病已与此前的孝昭皇帝并无不同,自己的辅政地位“一如既往”,因此每六年改元一次的惯例,自然也无需改动。

在这个以纪元为权威的时代,既然连年号都无法更改,天子的威仪自然也就“名存实亡”。

在魏相看来,这就是那段消失的时间背后的故事。至于追改年号的真正用意,名为本始的那段时光,皇帝陛下就像每一个“胸怀大志”,迫于形势却又必须暂居人下的少年皇帝一样,他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时刻观察着霍光的表情与行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本始末年的未央宫里,权倾天下的霍光“志满意得”地步出朝堂,却看不到自己身后,年轻的刘病已注视着他远去的背影,坚定而又冰冷的目光深入骨髓,寒彻天地。

岁月才是这世间最无情的杀手,它从来不会放过谁。本始六年,霍光去世,昔日的阴霾一朝散尽,皇帝陛下迅速重建每四年更换年号的制度,改元地节,追改之前的本始年号,用隐晦的方式昭告天下,属于陛下的时代已经开始。

“我可不能学霍光那样嚣张跋扈,触怒天威。”魏相在心底里想到:“陛下乃是圣明之君,我当好好地伺侯他。”

第二天,他便进宫向皇帝呈上了几个年号备选,刘病已看了看,选了一个“元康”,让他下去着手准备。

刘病已取的这个年号,乃是取“元气康复”之义,与他准备中兴大汉的志向隐隐相对,更重要的是,终于可以告别那段名为本始的时光,那确是刘病已心底里隐藏得最深处的悲怆岁月。

刘病已不禁“浮想联翩”:“也许就一直把元康这个年号用下去,有朕这个穿越者皇帝在,元康十年,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吧,还真的有点小期待呢。”

刘病已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年号常被视为政权的象征和标志,与政权有直接的联系。使用或不使用某个年号,实际也成为衡量和判定是否承认该政权的标准。

清军入关前,崇祯皇帝就已自缢身亡。但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

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 年。是什么原因导致朝鲜在明朝灭亡后,依旧使用崇祯年号数百年呢?

原来,明朝灭亡之时,朝鲜李氏王国鉴于清廷军事和政治上的胁迫,被迫“俯首称臣”,成为清朝的藩属国。虽然换了新主子,朝鲜王室却对满清政权不大“感冒”,相反更加怀念旧主。

受清朝统治,使用什么年号纪年,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对此,不忘故主的朝鲜王室表现的有些“阳奉阴违”,除了对清廷的公文贺表使用清朝皇帝年号外,其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地方官使用的疏章、笺文也如此。

据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记载,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中,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其刻书所用年号则标以“崇祯后××年”。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刘病已继续看书,看着看着,他的眉毛皱了起来,他放下这本书,又拿出一本,然后将某些章节反复对比了几次,发现一个让他有些“不寒而粟”的事实。

不得不说,大汉王朝的史官,工作相当“兢兢业业”,他们会详细记录下所有反常或者异常的气候与变化。

自刘邦定都长安,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就没断过。加上,当初在萧何抢救下来的史料中,有着秦代及更早期的记载。

一副灵活生动的关中气候变迁史仿佛展现在刘病已面前了。

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刘病已的眼睛,已经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正在渐渐寒冷起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出现了“秦始皇二十一年大雨雪,雪深二尺五吋.”

更有严重的是:大汉的气候虽然变得比较暖和,但温度并非一直增加,孝武皇帝时代可能是气候从温暖期进入寒冷期的震荡期,刘病已逐渐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历史记录。如元光四年(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

元狩元年(前122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元鼎二年(前115年),“三月,大雨雪。”“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

“元封二年(前109年),大寒,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在过去的记载中,甚至已经出现了类似冬季无雪,六月飞雪的反常气候,在这个时代,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自然以为是上天震怒。

但来自后世的刘病已却清楚,这是典型的受到小冰河周期的影响。他清楚地知道中国从周到明清,曾经遭遇过四次小冰河时期。

西周中叶以后的后半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小冰河期,它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有多大,直接导致戎狄时时入侵,周王室无奈之下被迫东迁,乃至造成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

刘病已的前世开车来过西安,但他穿越而来到这两千多年前的时代,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后世的那个西安么?

此时的关中大地,遍地都是是竹林,还有悠闲吃着竹子、睡着懒觉的大熊猫,主要种的是稻米,当时人曾以关中有“竹箭之饶”,称之为“天下陆海之地”,甘泉宫里面甚至还有座竹宫。

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动(十七)第十七章 旗开得胜第二百四十一章 庶民般的帝后第一百二十四章 上骥对下骥的战法(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以阴补阳之术(求订阅、推荐、收藏)第四百零八章 狼神庙第十章 尔虞我诈(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生死一发第二十一章 善后事项(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害丞相第三百四十五章 九章算术第二百三十八章 铁骨铮铮铸军魂第八十四章 视战争为游戏(中)(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二百八十一章 古今之通礼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动(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不祥的预感第二十六章 上林围猎(五)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动(十三)第四十二章 史上最浪漫的圣旨 故剑情深(七)第二百六十七章 傲视天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如果这就是爱情第八十二章 给她一个亲吻(求订赏、推荐、收藏)第五百八十三章 常平仓第四百九十四章 先火后水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触即发第六十章 挽狂澜于既倒(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金狼里的头狼第三百九十九章 充国作武第一百二十一章 楼兰族的美女特使(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九章 战必攻城 (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祸福相依第三十章 霍家有女名水仙第五百三十六章 驭气乘风第二百零二章 优胜劣汰第五章 霍成君(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军情似火第五百一十六章 打草惊蛇第八十四章 视战争为游戏(中)(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章 霍成君(五)第三百零七章 骄奢淫逸第三百四十三章 紫微帝星第四百三十二章 决定胜负的起手刀第四十九章 昏君,我不是贪财的人(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百零二章 名不虚传第六十六章 与匈奴人的战争(求订阅、推荐、收藏)第四百零四章 劝军歌前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尊王攘夷第五百章 欺山莫欺水第五百七十八章 一言九鼎第一百八十一章 将清白之身给你第四百四十章 惑敌的精彩手段第二百六十一章 回来我身边第二十三章 我终为帝矣(七)第四百七十九章 痛定思痛第五百五十八章 族灭无赦第二百五十五章 不祥的预感第三百三十三章 教子一经第八十三章 战场上的嗜血食人兽(上)(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二十一章 善后事项(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神秘布局者第四百四十七章 亡族之因第七十二章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求订阅、推荐、收藏)第四百一十二章 旷古绝今的皇帝第四百一十一章 行险一博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代妖娆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零七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百七十七章 借兵平贼第七十五章 与邪教妖人的合作(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 生死相许第二十章 霍光废帝(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大哥身上的味道好香(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百三十八章 梦醒时分第二百二十四章 知无不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真正的睿智之士(求订阅、推荐、收藏)第八十章 神捕探案(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破开乌云的阳光(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三百五十四章 群星拱月第三百六十三章 温水煮青蛙第五百六十四章 重构经济第二十一章 善后事宜(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执剑闯宫(一)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动(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一言九鼎第五十九章 引蛇出洞(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代妖娆第三章 美食传承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好宠幸你第一百八十章 你对奴家做了什么第二百三十八章 铁骨铮铮铸军魂第三百七十七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第四百八十五章 精灵古怪第三百一十三章 汉室特色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国道义第三百六十一章 鄂邑公主第二百六十六章中流砥柱第四百一十章 绝密情报第三百四十七章 五官中郎将第二十章 霍光废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