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五赴西域(今天第三更)

公元前61年(大汉元康五年),清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悬泉置行政长官置啬夫从梦中惊醒。

从首都长安星夜兼程的邮差携带紧急公文到达这里。置啬夫收到了一封装在木盒中并加盖封泥的凭信,他随即命令值班役卒给邮差准备早饭,更换马匹。

西北的黎明干燥寒冷,祁连山的轮廓线清晰起来,通向西域的道路若隐若现,远处驻屯部队营区里传来狗吠声。

对于地处河西走廊西北端的悬泉置来说,这将是格外忙碌的一天。经过验证,这是大汉帝国最高级别的公文,公文中说:一个事关国家西部安危的汉帝国使团即将到来。此时此刻,他们并不知道,后世的人们将会发现这次接待任务的文字记录,和这段曾经“波澜起伏”的边关岁月。

这是一座方形城堡,办公区、住宿区、马厩、瞭望角楼等设施完备。

大汉帝国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后,孝武皇帝开始在河西走廊设置行政机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相继设立,长城、烽燧等防御工事以及邮驿系统也开始向西延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被视为“国之血脉”。在后世的大天朝,1982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张纪念邮票,邮票上的彩绘壁画《驿使图》出自悬泉置以东300多公里的酒泉丁家闸壁画墓,跃马疾驰的信使手持凭信,快马加鞭,这是古代河西地区邮驿工作真实而形象的记录。

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国家邮驿机构就被称为“置”。大汉帝国的“置”不仅仅是传输公文政令的交通驿站,同时也是物资转运站和往来公务人员的接待站。从中央到地方,从京师到边关,中央政令的下达,基层情报的上送,政府往来人员的接待等等,都是经由各级驿站来完成的。

悬泉置,隶属汉帝国河西重镇敦煌郡。“啬夫”,是秦帝国与汉帝国时代县级以下官员的称谓。“置啬夫”就是悬泉置这个邮驿机构的行政长官。

悬泉置由敦煌郡太守派员监领,置啬夫管理日常工作,并有官徒卒御37人,传车15辆,传马40匹,还有宫牛和牛车。

在敦煌郡,像这样的“置”共有9处,它们从东到西,一字摆在通往西部边疆的通衢要道上。

大汉帝国继承了秦的邮驿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传或置,全国各级、各地遍布的驿站,犹如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确保汉帝国政令畅通,统治力高效强大。

过往悬泉置的主要有这样一些人: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宾客,汉帝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归附汉帝国的羌人,官家奴婢,以及由政府统一安置的内地流民以及刑徒。

让我们把视线再次转回到那一年的那个早晨。传递紧急公文的邮差在悬泉置匆匆吃完早饭,翻身上马。他的目的地是西方六十公里外的敦煌郡郡守所在地。

此时,在中国西北的天空下,大规模的征战渐渐平息,帝国“生机勃勃”,一切运作皆在掌控之中,维持西部边疆的稳定是朝廷决策者密切关注的重要事项。

尽管开疆拓土的孝武皇帝已辞世26年,但他所带来的影响却极其深远。

在狭长的河西走廊通道上,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频繁调动的部队和参与屯垦的中原移民,漫长的军事防御工事,城堡,烽燧,还有“络绎不绝”的商队,昼夜穿行;串联在戈壁的驿站把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

望着邮差飞驰而去的背影,置啬夫睡意全无。他已接到通知:长罗侯常惠率领下的帝国外交使团即将经过他们驿站,并要在这里停留一晚。

对于置嗇夫来说,常惠,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早在公元前72年,常惠就来过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悬泉置,那也是置啬夫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英雄。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大汉帝国的西部屯田政策仍旧不断遭遇挑战,常惠又先后来过几次。

随着大汉帝国与西域往来的日益频繁,屯田戍边的范围也渐渐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西域一带。

公元前64年,常惠第四次受命前往西域。他率军解救了被匈奴围困在车师的汉侍郎陈汤以及其手下的一千多名屯田士卒,而且还带回了一封乌孙首领的书函。

公元前61年,已是三朝元老的常惠率领一支使团从京城长安出发,他将途经河西走廊的悬泉置前往西域。

置啬夫记得,这应该是常惠第五次经过悬泉置。

这个使团的目的地是乌孙。接到了驿站递来的信函,解忧公主早早地就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从悬泉置一路向西,到达敦煌后再向西北行约90公里,在茫茫无边的戈壁上,经过千百年的风蚀,仍屹立着一座汉朝储备粮草的军需仓库遗址。这座仓厍大约百一个足球场的长度,因北临疏勒河,被称为河仓城。

古人用船将酒泉、敦煌郡的粮草运到这里存储,以供玉门关、阳关一带的守卫军马食用。

面对汉朝国力日趋强大,为继续巩固乌孙与汉数十年的结盟关系,在解忧公主的提议下,乌孙主动上书,提出要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乌孙太子,并请求以马、骡各千匹为聘,为元贵靡迎娶汉公主。

于是,公元前61年,为了汉与乌孙的再次和亲,常惠将再一次来到悬泉置。

置啬夫一早就开始紧张忙碌了。

这天上午,往来穿梭的行人,驿站的士卒,赶着马匹的商队像往常一样从悬泉置门前的通道上经过。

后世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详细记载的从武威到敦煌沿线驿站的名称以及里程。

从苍松、鸾鸟、小张掖、姑臧、显美、氐池到觻得、昭武、祁连置、表是,这些驿站精确地指出了丝路东段的行进路线。

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沿途的驿站发挥着巨大的稳定器作用。

公元前61年的这个午后,置啬夫依然在紧张准备着,长罗侯常惠的使团预计会在下午到达这里。与之前几次的“剑拔弩张”不同,这一次常惠的任务轻松而欢快。

第五百一十七章 杀妖夺函第五十七章 用人不疑(求订阅、推荐、收藏)第八十三章 战场上的嗜血食人兽(上)(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百六十八章 六尚十三曹(今天第四更)第五百五十七章 横刀向天笑第三十八章 父子为皇后闹翻第二百二十七章 爱不释手第五百九十四章 千古佳话第二十章 霍光废帝(十二)第五百零二章 名不虚传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网打尽第二十三章 我终为帝矣(八)第十一章 战前动员(一)第二十章 霍光废帝(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司法改革第二十章 霍光废帝(一)第五百一十五章 花下醉第七十六章 好男巧斗恶女(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闹个天翻地也覆(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百五十七章 横刀向天笑第五章 霍成君(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打响头炮的祭品第一百七十六章 心神控制权的争斗第二百四十九章 武圣第一百九十六章 传说中的‘鲁班大师’第一百一十章 奇功秘术(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百三十九章 俱往矣第一百二十九章 吸收别人的情绪(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二十章 霍光废帝(七)第三百零五章 枕头风第三百三十七章 社稷基石第五百一十一章 盲人骑瞎马第五百五十二章 荧惑失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历史的长河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网打尽第三百五十章 三鼎甲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动(十二)第一章 落难王孙第五百一十一章 盲人骑瞎马第五百四十七章 奋武扬威第四百七十章 超级战筏第五百一十章 骑上虎背第三百七十九章 五路夹攻第一百七十六章 心神控制权的争斗第五百零四章 差之毫厘第二百八十六章 椒房殿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代妖娆第八十章 神捕探案(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三百七十六章 司法改革第五百七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下间的可怕人物(求订阅、推荐、收藏)第十八章 刘贺登基(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除妖镇第四百四十七章 亡族之因第三百零八章 富贵到顶第三百一十八章 美人心计第七十三章 猎人者惨变猎物(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执剑闯宫(二)第十二章 决战时刻(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狠博一铺第五百九十六章 铸剑为犁第七章 营内夜话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若有情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二十三章 我终为帝矣(九)第二十四章 参奏霍光第二百七十五章 常惠将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失踪的皇子(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纵奇才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大势第二百四十一章 庶民般的帝后第二十二章 刘病已当为帝(六)第五百零三章 金口玉言第九章 战必攻城(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千年呼应第二百五十四章 难于抗拒的容颜第二十二章 刘病已当为帝(九)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助力第三十三章 调戏太后,睡了她的床第四百一十五章 七进七出的皇帝第五百零一章 混淆视听第四百二十七章 活用地利的统帅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往无前第三百九十章 坐北朝南第二十六章 上林围猎(一)第七十六章 好男巧斗恶女(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五百八十七章 可杀不可辱第一百一十八章 化身投石的时候到了(求订阅、推荐、收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岩顶攻防战第二百四十五章 麒麟儿第一百三十九章 能拿得出来见人的高手(求订阅、推荐、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重重敌骑中的皇帝第十八章 刘贺登基(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触即发第四百二十章 挖陷坑埋狼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汉室特色第二十八章 丙魏有声(二)第四百零一章 大道至简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神秘布局者第四百三十四章 攻城车的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