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霸主夫差(2)

在晋军大营十里外,吴国三万大军分上中下三军,成品字形排列成三个大方阵,每个方阵都不多也不少,刚刚好一万人。

“何人去到晋国人那里邀战”夫差站在兵车上,对麾下吴军问道。

夫差话音刚落,猛将茹曹就已经率先应道:“末将愿往请大王同意”

夫差见是麾下最勇悍的猛将茹曹,便满意的一点头说道:“好寡人命令茹曹,尔到晋军大营处邀战不过务必小心晋国人的冷箭”

“诺”茹曹大声应道,点下头,朝夫差一抱拳,茹曹便驱着一乘兵车,飞奔到晋军大营不过一里许地外。再靠前一点,就可以做到神箭手的狙击了。

茹曹虽然猛但并不傻,他知道邀战一定要激己方士气,不仅仅喊话邀战。射艺厉害的人,就会将战书捆绑在箭杆上,射到敌人大旗上。但茹曹自己知道自己事,自己可没有那么高的射艺,但茹曹眼珠子一转,便想到了方法了。只见茹曹下令驭手将兵车打横停下来,茹曹两眼圆瞪,手臂肌肉仿佛虬龙般鼓起,手中长矛往地面猛然一插。

整个一尺长的矛头连同小半截矛杆都一同没入泥土中,少说也有三尺没入泥土中看得在木墙背后的晋军士兵一个个目瞪口呆,心中都禁不住浮现出一个想法,这家伙真的是人吗?这么大的力气

“晋国人可敢一战呼”茹曹此时才威风凛凛的大吼道,那声音仿若平地一声惊雷。配合上他之前那一手先声夺人,惊得晋军士兵人人脸色禁不住有些白,心中斗志不由一弱。

就连正在中军大帐内商议事情的的赵鞅等晋国大夫都听到茹曹的怒吼,可见茹曹之声如何惊人。除了赵鞅外,其他人都禁不住脸色微微一变。

“元帅,现在吴国人已经来到了外面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啊?”韩氏的宗主上军军佐韩不信过了半响,有些心慌慌的问道。

智瑶年纪虽然少,但已经展现出他的智慧了,心中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比较冷静的分析建议道:“元帅,听其刚才邀战之声,可以看得出现在吴国人他们的气势很旺盛。如果现在出营作战,对于我们晋国而言很是不利,就算胜之也是杀敌一千自损三百的情况。我们莫不如行昔日曹刿之计,坚守营地。让时间来到消磨吴国人的意志和力气,到了中午,在吴国人饿的摇摇欲坠之际,我晋军派兵车出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吴国人,定然可以将吴国人一举击败”

下军军佐魏侈也点点头说道:“此计可行啊”

韩不信刚刚想说话,但不想被魏侈抢先说了,唯有点点头表示自己也和魏侈一个意见。

虽然四卿中三卿都已经同意了,但赵鞅却摇摇头,否决道:“不可吴国人素来奸诈而狡猾,决然不会等到中午他们定然会在短时间内三次邀战。如果我晋国不出战,吴国人便会退去,但在诸侯眼中,我晋国已经怕了吴国。诸侯便会转而拥护他们认为强大的吴国,此番会盟我晋国定然会落败”

智瑶闻言,脸上禁不住露出讪讪然的神色,点下头,有些羞愧了。如果真的按照他的计策做,肯定会误了晋国的大事,哪怕晋国事后击败了吴军,但威望也不可能恢复到之前那个程度。

韩不信眉头紧锁道:“那该如何是好,不能够在怎么干等啊”

就在此时帐篷的布幕被人掀起,在外面走入一人,诸大夫仔细一看,原来是赵鞅的心腹智囊司马寅。见到他进来赵鞅立刻问道:“外面吴军如何?”

诸大夫问题,这才明白过来,怪不得赵鞅在这里无动于衷的样子,什么也不干,原来早就派了人去勘察吴军。

司马寅面带苦涩说道:“吴军士气非常旺盛,而且我在他们的眼中都看到了决死之意,恐怕此战吴军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而来”

“如果出战,胜算几何?”赵鞅闻言仅仅是皱了皱眉头,但不知道为什么,赵鞅的眉头很快就舒展开,朝司马寅沉声问道。

在座的诸大夫都禁不住暗暗佩服赵鞅这一份气度。

“二三分而且胜之,也是惨胜损失最少二万人以上”司马寅犹豫了片刻,开口说道。

诸大夫闻言,都一片哇然。智瑶质问道:“司马家宰你此言是不是太过了?我晋国自去年便开始整军备战,至今已经近两年了而吴国人固然士气高但从去年开始便劳师动众远征齐国,如何有如此大的能耐啊?”

(司马寅担赵鞅家宰,故称之为司马家宰。)

上军军佐韩不信还有下军将军魏侈虽然顾忌司马寅背后的赵鞅,并没有像年轻气盛的智瑶那样直接开口反驳,但看他们的脸色却也显然不太相信,心中所想恐怕也是和智瑶差不多的。

但赵鞅知道司马寅说话从来都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对不将一说成二,二说成一。不过他也知道下载说再多也没有用,赵鞅站起来,拍了拍身上长袍下摆,淡淡然的说道:“既然如此,到外面一观便知道情况了何必多言呢?”

诸大夫也没有意见,跟在赵鞅身后,倒是司马寅脸上闪过一抹愤愤不平之色。赵鞅走过司马寅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说道:“本帅相信你”

司马寅眼中立刻闪过一抹感激之色。

赵鞅带诸大夫来到木墙上,只见吴军旗帜招展,三万人站在野外纹丝不动,自三个方阵中散出浓浓的战意。不过这到底有点远,一时间也看的不太真切,于是诸大夫就转而看着靠近喊话的茹曹。

只见茹曹双目透着决死,此时更是脱下左臂盔甲,露出左臂和左胸。要知道人的心脏就在左胸上但这不仅仅是一个人,茹曹兵车上所有车兵都如同茹曹这一打扮。

此时再遥望吴军战阵一番,虽然距离很远,但诸大夫隐约间居然看到有不少人都和茹曹一样的打扮,特别是车兵,车兵都是高级兵种,车上之人都是将官。正所谓身先士卒,将官都如此了,恐怕再懦弱的士兵都会变得勇敢起来了。

诸大夫当中,不少人都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智瑶口舌也变得有些打结的说道:“吴国人疯了真,真是疯了”

哪怕从得到消息到现在,都显得那么冷静和淡然的赵鞅,此刻都禁不住脸色微微一变。吴国人是不是疯了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司马寅说的没有错,击败这样的吴军,真是最少要损失二万人以上注意,是损失,并非是死伤。也就是说这二万人,要么就战死,要么就残废,不能够在上战场。

赵鞅眼睛微微扫了身边的智瑶和韩不信、魏侈一眼,心中出战的心立刻动摇了。

此战虽然晋国四卿都出战,,但因为赵氏封邑邯郸更加靠近卫国(黄池之会,是在卫国境内的黄池举行。),所以这此出兵,他赵氏就占据了大头,五万人当中,韩不信六千,魏侈四千,智瑶七千,公室一万,赵氏二万三千。而如果开战,必定是赵氏为主力,就算以平均分下来,赵氏的折损也是最多。

此时的晋国可不是以往的晋国,矛盾比以往激化了很多。本来的六卿,也灭了两族,变成现在的二卿。最简单而直接的变化,从继承人上就可以看得出。继承人中,现在仅存的四卿都抛弃了嫡长子继承制,而改为有能者居之。可见晋国世家存在的矛盾多么大了。到了一个选错继承人,都可能灭族的程度。

而如果开打,赵鞅估计赵氏着二万三千大军,最少死伤一万五千人,损失最少一万人。赵氏是一个大世家没有错,但家中私兵大概也就四万人左右,忽然间折损了四分之一的战斗力。难保身边这些家伙不会趁火打劫,赵氏再也经不起一次下宫之难啊而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再出现一个程婴。

(注:下宫之难,乃是赵氏家族历史上一次几乎灭族的事件。电影赵氏孤儿讲述的就是这事情。赵氏仅存一名婴儿,最后在门客程婴以自己的孩子代替赵氏孤儿后,赵氏的血脉才得以延续。赵氏也因此受到重创,最后在韩氏的帮助下,才得以恢复家族。而赵鞅就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

赵鞅想到这里,心中有了决定了,虽然对此颇为惭愧,感觉自己愧对君上。但为了赵氏和赵氏的延续,自己唯有放弃晋国的霸业。赵鞅转过身来,淡淡然的说道:“下令死守出营迎战者,斩”

诸大夫见状,都禁不住脸色动容。

智瑶呆了一呆,旋即脸上露出几分玩味之色,他已经看出赵鞅的几分想法了。不过他并没有说破,因为为了赵氏,哪怕现在晋定公来到赵鞅面前,下令赵鞅出战,赵鞅最多也就出工不出力,说不定第一支溃败的军队就是赵氏私兵。

夫差在晋国大营外邀战三次,见晋国不出营作战,并退兵,并没有多纠缠。不过即使如此,来参加会盟的诸侯都已经知道了晋国的退让。

当天下午,夫差趁热打铁,立刻召集各国诸侯会盟。赵鞅也出现了在会盟的现场,但这次谁歃血为盟先,赵鞅却比之前少了几分坚持。仿佛是为了表现一下晋国是不甘心的一般,赵鞅仅仅是上前和夫差争执了一番,就很顺其自然的败下阵来。

不过赵鞅此人也不是好对付的,虽然心中早就知道霸主之位定然要让出,但他指责夫差道:“天下仅一天子大地唯一大王汝自称王,岂可为霸主”

逼得夫差当众说道:“那不过是乡野之人乱说罢了寡人那里敢自称吴王呢?”

如此一来,夫差就恢复了原本的爵位——侯爵,不知道憋屈的在对那些公爵国君拱拱手,以示尊敬。而那些公爵国君,除了齐国心中暗暗爽了一把外,那些陈国、卫国这些小国国君,一个个尴尬不已,别看他们是公爵,但比起赵鞅这样的大国执政还不如。

不过无论怎么样,夫差也达成了他的目的,在周天子派来的使者单平公的象征性监督下,夫差第一个歃血。紧接着就是晋国,第二个就是齐国,其他就按照国力大小,国力差不多就按照和吴国亲近程度排名。歃血为盟后,单平公这个木偶就宣布夫差为霸主,以后要为周王室怎么样怎么样的,一大堆礼节性的话。

按照流程,夫差就要和各国国君扯皮,为进贡多少的事情而进行谈判。这件事情夫差一定要在场,但夫差那里愿意。又或者夫差那里有时间和这些国君扯皮那?于是夫差宣布,考虑到天下连年征战,各国国人食不果腹,今年的进贡就免除了,贡品的事情,明年再谈。

感动得一众小国国君那啥的,人人都在歌颂夫差仁德,听得夫差颇为欣慰。感觉自己有些因祸得福,因为杨子璐攻破了姑苏城而变得差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夫差却不知道这帮家伙都是墙头草,别看他们说的比吹的还好听,当他们知道了夫差被人抄了后路,立刻不再进贡。而赵鞅则是趁机派人到各国那里,勒索道:那啥,老大不在了,按道理来说,论到我这个老2接任了,贡品呢?可别给我说忘记了?

那些诸侯国国君虽然心不甘,情不愿的。但还是立刻让人准备,苦着脸的给晋国进贡,也就只有齐国不甩晋国。不过晋国实际上也维持了自己的霸主之位,赵鞅也趁机说自己多么英明,早就知道夫差怎么怎么,自己不过是以退为进罢了。忽悠得晋定公仿佛小鸡琢米,让本来准备暗中参赵鞅一本,好让赵鞅倒霉的智瑶气得三尸神暴跳,但却无可奈何。

赵鞅反倒因为他的‘英明’还得到了晋定公的嘉奖,将各国的贡品,给予了十分之一给赵鞅。加上原本各卿的分成,赵鞅一举获得了三成的贡品,也让智瑶暗暗妒忌异常,为日后智瑶上位后报复赵氏埋下伏笔。

ps:今天依旧是两更不过因为情节的关系,这一章不好分割,所以第二更就只有两千字。希望大家见谅。.。

第271章 陷姑苏(3)第271章 陷姑苏(3)第424章 家事难断,齐鲁乱第453章 灭越第19章 诸暨城第218章 间台登场第185章 三夷族的来历第19章 诸暨城第405章 群臣纷争,息旗鼓第394章 四卿算计,郑国困守第132章 鬼面军之攻杀(下)第440章 灭齐(上)第456章 叶公请命第161章 用间第271章 陷姑苏(3)第372章 忽悠孔夫子第392章 晋国乱象起第30章 仇恨第3章 越国第166章 第一次汉越之战(3)第68章 产里孟之死第111章 焦炭第131章 鬼面军之攻杀(上)第218章 间台登场第75章 大炼铁时代第43章 重挫第460章 抚百濮第385章 墨翟第288章 白公之乱第128章 且鸥部VS仆句部第112章 吹箭第412章 风波才息,海啸起第427章 血染颖尾(下)第119章 吹箭管的效果第113章 且鸥部的小算盘第222章 再度宣战第453章 灭越第64章 攻城战开幕第132章 鬼面军之攻杀(下)第309章 楚汉相争(2)第27章 伐吴九术(下)第386章 论战(1)第147章 趁你病,要你命(4)第442章 灭齐(下)第163章 庭燎招贤(下)第434章 东楚侯,有名无实第419章 姜雪与破齐之计第211章 愤怒的勾践只能选择忍第237章 夫差的柳暗花明第88章 阴谋对阴谋第174章 急报第297章 迁都广陵第8章 熊吼第39章 月色下的吻第240章 伍子胥的目的第216章 证人(续)第269章 陷姑苏(1)第432章第415章 三天!第56章 劝诱第404章 扭转乾坤,郑国乱第139章 黄雀后面站着个猎人?(中)第249章 子贡北上第281章 勾践的反击第406章 太宰戴欢,计阴毒第224章 第二次汉越之战(2)第244章 不朽第418章 是你!第96章 结盟第163章 庭燎招贤(下)第61章 越发深陷其中第247章 卜商第259章 后院不稳第251章 子贡使晋第366章 尘埃落定第422章 厉害细说,方脱身第279章 弭兵之盟第98章 不经意的偷窥第87章 赎奴隶第111章 焦炭第26章 伐吴九术(上)第346章 勾践突袭第157章 伐越问策第5章 霉运当头?艳福滔天?(下)第240章 伍子胥的目的第90章 且鸥部第387章 论战(2)第9章 搏熊第448章 杨子璐的心结第239章 夏汭之战(2)第120章 仆句孤的挣扎第366章 尘埃落定第397章 第三份盟书的作用(上)第16章 弩第274章 杨子璐的智慧第22章 孙子徒弟?第316章 楚汉相争(9)第274章 杨子璐的智慧第27章 伐吴九术(下)第399章 白虹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