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尘埃落定

虽然已经决定了议和,但杨子璐并没有立刻召见屈目,答应楚国提出的条件。反而是装作一副既愿意,又不愿意的样子。杨子璐每天都会召见屈目,不过双方见面,并非是那么和谐,杨子璐都在和屈目进行拉锯战,双方就和谈和进贡数量的事情上‘唇’枪舌剑。

而在这段时间内,巴国也有了动静了。经过了半年的观望,巴国最终决定搭乘最后一班车,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插’手了这一场战争。三万巴国大军在巴国国都城外誓师,由巴国名将统帅大军,三万巴国勇士顺着长江东进,直‘逼’夷陵而去。

夷陵的楚军士兵虽然选择英勇抵抗,但无奈内无足够兵力,外无援军,就经过半个月的苦守后,最终还是被巴国大军攻陷了夷陵。

当然了巴国并非傻乎乎的‘插’手,他也知道现在楚国,不是楚国有话语权,而是汉国濮国已经臣服于汉国,而秦国虽然和汉国依旧是同盟的关系,但谁也知道这个同盟谁的地位更高。巴国可不想自己和汉国有误会,导致日后和汉国、秦国、濮国开战。

所以在攻下夷陵后,巴国并没有进一步的扩张国土,而是派了使者来见杨子璐。

巴国这个动作让杨子璐大喜过望,夷陵杨子璐并不在乎。夷陵距离汉国太远了,对他的控制力并不强。而且巴国如果要东扩,夷陵就是巴国非打不可的地方。当然并不仅仅如此,还有其他原因,但在杨子璐看来,用一个夷陵换取巴国的友谊是不错的。再说之前已经有心理准备让了夷陵给巴国。

而对于巴国的‘懂事’,杨子璐也很满意。在接待巴国使者的事情上,杨子璐给予了颇为盛大的迎接仪式。让巴国使者受宠若惊,巴国国土虽然大,但爵位并不高,仅仅是子爵。更兼之被人视之为蛮夷。

而且这个蛮夷比之楚国更甚,楚国人好歹也够强大,其他诸侯国只是敢在背后说一说。但巴国则不同,中原那么多霸主,数次召开会盟,却从来没有找上巴国,可以看得出巴国在周朝诸侯中尴尬的地位。

但杨子璐真的重视巴国吗?当然不是了杨子璐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么盛大的迎接仪式,留在军营中的屈目如果还不知道巴国使者来了,那他可以买一块豆腐一头撞死了。

屈目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深感忧虑。即使巴国最后对楚国出兵的,但作为巴国的邻居,巴国和楚国的关系其实并不好。巴国之所以怎么晚出兵,这并非是巴国和楚国是世仇,但和楚国的战争中是败多胜少。巴国被打怕了,所以巴国才会选择这个时候,几乎是到了战局已经固定下来的情况下出兵楚国。

对于楚国和巴国的关系,杨子璐虽然不敢说一清二楚,但也知道其十之八九,否则他也不会用巴国来刺‘激’屈目。

巴国原本的根基并非是现在的四川。而是在湖北北部,第一座都城是在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只是后来楚国扩张,巴国不敌楚国,这才不得不一路西迁,直到现在,迁移到四川,以江州(现重庆市)为首都,和蜀国(古诸侯国)平分四川。

经过‘激’烈的考虑后,屈目不得不对杨子璐作出让步。首先楚国每年需要给杨子璐进贡一百万石谷物。这个数量按照一亩三石,一户人一百亩地,税制五分‘抽’一来计算。这也意味着楚国一万六千多户人为汉国耕田,而且这田地种子还是楚国提供的,旱涝保收的那种。

但这还不算,楚国的铜钱不再铸造,楚国唯一能够铸造的只有汉国的铜钱,其材质重量必须按照汉国的规定,汉国会派人监督楚国的钱币制造。如果违反,会视情况而言,给予楚国处罚。这个处罚并非是出兵,而是罚款。

楚国每年为汉国提供二百匹战马,二百匹战马看起来好像不多。但战马可不是普通的马,需要经过挑选,这还不算,还需要培养,往往十匹马才会有一二匹战马。而且牧马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用于种植牧草。

而楚国现在占据的宛城一带土地,平原地带并不多,也意味着楚国如果想复兴,养殖大量的战马,那就会导致楚国粮食不够。但养足够的战马,进贡给了汉国后,自己却没有多少战马可用。这一个普通的进贡,实际上是汉国对楚国军事力量的约束。

不过杨子璐也并没有打算‘逼’得楚国太厉害,点到即止就好了。所以原本可以到手的楚国的故都鄢郢,杨子璐选择了放弃,将鄢郢退还给了楚国。

至此,汉国、楚国、秦国、巴国四国的疆土界线也重新稳定了下来。其中楚国的荆山也成了一条四国边界线,荆山以东就是楚国的国土,荆山以北则是秦国,荆山以西就是巴国,荆山以南就是东楚,当然这仅仅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在杨子璐掌控这一片土地。

商议好了后,十一月一日,楚惠王带着楚国的残兵败卒,撤出载郢。因为士兵不少都是当地人,杨子璐自然不允许楚惠王带走太多的劳动力了。所以楚惠王只有诸大夫、宫‘女’、内‘侍’和五千人士兵及其家属北上,随同的还有二万名义上保护的汉军。

虽然人数如此悬殊,但杨子璐并没有对楚惠王下手,也让楚惠王在暗暗松了口气。在途径权县的时候,叶公在知道了和谈的消息后,禁不住长长叹了口气,不过现在的叶公,已经再不甘,也只能够服从命令,没有多长时间,叶公就和权县的县尹成子吕一同出城投降。

杨子璐允许他们二人带上五百士兵及其家属随行,叶公和成子吕也没有就这个问题和杨子璐争论。

杨子璐就这样一直护送楚惠王来到荆山,在荆山,巴国的统帅,秦国的统帅,加上杨子璐和楚惠王,四人是荆山歃血为盟。楚国和汉国等国的战争也告一段落,楚惠王在歃血为盟后,也得到了自由。

在回到了鄢郢的楚惠王并没有如杨子璐估计那般,迁都到故都鄢郢,而是选择迁都到宛城。宛城位于现在楚国国土的腹地,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楚惠王似乎也被杨子璐打怕了。

杨子璐在载郢逗留了一段时间,到了十二月才统帅大军回师。宋景公见战争胜利了,也趁机提出要求,请杨子璐出兵帮助他灭了曹国。鉴于宋国这一段时间来也算是够忠心,送来的粮食也不少。杨子璐答应了宋景公的要求,让舌庸率领他麾下的一万汉军帮助宋国。

之前紧跟楚国脚步的曹国也怕了,派人向杨子璐求和。世界上那里有怎么便宜的事情呢杨子璐好不理会,曹国灭亡,并入宋国。

其他跟从自己的诸侯国杨子璐自然不能够厚此薄彼了,也按照各国出兵数量,还有建立的功勋,给予奖励。这些奖励多半都是兵车、兵器。粮食和钱帛也有,不过并非是最多的。之所以多兵车、兵器自然是杨子璐用不上了。

兵车就不用说了,在杨子璐看来,兵车已经是非常落伍的武器了。兵器则是青铜兵器,也是落伍的东西,自然被杨子璐作为顺水人情送了给那几个诸侯国了。那几个诸侯国反倒为此兴高采烈,却不知道杨子璐留给他们的都是废物。

在处理好奖赏后,杨子璐并没有率领大军撤出东楚。而是以东楚新立,恐怕一时间掌控不了那么多国土为由,派汉军帮助东楚防守国土。

防守归防守,军费却是东楚给的,相当于东楚帮杨子璐养军队。但这些士兵到底家在汉国,杨子璐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士兵,只有一万人,由韩甲丁统率。但别以为兵力少了,杨子璐就掌控不了东楚。杨子璐非常聪明,这一万汉军士兵大部分都是军官。

他们的任务就在掌控军队,从楚国降兵、平民当中挑选士兵训练,军饷是东楚‘交’给韩甲丁一个人分配的。虽然一万人,但韩甲丁实际掌控的却是十一万大军。

东楚还能掌控的军队只有慎邑的八千县邑兵,这八千县邑兵则被石乞紧紧捉在手中。新蔡有五千宫甲和一万县邑兵。这些士兵则大部分掌握在穆姬和她的叔父穆缇手中,但都是新兵,论起战斗力而言,反而没有石乞手中的八千士兵厉害。

这仅仅是表面的,杨子璐对于东楚官场大肆渗透,派出大量的儒生进入楚国为官,官职并不高。最高的不过是县令,不少是县丞、县尉等职务,但为官的地方却非常重要,不少都是战略要冲。当然也非绝对的,长江以南、特别是‘洞’庭湖一带,十个官吏九个汉人出身。这些土地名义上是属于东楚,但世界上官员的奏报都是递给杨子璐的。

而当地的建设也是杨子璐从汉国拨钱过去帮助修建的,东楚大夫自然知道这事情,但都只眼开只眼闭。主要是这些土地实在太过荒蛮了,占领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即使是石乞也因此,并没有在这事情上和杨子璐纠缠。

第91章 共泾第63章 天助第23章 郑旦的黯然第303章 蔡国斩使第395章 杯具郑声公第265章 冤杀之伍子胥第83章 糊涂事第436章 灭楚(中)第370章 齐平公第20章 奴隶贩子第50章 脱困第411章 外患未平,内乱又起第307章 八国会盟第319章 楚汉相争(12)第99章 兵制变革第164章 第一次汉越之战(1)第138章 黄雀后面站着个猎人?(上)第219章 文种献计应粮价第68章 产里孟之死第35章 谋山越第239章 弭兵之盟第441章 灭齐(中)第191章 逼降有后部第457章 声东击西(1)第236章 以退为进第389章 难题第204章 迁都第40章 酋长争夺战(上)第95章 句无城之姓(下)第152章 越王宫内的争议(下)第101章 怪人剑客第254章 姑苏台、科举制第314章 楚汉相争(7)第10章 救人第167章 第一次汉越之战(4)第81章 战(下)第136章 共家的末日第237章 楚军的异常第105章 拐卖第366章 尘埃落定第427章 血染颖尾(下)第411章 外患未平,内乱又起第87章 赎奴隶第364章 三个木盒(上)第396章 结盟公室第49章 救人也需分缓急第135章 黄雀在后(下)第462章 猎物变猎人(上)第279章 弭兵之盟第44章 第二次机会第279章 弭兵之盟第108章 具装甲骑第175章 躺着也中枪第115章 出征前夕第417章 入城第8章 熊吼第194章 破敌第30章 仇恨第112章 吹箭第134章 黄雀在后(中)第414章 孙武寸舌定乾坤第56章 劝诱第262章 艾陵之战(中)第41章 酋长争夺战(下)第268章 诱敌第389章 难题第161章 用间第317章 楚汉相争(10)第313章 楚汉相争(6)第124章 句孤第424章 家事难断,齐鲁乱第127章 鬼面军第35章 谋山越第314章 楚汉相争(7)第415章 三天!第385章 墨翟第63章 天助第144章 趁你病,要你命(1)第243章 卫灵公、孔子第4章 霉运当头?艳福滔天?(上)第289章 波动第181章 三夷族第457章 声东击西(1)第190章 勾践的无奈第170章 谈判第94章 句无城之行(中)第430章 试探第98章 不经意的偷窥第12章 兴师问罪(上)第92章 至句无第372章 忽悠孔夫子第100章 公民制第195章 韩甲丁第165章 第一次汉越之战(2)第373章 姜雪第297章 迁都广陵第401章 楚军撤兵,乱象起第135章 黄雀在后(下)第93章 句无城之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