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章 经验教训!

在华尔街的日益参透下,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一度迫使贝尔实验室将整个研发战略的重心转移到科研成果转化上来。

但这与贝尔实验室的传统是背道而驰的,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间,从事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人员并不与业务部门发生直接联系。

在而后的时间里,情况并没有发生好转,AT&T第二次再次分解,贝尔实验室就这样彻底从母体中剥离,分属给了专门负责通信科技及其设备研究的朗讯科技公司。

失去了AT&T这座大靠山,贝尔实验室的熠熠星辉逐渐黯淡了下来,朗讯公司的利润不足以养活一个拥有上万人的巨型实验室。贝尔实验室不得不开始限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自由,他们被要求将科研转移到能够尽快创造利润的研究上来,虽然依然有技术的突破,有创新,但这和贝尔实验室曾经的发明性质的创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短缺的资金使得研究者们形成了浓厚的危机意识,紧张的时间表时刻在催促他们加快项目的进展,所有的创新动力都来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这一切无疑削弱了贝尔实验室的发明创造能力。

在杨杰的前世记忆中,踏入新世纪门槛的朗讯在竞争压力下,不断在裁员并缩减经费,贝尔实验室的境况更是堪忧。

贝尔实验室的总裁为了扭转局势,索性直接搞起了企业模式,科技泰斗们都被要求去做商业项目,去做市场分析。这对向来以研究著称的贝尔实验室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悲哀的事情。

后来朗讯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合并,成为贝尔实验室新的母体,但困境并没有得到逆转,这时候遭到了华泰、中兴的价格挑战,阿朗的境遇也显得有些苍凉。

多重冲击之下,贝尔实验室的中长期研究难以为继,阿朗被迫不得不出售了位于新泽西霍姆德的贝尔实验室大楼,曾经为贝尔实验室争得7项诺奖的基础物理学研究被彻底抛弃。

正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研究机构,却在08年放弃了其曾经引以为傲的基础物理学研究,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在网络、高速电子、无线电、纳米技术、软件等可能更快为其母公司带来回报的领域。

随着位于新泽西霍姆德的贝尔实验室大楼被卖掉——时过境迁,人去楼空,至高无上的科研殿堂最终沦为按平米估价的商业楼盘。

杨杰几年之前也是突发奇想,用WLAN通信网络技术替代了小灵通通信网络技术,终于将WLAN通信网络技术大规模商业使用,直接进入了4G时代,华兴科技集团公司掌握了关键的核心技术,现在从WLAN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延伸到了铜芯双绞线电话线宽带跟关心宽带。

贝尔实验室的技术路线跟高通等公司走得都是WCDMA技术路线,而杨杰走的是OFDMA技术路线,其实今年华兴科技集团跟高通、爱立信、诺基亚在进行技术交叉授权的之前,杨杰早就瞄准了贝尔实验室里面工作的一些华夏国科学家。

一年多之前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早就暗中联系了贝尔实验室的多名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每个人都覆盖了一个领域,其中的邱文昌专注于WCDMA的研究,郭太仁专注于CDMA2000的研究,而张正阳专注于硬件,还有一位查尔斯·巴罗索则是专注于DSP软件开发,这几位科学家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拥有105项专利,同时有超过195篇论文在核心刊物和会议上发表。

这些科学家都加入了在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美国的的实验室,专注于研究、开发和销售WCDMA手机的核心部件,包括ASIC芯片和配套系统。

杨杰想进入美国WCDMA通信网络市场,可是并不想从海外采购芯片,有了这些科学家的加入,华兴科技集团公司自己就可以生产这方面的芯片。

作为重生者,杨杰深知现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效益在主导一切,科技发展也几乎完全受制于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贝尔实验室为代表的发明型大型研究院相继衰落甚至倒闭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美国华尔街的这帮功利的家伙把精力集中在金融业而去产业化,正是他们自己作死,前世的时候华夏国借助这个机会接受了美国的大量产业,依靠着自己本身庞大的市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面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等到美国回过神来发现华夏国的崛起势头已经没办法再遏制了。

其实杨杰对贝尔实验室衰落的结局并不是很关心,他真正关心的是贝尔实验室的衰落的真正原因。

搞研发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尤其是这种发明创造式的创新活动,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避免。

这对早期的贝尔实验室而言,这一点并不值得忧心。

贝尔实验室在建立之际,其赖以生存的母公司已经在有线和无线电话领域占据了美国90%的市场,从原本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型私企摇身一变成为财大气粗的垄断企业,不可否认,电话专利及其之后的一系列创新性研发成果成就了母公司的辉煌业绩。

而母公司这样的垄断企业亦成为贝尔实验室的基础,尤其是母公司对于贝尔实验室的重视尤甚,在资金问题上从不吝啬。

据了解,在当时,个人资产能够达到1万美元以上即可入列富裕阶层,而贝尔实验室获得的第一笔年度科研经费就已经高达1200万美元。

1200万在其时可谓天文数字,但正得益于此,贝尔实验室有实力聘用3200名工作人员,里面包含了大量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主攻技术研发的工程师。

后来贝尔实验室的经费实行了与销售收入挂钩的机制,大概是以销售收入的4%~5%作为实验室的年度研发经费。

这一机制更加保障了贝尔实验室的科研经费来源,所以,长年在贝尔实验室大楼中穿梭的研究人员,从未为科研经费发过愁。

雄厚的经济基础使研究人员能够用上最好的研究设备,而且实验室有自己的仪器工厂有条件及时为实验室制备新的研究仪器,让让所有包括仅仅是刚刚萌发的科学构想能最快速地付诸于实验,这也是贝尔实验室为什么总是总是能快速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的原因。

现在的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在实验室的投入确实是非常大,这几年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投入了三十多亿美金,很大一部分都是集中在采购设备上,因为国内仪器生产链在之前十多年时间里面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不过现在华兴科技集团公司建立的仪器工厂已经开始为实验室在制备实验仪器,杨杰相信再过五六年时间实验室的需要的各种特殊设备应该可以制备出来了。

不过最让杨杰看重的是贝尔实验室的研发环境,仅仅依靠科研经费、设备配备等硬环境还远远不够,如何打造一个绝佳的软环境,也是一个重点。

软环境产生吸引力,吸引更多杰出人才汇集于此,能够营造氛围,杰出人才的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会产生更多的创意、成果会层出不穷。

对软环境的打造,贝尔实验室别有经验。

贝尔实验室的管理岗位沿袭企业的惯例,但不同之处是,每一层的领导都是由某个领域被认可的技术权威来担任的。

以总裁一职来说,贝尔实验室各个时期都会有一个主要的研发方向,那么在此方向上成就大且富于组织管理能力的专家就是总裁的最佳候选人。

726章 革命性产品!609章 无人机项目!832章 大订单!605章 难堪!1518章 全面升级!252章 聚众闹事!1183章 奇梦达来访!1584章 航空巨头之间的价格战!1562章 激光雷达卫星!1356章 生意上门!949章 起锚!284章 去死吧!1440章 闭门会议!1067章 启明星一号!488章 非常划算的合作协议!359章 标准制定者!1051章 德黑兰!197章 打砸网吧!1651章 迎刃而解!1246章 核电智能化!697章 潜移默化!1518章 全面升级!990章 建议!827章 靶机!1459章 技术资源!1447章 霸道和王道!121章 争论!159章 疯狂的互联网经济!1521章 基石!034章 索要技术专利!824章 华科航空科技公司的野心!1300章 电骡机器人!199章 超级大礼包!1326章 卖遗产!374章 锐龙处理器!413章 华夏之星!937章 华兴杯!686章 海上发射平台!842章 心态复杂!1167章 不费吹灰之力!205章 重大科技项目!774章 微软手机!768章 特例!113章 杨大少的怒火!754章 被绑架!811章 有技术任性!1406章 跟时间赛跑!105章 游戏平台!302章 华兴给人的压力!973章 摆脱依赖!1049章 自适应座椅!910章 海底电缆铺设船!808章 望尘莫及!1082章 展示样机!689章 深海潜水器!1347章 重新设计!1500章 捡了大便宜!1107章 收购业务!211章 iPod的诞生!196章 网页游戏!060章 技术开发区!320章 难缠的对手!1263章 新技术项目!416章 奢华手机!1519章 破解之道!276章 世界五百强!857章 牵一发动全身!783章 超标了!002章 学渣的逆袭!1385章 自成一派!1278章 焦头烂额!595章 第三代燃料电池!742章 猴版!1006章 无法可说!026章 获奖感言!1287章 夜间训练!647章 交付仪式!186章 汽车产品发布会!1636章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908章 航母改造!1602章 市场渗透!902章 技术差距!271章 被监控!586章 参与进去!377章 不是人!1551章 客户满意度!253章 地头蛇!1582章 双泡机身!1480章 死里逃生!974章 盾构机!120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1014章 新项目!108章 眼泪!1003章 突生变故!749章 庆功宴!414章 自主创新!770章 ARJ21支线客机!567章 分一杯羹!237章 崛起的中原省!1599章 超级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