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再战

眼下威廉最为关心的还是波西米亚战区,随着第二师团被抽调加入美因河战区,德绍的手下也就只有五个师团的兵力。尽管在前些时候,德绍取得了对卡尔的胜利,但是奥地利军队在波西米亚战区依然占据着兵力的优势。

而眼下,普鲁士部署在国内的军队,除了王室近卫军和第五、第六师团之外几乎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军队。第五师团需要驻守丹麦,虽说丹麦已经被普鲁士占领了两年,但是两年的时间并不足以让普鲁士在丹麦的统治深入人心,更何况以弗雷德里克六世为代表的丹麦王室依然还存在,因为一旦第五师团被抽调,那么丹麦的局势说不准便会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大变。

至于第六师团依然驻守在萨克森,前段时间普鲁士对萨克森选帝侯的抓捕造成了萨克森局势在某种程度上的崩坏,而第六师团肩负着稳固整个萨克森局势的重任,因此不到最后关头,第六师团也必须牢牢的扎根在萨克森以震慑宵小之辈。

而王室近卫军看似没什么任务,其实王室近卫军身上的任务乃是最重的。王室近卫军不仅需要肩负着保卫王室的重任,同时还需要守备大勃兰登堡地区以及波茨坦等地区,可谓是普鲁士心脏上的一把大锁。

虽然在普鲁士各地都有着一定数量的民兵和警察在维持治安,但是只有驻军的存在才能够让野心份子们投鼠忌器,毕竟国土的安全指望民兵和警察是完全没有前途的。

而这些日子里。普鲁士所征召的士兵大多分别对各个战区进行了补充,指望重新扩编军队的话,在短时间内看来并不是很现实。

扩编军队并不是光有人就可以的。编制一个新的师团需要大量的人力、武力同时对国力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损害,因此在战局没有到一定地步之前威廉并不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征召青壮,因为那样的话完全可以说是穷兵黩武。

而眼下唯一能够调往波西米亚战场的除了王室近卫军之外只有正在赶往波兰的第十六师团和正在赶往美因河的第二十师团。

征调第十六师团回援波西米亚显然是有些不现实的,要知道第十六师团已经出发有一段时间了,即便现在没有赶到波兰估计也快了,如果此刻征调第十六师团回来的话,等到他们赶回来之后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现在最可能被指望的只有第二十师团。

虽然第二十师团和第十六、十九师团一起开始整编的。但是因为在整编之初,军事部的侧重问题,因此直到现在第二十师团也就才刚刚完成初步的整编工作。

而因为前些日子第一师团急需增援的缘故。因此原本打算调到波西米亚战区的第二师团被划归到了美因河战区,这样一来波西米亚战区便相当于少了一个强力的支援,毕竟第二师团乃是普鲁士的老牌精锐师团。

这样一来不管是出于平衡还是考虑到战场的需要,再将第二十师团投放到美因河战区便有些过犹不及的味道。毕竟现在美因河战区已经有了五个师团再加上快要赶到的一万汉诺威军队。威廉相信达菲利亚能够率领军队取得下一步的胜利。

所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既然如此,那么第二十师团调往波西米亚战区便顺理成章了。

随后威廉便立即向军事部下达了调令,而后经过参谋部的预演,威廉的命令得到了执行,第二十师团正式收到了军事部的命令前往波西米亚战区。

之所以在威廉下达命令后还需要参谋部的预演,这正是出于威廉的命令。在威廉看来有的时候君主对战局的某个想法很有可能并不太符合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而一味的要求部下听从自己的调令完全是一种愚昧的行为。

所以威廉便给参谋部下达了命令。今后威廉对军事部署方面有任何的变动都将由参谋部先进行预演,在方案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再交由军事部下达命令。而为了防止延误时间,威廉给参谋部订下的时间是在一天之内。

同时这一天也将被写进军事部和参谋部的规程之中,从今往后永远执行。

不得不说图哈公爵不愧是奥地利在道恩和劳东元帅之后数得着的名将,在图哈集合了麾下的军队对普军展开进攻之后,德绍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压力徒然加大了。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减小自身的伤亡,德绍放弃了此前夺得的一些地区,但是一些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要害之处还是被德绍牢牢的守在手中。

图哈在统和军队之后,首先瞄准的目标便是再次被普军占领的布拉特纳,而这次德绍和之前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那就是针锋相对。

图哈之所以将目标定在布拉特纳,谁都知道是为了什么,毕竟卡尔那一败对波西米亚一线的奥军士气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换句话说布拉特纳已经成为了奥军心中一根不大不小的刺,如果不将这根刺拔掉的话,尽管奥军在兵力上对普军形成优势,但是在士气上依然略逊普军一头。

而德绍的想法和图哈也是一样的,对卡尔所部的胜利造成了普军士气的上升,但是如果在图哈援军抵达之后,布拉特纳便丢失的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普军士兵都会造成极大的打击。

因此德绍将第四和第九整整两个师团全都部署在了布拉特纳一线,而第十九师团则部署在第七师团的防线旁,这样便能对整个波西米亚一线的普军进行有效的补充。

德绍亲自坐镇布拉特纳城并多次对两个师团的将士们进行了鼓励,这种姿态不仅让第四和第九师团上下产生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整条战线的普军,毕竟作为普军主帅的德绍都能够将自己放在生死之地,而其他的人又有什么好自私的。

雷奥哈德和尼奇劳两人对德绍多次进行了劝说,但是对于两人的劝说,德绍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要知道为了攻克布拉特纳城,图哈公爵可是集结了整整五万人的士兵,这兵力比布拉特纳的普军多出了一倍还多。

但是有的时候人多并不一定能成事,更何况第四和第九师团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新编师团,两个老牌师团内部大多都是见过血打过硬仗的老兵,而老兵的价值却是远远无法估算的。

新兵和老兵的差距是相当大的,一个老兵在战场上甚至能够抵到两到三个新兵,这完全不是吹嘘的。当然你不能将后世某国那些没见血的自称是精锐的士兵拿出来比,那样一比的话显然是拉低所有人的智商。

特别是眼下的战斗方式还是“排队枪毙”式,这种方式对于士兵心里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试想假如将你放在第一线而你对面就是和你一样站着身举枪瞄准的敌军,在你们的身前完全没有任何的遮挡物,这样的情况下谁能够不害怕!

当然图哈公爵麾下的奥地利士兵也堪称是奥地利的精锐,虽然在奥土边境地区近些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奥土边境上的小规模冲突却是不断的,甚至图哈麾下大部分的奥地利军官们都参加过对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战争。

所以可以说,图哈麾下士兵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可靠的,起码对于图哈来说自己身下的这些士兵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最先发生战斗的地方是位于布拉特纳东南方向的塞德利采郊区,战斗的双方是普军第四师团的一个步兵营和图哈公爵麾下奥军的两个骑兵中队。

因为普鲁士的军事编制在威廉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但是现在欧洲主流的军制依然是小队、中队、营、团、师、军这样的编制,而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因此大队的编制也都不同,在奥地利军中,一个中队的编制在七十到两百人之间。

与两个中队近两百人人的奥地利军队相比,一个营的普军近五百人的兵力无疑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但是奥军的两个中队乃是骑兵。

这两个中队的骑兵其实是图哈大军的前锋斥候而已,只不过这两个中队的骑兵因为天气的原因所以误打误撞的来到了普军的阵前。

因为德绍亲自坐镇布拉特纳的缘故,因此普军将战线直接延伸到了塞德利采,而守卫塞德利采的正是尼奇劳的第九师团。

和两个中队的奥军骑兵一样,这一个步兵营的普军也是刚刚被排到这里,普军的目的便是赶在奥军主力到来之前修筑一个简易的防御工事。当奥军骑兵突然出现的时候,双方都吓了一跳。

原本宁静的平原被马蹄声所打破,随后一声尖锐的敌袭声刺破了天际,而这时奥军骑兵们也反应了过来。

第488章 进展第392章 兄弟阋墙第260章 三级会议、增税第437章 威廉的态度第430章 莫斯科城破第777章 德意志帝国第628章 三士争两桃第494章 歼灭第184章 波将金的出现第738章 总督的野望第399章 闭嘴第106章 杜丽的改变第222章 绝不手软第518章 路德维希的念想第726章 邀请内维尔第9章 不速之客第758章 吵闹第295章 拿破仑的想法第389章 开始第289章 增税通过!第234章 神奇的汉伯克第191章 立陶宛驻军第644章 行动第170章 曹营和汉第667章 兄弟反目第154章 克莱曼之死第701章 夜袭特拉普第26章 丧礼第219章 战马案第269章 取得借力第141章 哥萨克雇佣军回归第374章 勃利韦德的愤怒第50章 法国参战第658章 议题通过第737章 威尼斯的盟友第99章 卡琳娜第104章 斐迪南第564章 冲撞第503章 惊疑不定第540章 对不起你第285章 增援巴士底狱第741章 地道作战第291章 妥协第332章 意兴阑珊第176章 华沙不能丢第217章 奈何第408章 行动第176章 华沙不能丢第83章 学院与学员第272章 戏剧性的“王后”第303章 礼仪之争第191章 立陶宛驻军第194章 效忠第417章 下一阶段的目标第623章 羞辱第750章 弃城第494章 歼灭第701章 夜袭特拉普(下)第572章 跑第735张 布吕内克的决定第455章 再提华沙第82章 工业与金融第388章 回光返照第391章 皇帝病逝第728章 禅位第434章 长长见识第634章 暴露第130章 亨利到来第136章 有基情第397章 莫斯科贵族的家底第708章 让普鲁士调停第39章 奥军撤退第552章 洪流第255章 投靠汉诺威?第142章 九千俄军第120章 接管军队第697章 倾向第717章 攻打汉诺威第215章 火第763章 暗争第679章 海军的构思第244章 真正的丹麦人第686章 尴尬的威廉第469章 同意购买第529章 奔向未来第322章 黑暗接触第1章 初生第290章 皇帝的身体第215章 火第697章 倾向第737章 威尼斯的盟友第394章 里加陷落第719章 历练爱德华第288章 幸存的波拿巴一家第137章 米哈日列夫的决定第675章 来援第292章 会面成行第276章 侮辱性的文件第166章 水第759章 卡尔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