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铁血军魂

贺胜桥大战,不单单让第四军拿了铁军的称号,就连广州革命政府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再次火热起来,他让人们意识到,广州革命政府统一中国,不在是空谈,而是很可能的目标,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吴佩孚这个巨人已经倒下了。

8月31日,以独立团为首的独立团,飞奔而至武昌城下。而负责进攻武昌城的是,第七军军长李宗仁,还有第四军副军长陈可玉,而蒋校长竟然也匆匆赶到前线,因为他和李宗仁在打与不打的观点上产生了分歧。

李宗仁是来个广西的将军,擅长在艰苦的环境下和敌人作战,但是这个时候对于武昌城也非常犹豫,手里拿着水杯看着地图,久久不能下定决心。

他知道攻城战不比其他,第四军就算不是自己的嫡系,自己也没有理由白白葬送他们的生命的。

“德林,武昌城赤手可得,为何迟迟不见你派兵出战。”蒋介石一进指挥部就声势逼人,很不满对李宗仁说道。

“司令,你也知道,这是攻城战,不好打啊。”李宗仁叹了一口气说道。

“正因为是攻城战,我们才要趁敌人立足未稳拿下武昌城,到时候要是跟我们对峙几个月,那还谈什么北伐了。”蒋介石尽量克制自己的怒火,心里暗骂几句穷鬼,也就是在广西称王称霸。

“司令,武昌可并不是立足未稳啊,您看这武昌城城髙壕深,您在看看城墙上的士兵,那里有一点立足未稳的样子,我们要是强攻,那伤亡肯定会很大的。”蒋介石毕竟是李宗仁名义上的上司,他也不好太过于顶撞蒋介石,只好陈诉事实。

“就知道你们打不下来,我才特意来一趟,对于打南昌,我是有办法的。”蒋介石自信的说道。

“那么,就看校长的亲自指挥了。”李宗仁苦涩的摇摇头,对于蒋介石指挥战斗,李宗仁确实不相信他能有什么特殊建树,待蒋介石下了军令之后,李宗仁也只是暗暗摇头,蒋介石用的不过是东征时期用的老办法,用竹梯,爬城墙,强攻,蒋介石甚至从三师专门带来了巧匠,准备做梯子。

独立团驻地,曹渊坐在一片草坪上,手里拿着钢笔,写一个字,都要停顿半天,“父亲大人在上,不孝子曹渊顿首,孩儿字参加北伐以来,一路攻必克,战必取,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儿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可能要去执行一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成了,必将功绩万载,如果不成功,必将杀身成仁,希望父亲大人,能将孩子毛毛养大成人,待孩子长大之后,就让他找刘辅国投军吧,父亲是英雄,我希望儿子也能成为英雄,孩儿观诸多将军当属刘辅国最有才华,最讲义气,孩儿有幸给他当过一段时间参谋长,而且孩儿和刘辅国又是同学,他定当照顾我的后代。至于二老后半生,只能托付给我那弟弟。不孝子,曹渊在顿首。”

上战场之前,要给家人写一封信,这是三师流传开来的习俗,现在几乎所有的北伐军都在这样干,看着旁边一脸幸福的士兵,曹渊真想告诉他,“士兵,回家吧,这一次的战争会要了你的性命。”

独立团一营是奋勇队,就是敢死队的新称号,曹渊也不用准备,他只是静静的在最后的半天里看了看天空的云,想了想未来,想。

了想过。

梯子准备好了,在周世第和三师来的巧匠的制作下,半天的功夫,就做出来了三千架梯子。

接下来,在西方人眼中绝对是很白痴的攻城站开始了,蒋介石站在指挥部里,很自信的对李宗仁说道,“看见那个带红领巾的年轻指挥官了吗?他来自三师,原三参谋师长,叫曹渊,不知道吃了什么药,非得调到独立团,不过让他指挥奋勇队,我再也相信不过了。我给他们下的命令是四十八小时之内必须拿下武昌城,否则军阀从事”

对于这个叫曹渊的年轻人,李宗仁认识,这个时候也只有点点头,希望这个年轻的军官能成功。毕竟军阀无情,蒋介石连军法都搬出来了,这个叫曹渊的年轻人要是完不成,面对他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死亡。

炮击,古代攻城用投石机,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火炮则成为战场的主力,一发发炮弹打在城墙,敌人的跑虽然还击,但是并不强烈。这个时候,曹渊出发了。

曹渊身先士卒,扛着梯子,在炮火的掩护下不停的往城墙上攀爬,手榴弹不停的在头顶上方爆发,身边的人不停的倒下。

一营有接近一千多人,半天的功夫也损失大半,副营长哭着对曹渊大喊,“营长,我们撤退吧,我们这不是攻城啊,我们这是送死啊,我们没有这个必要啊。”

“撤,军令如山,如何撤退,让兄弟跟我冲,今天就算死,也要死在武昌城下。”说完曹渊再次队伍冲了上去。

如果说独立团有一样能和三师相比的话,那就是军纪,不停的有士兵倒下,但是独立团的士兵就没有后退一步,一直到身边只剩下十余人的时候。

曹渊自己也受了重伤,肩膀上缠满了绷带,曹渊在墙角的角落处,拿出了纸和笔,写到,“天以拂晓,进城无望,卑职部下现存十余人,但革命战士有进无退,如何处置,请指示。”落款曹渊。

写到渊字的时候,一发子弹击中了曹渊的额头,渊字的最后一笔让他拉的很长,一名优秀的一期毕业生,与世长辞。

叶挺拿着曹渊临死之前留下的报告,眼泪刷的一声就流出来了,当年他加入三师是为了学习三师的带兵技巧的,但是他到了三师之后,便和聂荣臻一样,被飞快的同化了,让他说三师的军事机密,他一句话不说,就连独特的训练方法,他也不愿意多说,因为没有师长的批准,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党怕失去这么优秀的战士,才把他召回独立团,而他回到独立团之后,虽然他没有教授三师那些独特的东西,但是他身上有着属于三师的精神,三师的气质,他能感到一营战斗力飞快的进步,他甚至准备写信给中央,让中央重用这个年轻人,而就是这么优秀的战士,就在刚才被一发子弹终结了生命。

当时的郭沫若正在政治部,听说了曹渊的事迹,提笔写出了一篇题词 ,“革命之血,主义之花,曹渊功绩,威震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总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担负,如铁之肩,公用若铁,人民倚焉,愿熟如铁,垂亿万年。

这首词后面被广为传送,渐渐的不在代表曹渊一个人,成为曹渊当年所属军队的代称,这支部队被称为,“铁军”

第156章 智力上的压制第164章 鄱阳湖大战(一)第104章 打坦克的宝贝第110章 父慈子孝第25 和 谈第34章 激将第51章 南昌鏖战第126 是谁在推动历史第5章 军队第7章 臣服第32章 廖磊杨明第14章 血本狂赌第16章 宋希濂的反击第38章 小汤不满第180章 大别山战役(一)第26章 清白第60章 军队建设第111章 北都贵客第16章 宋希濂的反击第92章 柳条湖 北大营的枪声第40章 将星第174章 暗战(七)第169章 暗战(二)第42章 敢战第112章 小秀才的安抚第88章 倒霉的间谍第79章 黑色星期一 崩溃吧美利坚第116章 南京血泪(一)第192章 皖西大决战(八)第191章 皖西大决战(七)第179章 大别山下(五)第3章 汉奸卖国第214章 宁汉合流第56章 玩一把大的(二)第24章 战 鼓第206章 血战南京城下(四)第226章 兵进遵义第100章 震慑第30章 烽火第57章 夜不能寐第225章 乌江强渡第75章 美国之行 失意的总统第80章 情报奇迹 金乌踏入舞台第168章 暗战(一)第72章 内争(二)第73章 反击(十)第143章 军旗升起的地方(四)第26章 清白第36章 说服第68章 川乱未平 中央军兵围大别第22章 徐州行营第18章 形势逼人第23章 铁血军魂第54章 人愿天不随第54章 形势有变第18章 兵权第119章 南京血泪(四)第13章 石原的远见第6章 浴血淞沪(三)第117章 众叛亲离第130章 九江初战第111章 前路第97章 何婆婆的期望第8章 浴血淞沪(五)第72章 恸哭三 红颜一怒为将军第18章 兵权第128章 宏图大计第116章 刺骨寒意第208章 血战南京城下(六)第6章 大势第65章 反击(五)第109章 决议第176章 大别山下(二)第40章 粉丝的力量第133章 九江初战(四)第131章 九江初战(二)第207章 血战南京城下(五)第117章 归家第35章 俘虏第一百一十五 翻云覆雨第3章 步炮协同第106章 以退为进第5章 浴血淞沪(二)第193章 皖西大决战(九)第18章 新的变化第158 蒋先云的光芒第66章 反击(四)第230章 赤水四渡(三)第59章 李默演讲 大别山双子星聚首第70章 考官是熟人第148章 军旗升起的地方(八)第115章 纷纭(一)第42章 援军到达第17章 校长和会长下厨第91章 生死之间第219章 桂军夜话第87章 柳条湖 北大营的枪声(四)第95章 最后的抵抗 站前抗命的继续第201章 小心我阉了你第135章 九江初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