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军队

在民国这个混乱的时代,如果想有发言权,就要有自己的军队,套用伟人的话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而这个时代需要发言权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军阀,他们需要军阀来攫取利益,享受权利的欲望和其他方面的欲望。另一方则是政治团队,政治团队并不一定要依靠军队而存在,但是政治团队一定会因为政治团队而强大。

有军队的人不一定可以成为团队,但是有军队的政治团队,往往更加有发言权,军队很多时候就是政治团队的发言权罢了。

举个例子,当年靖康之耻过后,南宋中央是不想继续北伐的,因为如果要想恢复敌人占领区的经济,那么花费当时政府大量的资金,所以中央放弃了。

但是当时有一个没有形成同盟的“政治团队”就叫北伐派,因为他们手里有军队,所以他们可以不停的北伐,当他们的政治团队的核心人物,岳飞死后,他们也就没有了军权,也就在政府没有了发言权。

所以刘源比谁都清楚,掌握一支高效,有战斗力的部队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他在四川稳定下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展军队建设。

大量从江西来的国民党左派党员,他们组成了最基层管理力量,他们讲协助刘源,组成党支部,进入到农村,建立起村长和村委一起工作的二元体制。

每一个村长在出发之前,都带着刘源的第一分以党中央特派员身份下发的关于《组件四川省民兵的方案》,要求每个村都要有自己的民兵排,每个镇都要有自己的民兵营。枪械物资由政府发放。

平时从事生产,每一个党支书都带上了一个上过战场的老兵,他们讲负责民兵的训练工作,平时负责生产,每个星期都抽出一天来进行训练。

刘源要的正规部队,是一支机动性强,战斗力强,作战意识强的部队,所以他对正规部队要求非常高。

算上川军本土部队,刘湘掌控的部队,包括第十方面军在内,刘源手下暂时掌控的部队超过了三十万,根据刘源和各位四川将军的商议,超过十五万人的部队将由正规作战部队转为建设部队,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刘源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所以难免需要大量的人手,而未来的战争也需要一支专业的工兵队伍,他们就将是这支工兵队伍的前身。

不单单是川军的本土部队,大量的刘源收编的西北军、黔军军阀的部队,还有第十方面军的伤员也都成为了建设兵团的一员。

而剩下的十五万部队则成为精华,他们大多都有强烈的作战意识和技能,所以刘源把他们留在了正规部队,对外宣称四川国民野战军。

军为战时作战单位,所有随着战斗停止,大多数部队都开始重新整编。

唯一留下的军级作战单位,为四川国民近卫军,军长由刘源担任,副军长杜聿明,党代表聂荣臻。大量不合格的作战指挥官被调出近卫军,而其他军队的军官,则一般下降一级,调到近卫军担任职务。

近卫军人下属三个甲种师,每个师一万三千人,配属独立的炮兵旅,装甲大队,兵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飞行侦察队,同时开始秀江属于自己的军事基地。

至于其他的部队,也开始走精兵政策,其他的部队都改变为师,同时部队人数也开始得到相应的削减,不过虽然人数削弱了,但是武器弹药的供应不变,由于剔除了战斗力低下的士兵,战斗力反而有所提升。

蒋校长刚刚入主中央,他迫切需要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因为刘源虽然走了,但是宋庆龄夫人依然存在,虽然蒋经国开始管理江西的政务,但是宋庆龄夫人对江西的政治依然拥有无与伦比的控制力。

江西还好,毕竟那里已经没有了刘源的军队,但是四川和江西却依然是个巨大的隐患,本来按照刘源意图,桂军也是该铲除的,但是蒋介石却用驱狼逐虎之计,只是变相的削弱了桂军,同时也削弱了刘源。

准备左手渔翁之利的蒋介石发现无论如何也消灭不了刘源,反而让他走遍大半个南国,尤其是赤水之战,更让蒋介石看到了刘源在指挥上的造诣。

加上红党的崛起,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对地方实力派的消除,而转而把力量放在红党上,对于刘源只能抱着承认的态度了。

而刘源再四川整编过的部队,正式被国民政府承认,蒋介石给了一个第十路军的番号,总指挥依然是刘源。

而条件就是刘源好好在四川那个贫困的地方窝着,别出来给自己找麻烦。

当然刘源绝对不是闲得住的人,整顿完军队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军校重新开学,不过这一次军校的校长依然是刘源,但是却多了一位副校长,蒋方震老先生,同时聂荣臻等人也都在军校担任职务。

教导旅这个番号彻底消失,就连臧克家和林徽因这种已经开始工作的军官都重新回归到校园,而未来的白马将军赵一曼因为作战英勇已经升任团长,戴上了上校军衔,也不得不重新回到军校。

而损失惨重的北上军团的指挥官中很多的年轻的面孔也都成为了新的军校生,而刚刚过了十五岁的杨成武,则成了军校中低调的一员。

至于徐正也重新返校,不过他重新学习的的不是特种作战,而是作战指挥,他坚信他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官,完成他兄长的遗愿。

至于军事运筹学学的非常好的以华罗庚为代表的军校生则离开了军校,他们收到了特殊的任命,或许说他们消失在军队中了。

西方的军校留学生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学习,除了隆美尔,所以的留学生都离开了中国,第二批留学生将来到中国,他们则是新的交换生。

同时大量的作战优秀,文化知识好的军官(非军校生),被选调到美国西点军校、德国慕尼黑军事大学、德国柏林军事指挥学院深造。

而得知消息的何应钦也找蒋介石,希望派遣军官去国外留学,但是却美国和德国婉拒,只是给了少许名额。

中国的军事留学生开始以他们独特的姿态,走上了国际舞台,他们踏实,认真,勇敢,他们将成为抗日战争中优秀的一员。

第47章 死守第177章 大别山下(三)第214章 宁汉合流第23章 铁血军魂第115章 纷纭(一)第20章 嫖妓问题第120章 热潮第5章 浴血淞沪(二)第139章 九江初战(十)第171 暗战(四)第55章 玩一把大的(一)第109章 决议第193章 皖西大决战(九)第13章 上门第130章 最好永远不相见第18章 兵权第95章 原来是他第18章 形势逼人第4章 谢文炳逃窜第30章 烽火第6章 浴血淞沪(三)第74章 秀才命运 痞子将军出兵西北第26章 无耻战法第78章 盗牛着离 偷拴者的盛宴第129 华盛顿是谁?第14章 合作第192章 皖西大决战(八)第143章 军旗升起的地方(四)第20章 嫖妓问题第59章 关门打狗第103章 金山卫事第152章 儒释道三人第61章 无耻之尤,脸厚心黑之学第44章 训诫第123章 城下聚歼(四)第66章 反击(六)第63 反击(一)第12章 狡猾如鼠第152章 儒释道三人第64章 王伯龄之死第31章 刘源用兵七十四章 交流生来中国第192章 皖西大决战(八)第5章 逆势后退第18章 新的变化第125章 几个月的质子第122章 西风烈(一)第96章 板垣计谋的破灭第76章 完胜小鬼子第8章 任性的师长第203章 血战南京城下(一)第108章 坚守(二)第181章 大别山战役(二)第57章 好兄弟嫌隙生,巫山的抉择第88章 柳条湖 北大营的枪(五)第50章 火烧眉毛第106章 以退为进第33章 山岗跑了第18章 兵权第51章 第四师团的支援第3章 条件第95章 最后的抵抗 站前抗命的继续第57章 玩一把大的(三)第148章 军旗升起的地方(八)第114章 晋升上将第127 调兵遣将第161章 大船在哪里?第85章 柳条湖 北大营的枪声(二)第125章 几个月的质子第111章 北都贵客第146章 军旗升起的地方(六)第99章 长征序曲第30章 狗屎队友第3章 步炮协同第19章 巴顿的断言第31章 斩首第133章 九江初战(四)第6章 浴血淞沪(三)第107章 坚守第66章 反击(四)第17章 步履维艰第117章 南京血泪第209章 血战南京城下(七)第160章 身后事第54章 无耻的师长,勇敢的元首第79章 谍影重重第5章 逆势后退第18章 形势逼人第66章 反击(六)第79章 黑色星期一 崩溃吧美利坚第28章 战前氛围第193章 皖西大决战(九)第82章 逃出生天 以假乱真的斩首第38 东洋第59章 杀机暗藏第171 暗战(四)第175章 大别山下(一)第58章 正者无敌第67章 美国之行 四川混乱的开始第64章 王伯龄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