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改革

大军和红兵睡一间房。

这是以前县里的招待所改建的,里边有脸盆架,上面挂着两条毛巾。

架子下面还镶着块镜子。

脚下放着一个印着大红牡丹的温水瓶。

架子上的脸盆也是大红色,搪瓷的。

红兵擦了把脸,对着镜子照了半天,又放到水里揉了几下,把毛巾拧干,递给床上的大军。

“这玩意儿,好多年没看见了啊,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还招待所呢。”

大军接过毛巾,也往脸上擦了一把。

毛巾的热气渗进毛孔,感觉人舒服多了。

棉被上,还盖着条毛毯。

的确好多年没看见过这些东西了,还挺怀旧。

红兵把毛巾从大军手上接了过来,拧干放到架子上,摸出包烟来,点着就给大军扔了过去。

大军一把没接住:“小心点,烫烂别人被子。”

红兵哈哈一笑,坐到床边来:“军哥,这小子厉害啊,我是真有点佩服他了。”

“什么小子?叫老板。”大军不悦道。

红兵一向是吊儿郎当的性格,难得有正经说话的时候:“军哥,我到觉得,跟着这小子,搞不好真的还可以,至少他信得过咱们,比扎西好多了。”

“跟你说了叫老板,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你是觉得他年轻,不当回事儿是不?”

“哪儿啊。”

大军知道红兵想的什么,在他脑袋上一拍:“别东想西想,跟着他好好干。”

红兵回过头来:“军哥,咋的了?真不回去了?”

大军没说话。

心里也是感触颇多。

不说红兵,就连自己也是抱着拿范阳当跳板的想法。

离开扎西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

跟着范阳,心里多多少少还存了,是不是可以捞一笔的想法。

毕竟他是来请自己办事的。

这人出手太大方了。

跟他随便办点事,挣点钱回老家东北了。

可这段时间,范阳给他的感觉,深刻。

做事干净利落,而且速度很快,从不拖泥带水。

从自己跟着他下来,就休息了几天,可范阳呢,一天忙到晚,皮鞋厂的一档子事忙完。

到两人去会那个什么,九瞟眼。

第一天,仅仅一天,就把九瞟眼认识了。

当天晚上,就请九瞟眼吃饭。

不大不小还是个地头蛇,一天就把别人搞定。

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就一个人跑出去,晚上回来的时候,就跟自己说,要和九瞟眼作生意。

他当时还以为说着玩的,连问都没多问一句。

结果又是第二天一早,就拉着自己跑汶川。

屁股还没坐热呢,又是一天,就把水果的事情搞定。

而明天一早,再去乡下逛一圈,下午又要回去了。

这范阳不知道哪儿来那么好的精力,就像完全不知疲惫一样,偏偏办事雷厉风行。

而看看别人做的是什么事情?

仅仅两三天。

谁都没有这个心理准备。

当他拿到范阳随手写的账本才知道。

一车苹果,就打着挣7000块钱的主意。

而他安排的晚上6点发车,凌晨到达县城,3点就拉到水果批发市场,说那话的自信,还有狂热,是自己从没感受过的。

从自己刚认识他的时候,短短几个月,每一次见面,都是天壤之别。

特别是当他知道,这皮鞋厂也是他一手一脚办起来的时候,更是被雷得不轻。

虽然说有他哥的成份。

但他哥那人,赶范阳差了简直不是一个数量级。

这人他看不透。

想着想着,大军自嘲的摇了摇头,骂道:“这辈子真是活到狗身上了。”

踢了红兵一脚:“下楼买点吃的。”

隔壁房间,范阳和赵光明住一间房。

两人的心思就没那么多了。

赵光明长胖了一大圈,自己这段时间太忙,没怎么管他和缺一门,可他自己还活得挺滋润,一天小酒喝着,没事儿就背着个双手到处走,逢人都叫他一声赵总,皮鞋厂逛一圈,皮鞋店逛一圈,镇子上走一遭,喂狗架鹰,卡梅隆都快被他喂成猫头鹰了。

前几天听人说,这家伙还跑到镇上的茶馆,跟人打起桥牌来了。

以前的赵光明,给人的感觉除了猥琐,还是猥琐,可如今大不一样,跟大军他们说话,都不怎么当回事儿了。

范阳笑骂道:“老哥,你这段时间咋和缺一门一样,是膨胀得有点厉害啊。”

“呸,你好意思说老子,你不看看你,一天到晚还西装革履,你还二老板啊,好风光啊,老子就打个牌怎么啦。”

“行,行,老子都充上了,老子还不和你计较,咋样,要不托人介绍个老婆给你,就在这边安家算了。”

赵光明忽然又一脸猥琐,跑到床边捅了范阳一下:“其实我还正想和你说呢,那啥,能不能给我找个年轻一点的……”

而另一边,月明星稀的山脉之间,一条白云马路,在丛山中蜿蜿蜒蜒,尽头处一个村子,零零星星的几户农家房屋,这里是映秀镇的一个小山村。

山村的尽头,有一排老旧的泥巴房子。

上面盖着青色的瓦片。

一排足足有七八间房子,这里是马坪村的乡公所。

正面的墙壁上,用红油漆刷着几个大字“马坪村农村合作社”

最后一个“社”字,颜色已斑驳,和前面几个字,有很明显的区别。

这些字刷了又涂,涂了又刷,只有最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解放战争以后,从1952年,到1992年,40年的时间,我国的土地政策,历经了三次重大的改革。

第一次1952年,分田到户,翻身农奴把歌唱,人民就是新中国的主人。

这座乡公所,便是那一时期建立的,1955年。

反正一句话,又要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凤阳一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从此拉开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

也同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而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马坪村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省农业厅,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去年的映秀镇,全境实现了亩产2000斤。

被评为全国农林产业优秀示范区。

这几年农村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公路修到了大山,电也通了,电视信号也有了。

下午他们才迎接了省委的一干领导们,亲自视察。

视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领导们非常满意。

几个村委干部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心里高兴啊,眼见着就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现在的政策太好了。

水果批发市场,甚至是省委拨款,重金打造。

现在他们的水果,再也不愁销路,只需要打理好果树,坐等别人上门来收就可以了。

什么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村长剥了颗花生,举起小酒杯子:“咱们村儿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栽培,来,走一个。”

第四百章:难第二百四十一章:战场上的意大利人第七十八章:北京吉普第四百一十一章:娜塔莎第八十五章:送了块表第二百三十章:A+A级贸易合同第四百七十章:经济腹地第四百六十五章:本地人才第一百二十九章:接待流程第一百零七章:登门道歉第二百零八章:高山巨石第五十四章:吓大的第四百零一章:迁都决议第一百二十三章:开采难度第三百零四章:人民出版社第二百五十七章:披着狼皮的羊第二百二十四章:105团场第五百零四章:超导合金第六十二章:古法淘金第二百零八章:高山巨石第四十八章:苹果商第七十八章:北京吉普第四百三十九章:现代营销第三百八十三章:行业祖师第一百四十三章:运达四区第三百五十四章:卷入旋涡第九十二章:合法垄断第一百二十四章:最高规格第六十五章:性格太莽(今天6更,绝不食言)第一章:国际贸易第四百六十一章:内阁智库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山北路第三百一十二章:感慨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遇外国友人第二百零八章:高山巨石第三百零八章:固体废料第二百二十二章:布局原棉第六十二章:(为书友160219三万厚赏加更,第二章)第三十八章:李顺第三百三十九章:城市里的游牧民族第一百一十七章:产品目录第一百三十一章:小雕第三百三十五章:上路的年轻人第一百零九章:传统贵族第三百五十八章:心思缜密第四十四章:商品拓展第二百零三章:靛蓝染料第一百三十七章:贸易公司第三百一十四章:狂风中的礼拜第九十三章:绝不可能第三百四十三章:潮丰商会第七十二章:出发第三百四十八章:艰苦抗战的准备第三十六章:贸易重镇第二十七章:自动扣皮带第四百六十四章:伤亡抚恤第二百四十八章:航运危机第四百章:难第五十章:红富士第五百一十一章:西雅图第六十五章:开诚布公第四百零九章:方便么?第一百九十一章:决不当傻瓜第二百二十一章:原棉交易第一百零五章:一概奉陪第三百零二章:一年一场风第四百七十三章:狗仔追星昨天的章节发错了,已更改第三百三十八章:阿拉木图电商时代-序第三百四十四章:德国拜耳第三百一十章:白色风沙第四十九章:浴佛节第二百三十五章:地大物博第八十七章:李科长第九十八章:尽力而为第一百章:对不住了第十章:工资结构第一百三十八章:商业地理第四百二十七章:里欧万塔第十一章:下海第三十六章:贸易重镇第四百二十四章:黑色的雪花第二百一十二章:碰瓷第一百一十一章:老鲍勃的餐厅第二百八十八章:老工业基地第四章:人造革第四十一章:农贸市场第三百六十五章:失去侥幸第二百五十四章:亚洲第一会展中心第二百二十八章:兔子研究生第三百五十九章:一刀两断第四百九十九章:三山五岳第三百三十九章:城市里的游牧民族第一百一十六章:定价规则第九十二章:合法垄断第二百三十五章:地大物博第四百零二章:会师第四百七十五章:互联网第四章:李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