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推心置腹

迁卢抚青抗日游击大队就是一支地方游击队,在日伪统治严密的冀东地区活动,斗争非常残酷。这一听刘司令员要给游击队换装,迁卢抚青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高鹤就激动地问:“首长,我们也是正规军了?”

刘一民拍了拍高鹤的肩膀:“过去是游击队,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正规军了。冀东就要彻底解放了,不用再打游击了。以后你们的任务就变了,变成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生产生活秩序了。当然要变成正规军了!”

高鹤马上一个立正:“是,首长!”

回答完,高鹤又急切地问到:“首长,那我们现在的任务呢?”

刘一民回答的更简洁:“吃饭,然后到滦河边去,设法收集船只,运送部队到滦河口去!”

高鹤回答了一声“保证完成任务”,敬礼后就带着队伍朝滦河方向跑去了,连吃饭的事情都忘了。

视察完战场,刘一民当即命令部队抓紧时间吃饭、睡觉,准备继续进军。

由于滦河大捷,平津地区门户洞开,形势大好。刘一民当即调整部署,命令三兵团政委兼第八军军长赵山率领第八军攻占天津。其中两个师沿滦河南下,尽量收集船只,加快行军速度,到滦河口登船,攻取塘沽,一个师走陆路直扑天津,两路夹攻天津;命令一兵团司令员兼第一军军长高原率领第一军直取北平,一兵团其它部队交由政委洪超远指挥;命令在山海关待命的李凌风、王同生率领特战编队明日晚上对北平实施空降作战,打掉日军指挥系统,配合第一军攻占北平。一兵团、二兵团、三兵团主力分路向平津之间挺进。

调整完部署后,刘一民对罗荣桓和蔡中说到:“两位老兄,解放平津地区后,咱们得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了。中央指示,我军攻占北平、天津后,立即对外宣布罗政委出任北平市委书记兼市长。高原出任北平警备司令;蔡主任出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赵山出任天津警备司令。两位老兄,主席说了,中央会尽快任命北平、天津两市的党政领导,让你们迅速归队的。暂时间还得借重两位的威名,稳定平津地区局势,恢复生产和供应。当然,我看中央的意思。如果两位能够留任会更好。”

这事事先罗荣桓知道,蔡中并不知道,刘一民也没有和他沟通过。听了刘一民的话,蔡中首先不愿意了,翻着眼在刘一民脸上看了半天,说到:“你想赶我老蔡走?”

刘一民不理他。摸出一根烟扔给他,自己又摸出一根点上,慢悠悠地说到:“天津是华北海上门户,工商业基础可以与上海媲美。我们曾经占领过天津,把天津搬空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华北战事要不了多久就要结束了,全党的工作重心就要转向城市,转向华北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在一起搁伙计时间长,刘罗蔡一体。说实话。这天津如果交给一个思想比较呆板、对我们发展经济的政策认识不足的人去管,我还真不放心。搞不好,就会把天津管落后、管倒退,管的远远不能和上海相比。你去,到天津后首先要抓工厂的复工。设备不足问题好办,我们原先从天津撤走的、隐蔽在沂蒙山区的工业设备可以运回来,也可以向东北要,向外蒙的后勤司令部要。这是其一。其二呢,天津的金融业得恢复。还得建成华北的金融中心。特别是那个天津的证券交易所。不能关,不能停。不但要正常交易,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展。多研究研究美国的证券市场,学习他们的做法。其三呢,塘沽港要扩大开发,要能停靠万吨、十万吨巨轮。华北战事结束后,小日本就成了秋后的蚂蚱,他们得考虑是投降还是顽抗到底了。但不管是投降还是顽抗到底,太平洋航线都会打通的。将来啊,海参威、大连港、塘沽港、青岛港将变成国际贸易港,成为我们进行国际贸易的国际贸易港。这三条你干好了,你蔡中就绝对会青史留名。”

话说完了,烟头也烧着手了,刘一民扔掉烟头,又续上一根,慢慢地抽着,静等蔡中回答。

蔡中也续上了一根烟,抽了一会儿,这才说到:“司令员,你是中央委员,是东野的司令员、党委书记。按理说,你交给我任务就是命令,我老蔡没有多说的话。不过,我觉得撇开战友这一层不说,就算私人感情,这么多年我们也是亲弟兄一样。我的优缺点你心里都有数。我这个人啊,说句实在话,上学的时候就参加红军了,这么多年一直在战场上滚打。我已经养成了在部队上生活、工作的习惯。过去苏区的时候我们是打土豪分田地,长征路上跟着你才知道了必须要保护工商业,到西安后我才学习如何建设根据地。我仔细想了,这天津,我可以去,稳定局势,恢复生产,恢复市场供应,都没问题。但是,象你刚才说的要搞金融中心,要搞国际贸易,我搞不了。这事得让懂行的同志来搞。我给你说清楚,我老蔡的东野政治部主任不能免,我去天津是执行任务,得有个时间限制,最长3个月,时间长了我搞不来!我还是愿意和你在一起,愿意和我们的部队在一起。”

刘一民听得目瞪口呆,这老蔡简直是脑子进水,那么大的天津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别说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的那些官了,就是我们党内,那也是许多同志都向往的工作岗位。要是搁在后世,那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啊!真不知道蔡中是真不开窍还是确实不愿离开部队。

刘一民耐心地说:“老蔡,你听我说,战争是暂时的,和平发展才是永久的。我们打仗就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新中国能够和平发展。现在我军即将彻底解放平津地区,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做梦都想的事情。让你去天津,就是让去天津坐镇领导。不懂的事情不要紧,可以边学习边干。你本来就当过济南市长,对城市管理也算是尝试过,有一点经验。这比许多同志都多了一层经验。说实话,是我向中央建议的,但是这绝对是出于公心。你想想,天津要想发展,离不开东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的支持。陕西不用说了。那是我们的老根据地。山西呢,我们攻占过太原,在山西干部、老百姓中,我军有一定声誉。山东呢,是我们的老根据地,东北是我们解放的。河北呢,冀南是我们开辟的根据地,我军也曾横扫冀中。也就是说,这些地方都与我军有渊源。天津解放后,不要说发展了,首先就得解决那么多城市人口吃饭问题。这可不是小事儿!今年,河南大旱,山东也是大旱。但是山东因为推广了一年两熟耕作法,吃粮问题还不是很大。要想满足平津地区吃粮问题。就得从东北、从山东、从冀中、冀南调,大家都没粮的时候,这调粮就不能单靠命令了,还得有人情在。罗政委和你,都是我东野的当家人,张开口,无论是谁都不会拒绝的。我是出于这点向中央推荐政委和你分别主持北平、天津的工作的。啥也不为,就为了能让北平、天津的市民能够吃上饭。当然,要真的说我有私心的话。那也确实有。我们都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抗战要结束了,我寻思着得给伙计们找个好位置。北平、天津都是头等好地方。可以让你们大展身手,好好的施展一下救国救民的抱负。什么都别说了,准备上任去吧。”

刘一民掏心窝子的话都说了,蔡中还能说什么?但他还是坚持说只干三个月,多一天都不干,还要回东野当他的政治部主任。

刘一民想不到事情会是这样,早知道这样就不向中央推荐蔡中了,换个人就是了。现在再向中央报告换人,那不是乱弹琴么?

转过头来,刘一民朝罗荣桓使个眼色,意思是请罗荣桓给蔡中做做工作。

罗荣桓扶扶眼镜,慢悠悠地说到:“其实,我也想给你说说,我还记着你说的话呢,刘、罗要统帅大军作战,一直打到日本的东京去。这也是我的愿望!”

这简直是太出乎刘一民的意料了,弄得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罗荣桓比蔡中好说话点,再说这是中央同意的,他也不想刘一民为难,就又说到:“先把工作抓起来再说。先说好,这进北平的干部,我可要从部队里抽一部分带走,你不能心疼!”

蔡中马上就接了上来:“我也要抽调干部!”

因为没有想到能在滦河边顺利的消灭日军重兵集团,中央还没有给平津地区派干部,眼下只能先从东野抽调部分干部了。

刘一民马上表态说:“中央没有免掉你们的东野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职务,你们还是东野的领导。抽调干部的事情你们现在就可以紧急办,给各兵团、各军讲清楚,不能讲价钱,无论抽到谁,都必须支持、放人。”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一民停顿了一下,补充到:“要多抽调部队中年龄偏大、负过伤的老红军、老八路干部,将他们安排在平津地区工作,也算是一种比较好的安置了。将来战争结束,我军要面临一大批干部战士复员转业,这些干部算是提前转业了。不过,我可提醒你们,干部要搞五湖四海,从我军只能抽调一部分干部,还要依靠北平地下党的同志,依靠晋察冀和太行、冀中、冀南的同志,还要向中央报告,请求从陕西派干部过来。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

罗荣桓一下就笑了:“人都还没走呢,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了呢?放心吧,不用你啰嗦!”

刘一民点点头,却又忍不住交待到:“高级领导要胸怀宽广,要能容人容物,要讲公道,遇事不慌,沉得住气。”

说实话,由于局势发展太快,而且中央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是否迁到北平来,平津地区的干部才不得不以东野为主调配了。如果是中央提前考虑迁到北平来,就算刘一民举荐,中央也不一定同意由罗荣桓和蔡中分别出任北平、天津主要负责人。那得首先考虑保证东野的领导指挥力量不能削弱。现在的情况是陕西大后方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一般情况下,中央暂时不会考虑是否迁到北平来。但是等到华北全部解放,中央恐怕很快就要迁过来。北平处于大东北地区和华北的中心地带,便于领导和管理。而且,北平近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迁到北平,有重大意义。

刘一民的话说完了,罗荣桓反而替刘一民操心了,建议到:“是不是向中央报告一下,让谭政到东野来,承担起政治工作,减轻一点你的压力。”

政委和政治部主任都走了,刘一民确实是忙不过来。但是谭政的性格和刘一民合不来,他肚量再大,也不愿谭政天天盯着他那点破事儿不放。谭政党性原则太强,人太纯洁,刘一民某些事情上比人家差的太远,脸红。

就听刘一民说到:“再说吧。如果将来中央找到了合适人选替代你们,政委或蔡主任就回来一个。你们回不来的话,实在不行就让张洪涛、赵山他们多干点。”

赵山要当天津警备司令,和高原的北平警备司令一样,但那都是暂时的,真正的北平警备司令、天津警备司令得让他们的副手去承担,他们还得率军打仗呢!

罗荣桓和蔡中不再罗嗦了,忙着去抽调干部去。这个时候,刘一民喊住了他们,斟酌了半天,才说到:“政委,老蔡,唐星樱和赵小曼不再随军行动了。唐星樱留在北平工作,协助政委负责北平的文教卫生和宣传工作。赵小曼留天津工作,协助蔡主任负责天津的文教卫生和宣传工作。赵小曼担任的东野文工团长一职,由文工团政委接任。”

罗荣桓和蔡中听后默不作声。

各位书友大大:求多多订阅支持,多多打赏支持,多多投票支持!

第898章 惊变(中)第1564章 登陆金兰湾(续)第1363章 鼾声震天第224章 不一样的南京保卫战(五)第593章 愁云密布第503章 袭占安丘(一)第462章 诡异第232章 初到冀鲁边(二)第288章 临清保卫战(七)第1554章 踏上宝岛第386章 鲁中战役(九)第262章 冀南风云(二)第425章 狡计第208章 晋祠(一)第550章 呼呼啦啦掉铁鸟第372章 危局(一)第962章 攻占石门(二)第400章 青岛博弈(三)第1141章 警告第683章 当机立断第1029章 谁的拳头更硬(续)第404章 暴风雨之前(三)第1125章 把我老婆放回来第999章 三件大事第232章 初到冀鲁边(二)第1178章 远东遗恨(续)第1052章 圣佛寺第1540章 大进军第299章 诡谲(二)第1128章 征服第1279章 沈阳之夜(续)第997章 《反内战、反摩擦、反倒退》第1562章 南进,南进(续)第244章 沸腾的天津(四)第1025章 金库和水牢第977章 汉奸记者和战争赔偿第1119 茶馆第420章 第十师团的末日(六)第978章 喜得千金第1472章 迟到的中途岛大战(续)第600章 又见阎老西第1124章 烈火焚魔第932章 不同意见(续)第204章 察哈尔派遣兵团的挽歌(六)第1084章 沂蒙小调第901章 磁窑歼敌第504章 袭占安丘(二)第1210章 文化精英第172章 红军大学校长(三)第827章 该来的都来了第1211章 文化精英(续)第1005章 送别(续)第969章 痛哭失声第82章 古蔺(三)第20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第233章 袭取天津(五)第802章 心伤(续)第976章 饶尔一条狗命第565章 破城(四)第1003章 雪夜篝火(续)第1048章 北上先遣小队第821章 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中)第284章 临清保卫战(三)第296章 冀南一日(二)第1360章 激战长春(十一)第588章 截杀第744章 零敲碎打(续)第399章 青岛博弈(二)第1060章 血染汉水(四)第920章 官邸枪声(续)第30章 三战小水(二)第913章 抉择第1478章 一声叹息(续)第278章 地狱焰火(三)第311章 挥师东进(二)第383章 鲁中战役(六)第239章 倒霉蛋寺内寿一(一)第1213章 救命情报(续)第957章 忧心如焚第725章 谈艺第769章 铁拳(续)第150章 天水会战(四)第766章 乱起诺门坎第1150 大吹法螺第681章 安丘事变(三)第246章 沸腾的天津(五)第1302章 攻取四平城第1411章 横山勇第469章 重返山东(续)第1152章 苏德战争爆发第1123章 南苑第361章 横扫鲁东南(四)第267章 绸缪(三)第142章 谈判(二)第1562章 南进,南进(续)第382章 鲁中战役(五)第1392章 对关东军最后一战第589章 鱼饵第289章 临清保卫战(八)第385章 鲁中战役(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