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大汶口(一)

刘一民知道王铭章殉国。是在滕县失守后第三天的事情了。

这段时间,刘一民忙着组建山东局领导机关,为各部配备人员。一直忙了几天,才算基本忙出了一点眉目,选调的干部从各部队和各地开始向徂徕山区集中。

初步完成山东局机关组建工作后,刘一民找来宣传部长钟效培,提出必须马上创办山东局机关报,以适应宣传人民、教育人民、服务抗日战争的需要。要他马上找罗荣桓政委汇报,由罗政委、蔡中、钟效培三人负责,研究报社领导班子人选,确定后,马上投入工作。

钟效培问刘一民对报社班子人选有没有建议,刘一民想了想,提出,安晶晶同志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成都参加红军,担任过红七军团军团报主持工作的副总编,筹建了陕西省抗日民主政府机关报。这个同志经过战火考验,对党忠诚,熟悉报纸采编业务,是行家里手。中央派她来山东的主要任务应该就是创办报纸,建议任命她为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给她派两个助手,一个是刘导生,25岁,是孙陶林同志推荐的,1935年在北大入党,当过北大党支部书记,是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全国学联主席;另一个是匡亚明,32岁了,是中央派来的,革命资历很深,上海大学毕业的。这三个人的具体情况罗政委、蔡主任都清楚。

钟效培找罗荣桓汇报后,提出了建议名单,拟任命安晶晶同志任即将成立的山东局机关报党委书记、社长,刘导生同志任党委委员、副社长,匡亚明同志任党委委员、总编辑。

名单确定后,钟效培领着三个人来见刘一民。刘一民提出办报的指导思想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团结抗日。报纸的定位为中共中央山东局机关报,办报方针是宣传大众、服务大众,把报纸办成政治性、斗争性、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报纸。

晶晶汇报了筹办报社所需的人才、设备、经费问题,说明了从天津运回的办报设备分配和使用情况,冀南、鲁西的报纸都是利用从天津缴获设备开办起来的,现在设备有、编辑记者有、印刷工人有,筹办全山东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条件已经具备。请师长为即将诞生的报纸起名并题写报头,如果有可能,请师长撰写发刊词。

刘一民欣然命笔。题写了《大众日报》四个大字。接着又挥毫写下了“抗战之声、民众之音,知识之窗、文化之泉”四句话。写完,想想还不够全面,就又题写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真实执着的新闻操守,生动鲜活的崭新文风”四句话。

放下笔后,刘一民对晶晶三个人说:“你们三人中,晶晶是我军的新闻人才,立过许多大功。匡亚明同志是老党员、老同志,斗争经验丰富,经历了艰苦斗争的考验。刘导生同志虽然年轻,但是经历了一二九运动的洗礼,是有威望的学生领袖。希望三个人在工作上紧密团结,互相配合。所有报社的干部职工一律实行军事化管理,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拿起笔是记者、编辑,拿起枪就是工作队员、战斗员。最起码每个人都要有自保能力,面对敌人的时候能勇敢战斗。效培同志一会儿去找参谋长,向他传达我的命令,从师直各部队抽调干部战士。将晶晶、赵小曼的警卫班改成宣传文化系统警卫连,负责报社和即将成立的电台、文工团的安全保卫工作。警卫连要具有野战能力,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够掩护宣传部门安全转移。报社所有工作人员,一律按警卫团标准配发武器弹药。经费问题找吴征解决,要保证供应。以后经费列入政府财政供应,按时拨付。至于发刊词,由你们来写。以后,报社归宣传部领导,有事向钟部长汇报。特别重大问题由罗政委把关。”

晶晶见筹建报社的问题全部解决,连安全保卫问题都解决了,心里高兴,眼睛里就流光溢彩,一脸生动,上前给刘一民倒水。边倒水边说:“谢谢你!”

钟效培是高级领导,多少知道一点刘一民的事情,看见晶晶脸上的表情,生怕她激动之下说出让刘一民为难的话,让匡亚明和刘导生瞧出二人的感情纠葛,站起来和刘一民握手后,拉着三个人就走。

出门的时候,刘导生埋怨钟效培说:“钟部长,你干么急着走啊?今天的机会多宝贵,一号首长那么忙,能抽出时间听我们汇报,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指示呢!”

钟效培笑呵呵地说:“刘一民同志很忙,我们也忙,先把报纸办起来再说,以后有的是汇报机会。”

晶晶看了一眼钟效培。叹了口气,低声嘀咕道:“原来的蔡主任心长偏了,来了个钟部长也是个偏心眼儿。”

钟效培耳尖,听到了晶晶的话,无声地笑了一下,就让三个人回去抓紧把编辑部、印刷厂先组建起来,做好创刊准备工作。

送走几个人后,刘一民找来黎玉,商量如何开展根据地的财税工作。

按照刘一民的思路,山东根据地必须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人民币,理顺金融体制。在沂蒙山区建立工业体系,开煤矿、铁矿、金矿,利用从天津动员来的技术人员、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兴办各类企业,保证根据地正常的生活必需品生产。至于军工,由后勤司令部统管通办。商业方面,想法设法保持流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商贩与根据地交易。等打下了海滨城市,还要想法和外国人做生意,特别是那些中立国,用钱购买他们的商品。满足根据地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方面,这山东眼下农作物除了小麦外,秋粮主要是高粱和大豆,玉米很少种植。平原地区还不错,山区就不行了,小麦一亩地也就是50公斤到110公斤之间的产量,高粱、大豆的产量更低。至于蔬菜,种类就更少了,基本上就是萝卜、白菜、葱姜蒜,离在西安屯垦时的品种数量差远了。这样的粮食产量,沂蒙根据地养活不了这么多的部队。只能和日军在平原地区开展粮食争夺战。因此,必须大力改造种子,兴修水利,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要大力推广玉米、红薯种植,以粗粮代替细粮,保证粮食供应。

为了保证这几大块工作顺利进行,刘一民要求黎玉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尽快成立财税部门,用财税手段调节根据地经济;尽快组织土改委员会,参照陕西根据地政策,研究制定山东根据地土改政策,真正把农民变成我们抗日的主力军。

刘一民说了许多,黎玉记了许多。最后,黎玉说:“刘书记,你说的很好,我听说你曾写过一个陕西根据地建设方案,中央就是依据你的这个方案一步步组织根据地建设的,能不能把这个方案拿来,让我们参照执行?”

刘一民说可以,不过山东毕竟和陕西不同,那里是大后方,一般情况下比较安全。山东是抗日前线,有些在陕西搞的政策在山东就得重新斟酌。比如土改,山东这地方现在已全面沦陷,伪政权相继建立,许多头面人物、地主都当了汉奸。这本来是个好事,为土改扫清了部分障碍。但是,如果全部没收地主土地的话,容易把那些摇摆不定的地主推向反面,还容易让积极支持抗日的地主寒心。这个问题必须得认真研究。

两个人商量完,黎玉就告辞了。刘一民正想着让李小帅去看看有没有津浦线作战方面的情报,贺兴华就送来了总部的电报。

刘一民一看,总部的电报通报了三件事,一是山西日军继扫荡晋西后,又开始集中兵力向同蒲铁路北段攻击,判断日军目的是打通太原至大同间的联系,巩固交通线。二是通报了武汉委员长行营转来的电报。称已经将陈瑶光父母释放,派人护送西安。三是通报津浦路南线作战情况,滕县已于3月21日夜失守,守军5000人除500人突围外,全部阵亡。第二十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一二二师中将师长王铭章突围时殉国。

看完电报,刘一民心里烦躁之极,日军在山西的作战情况没有什么,他占他的交通线,我建我的根据地,要不了多久,以115师、120师、129师、独立师现在的实力,等鬼子重兵集团一撤走,就会把守备山西的鬼子逼的困守交通线不能动弹的。陈瑶光父母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摸着脚趾头数数,就能知道蒋委员长接到自己电报时的表情,以蒋委员长的秉性,自然是会把陈瑶光父母放了的,只不过倒霉的一定是戴笠,他一定是又把戴笠叫去臭骂一通,说他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然后不得不放人。

最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王铭章的死。想想真他娘的窝囊,自己已经派朱哲晓和王鹏举去见王铭章了,把日军可能采取的迂回战术都告诉他了,甚至连日军准确的行军路线、集结地点都说的清清楚楚,怎么还会象历史上那样,又搞了个壮烈的滕县保卫战啊!难道就不能集中兵力打它个伏击,不说全歼了,最起码把濑谷支队的第十联队或者第63联队给它击溃吧!

现在倒好,日军不但拿下了滕县,在菏泽的第五师团和在沂蒙山区扫荡的第十六师团怕是都已经再做向徐州夹击的准备。可以预见,一旦第十师团第39联队增援独立混成第六旅团攻击临沂不顺,第十六师团必然会象饿狼一样扑上去,庞炳勋部、张自忠部根本无力阻挡。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不但不能取得历史上的台儿庄大捷,甚至还会变成徐州大溃败。

刘一民越想越烦,让送电报的贺兴华马山去和洪超远联系,想法派部队联系接应朱哲晓和王鹏举,自己走出院子,策马向山上走去。

这徂徕山是泰山的姊妹山,相传徂徕山是张果老和碧霞元君斗气的产物,说是张果老为了和碧霞元君比高低,倒骑驴从各地驮众山叠在一起而成。所以徂徕山也叫驮来山。后来,山太高了,聚集了许多妖精祸害百姓,被玉帝降罪。张果老一气之下挥鞭抽之,就成了现在的徂徕山。

现在已经是3月24日了,农历也到了二月下旬,桃花、杏花已经含苞待放了。刘一民上得山来,满眼翠绿,只间一株株挺拔的松树仿佛列阵等候是战士一样,昂首挺胸。刘一民忍不住吟诵《诗经.鲁颂》里的“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吟完,找了个平整的石板坐下,看着满眼新绿,默默地想心事。

自己原来的计划是秘密进入山东,利用日军主力南下作战无暇顾及的机会,埋头发展一阵,尽量扩大部队、扩大根据地。现在这第一步已经做到了。到目前为止,日军并不知道教导师主力已经东进,第二十二师团、二十三师团、二十四师团、二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还老老实实地呆在交通线上盯着冀中、冀南。要是一旦日军得悉实情,这几个师团马上就可以在冀中、冀南再掀起漫天风雨。如果他们南下的话,徐州方面的压力一下子就会大起来。要是他们全力围剿冀鲁边,那张洪涛恐怕就得跳到外线作战。

自己原来的想法是要把鬼子的攻击矛头从八路军身上转移,让战争轨道重新回到日军原定的战略上来,让他们占徐州,让他们发动诺门坎战役,最后发动太平洋战役。现在看来,历史改变了,日军的态势也可能变。要是没有台儿庄大捷的话,日军很快就会发动武汉会战,那中国方面的损失就大了。

想着想着,刘一民就觉得这段时间自己似乎有点变了。官越当越大,指挥的部队兵力越来越大,自己也越来越象一个高级首长了。但是,自我束缚也越来越大了。想想当初在通道一见毛泽东他们,自己不由自主地长篇大论开了,根本就没有顾忌这些话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是现在,自己还会说那些话么?

刘一民不由笑了一下,要是放到现在,恐怕自己就是要说,也会换个方式,悄悄地说。从这个角度讲,说明自己成熟了,老练了,但也少了许多锐气。自己还是那个走在最前面、带着队伍一往无前地向前进的刘一民么?自己现在张口闭口都是大道理,当然也都没有说错,整体决策也都对。但是,如此发展下去,那个鲜活的、充满青春朝气的、魅力四射的刘一民恐怕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怕是个一贯正确的马列主义小老头了。真要是这样的话,不要说自己刻意回避赵小曼、晶晶了,恐怕连倪华、唐星樱都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会爱上自己。

这一想,刘一民就忍不住脱口而出:“操!”

话一出口,刘一民就忍不住四下看了一眼,见满山都是安安静静的,除了警卫战士,再也没有别人,刘一民这才笑了一下,继续思索现在应该怎么办。

毫无疑问,津浦线作战的当务之急是想法拖住第五师团、第十六师团、甚至正往兖州赶的第114师团的后腿,使他们不能去增援台儿庄,让第五战区有时间、有能力击败第十师团。李宗仁也一定做了部署。但是,以鲁西南方向的第三集团军和临沂方向的张自忠部、庞炳勋部的实力,想挡住一个旅团的鬼子还有可能,想挡住一个完整的常设师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恐怕一旦第五师团和第十六师团全军压上,汤恩伯二十军团也顶不住。

看来,得认真研究如何出手的问题了!

这个念头一起来,刘一民就坐不住了,忍不住摸了根烟,边吸边琢磨,哪一个鬼子才是自己最合适的下手对象。

还是老规矩,打仗要把缴获先考虑到前面。天津自然是华北方面军的物资基地,但现在去不了,要想到天津去,就得过了津浦路北段的二十四师团的关。济南现在还不到去的时候,那是要到国军在徐州大突围的时候或武汉会战的时候才去的地方,拿下济南就要起到把日军主力全部拉回头、力挽危局的作用。现在还应该悄悄地干活,让鬼子的军火库被搬空了都不知道是谁干的。要是这样说的话,那兖州就成了首选地,那里是第十师团、第五师团的后方基地,囤积着两个师团的军火物资,还有他们的野战医院和后勤机关。拿下兖州,第十师团、第五师团的军火供应马上就全面中断,让狗日的鬼子想打都打不成!

怎么样才能去兖州呢?刘一民忽然想到,历史上据此不远的大汶口镇不但是重要的商埠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日军进攻台儿庄时的飞机场所在地,还是津浦路上的二类车站。

刘一民一下就懊悔的不行,当时光想着过路,为什么就没有想趁势把大汶口给占了呢?

各位书友大大:最后几天了,票票很关键,请朋友们把保底月票准备好,投给山人,投给红星。谢谢!(!)

第710章 血沃冀鲁边(二)第349章 匹马入徐州第816章 对日贸易禁运(续)第497章 喜忧交加(二)第1338章 乱了方寸第1334章 松辽战役(九)第959章 狠辣的多田骏(续)第944章 鲁西南之战(二)第1353章 激战长春(四)第8章 湘江岸边(一)第113章 涪嘉战役(八)第1451章 惊心一吻第144章 谈判(四)第1488章 对决第600章 又见阎老西第1285章 暗夜惊魂(续)第584章 行前第659章 笔部队第782章 江上数峰青(续)第448章 大闹济南城(三)第93章 成都风云(七)第1159章 夏夜第533章 三叠浪(二)第1536章 晋绥一统第523章 袭占徐州机场第1252章 死守待援第1097章 漫长的一天(中)第186章 誓师第181章 希望在西安第957章 忧心如焚第1099章 战场起义第927章 研判第1150 大吹法螺第440章 周村血战(六)第873章 鲁南战役(六)第973章 检阅第681章 安丘事变(三)第313章 挥师东进(四)第1510章 别无选择第1385章 科尔沁风暴(下)第799章 天上星,亮晶晶(上)第1012章 雷霆万钧第1267章 一声轻响第1344章 攻入长春第1373章 绝户计第705章 夜深沉第602章 题词第1343章 狗皮膏药(续)第651章 收网第1126章 佳人远行第1070章 新战略思维(上)第784章 《论共产党员修养》第865章 白彦镇第938章 火箭炮VS飞机场(续)六四一章 华北治安毒瘤第757章 叶挺军长第1267章 一声轻响第324章 津浦路之战(二)第36章 溪口之战(五)第1218章 布局东北(续)第679章 安丘事变(一)第557章 别了,尾高龟藏(续)第962章 攻占石门(二)第1337章 夜色沉沉(续)第427章 黄河夜话(一)第377章 前奏第1390章 长春大空战第715章 血沃冀鲁边(七)第640章 两道矛盾的命令第319章 大战序幕(三)第738章 枪下留人(续)第864章 纠结的多田骏(续)第1484章 滦河大战(中)第297章 冀南一日(三)第1274章 刘总第191章 袭取太原(五)第962章 攻占石门(二)第787章 警兆第439章 周村血战(五)第203 察哈尔派遣兵团的挽歌(五)第833章 华北囚笼政策第1052章 圣佛寺第91章 成都风云(五)第1333章 松辽战役(八)第1379章 深尾淳二(续)第672章 烈火阵第734章 喋血赣江(六)第836章 夜审(续)第1379章 深尾淳二(续)第9章 湘江岸边(二)第865章 纠结的多田骏第1349章 劝降第29章 三战小水(一)第580章 公审第1164章 远东(续)第658 重炮传奇(续)第1142章 军委会的部署第1139章 扑朔迷离第1006章 我要回家第1561章 南进,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