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桥

一秒记住

邳县自古以来就是征战地。最有名的自然是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刘备集团和吕布集团的征战厮杀了。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鬼子占领着县城和陇海路、公路沿线的村镇,建立有伪政权,的县政府撤到陇海路西南打游击,交通线南北都有八路军的根据地。这样一来,邳县境内就有三方政权。

八路军根据地的老百姓日子好过,除了交公粮、支前外,不用交钱,也没有其它的事情。八路军的政策好,参军的予以优待,当民兵的能参加训练、学文化,其它老乡只要参与支前、为抗日做贡献,都能被人看得起,受尊重。有时还能分上八路军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如果部队住在老百姓家里,那这家老百姓就有福了,最起码院子有人扫了,水缸总是满满的,有时还能帮助干农活。

日伪占领区的老百姓那就不用提了,日伪军也要吃饭,逮住机会就出来扫荡,抢粮、抢钱。经常有一、两个小鬼子扛着枪到村里找花姑娘。找不到就开枪杀人、放火烧房子。特别日伪军据点驻扎的村镇,小鬼子经常会把村子里的维持会长叫去,让他给皇军找花姑娘、找粮食。鸡鸭鱼肉不用说了,皇军是大大的喜欢。哪个维持会长缴的粮食少,就会被日伪军叫进据点训话,轻则挨顿臭骂,重则被狂揍一通。弄得那些维持会长们都叫苦连天,更别提老百姓了。

县政府游击根据地的老百姓也不好过,得缴粮、交钱,毕竟政府机关也好、军、民团也罢,都得吃饭。

最难过的自然是伪军占领区、和政权交叉的地方,粮食缴了一遍又一遍,日军收过是伪军收,收过是常备队、民团收,反正谁要都的给,不给就不行,除非不想活了。

8月15这天吃过晌午饭,邹七嫂就牵出骡子,套到石磨上,用眼罩把骡子的眼睛蒙上,就开始吆喝牲口磨面了。

这石磨是邹七嫂结婚的时候婆婆请村里的王石匠给錾的,上下两片磨盘,上面的磨盘中间有三个石洞,中间的石洞一根铁棒,起固定作用,以便让两片圆形的石头能够相对转动。其它两个洞叫磨眼,粮食倒在上面的磨盘上,通过磨眼进入石磨中,经过上下两个磨盘上錾的沟槽磨合,小麦啊、玉米、高粱就变成面粉了。

邹七嫂吆喝骡子开始磨面后自己没有闲着,把大簸箩拿来,又把擀面杖拿来放在簸箩中,开始用箩箩面。这活邹七嫂当姑娘时就经常干。这一带的女人一天到晚两件事,一是磨面,二是摊煎饼。

这个时候邳县一带还没有水浇地,都是旱地,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红薯。小麦是经济作物,主要用来换钱。高粱虽然产量不高,营养也不行,难吃,但是长势好,这个时候已经一丈多高了,宛如青纱帐。最主要的是高粱杆收割后还能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因此种的很普遍。

过去土匪多,因为没有山区可以凭仗,土匪们都藏身在高粱地里,搭个窝棚就可以四下出击,拦路抢劫,什么事情都干。当然,以高粱窝棚为基地的土匪也不同于山东响马、东北胡子、河南刀客,他们似乎没有那么强悍,胆子也小,往往是到外面作案,回到本地还得装的给真的一样,和善的很,就是老百姓说的不吃窝边草。手段也基本上局限于绑票所要赎金之类小打小闹范畴,象山东土匪那种绑架外国人、和正规军开战的事情,这地方的土匪是没胆量做的。

邹七嫂磨完面,把骡子卸了,牵到牲口棚里喂上,就去舀水洗手,开始摊煎饼。她今天磨的是小麦,雪白雪白的白面,平时都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一点。但是,区上的干部通知了,八路军有伤员,动员老乡们摊煎饼,慰问伤员同志们。邹七嫂是女民兵队长,就带头烙白面煎饼了。

邹七嫂的公公婆婆在日军发动徐州会战时被小鬼子杀害了,八路军来到鲁南后,邹七嫂二话不说,送男人去当了八路军,就在八路军鲁南军区洪司令手下当兵,是教五旅旅部侦察连的。前两天执行任务路过村里,还回家了一趟,把结余的津贴和作战立功后的奖励送了回来,贴补家用。

一想起男人,邹七嫂脸上就挂上了一丝羞涩。这都结婚七、八年了,娃都能给骡子添料了,男人也当八路军了,见了自己还是象个毛头小伙子一样,毛手毛脚、心急火燎的。就那一会儿功夫,男人还把孩子哄出去玩,硬是把自己抱昂上亲热了一次。羞得邹七嫂脸都火烧火烧的,硬是咬着牙不敢出声,生怕有人听见了丢死人。

男人走了,把邹七嫂的魂也带走了。她觉得这八路军就是好,会调教人。自己男人原来可是个老实疙瘩,三鞭子打不出一个响屁来。这一当八路军,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穿着军装,看上去好看了许多,也有精神头了。最让邹七嫂满意的是,男人竟然识字了,会算账了,说话办事讲理了。每一次回家都叮嘱她照顾好孩子、当民兵,参加抗日工作。这不,邹七嫂不但当了女民兵,还当了女民兵队长。

这一想男人,邹七嫂就操心开了。不知道部队最近会不会打仗,男人会不会有危险。想着想着,脑子就乱了,干不成活了,干脆起身去看了看在村头拿着红缨枪查路条的儿子,这才回家开始摊煎饼。

邹七嫂先把面兑水搅成面糊糊,然后取来一个中间凸起、四周下垂、有三条腿、直径约半米的生铁铸的鏊子,生上火。待鏊子热了的时候,用勺子舀上一勺白面糊糊,倒在鏊子上,拿出“劈子”,就是竹子做的拨片,在鏊子上轻轻一个旋转,就把面糊糊摊匀了。也就仅仅一分钟时间,鏊子上的煎饼就熟了。

邹七嫂揭下煎饼,接着就一手不断地添柴火加热,一只手不断地舀糊糊、摊煎饼、揭煎饼,动作熟练的很。

晚饭前,邹七嫂终于烙完煎饼,喊儿子回来吃了饭,让孩子睡觉,又给骡子添了草料,就出门集合女民兵们准备往区上送煎饼。

一群姑娘媳妇集合到一起,虽说是民兵,有一定纪律观念,但是集合前都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邹七嫂能当女民兵队长,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她男人是村子里第一个当八路军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爹原来是猎户,枪法好,她也会打枪,据说打的很准。

邹七嫂让女民兵们站好队,开始报数。总共23个女民兵,一个不少。人人手里都提着一个煎饼篮子,有的背上背着步枪,有的拿着红缨枪。

邹七嫂刚要领着姐妹妹们出发,就见区小队进村了。区委老武一看见邹七嫂就喊:“邹七嫂,任务变了,煎饼不往村上送了。村长呢?赶紧准备,男的架浮桥,女的组织担架队,部队要打仗。”

邹七嫂问道:“武,那这煎饼咋办?”

老武手一挥:“带上,让部队撤下来时吃!”

邹七嫂一听,转身就对姐妹妹喊道:“都听清楚了?回去告诉家里,部队要打仗,男人们扛上木板、椽子、绳索,去架浮桥,女人们扎担架,跟着区小队走!”

说完,邹七嫂领着老武去找村长大柱。

时间不长,整个村子都动员起来了,男人们扛着椽子、木板,女人们带着担架、煎饼,跟在区小队后面就出发了。

一上路,邹七嫂才发现,好多的人啊,就象唱大戏一样,附近各村的人都来了,敢情是要打大仗了。

邹七嫂的惊喜还在后面,她们走了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天就完全黑透了。突然之间,打雷一样,响起了猛烈的炮声,大地都在震颤。

邹七嫂忍不住喃喃自语:“天神啊,啥时候这里来了八路军大部队啊,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啊?”

就在这时,一支八路军增援部队从斜刺里冲了出来,一看臂章,就知道是洪司令的队伍,也是自己男人所在的队伍。

邹七嫂慌忙跑过去,拉着一个连长就问:“见邹七没有?他是俺男人。”

那连长一看邹七嫂,就笑着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女民兵队长邹七嫂?邹七现在不叫邹七了,叫邹新生。他是侦察连的,一定在执行任务。我见了他就告诉他,他婆娘想他了,来找他了。”

这一下把邹七嫂说的脸上红扑扑的,赶紧从煎饼篮子里拿出煎饼往那连长手里塞。那连长笑着说:“嫂子你先拿着,等俺打完鬼子回来再吃。”

邹七嫂只好站到一边给部队让路,看着战士们向响炮的地方跑步前进。

突然,队伍在前方停了下来。邹七嫂领着自己的女民兵队就跑了过去,想看看咋回事儿。

到跟前一看才发现,这地方是条河,部队搭建的浮桥上正在过八路军运炮弹的车,部队不得不停下来给弹药车让路。

前边的炮声轰隆隆的,那些八路军战士都急的直跳脚。

邹七嫂一看,就对老武说,这河水不深,也就能到胸口。可以再搭建一条可以走人的浮桥,让部队快速通过。

老武说行是行,关键是来不及了。

一旁的八路军已经派人下水了,看样子是想试探徒步涉水。

邹七嫂牙一咬,把煎饼篮子往地上一放,大声喊道:“姐妹们,不能让战士们穿着湿衣裳冲锋,那会跑不动的。我们下水,用肩膀抬起木板,给部队搭桥!”

说完,就跳进了水里!

老武一见,喊了声“邹七嫂,好样的”,就下令区小队和各村民兵下水,把木板抬起来,用肩膀抬起木板做浮桥,让部队通过。

苏北的河都不宽,区小队和民兵们就在河里站成两排,用肩膀扛起木板,架起了一座人力浮桥。

一道道矫健的身影踏上了浮桥,脚步声敲在水中抬木板的民兵们的心里,也敲在通过通过浮桥的八路军战士们的心里。八路军战士们感动得人人都是两眼生泪,喊着“老乡们,等着胜利的消息”,沿着浮桥,过河朝前线冲去。

邹七嫂她们毕竟是女人,开始只是感觉到肩膀上每踏上一只脚,身体都会震一下。到后来,就感觉到钻心的疼,越来越疼,疼的两眼生泪。邹七嫂不停地给姐妹们打气:“忍住,快过完了。”

等到一个营500多人的八路军踏在邹七嫂她们的肩膀上踏上对岸的土地,邹七嫂身影一晃,就摔倒在水里。紧接着,女民兵们扑扑通通都往水里倒。老武他们赶紧过来救人,把邹七嫂和女民兵们抬上岸,让她们躺在担架上歇一会儿,缓缓神。

等邹七嫂缓过劲来,老武已经领着区小队和别的担架队过河上前线了。区长正指挥着男人搭建浮桥,看样子是要同时搭建五座浮桥,都在同时施工。

邹七嫂看了看姐妹们,身上都是湿的,人人都显得无精打采的。看着看着,邹七嫂就笑了:“姐妹们,我们也象男人一样,下河洗澡了!”

这一说,女民兵都低着头,扑哧扑哧偷着笑开了。

笑完了,邹七嫂又领着姐妹们出发了。她们是担架队,还得去上前线抬伤员。要知道,多一副担架说不定就可以多救一条命,那可都是汉子啊,所不定家里也有个多情的女人象自己一样在牵肠挂肚呢!

邹七嫂没有想到,她的举动后来传遍了整个八路军部队,刘一民师长、罗荣桓政委亲自给她颁发奖章,同她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在以后的日子里,从沂蒙山区到华北平原、苏皖平原,发生过多起人力浮桥的故事。根据地的人民用肩膀抬起了人民军队前进的通道,用独轮车推出了人民战争的胜利。

各位书友:这几天山人下乡了,不能更新,对不起大家。请谅解。从今日起,恢复正常更新,谢谢!ro@。

第1071章 新战略思维(下)第1524章 一战定华北(十)第980章 最有意义的情报第561章 动员第1224章 意气风发第1559章 席卷京沪杭第1358章 激战长春(九)第1543章 山东解放第891章 四处开花(下)第406章 坊子夜话(一)第902章 磁窑歼敌(续)第1297章 到工厂去,到农村去(续)第1388章 空中陷阱第1479章 挥师入关第1146章 示敌以弱第914章 抉择(续)第860章 强渡封锁沟第1262章 沈阳,久违了第1563章 登陆金兰湾第1438章 山田乙三,缴枪不杀!(续)第339章 寺内寿一的困惑第798章 樋口季一郎第1554章 踏上宝岛第1555章 治台方略第652章 泰西战役之总攻令第668章 近卫辞职第757章 叶挺军长第1354章 激战长春(五)第90章 成都风云(四)第1326章 松辽战役(一)第1178章 远东遗恨(续)第602章 题词第628章 汪精卫跑了第722章 拖刀计第73章 遵义会议(四)第1230章 中国、中华民族第46章 中央警卫师(一)第1111章 防疫第86章 乐山(二)第752章 湖匪第112章 涪嘉战役(七)第443章 周村血战(九)第514章 一九三八年的斩首战(一)第114章 涪嘉战役(九)第286章 临清保卫战(五)第1115章 脱围第63章 血战羊坪镇(二)第1566章 金兰大战(续)第405章 暴风雨之前(四)第352章 蒙山之阳第174章 色诱(二)第737章 枪下留人第235章 袭取天津(七)第1139章 扑朔迷离第6章 激战古岭头第141章 谈判(一)第944章 鲁西南之战(二)第802章 心伤(续)第1403章 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第916章 临沂模式第1532章 选择第1032章 惊闻第447章 大闹济南城(二)第92章 成都风云(七)第1219章 布局东北第732章 喋血赣江(四)第1151章 心潮难平第151章 天水会战(五)第1277章 匪夷所思(续)第75章 磨合(二)第829章 该来的都来了第547章 举火燎天焚凶顽(五)第889章 四处开花(上)第114章 涪嘉战役(九)第839章 日本救国军(下)第597章 相遇第628章 汪精卫跑了第435章 周村血战(一)第1245章 席卷关东州第113章 涪嘉战役(八)第558章 寺内寿一来了第1139章 扑朔迷离第1583 番外 五、黯然销魂者第897章 惊变(上)第493章 武汉上空的鹰(九)第632章 风雨如磐第461章 连云港(八)第1013章 格杀令第63章 血战羊坪镇(二)第1391章 长春大空战(续)第七十八 掌鹬蚌二第1056章 洞悉第99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开始第501章 盲动第77章 鹬蚌(一)第1518章 一战定华北(四)第587章 “樱花”在行动第941章 鲁西南之战序幕(续)第1339章 乱了方寸(续)第1165章 海参威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