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耐高温聚合酶

实验室里,杨锐摸着脑袋在纸上写条子,考虑着下一步的实验目标,看似清闲,实则大脑在剧烈运转。

反而是黄茂等人呢,兢兢业业的在试验台前工作,忙着重新核实数据,以完成论文的小改工作。

实验狗和研究员的动静关系,几乎与公园里丢飞盘遛狗的人狗关系一模一样。

如果被愤世嫉俗的实验狗看到这熟悉的一幕,肯定大谈实验室剥削问题。

然而,正常的实验室,就是这样运作的。

而越是高端的实验室,单纯的辛劳与辛苦,就越没有意义。

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杨锐在实验室内的工作,主要是提出问题。

这里说的提出问题,其实就是综合现在有的科研成果,尤其是科学前沿的热点,提出自己的假说或设想。

比如在钾通道的研究中,杨锐提出的假说就是:通过克隆突变基因,能够验证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性质。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难度和广度的假说了,为了实现它,杨锐又提出了第二层设想:我们可以定向诱变想要突变的基因。

同样的,在第二层设想中,杨锐还有进一步的细化的设想,例如:定向诱变的生物体,以果蝇为宜。

这一步步的设想和假说,看似容易,实则困难,也是能不能成为实验室负责人的首要条件。

而黄茂等人的工作,其实是解题,完成杨锐的设想和假设。

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黄茂等人也要提出自己的假设,这也是对他们的自我训练,做的越好的研究员,也就能越快独立出来。

就自然科学来说,设想和假说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前置研究成果已经有了才行。

当然,有多牢固,有多置,其实也看提出者的水平。

水平低的,你就乖乖的站在稳固的基础上,做伸手能完成的工作,给人类文明一个向前的微不可查的力。

水平高的,对前置研究成果的要求就低了。

经典的例子,比如是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以当时奥本海默的水平,他都没有资格提出这个设想和假说,领头写信给罗斯福是爱因斯坦,也必须是爱因斯坦,才可以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连一点实验证明的情况下,启动这样的项目。

实际上,奔走推动此项目的是来自欧洲的科学家,是他们说服了爱因斯坦,才有了给罗斯福的信件。

否则,按照正常的研究模式,曼哈顿计划完全可以慢悠悠的先等二十年的前置研究,至少要等有人把浓缩铀做出来,才有做核弹的基础。

但因为是战争状态,也是因为爱因斯坦的出面,曼哈顿计划的前置要求就变低了。

取而代之的是项目变大了。

杨锐正在考虑的,也是自己的新项目做多大,能做多大的问题。

他现在最想做的是pcr技术。

按照时间线来说,pcr的原作者穆里斯,现在应该开始考虑到pcr的相关构想了。

不过,穆里斯是出了名的懒鬼,用较好的说法,就是自由率性。

所以,虽然有了相关构想,pcr的开发也不算困难,穆里奇还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到86年前后,才算是部分完成,彻底完成则要到87年。

现在动手做pcr会比较安全,不过,杨锐现在只有一篇尚未发表的《细胞》,立刻进军pcr,做出来是没问题,他却不能肯定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声誉。

科学界虽然是个用成果说话的地方,但科学界毕竟是以人组成的集合,获得了过多赞誉,或者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陆续得到了承认,甚至得到了补偿,但有些人,也许就彻底埋葬在了故纸堆中。

穆里斯本人确实懒散的够呛,但他身后的公司却并非如此,相反,到明年,该公司确定了pcr的确定性以后,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中就包括多名优秀的研究员给穆里斯做副手。

杨锐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抢占有利位置。

虽然自己没有相应的声望,很可能拿不到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奖这种东西,又有谁确定能拿到呢。

爱因斯坦当年都因为相对论尚未证实,险些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最终不得不用光电效应发了奖。

杨锐这样的小身板,或者说,穆里斯这样的小身板,能不能拿奖,还真得靠命。

既然是靠命,苦挨就没有意思了。

杨锐想到这里,开始在纸上,慢慢的写出pcr的几个关键点。

同样是做pcr项目,杨锐却不准备重复穆里斯当年的步骤,准确的说,他也是不能重复穆里斯当年的步骤。

因为pcr说到底,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容易,撕干净不容易。

杨锐可不想捅开一个洞,然后引来一群狼。

虽然很可能会再次陷入科研竞争中,但从杨锐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科研竞争发生的越晚越好。

他背后可没有一家资产上亿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支持。

最理想的方式,是杨锐已经建立了无可匹敌的优势的时候,后来的竞争者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不会出现大型实验室参与竞争。至于那些永远盯着热点做实验的科研猿是无法杜绝的,这些科研猿都是食腐的,但也不影响主实验室的工作也就是了。

“那么,就从耐热聚合酶开始吧。”杨锐的眼光放在了最后一步。

虽然是最后一步,但是,耐热聚合酶是实用pcr技术的前置技术,也是必须的材料,提前做出来,能够加快后面的研发,而且减少花费。

另一方面,这又是很关键的技术,而且早在73年,就有了相关的研究。

在pcr技术出笼以前,该技术并不受重视,因为人们也不知道能用来做什么,研究者本身也是出于兴趣才做的——1973年,来自台湾的女留学生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以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的嗜热菌为研究对象,成功分离出了该细菌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杨锐甚至不知道她是否申请了专利。

在当时看来,这或许也是挺没有必要的事情,没有人能想到,这最终会成为一项价值3亿美元的技术的关键部分。

然而,对方即使没有注册专利,但有论文在手,也是不容抢注的,杨锐的脑筋转的飞快,顷刻间想到了新办法:找一个新的嗜热菌做研究对象,用新的方法,分离耐高温的聚合酶。

两名研究者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研究,是可以独立申请专利的,这也是绕过专利壁垒的常规手段。

杨锐接着在脑海中翻找相关的论文。

嗜热菌是生活在高温中的微生物,种类极多,也有专门的研究员和实验室做相关研究,杨锐如果不加准备的投身其中,很可能玩一辈子还钻不出来。

他必须找一种研究比较透彻的嗜热菌,确定它能用于高温聚合酶的分离,再启动相关的项目。

就华锐实验室目前的规模,可没有资格像顶级实验室那样,做狂放而烧钱的试错法。

十几分钟后,杨锐在笔记上重重的写下“腾冲”两个字。

字迹又黑又粗。

腾冲热泉里的嗜热厌氧菌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极端嗜热菌,98年被发现以后,就被中国科学家做了全基因组dna测序,也因此成了中国首次破译了遗传密码的微生物。

在中国生物界,腾冲嗜热菌算是一只名菌了,杨锐脑海中有该微生物的各种研究,如古菌染色体蛋白,细菌芽孢形成的新机制,分离得到的极端酶……

用它来分离耐高温聚合酶,再自然不过了。

“我们去泡温泉吧。”杨锐突然抬头,眼神都在发亮。

……

第701章 内部放映第395章 不求人第439章 真人秀第146章 综述发表第1180章 昂贵的爱好第326章 摘帽第1021章 不客气(求月票)第1458章 找工作第598章 出国第666章 重开工第1473章 集体会议第1314章 卫星变成空间站了吗第232章 皇后与白雪公主第784章 烈焰红唇第919章 20年窖藏第976章 乐见其成第259章 望尘莫及第1478章 升级第719章 请尝第377章 文思豆腐第167章 热闹第42章 后知后觉第1062章 纯原创第281章 英伦风第429章 一会成名(2)第509章 我家的实验数不清第171章 英语对话第791章 时间去哪里了第43章 小事化了第1259章 血管冻裂第37章 夜考第676章 侵蚀第1206章 微乎其微第518章 增值第1143章 永不停息第1207章 全面第4章 摸底考试第1003章 小菜一碟第1387章 拒绝吗第1386章 评估第172章 学霸之气第561章 调人第271章 桃花眼第918章 反对者第232章 皇后与白雪公主第294章 兼职第89章 重复试验第1313章 放卫星一级准备第1220章 粗略的构象第899章 勾人第184章 猜谜第481章 无言以对第132章 金贵的屁股第64章 借设备第970章 死第621章 老白男们第518章 增值第64章 借设备第7章 简单题目第908章 唯一第1045章 足不出户第519章 腌入味(求月票)第1467章 毫不违和第775章 罕见病第111章 重来第382章 西堡中学1983级第1123章 院士团第1521章 上节目第1209章 王旗第16章 稿酬第45章 晚来的感谢第558章 出书第40章 能不这么复杂吗第1512章 自己人第1111章 若隐若现第1161章 邀请第997章 我们发房子第659章 劝说第314章 在家做饭第954章 红了脸第1227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176章 分红第327章 高端第453章 子项目第1192章 我要第314章 在家做饭第1362章 想要就建一个第382章 西堡中学1983级第238章 钢笔女婿第721章 请品第1231章 阻碍第1009章 好大喜功第1390章 无语哽塞第92章 能不能卖第458章 取样第355章 保密第642章 我就是法第1235章 世界的恶意第1293章 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