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演在工作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遇到戏霸,黄健鑫现在就遇到了这种事,而且他头疼的程度还要扩大三倍,一场戏就遇见三个戏霸,这tm还是人过的日子吗?
好在让这三个人凑在一起也就这么一场戏,真要是再来几次的话,黄建新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裂开了。
这场戏拍完,仨人暂时没有别的事儿,就凑到一起聊了起来,都是圈儿里的大咖,都是演技派的代表人物,共同的话题有很多。
以前宋铮一直以为陈到明是个很难接近的人,结果在来的路上,两个人接触过后才知道,人家那是内秀,才不是清高,熟悉了之后,就能感觉到,和他在一起,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他的话不多,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聒噪,也不会让人觉得冷淡。
作为演员,陈到明也值得每一个同行尊重,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圈子里,陈到明绝对是那种难得的一门心思就放在表演上的好演员。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就是因为,陈到明从来不轻易的选剧本,是那种真正的不会轻易为了钱而动摇的演员!
这个可能是在所有圈内演员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人,他演的戏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接的,而且每一部戏都要在剧本上有所改动,在影视界做事如此认真的可谓少之又少。
另外,陈到明演的任何一部戏,都不会轻易的把角色泛泛化,他的每一部戏都要有一定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为了一个搞笑、刺激、过瘾来做的,而是深入人心的。
他演戏演的都是角色,而不是在作秀,现在的影视作品里,能看到很多作秀的演员,但是陈到明从他的第一部电视剧《末代皇帝》开始,他就没有单纯的把这个人物只是完成了什么给叙述了出来,他不单纯是在演戏,而且是在演好每一个人,所以一般人看他的戏需要有一定的水平才能看懂,因为他演戏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再有就是陈到明在剧组力从来不会随声附和,经常与导演争执,这并非什么意气之争,而是真正的在对表演这门艺术负责。
总的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说明这个人对这部戏有他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导演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是他的想法一定要和导演去沟通,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那么简单!
因为导演是一个电视剧的主心骨,演员是作为导演的副手,如果要是演员要给导演提意见,那是有着相当出色的经验的人,才能够让导演接受的,因此陈到明在这点上来说是一个负责的演员。
关于他这个人,宋铮虽然接触的事件不长,却也有了一番他的评价,陈到明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好人、一个正人,一个为了一部戏能够付出真感情的人,一个为了自己的事业需要缜密思考的人。
这样一个人,即便是男人面对他,也不会心生嫉妒,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欣赏,发自内心的欣赏。
如果说陈到明是一杯水,平平淡淡,却能让人回味无穷的话,姜纹就是一杯烈酒,他在中国影坛,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是被普通观众、影迷、知识分子,还有官方四位一体“热爱”的导演。然而他又被称为“荷尔蒙的代言人”,像是斯拉夫或者拉美人种混血中国,电影里混杂着粗野、流.氓、玩世不恭、纵.欲却又空虚的味道,智商及价值观上的优越感渗透在他作品的每一帧中。
想要了解姜纹这个人,当然避不开他的身世,他和王硕、崔建等人一样,都出生于军队大院,属于类权贵,或者接近权贵的家庭,有着天然的政治和生活境遇的优越感,同时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渠道,所以当整个乌托邦愿景被迅速置换为金钱第一的实利主义时,有着足够的落差让他们幻灭,而他们的知识背景,又能让他们玩味与酝酿出悲观主义的花朵。
就像崔建用摇滚呐喊出惶惑与愤怒,王硕用不正经对抗着理想坍塌所带来的空虚。必须要承认的是,他们的这种惶惑是贵族式的,有足够多的拥有,才能支持这种破灭之后的错愕。
姜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崔建和王硕的结合体,他同时兼具批判与温柔两种素质,他强悍又脆弱,他严肃又绝对不放弃油嘴滑舌的乐趣。
在他最个人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里,人们能看到革命美学与个人伤怀的美丽结合。
马晓军等人提着板砖在国际歌中骑自行车前行时,对革命的崇拜与反思同时出现在这个画面中,它是浪漫与残酷的双.飞,是陶醉与虚无的并置,是牛逼与傻逼的双重表演。
而《太阳照常升起》最后沙漠里的狂欢同样如此,这种近似乎库斯图里卡的放.荡,有着理想行将破灭的悲壮,也有着那种高.潮到死的深刻伤感。
简单地说,最高级的革命叙事,多少有点儿暴力美学的味道,而姜纹的电影,应该是其中的最高级者,它同时有着迷醉与痛楚的味道,放.荡与纯洁在一瞬间融为一体。
也正是这种贵族意识和见识,让姜纹成为对群众最为严厉的批判者,姜纹最特别的地方也在这里,他显然没有那种伤感的人道主义色彩,他反而有着尼采那种拿着皮鞭鞭策众生的狂傲。
《鬼子来了》是对民众最为尖刻的嘲讽,马戏团似的节奏所描绘出的是一群怯懦得可笑的可怜虫,他们被欲.望、短视所支配,计算周全却步步逼近死局。整个电影,变成了一群蠢蛋的狂欢,他们在自己的算计中走入绝地。
在《让子弹飞》里,群众是鹅城的那群呆鹅,他们见利忘义,没有承担,在危险面前束手束脚,亦步亦趋,但在利益面前,又厚颜无耻,恣意张狂。
那部被很多人批的《一步之遥》里同样如此,那些围观者,如同嗜血的苍蝇,他们吞咽着别人尸体,酿就的香艳八卦,没有任何愧色,反而像是正义在手的法官,他们总是有着特异的能力,用精神胜利法,成为这个世界人畜无害的圣人。
与对群众的严苛相对应的,是他对那些“遗老遗少们”深刻的执念。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个革命小将血色残阳的春.梦,一大群人的悲剧成了一小撮人青春荷尔蒙的祭奠场,一个宏大惨烈的时代,成了理想主义梦碎的陪衬。
《太阳照常升起》同样如此,从南洋回来的乌托邦梦想家,风流倜傥雄姿英发,却在真实的运动中香消玉殒。
《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是一个伪装成土匪的理想主义者,可惜的是,民国初年改天换地的建国伟略,一瞬间变成争权夺利的斗兽场,于是他只能用做土匪这种行为艺术来调剂他的苦楚。
至于《一步之遥》,马走日是真正的清朝遗老,面对那个改朝换代之后的时代暴发户,他把自己装扮成大骗子,在游戏人间中麻醉自己,最后在生死游戏中,他却无奈酸楚地发现自己比自己预想的要高尚。
细想一下姜纹的所有电影,其实都在讲自己的那点心事,那个正统红孩儿的伤感。有意思的是,姜纹的这种骄傲,成了有些人喜欢他的原因。
粗略来看,姜纹的粉丝可以分这么几类:有喜欢他的雄性气质,觉得他很男人;有社会精英,对他领导众人睥睨众生的气势感同身受;有真正爱电影的影迷,觉得他有才、文艺、深刻;有围绕在周围的利益共同体,依靠他为生,或希望有朝一日和这个能拍叫好叫座电影的稀有物种合作;有部分骑墙头的观众,随大众舆论一边倒,当然,也有不少同行,宋铮就在此列。
就像宋铮一样,姜纹成为神似乎是一种必然。在这个阶段,像陈恺歌、张仪谋、冯晓刚等大导演已经露出疲态,宁皓、徐峥这样的导演有号召力,却并没有受到有足够分量的专业奖项肯定,大家都特别想找到一个能经受起影评人挑剔,又有票房号召力,说出去不丢人,又可以赚钱的导演,用这样的标杆来衡量,在中国内地,这个人只能是姜纹,至于宋铮,他现在已经走出中国,进军世界了。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神,于是,神就出现了,当宋铮还籍籍无名的时候,姜纹这个怪才的出现,立刻就成了万丈光芒下的“姜图腾”。
都说时势造英雄,但从本质上来看,姜纹的个人魅力也使他特别适合被放置在这个高高在上、受人仰慕的位置。
现在中国社会大环境是偏阴性的,而且是以现实主义生存原则和去个人主义为基准的。姜纹的东西血性、浪漫、酷,观众能从观看中获得一种本来缺失掉的心理满足,每个人都在集体无意识和盲目崇拜中塑造一个理想化身,用来承载各自所需,而这个被塑造的神本身,可能并无准备,就已置身粉丝们烘托出的那个氛围中。
通过交流,宋铮能感觉到姜纹对于人们给他封神这件事自觉心安理得,他也的确该有这样的傲气,可是却又显得不屑一顾。
“那都是扯淡呢!捧我我高兴,可当真的话,我就败了!”
就是这么矛盾,而这种矛盾似乎也将伴随他的一生,就好像在他的身上,贴满了诸如才子、暴君等形形色色,又相互矛盾的标签一样,最终,这些标签一起将“姜纹”的名字变成了一个硕大的符号。
宋铮也非常喜欢姜纹的的电影,尽管这厮的产量一直都不高,但是质量都很有保障,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个精品导演。
姜纹的每一部作品都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个人想象注入到电影之中,使作品既融入了他成长中的恐惧感,又展现出他霸气硬朗的男性风格,他对题材的把握,和对人物的演绎都很有水准,“文.革”、“抗战”这类不太容易掌控的敏感话题,于他却可以尽情地展现他的导演才能,再加上他善于独立思考的性格,这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姜氏风格。
姜纹这个人的骨子里就透着一股英雄主义情怀,这,以及他的男性风格,源于其对于中国社会和所处时代颇为冷峻的观察理解,可以说,敏感而独特的视角成全了姜纹。
另外,姜纹的突出能力还主要体现在个人风格,技术,和电影的内涵三个方面上。此外,他充满哲理和富有幽默感的对话,也为其影片增色不少。
能在嘈杂的演艺界里保持独立思考,这是姜纹最为重要的品格。他曾经说过:“独立思考,不是哪个人说的,原本你的心在你的躯体里,它有在你的思想里,心灵里遨游的权利,如果放弃这个,是你的悲哀。”
始终能够保有自己的思维独立,能够固守自己内心的感觉,这也正是姜纹电影的魅力所在。
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段对记忆的否定,记忆能还原真实吗?记忆里的就是真实吗?什么又是真实呢,真实发生过的客观存在就是真实吗?那么主观上的意念就是虚假的吗?
人在一定状况下,心理生理本身就是不可调和的,而这种介于真假之间的记忆不就是马小军最真实的心理吗。
而姜纹对记忆的推翻,也恰恰让观众从故事中间离出来,打破观众心里一些东西。
这种间离还体现在《鬼子来了》最后砍头那段。一提抗战,总是会想起什么全民抗战,爱国主义之类的,可真实就是老百姓很多时候不会关心国家的兴亡,因为战争年代自身都难保。
姜纹对那群村民的刻画简直活灵活现,不断透着一股小聪明,却怎么看怎么觉得愚昧,也不是印象中和我党其乐融融朴实的农民伯伯。
包括《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对政治历史革命的解构,这样的解构呈现的真实更让人信服,虽然区别于人们既定认识的那些标准的东西,但是人们既定的认识往往都是“别人“一股脑的塞过来的,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已经不会去质疑这些东西了。这时,姜纹一脚揣在了观众心窝上,让观众顿时有种想哭的感觉。
可以说,来客串参演《建国大业》,让宋铮收获最大的就是认识了这两位大能,哪怕彼此没有多大可能合作,可就算是坐在一起聊聊,都让宋铮觉得受益无穷,当然也受了不少影响,是好是坏,那就要看韩三爷和黄建鑫导演的想法了。
用了两天,宋铮结束了他的戏份,启程返回燕京,他这一走,韩三爷和黄建鑫的心情就复杂了,宋铮在剧组的时候,基本上一个人被当成几个人用,不但要完成蒋大公子的戏份,还能临时客串导演。
必须承认,宋铮是个好演员,也是个好导演,可就是想法太多了,那天拍的第一场戏还算老实,可后来,他强势的性格就被完全暴露出来了,一会儿改台词,一会儿又要增加,或删减戏份,把黄建鑫折腾的是痛不欲生。
客串执导的几场戏更是麻烦不断,既定的剧本被他给改的是面目全非,黄建鑫虽然不爽,却也不得不承认,经过宋铮这么一改,剧情都变得流畅了,人物刻画也生动了不少。
可无论哪个导演也受不了剧组里有这号人,剧组里就应该是导演的一言堂,宋铮这么喧宾夺主算怎么回事儿。
现在宋铮走了,韩三爷和黄建鑫是又惋惜又庆幸,惋惜的是少了一个帮忙的,庆幸的是,宋铮这个不省心的货一走,剧组又天下太平了。
至于宋铮,他唯一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和这么多优秀的导演,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合作,可不是时常能遇到的,他离开的时候,甚至在想,要是《建国大业》剧组早点儿招他过来就好了。
回到燕京,宋铮连家都没回,直接就去了《大宅门前传》的剧组,他进组之前,就把岳父岳母给接回来了,总不能让两个孩子一直住在别人家。
刚到剧组,还没等见着郭老,就让人直接给“押着”去把头发给剃了,出来的时候,宋铮只觉得头皮一阵发凉,演了这么多年的戏,还是头一次剃光头,这也算是为艺术献身了。
“回来啦!”
宋铮见着郭保昌的时候,老爷子正坐在角落里,看着剧组的工作人员布置道具,看见宋铮顶着一大光头溜达过来,翻了下眼皮,闷声一句,看得出来,老爷子心气儿不大顺畅。
宋铮赶紧舔着脸凑到跟前:“叔!我不跟这儿,您是不是特不习惯啊!”
想想也知道,宋铮在的时候,剧组里大事小情都是他在操持,郭保昌要做的就是琢磨着怎么把戏拍好就行了,宋铮不在,手底下虽然还有不少能人,却少了个统筹的,什么事都得他亲自盯着,再加上刚开机,一切都还没捋顺,老爷子的心情能好那才叫怪了。
“滚蛋,赶紧给我忙活起来!”
宋铮闻言,赶紧打了一个千儿:“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