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家祭一

14.家祭 (一)

吴世璠、夏国相等人的首级高悬于北京城楼之后,康熙即命内大臣马思喀准备奉先殿祭祀以告世祖章皇帝之灵。所有皇子,一律随行祭谒,祭祀之前,照例是沐浴更衣,禁食,胤禛被饿的两眼冒金星,而且第二天又是一个大清早就被弄醒了来,三层全套的皇子礼服就套在了身上。冬日里的礼服特别的沉,尤其是冠带,足足有好几斤重,把脖子都压弯了,胤禛实在觉得古人们是在自己作践自己。

由康熙带着,胤禛排在太子和几位年长的阿哥后面,于奉先殿门口侍立。康熙先是在太祖太宗画像面前略一停顿,就来到世祖皇帝牌位前,左手拈起三支馨香,跪了下来。众阿哥也都跟着一起跪下。

康熙朗声道:“儿臣爱新觉罗.玄烨敬告诸位列祖列宗并先皇世祖章皇帝,自吴匪三桂逆天地,弃盟约,尽起云南之军,结盟三藩而反,儿臣虽苦心以教化,无奈三藩咄咄进逼,为保我爱新觉罗氏之大清江山,儿臣倾举国之力以平叛,至此历尽八年,如今,三藩已平,吴逆授首,儿臣玄烨值此以告,从此与民生息,海内生平。”

胤禛跪在后面,只能看到康熙的背影,但是从康熙略带颤抖的声音中听出,康熙十分激动,几乎不能自已。好不容易熬到仪式结束,康熙吩咐几个儿子去上书房跪候,自己先去接见来贺的安南使臣。

于是,几位阿哥也只好忍住辘辘饥肠,去到上书房中,个个都是垂头丧气。大阿哥首先就憋不住抱怨起来:“太子,几位弟弟,咱们都饿了两天了,这时候都还滴水未进呢,也不知道皇阿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非要让咱们来这里等着,等着也便罢了,还要跪候,不就是安南的使臣吗?藩属小国而已,何必如此认真呢?”大阿哥这时已经分府另居,也已经指了正福晋,每天都在温柔乡中,这次祭奉先殿,他头一个受不住。

太子和三阿哥只是笑笑,也不答话。胤禛却一脸认真,道:“大哥,您这话不对。”

大阿哥一听,脸上就变了颜色,道:“老四,你还乳臭未干呢,现时就跟我叫上板了,你倒说说,我怎么说的不对了?”

胤禛依旧不依不饶,道:“师傅教说,君有命,臣必从之,是为贞,父有命,子必从之,是为孝。皇阿玛既是父,又是君,我们既是子,又是臣,当然应该听从皇阿玛的吩咐,怎么能因此而抱怨呢。”

胤褆脸上有些挂不住,恼羞成怒,道:“我要你管教我?你才读书几年啊?”

胤禛也不客气,反击道:“大哥难道没有读过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小弟虽然年少,不过占了个理字而已。”

大阿哥还要再争,侍卫诺敏一掀门帘,走了进来,轮流打了个千,道:“太子爷,几位爷们,皇上吩咐了,几位爷们这两天都辛苦了,命奴才带了祭祀的祚肉来赏给爷们。”说着话,几个苏拉太监就捧着四只条盘,鱼贯而入。太子领头,几人都正正衣冠,跪下谢了赏。然后一人一个条盘,狼吞虎咽起来。一时无话,只径自顾着大快朵颐。

吃了一阵,又进来两名太监,搬着一块玉雕进来,放在案上,说是安南进贡之物。这块整玉仿灵芝状,通体翠碧,晶莹剔透,顶盖处如水样细纹,煞是夺目。几人都围了过去,啧啧称奇。

太子看着玉,眉眼之间满是喜爱之情,大阿哥乘机道:“太子,您拿起来瞧瞧啊,也给兄弟几个长长眼。”

太子摇摇头,道:“这是安南的贡品,咱们没有皇阿玛的旨意,不能随便动的。”

大阿哥撇撇嘴:“您可是太子,大清朝的储君啊,就拿起来看看有什么打紧?”

太子有些心动,但是仍不肯伸手去拿。

大阿哥又存心激道:“太子爷不是不敢吧?”

这回太子像是赌上了气,愤愤道:“谁说我不敢,不就是块玉吗?”伸手就去拿,不想玉身既重且滑,太子毕竟人小力单,玉灵芝竟然脱手,“砰”的一声重重的砸在了地上,顿时碎成了数片。兄弟几个惊呆了,一时的也愣在了当场。

三阿哥胤祉本就文弱,看到这个场面,吓得哭了起来,太子也没了办法,一脸的惊慌。大阿哥倒是很快恢复了常态,面上甚至带着些戏谑的神色。他本来就有心出太子的洋相,此番正合着他的意思,于是便假意呵斥三阿哥道:“老三,哭什么,成何体统?有太子镇着局面,怕什么?有点爷们的样子!”

胤礽毕竟已经做了这些年的太子,再不济也知道大阿哥这番话明摆着就是说他作为太子应该承担所有责任。他觉得很委屈,不是大阿哥总是拿话撩拨他,他才不会动那个劳什子的玉灵芝呢。这个是安南的贡品,出了茬子可不是好玩的,康熙一贯要求太子十分严格,除了这个纰漏,他也不知道可能等待他的惩罚是什么。他甚至想到了最糟糕的结局,有大阿哥在一旁挑拨离间,康熙会不会龙颜大怒,从而因此动摇自己的储君位置?

胤禛面对这个局面吃了一惊,但是看着那两个兄弟的明争暗斗,他从心底里慨叹:“真是天家无骨肉啊,现时就已经是狗咬狗一嘴毛了,以后又会是怎样一种局面?真的会像自己在小说中读到的那样,兄弟阋墙,九王夺嫡?自己在这种纷争之中,又何以自保,甚至,如何取胜呢?”满脑子都是这些,面上露出的思索的神色,却没有旁人的那些愁容。

太子也注意到了胤禛的表现,他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他把大阿哥拉到一旁,耳语道:“大哥,稍后皇阿玛如若问起,你当如何应答?你可是准备回皇阿玛实情吗?”

胤褆尴尬的一笑,道:“请太子您示下。”

胤礽一笑:“我也不是不肯担这个责任,不过两个弟弟都看到了,我动那个灵芝,是因为大哥您撺掇的,皇阿玛什么脾气,大哥你最清楚了。”说罢冲着大阿哥一笑。

胤褆可不想投机不成蚀把米,沉吟了片刻,道:“那太子您说,咱们该怎么说?”

胤礽悄悄指指还在发呆的胤禛,小声道:“不如叫老四扛了吧,他年龄小,皇阿玛顶多教训两句,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哥,你说呢?”

胤褆从来就不喜欢胤禛,觉得他怎么都不贴心,而且还总是和自己较劲,加之胤禛从小被样子佟贵妃那里,佟氏又是极受康熙宠爱的贵妃,大有以后入主中宫的意思,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胤禛便也是自己的一大劲敌。便点点头道:“太子所言甚是,那老三那边怎么说?”

胤礽笑笑道:“老三本就不是多事之人,大哥你去跟他说一声,我料他不会说出去的。”

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69章 何去何从(十)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第71章 从军(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07章 嫌隙(二)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167章 国事家事(五)第178章 南巡(九)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325章 万寿(二)第166章 国事家事(四)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81章 出征(四)第57章 谁言寸草心(一)3 南书房第386章 问鼎(十)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11 郊迎一第79章 出征(二)第74章 从军(五)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386章 问鼎(十)第157章 洗三(二)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77章 从军(八)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195章 风雷涌动(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95章 风雷涌动(二)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第126章 暗潮汹涌(三)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第56章 初识愁滋味(十)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21章 围猎(五)第385章 问鼎(九)第164章 国事家事(二)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367章 风云渐起(十三)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76章 从军(七)第261章 尘埃落定(四)第116章 家宴(四)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149章 二征葛尔丹(十六)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222章 浑水(三)第21章 围猎(五)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227章 浑水(八)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160章 河务(三)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80章 出征(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89章 首战葛尔丹(五)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177章 南巡(八)第226章 浑水(七)第54章 初识愁滋味(八)第68章 何去何从(九)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68章 何去何从(九)第367章 风云渐起(十三)第229章 浑水(十)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94章 又生风波(二)第117章 家宴(五)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279章 督抚之争(五)第175章 南巡(六)第123章 波澜横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