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

康熙读罢弹折,已是面色铁青。李蟠、姜宸英都是他原本看着好准备大用的,不过放了一回主考便现了形。康熙不由恨恨自言自语道:“其行当可诛之!”望着案几之上的白玉龙纹镇纸,突然将手一挥,镇纸应声落在地上,摔成三节,骇得正巧走进来回事儿的李德全心中一跳,连忙蹲在地上拾掇起来,待把残物收敛在一起,方低声道:“主子消消气,千万别伤了身子。主子要是龙体违和,皇太后那边还不得急出病来?”李德全机敏,知道康熙是个纯孝之人,劝别的定不济事,但凡借着皇太后的名头,康熙一定会听得进去。果然,康熙慢慢敛了怒气,道:“你说的是,有律法在,朕犯不着与这些国蠧置气。”李德全这才算吁了口气,道:“禀主子,三阿哥请见,正在岸边候着呢。”“胤祉?”康熙眼中露出几分探究,略做停顿,才道:“宣!”

片刻之后,胤祉入内请安,起身之后,胤祉便注意到康熙面上少许的异样,踌躇了一番,道:“皇阿玛看着似有些疲色,儿臣原不该在这时扰了皇阿玛歇息,儿臣只是带了一份……。”见胤祉欲言又止的模样,康熙知他必有事要说,淡淡道:“朕无碍,约是阅折子有些乏了。你带了什么宝儿来?巴巴地赶来见朕,不会只是问朕的安?”胤祉略有些面红,道:“儿臣思量着,皇阿玛走水路,怕是有些烦闷,因而特意带了一份偶得的抄本,献于皇阿玛驾前,为皇阿玛聊解一二。”言罢,从怀中抽出一本册子。

康熙随手接过,册子封面上《通天榜传奇》五个刚劲的隶书字便映入眼帘。康熙略一沉吟,打开册子粗粗地看了几页,便把册子掷在案上,冷冷道:“你算是出息了,朕是昏君吗?你什么话不能同朕明说,指望着用这个曲谏于朕吗?”胤祉早已在路上筹划过了,此刻做出一头雾水的模样,跪地道:“皇阿玛有责,按说儿臣应坦然受之。可儿臣确实不知皇阿玛所责为何?儿臣何曾有过欺瞒皇阿玛之举?”康熙并不答话,直接将鹿佑的廷参折子丢给了胤祉。

胤祉阅后,将折子双手捧了,重又放回案上,才道:“儿臣初看那抄本,以为不过是假托了弊案做的一出杂剧,约莫隐射着些前朝科举试的腌臜行径,不想在当下竟真有其事!儿臣甚觉惊诧,继而愤愤。李蟠、姜宸英皆上科三鼎甲,蒙皇阿玛隆恩,于寻常翰林一跃点为本科副主考,不想两人竟毫不感念皇阿玛重托之意,枉废国法至此!儿臣寻思着,儿臣处都得了抄本,士林之中该是何其沸沸扬扬。”

康熙虽还是有些起疑,可见胤祉全无一丝已然知晓此事的模样,便道:“你先起来回话。朕原本看李蟠、姜宸英,算是行事刚正之辈,文章又都不错,这才点了他们俩的差使。万不曾想到,他们不过手中得了些权势,便妄为如此!以为借机勾结些大学士,尚书,便能青云直上了?”

胤祉此时业已起身,见康熙动怒,甚至言语之中已是认定了那些子弟拔贡的大学士、尚书真有行贿之事,不禁有些慌神。若是此事传将出去,那些重臣不得将自己恨入骨头里?于是,胤祉微微躬身道:“皇阿玛息怒。依儿臣所见,鹿佑向称直臣,有遇事敢言、不畏强暴之秉性,做事却有时不免偏颇。他这份参折,生生参了除李、姜二人以外十数位朝廷大员。这些人多是皇阿玛多年调教历练出来的,想来不会辜负皇阿玛。再者,他们俱是重臣,怎么会为了子弟的功名屈尊结纳李蟠、姜宸英?至于鹿佑提到的江南豪富巨商贿赂李、姜二人,请人捉刀代考之事,想来鹿佑身为言官,又身在江南,偶有耳闻也未可知。”胤祉一席话,说得端得是滴水不露。开脱了那些大员,却又一再暗示李蟠、姜宸英两人私相授受,意欲结好重臣,且有受贿之嫌疑。

康熙未置可否,只道:“朕此刻身在江南,京城诸事未得亲见,此事且先看太子如何处置。”望着胤祉,眼中多了几分冷厉,道:“有几句话,朕要告诫与你。”胤祉心中一凛,身子躬得更低了,道:“儿臣恭听皇阿玛圣训。”康熙肃然的目光让胤祉觉得似有几根芒刺在背一般,只听得康熙道:“君臣父子之间相处,无非就是一个诚字。朕封你为诚郡王,你要好生捉摸朕对你的期许。”胤祉听着这诛心之言,哪还敢再说什么,只不住的称是。

十几日过去,胤禛俨然成了京中第一忙人。他先是去了李蟠、姜宸英住所,请两人暂时停了公务,无事不可外出,尽量不见客。李蟠确有几分状元气度,听后安之若素,淡淡谢过了胤禛,便让家人在门口高悬了一块‘闭门读书,一概谢客’的木牌。姜宸英虽已年逾七旬,论涵养却要差李蟠几分,当即坐地号哭,还拉着胤禛诉道:“老臣已是古稀之年,又是熟读孔孟之人,怎么做得那种对不起圣贤的龌龊之事?老臣断卷,凭的就是一颗良心而已,怎么就落得这般下场?”胤禛无奈,只得从旁劝了两句。好容易稳住了这两名副主考,胤禛又去见了熊赐履,此公挂名主考,好歹也得担些责任,可到了熊府才知道,熊老爷子居然病了,还病的不清,照熊府的话说,就差给皇帝上遗折了,请罪乞辞的折子更是一早就送了出去。逢着这些,胤禛还能如何?只得怏怏离去。

那些在京的子弟拔贡的大学士、尚书、都御史的府上,胤禛更是挨着走了个遍,无外乎安抚一番,但又要告诫他们,此事物议甚多,子弟最好暂时居府不出,以免横生意外。

同时,胤禛令于四九城中广贴告示,请中榜之贡士暂留京城,并命五城兵马司在士子聚集之处严密巡查,若有寻机闹事之人便立刻羁押。若是举子,抄录其姓名、籍贯交部议处,若是闲杂人等,便送往顺天府按律责罚。京里总算是慢慢消停下来。这一日,在礼部忙了一天的胤禛正要松一口气,宝柱却又带来了坏消息。

第379章 问鼎(三)第191章 风雨欲来(四)第39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九)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35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五)第301章 意动第372章 风云渐起(十八)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384章 问鼎(八)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27章 万寿(四)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68章 何去何从(九)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389章 问鼎(十三)第227章 浑水(八)2 在禁苑的生活第29章 伤逝(三)第362章 风云渐起(八)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16 家祭三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14章 家宴(二)第160章 河务(三)第162章 河务(五)第32章 八阿哥(四)第75章 从军(六)第180章 科举弊案(二)第208章 惊变(四)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162章 河务(五)第388章 问鼎(十二)第238章 浑水(十九)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四)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234章 浑水(十五)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389章 问鼎(十三)第206章 惊变(二)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145章 二征葛尔丹(十二)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91章 首战葛尔丹(七)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22章 浑水(三)第75章 从军(六)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160章 河务(三)第330章 万寿(七)第79章 出征(二)第118章 波澜横生(一)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169章 封爵(二)第42章 麻烦(二)第358章 风云渐起(四)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358章 风云渐起(四)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241章 浑水(二十二)第29章 伤逝(三)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177章 南巡(八)第36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六)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113章 家宴(一)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5 诤臣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195章 风雷涌动(二)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10 喜讯二第175章 南巡(六)第238章 浑水(十九)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222章 浑水(三)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386章 问鼎(十)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206章 惊变(二)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