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

来人进得内堂,候了约小半柱香的光景,便见高士奇一袭藏青团福纹锦袍,戴着顶便帽,慢慢从后院踱入。见到高士奇,来人先是打下千去,起身之后又双膝落地,着着实实施了一个大礼,口陈:“德州同知,学生方昀叩见恩师。”高士奇满面堆笑,上前两步扶了,道:“复希客气了,你乃翰林出身,说起来你与老夫又都曾在翰林院供职,当是同僚才对,称不得有师生名分,何必行如此大礼?”说着,自己坐了,示意方昀坐在左首,又命人上茶。方昀恭敬地躬身一揖谢过,这才落座,道:“昔年学生为翰林检讨,随在恩师身旁,多蒙恩师提点学问,又教以为人为官之道,方才能有今日出息。学生虽鲁顿不才,却也不敢稍忘师恩。如今得知恩师赴德州,学生下了差事,便特地前来拜会恩师。”高士奇并不答,只付一笑,轻呷了一口茶,方悠悠道:“记得初于复希论交之时,你沉溺学问,甚少世顾。不由老夫想起熊敬修的一句名言:做学问易,守寂寞难。细想来,复希当时堪为读书人典范,真是羡煞老夫呵。如今,你守牧一方,老夫却已是闲云野鹤了。今日难得你我重逢,老规矩,可有诗文相赠让老夫一饱眼福啊?”此言一出,方昀面上一红,道:“学生这些年都忙着些俗物,治学也罢,诗文也好几无所成,真是惭愧。”言及于此,与高士奇目光一触,转了话题问道:“恩师身子还好?看着似乎比原先清减得多?”高士奇随意应了两句之后,方昀也便不再言语,一时间竟有些冷场。高士奇观方昀似乎面上有些愁容,像有话要说,只是到得嘴边却又住了。

高士奇这许多年宦海沉浮,早便是成精的人了,望其一眼,便知其意,当下浅笑道:“复希今日夤夜到访,怕不是只和老夫叙旧罢?”“恩师见微知著,着实令学生敬服。学生不敢相瞒,今夜此来,确是有事相求。”方昀闻言一揖,就着话头便道:“日前,陈知府于行宫冒犯圣驾一事,您必是知晓了的。而今,此事艰危,恳请恩师斡旋。”言毕,即是撩袍欲跪。却被高士奇抬臂挡了,只得用目光恳恳相望,甚多希冀之色。高士奇一度留意审视着方昀,心思早已是翻覆了数遍,尽管当日对陈鹏年一事确有诸多存疑,然这趟浑水尚摸不清底细,怎好随便去接茬,遂笑笑,开言辞道:“老夫身无长才,眼下又是个致仕赋闲之人,不过蒙圣上顾念旧情,恩赏侍驾从游。于地方吏员委任处分之事上,如何可擅越置评?况,陈鹏年处事不谨,侍驾不周乃是实罪,你不是不知。”目含深意掠过一眼,轻拍上方昀其肩,踱了两步,叹道:“复希啊,今日在我这说说便罢,出了这门,不应去犯这忌讳啊。”

方昀既然已说开了,便索性便敞了去,重重跪倒,高士奇欲再拦,却终是没有拦住。方昀拱手,面上淌下两行清泪,道:“恩师,陈大人着实冤枉啊,若是您再不救他,他便是再无一线生机。学生这几年与陈大人份属上下,最是知道他做事的分寸,从来都是仔细有加,生怕稍有丁点遗漏的,如何会犯得这种要命的过失?”稍一犹豫,方昀心一横,道:“只怕这次得咎,是因为识不得眼色,得罪了那位爷。”说话着,抱拳向南虚指。

“唔?”高士奇一怔,“此话从何说起?”高士奇心下暗惊,方昀这里所说的必然不是皇上,难道是哪位阿哥爷?略一回想白日所见,便已有了计较,比出二指,低声道:“你说的可是这位?”见方昀颔首,高士奇不由叹了口气,道:“老夫虽身不在庙堂,然还有几分薄面。若是别的事,老夫帮也便是帮了,可这位爷……。”方昀生怕高士奇就此推托,便急急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全部倒了出来,一番话直听得高士奇心颤不已。好容易方昀住了,高士奇闭目沉思了一发,才道:“你说那位爷向陈鹏年索贿,可有实据?”方昀道:“前些日子,那位爷身边的太监,唤作何柱的,说是来德州为那位爷打个前站。抚台大人将其引荐给陈大人及学生,着我等好生安排迎驾事宜。因何柱非是官差,不便住驿馆,抚台还将其让指自家的别院。陈大人见抚台慎重,也不敢怠慢,自己掏了银子,让学生作陪,请了何柱一席。可那阉人,席间一会儿说那位爷要在通州建园子,只是今年年景不好,名下的皇庄收不上什么孝敬,一会又说别看那位爷尊贵,一年的体己还不如一个郡王出息,言里言外似乎都是问德州要银子。陈大人最清廉素著,置备那席面本就勉强了,再何来这许多银子与他?何柱自是不悦,至后席更出不逊之语,兼着大人又有几分气性,末了竟是个不欢而散的场面。可若论实据,学生确是没有,不过恩师,倘若真不是为这个拂逆了上头的意思,以陈大人廉干之能,又何至到如斯境地?”

高士奇紧了眉头,何柱是太子胤礽身边最亲近的内侍,他是扯着虎皮当大旗,以太子之名行贪腐之事,还是这本就是太子之意?转念一想,不知怎的,突然又记起晨间迎驾之时的一幕。当时太子下了御舟,受了百官跪迎之礼,欲上车驾之时,正是何柱上前说了几句。其时自己便正随其后,虽听不清何柱说些什么,却分明看到之后太子便面有不悦之色。那档口还不自觉,此刻细一回想,内里顿时清明。太子为何不悦?无他,自己也看到了,太子德州仪驾乃是比照着亲王典制。然太子在京,仪制都几与皇帝同,不想在这德州,竟然被扫了兴头。

至此,高士奇已然明白了八九分,想来当是何柱在太子面前细数了一通陈鹏年的不是,借着这两桩事诬指陈鹏年刻意轻慢太子也未可知。偏生太子又是个偏听偏信,耳根子极软且心窄的主,康熙亦多次诫其远佞幸、宽待人,但其究竟听了几分进去只有天知道。这会子碰上何柱撺掇的这么一邪火,难保太子不深恨陈鹏年。可巧赶上那么个机会,便有了那么一通貌似保全实则置之死地的“谏言”。只是高士奇不明白,究竟那污迹,是太子着人特特做下陷害陈鹏年的,还是另有其人?

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109章 嫌隙(四)第64章 何去何从(五)27 伤逝一第358章 风云渐起(四)第379章 问鼎(三)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117章 家宴(五)第257章 议储(九)第270章 尘埃落定(十三)第187章 惩戒第358章 风云渐起(四)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第237章 浑水(十八)第384章 问鼎(八)第361章 风云渐起(七)第203章 风雷涌动(十)第206章 惊变(二)2 在禁苑的生活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159章 河务(二)第56章 初识愁滋味(十)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203章 风雷涌动(十)第365章 风云渐起(十一)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06章 嫌隙(一)第157章 洗三(二)第271章 尘埃落定(十四)第109章 嫌隙(四)第187章 惩戒第157章 洗三(二)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117章 家宴(五)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145章 二征葛尔丹(十二)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274章 尘埃落定(十七)第156章 洗三第274章 尘埃落定(十七)第39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九)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392章 问鼎(十六)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199章 风雷涌动(六)第69章 何去何从(十)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11章 嫌隙(六)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第33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一)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140章 二征葛尔丹(七)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11 郊迎一第289章 督抚之争(十五)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7 成长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211章 惊变(七)第65章 何去何从(六)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4 修行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249章 议储(二)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326章 万寿(三)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第166章 国事家事(四)第79章 出征(二)4 修行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