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问鼎(十一)

这些时日康熙的‘好好歹歹’,胤禟还真如前所约,几次遣亲信家人快马传往甘州,将宫里宫外的情形细细写了寄信与胤祯。胤祯初几日里还悬着一口气,待到这刻看罢姚子孝带来的康熙已见大安的消息时,已是长长地吁了出来,当下赏了他银子,便自个儿往后头幕府里来。刚走到门口,就听得里头宗札布和查克旦两人争论不休,“十四爷这次回来,倒真不如留京的好。如今外头说是十四爷怎么样的兵权在握,可你我心知肚明,不说远的富宁安,就眼前的延信、年羹尧两个,哪一个不是牢牢几省的军政大权,没有皇上旨意,又有哪一个是能支使的动的?”说这话儿的,是查克旦,原是满洲镶蓝旗的副都统,与原是安王府长史的宗札布一道随了胤祯往军前,起初胤禩念着旧情,还嘱了胤祯对他二人多加照看,又哪知道这一来二去,此二人早已成了胤祯的心腹,如今这一应筹谋之事,胤祯皆是找了他二人在一处商议。“那是皇上在日,皇上若不在了,十四爷这钦命抚远大将军王,还号令不得他们么?”显然他这话宗札布并不赞同,又再压着他的声儿道,“再说,十四爷如何不想留京,偏只皇上不准罢了,我看这也是对十四爷的冀望,便是九爷那句话,‘立得大功,早正储位’。你想,前时为了要回京面奏的事,皇上都再三不准,后来不过是咱们要与人说的好听,方说是皇上急召——”宗札布还未说的尽意,查克旦又是急急打断了他,“眼下都辖制不得那三路人马,倒要如何建功去?难不成这‘建功’就是空等着最后剿灭了策妄,再教咱们十四爷一总儿领衔报捷?”

里头愈发吵得不可开交,胤祯在外头也听得愈发不耐,‘哐当’一脚踹了门进去,唬得他二人打炕上慌忙站起,乍着手脚就要同胤祯请安,胤祯只冷哼着一声道,“怎么着,我这儿庙小,嫌委屈着二位了?”这话只冲着查克旦说,一时间二人却都是冷汗挂了下来,躬身讪讪道,“奴才不敢!”查克旦更是恳切道,“十四爷待奴才之恩甚厚,粉身碎骨也不能报,奴才岂敢生这样的心思,只是为十四爷想,若能领兵上得战阵,将来说出去也是好的——”胤祯一挥手,不耐打断道,“爷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是要爷去同皇上要这西北的兵权可对?”胤祯的手猛地一拍案面,“这不是作死么!看着是聪明了,你只问问你自个儿,可有一分的脑子么?前头除了亲征的时候大阿哥直领过兵,你见哪个阿哥真正掌过兵权的,就连废太子也不曾,爷以往能与延信管着粮草,眼下再催督着年羹尧,便已是尽够了,还要怎么样的贪心不足?”说着,看了这会子已是畏缩下去的查克旦,又指了宗札布揶揄道,“本朝里领兵的亲王里,他们家安王算是头一份儿了罢,如今可又怎么样了?”

“奴才该死!奴才险些给十四爷添祸了……”查克旦当即请了最就欲跪,胤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罢了。”一时惦着来意,胤祯心气也是稍平,“九哥有消息来,说是皇阿玛已然病愈,如今还预备着往南苑去,教我宽心。我原来真是忧心的日夜不宁,生怕有个好歹,如今看来,倒也敢松口气了。”边说着,又打袖里抽出份奏折,搁在桌面上,指了它对二人道,“哦,我方才着人照我的意思拟了份折子,给你们先瞧瞧。”查克旦就近翻了折子,只看了一眼,面上便已露出喜色来,忙又将折子递给了宗札布,对胤祯道,“十四爷这回京的意思请的好,时候也赶的巧,只是……奴才怕皇上那里未必能允。”胤祯略皱了眉头,颔首应道,“我也是担心这个,所以才找你二人问计。”

宗札布接过奏折,只见上头写着:‘臣胤祯谨奏,为虔恳圣恩俯鉴悃忱事。明岁三月十八日恭遇皇父七旬万寿圣诞,惟我皇父功隆德圣超轶千古,四海胥庆,率土同欢。臣自康熙五十七年荷蒙天恩,畀以重任,四年以来不敢怠忽,兢兢竭力,以分皇父之劳,披沥肺肝,以报高厚之恩。自臣入京陛见回返西宁,暌隔半载,未得觐见天颜,虽天语殷殷,未觉稍离,然臣之孺慕之思日殷,瞻依之情日笃。恰明春适逢皇考七旬大庆,惟思皇父六旬万寿,臣与诸兄弟围膝承欢随侍忭舞,今身在千里,亦盼恭逢其盛,仰瞻慈颜,尽孝于圣前。皇父爱臣甚深,知臣甚切,此数月间,臣定当将一应事宜渐次料理妥当,不致有误,待诸事皆定,臣自可回京同诸兄弟随便庆贺。伏乞皇父俞允,臣微忱曷胜寸结激切待命之至,为此谨奏。’一时听了查克旦的话,略一沉吟,便道,“奴才记十四爷不妨先去信与德娘娘说说,请她在皇上跟前说说,奴才若是记得不错,德娘娘千秋只在皇上万寿前一日,定然希望十四爷到时回京的……”

胤祯也是极有慧根之人,自得了宗札布的计策,当下便命人去备了几件贵重玉器和稀罕物什,着赍折家人一并带了回京,德妃见着胤祯那番情辞切切的寄信,更是心酸不已,转头便要去寻康熙讨下这个情儿来。其时正是十月下旬,康熙因了此间病愈颇是欢欣,执意要往南苑行围,诸王大臣眼见皇帝精神上来,又特是执拗于此,亦是不敢多谏,是以除了胤禛受命办理清查仓场一事之外,其余皇子尽皆随扈前往,康熙连日下来收获颇丰,益发地是圣心大悦,胤祉、胤禟各怀心思,趁便一并领着几个兄弟恭请预备来年万寿庆典之事,康熙经此天伦之乐,自是无不欢欣,虽未就准了,第二日也还是有旨意催请哲布尊丹巴活佛明岁前来,以完当年他二人当年的共寿之约。也是正因了这般喜庆之事,于胤祯的奏请,康熙便趁兴批了个‘知道了,来春再行奏请’,此折后发回胤祯看了,自是一番大喜,又在与胤禟的寄信中细细叙说了此事,待到胤禩知道,也只说是这回圣心已定在十四身上了。

过了几日,康熙似有些劳累过度,每日坐不及两个时辰便见了疲乏,间或又有心悸症状,马齐等固劝他回銮,康熙只是不允,待到了初七日,心悸之症像是更重了些,康熙这拗不过众人,这方允从。是夜,康熙銮驾自南苑回返畅春园,途中正遇着一场大雪,到得畅春园外已然是入夜了,康熙却兴致昂然不减,下得车驾来,仍是对魏珠念着白日里围场上的鼓角争鸣之象,一面说着,一面信步就往雪里去。风虽不大,却也寒的刺骨,一时天上洋洋洒洒地又飘下鹅毛大雪来,在浓浓的夜幕中翻飞作舞,魏珠眼见着寒风将宫门外的松枝子吹得来回晃动,忧心不已,然再三劝了,皆劝不动他,一时无奈,只得忙回身往銮驾内取了貂绒大氅,小跑着追了那明黄龙靴的足迹,一叠声唤道,“万岁爷,雪天风大,可得加件衣裳了呵——”

第363章 风云渐起(九)6 反思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21章 围猎(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61章 河务(四)第71章 从军(二)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302章 南山遗恨(一)第207章 惊变(三)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55章 初识愁滋味(九)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262章 尘埃落定(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89章 首战葛尔丹(五)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26 兄弟三第176章 南巡(七)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131章 暗潮汹涌(八)第329章 万寿(六)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378章 问鼎(二)第392章 问鼎(十六)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86章 首战葛尔丹(二)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114章 家宴(二)第117章 家宴(五)第328章 万寿(五)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78章 出征(一)第382章 问鼎(六)旅欧杂记布鲁塞尔一第301章 意动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265章 尘埃落定(八)第135章 二征葛尔丹(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8 裕亲王第169章 封爵(二)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156章 洗三5 诤臣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14 家祭一第45章 麻烦(五)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23章 兄弟(一)第304章 南山遗恨(三)26 兄弟三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第288章 督抚之争(十四)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220章 混水(一)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89章 问鼎(十三)第39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九)5 诤臣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190章 风雨欲来(三)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203章 风雷涌动(十)第217章 惊变(十三)第65章 何去何从(六)第172章 南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