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何去何从(三)

佟国维这句话让胤禛着实吓了一跳,胤禛也摸不着佟国维的意图,只得装做不在乎的样子,道:“好像是有这么件事吧,只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佟相,怎么这种小事还需您上书房大臣过问?”

因为这桩事情可大可小,胤禛也不敢怠慢,所以连称谓上都郑重起来。 佟国维笑笑,也不理会称谓的由亲变殊,道:“四爷,前两天奴才在上书房收到一份折子,参四爷您贸然干政,罔顾国法,庇佑奸佞。”

这时胤禛倒是反而镇定了下来,呵呵笑了两声,道:“这罪名不轻啊。佟相,胤禛扪心自问,不曾有负国法和皇阿玛。所谓清者自清,拙者自拙,一份参奏而已。皇阿玛面前,若是觉得胤禛有罪,胤禛也是个有担待的人,若是不然,胤禛倒也不怕去掰扯一番。”

佟国维早就听说胤禛练达,却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他面对这种指控却居然波澜不惊。佟国维对胤禛的好感不由得加多了几分。佟国维小心斟酌着用词,道:“四爷应该知道郭琇此人?”

胤禛点点头,道:“那位参了明珠,徐乾学的铁胆御史?胤禛听过他的名字,据说皇阿玛也极器重他的风骨。怎么,是他参我?”胤禛多少有些诧异,被郭琇参?郭琇从来都只是打老虎得狠角色,他斗明珠就是明证。胤禛虽然是皇阿哥,可是至今不过十二岁,无权无势。他感觉好像自己还不够分量。此时,倒是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佟国维像是料到了这种反应,微微一笑,道:“正是。郭琇现在已是左都御史了。奴才看到参奏也是吃了一惊。故而奴才先将这份折子压了下来,想先跟四爷商量一下,再看看怎么处理。”

这话透着的玄机就更多了。胤禛细细地品味着话中的滋味。一种含义是佟国维向胤禛示好,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胤禛先前套瓷儿的那一些话的缘故,第二种却不乐观,可以是一种有底牌的要挟,佟国维有了这份参奏在手,就算是捏住了胤禛的软档。但是如果真是要挟,胤禛却又看不出佟国维的目的何在?

胤禛略一沉吟,道:“多谢佟相美意,只是这件事情,胤禛确实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违反了哪条章程,弄到郭大人如此大费周章的来参奏。胤禛路遇戴梓意欲跳水自尽,救了他上来,知道他吃官司,无处栖身,便提供了他一些便利而已,没有什么出格的事啊。”

佟国维道:“四爷的话,奴才自然是深信不疑,不过郭琇奏折中称:‘皇四子雍贝子胤禛,以一己之私,置国法于罔顾,刻意维护戴梓奸佞之徒。刑部诸人忌惮皇四子贵胄身份之余,拖延审决其勾结东洋之大罪,以致戴梓以孝懿贤皇后崩殂天下大赦故,仅得革职处分’。此折一旦到了皇上这里,必定是要过问的。戴梓的案子虽说不是重案,却也是皇上钦定,其中又碍了南怀仁的情面,若是真的皇上觉得四爷参与其中,怕也不妥,四爷就算不吃挂落,也得很费上一番唇舌。”

胤禛点点头,道:“佟相所言极是。胤禛没有干政的心思。救戴梓性命之时,也只不过是想,佛家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没有和刑部打过什么招呼。若是刑部是因为胤禛之故,拖延了戴梓的案子,那胤禛即刻上折子给皇阿玛自请处分,也请皇阿玛定刑部相关官员渎职之罪。”

这话当中自然是有水分的,胤禛自己虽然没有出马,但戴铎确实是打了招呼给刑部,但此刻胤禛这几句说出来倒也掷地有声。

佟国维摆摆手,道:“四爷,这件事其实也不用如此处置。若是四爷信的过奴才,不妨就交给奴才可好?”

胤禛心中有些犹豫,他还不能确知佟国维的动机,只得虚着应付道:“若是佟相愿意帮胤禛,自然再好不过。只是这位左都御史,怕是谁的帐都不买。以风闻之事就敢参奏胤禛,胤禛只是希望,这件事情,不要连累了佟相才好。”

佟国维看上去成竹在胸,道:“四爷,只怕这件事不像四爷想得这般简单,奴才现在还只是推测。试想,此事绝非什么大事,郭琇是如何得知?为什么还会如此大费周章写了参折?”

胤禛点了点头,道:“如此,就烦劳佟相了,胤禛须得回宫复命去了。”

佟国维于是亲自送了胤禛出府。胤禛刚刚上马,就发现还有一顶绿呢轿子还停在佟府门前,心里也飘过一丝疑问,终究惦记着回去缴旨,没有再做计较。

佟国维目送着胤禛打马离去,旁边一名管家马上走了过来,低声道:“主子,高大人还在主子书房之中候着呢。”

佟国维点了点头,便随着管家一路快行,来到书房。一进门,便先告罪:“让澹人(高士其字)久等了,真是罪过罪过。佟某刚才送走了四阿哥,便急着赶了过来。老兄今日特地留下来,可是有什么要事要商讨?”

高士其苦笑了一声,道:“平常的事,又岂敢在这个时间打扰佟公,贵府尚在丧期,举家怕都忙得昏天黑地。只是士其确有要事,只得不识相了,还请公爷见谅。”

佟国维见高士其一脸的难色,便也凝重了神色,问道:“究竟何事?连高相您也如此为难?”高士其此人,一贯游走在索额图和明珠两派之间,聪明绝顶,又最是滑头,康熙颇为欣赏他的机智诙谐,所以一直圣眷很隆。两人虽然同朝为臣,却交往不甚深,所以,佟国维实在想不出高士其怎么会在犯难的时候找到自己。

高士其紧锁着眉头,道:“士其前些日子收到索相邀约,让士奇过府一叙,士其也是面薄,便去了。索相说了些话,令士奇百思而不得其解。今日借祭奠之际,特来向公爷讨教一二。”

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22章 围猎(六)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361章 风云渐起(七)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87章 问鼎(十一)第74章 从军(五)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372章 风云渐起(十八)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23章 兄弟(一)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241章 浑水(二十二)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32章 八阿哥(四)第70章 从军(一)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5 诤臣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156章 洗三第21章 围猎(五)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233章 浑水(十四)第51章 初识愁滋味(五)第110章 嫌隙(五)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173章 南巡(四)第63章 何去何从(四)9 喜讯一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223章 浑水(四)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255章 议储(七)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198章 风雷涌动(五)第385章 问鼎(九)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248章 议储(一)第80章 出征(三)第377章 问鼎(一)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87章 督抚之争(十三)第180章 科举弊案(二)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45章 麻烦(五)第140章 二征葛尔丹(七)第272章 尘埃落定(十五)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374章 风云渐起(二十)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67章 何去何从(八)第136章 二征葛尔丹(三)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229章 浑水(十)第77章 从军(八)第304章 南山遗恨(三)第252章 议储(五)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65章 何去何从(六)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257章 议储(九)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14 家祭一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328章 万寿(五)第232章 浑水(十三)第78章 出征(一)第180章 科举弊案(二)第329章 万寿(六)8 裕亲王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第203章 风雷涌动(十)第358章 风云渐起(四)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393章 完结篇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