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何去何从(七)

康熙探究地看了胤禛一眼,道:“说吧。朕不怪你。”

胤禛道:“儿臣听师傅们教导说,文臣死谏而武将死战,自古读圣贤书之人,无一不注重修身,要有谏臣名节。国有诤臣可以为鉴,皇阿玛用人也一贯以其人清廉之名如何以为考核标准。此次郭琇参奏儿臣,虽说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儿臣还是佩服他的胆识的,若是事君不诚,断然不会冒此天下之大不韪而参奏儿臣。皇阿玛所指的求名,儿臣也不得其解,还请皇阿玛教诲。”

康熙闻言有些惊讶,疑道:“你是在为郭琇求情?为什么?”

胤禛郝颜道:“儿臣觉得此人敢言常人所不能言,实在难得,倒不是因为他参了儿臣。”

“如果以你为帅,择将才之时,你认为是有胆有识好,还是单有血气之勇好?”康熙突然问道。

“自然是有胆有识好。” 胤禛被问得愣了一下,随即脱口而出。

“你还是纸上谈兵,不仅要多读些书,还要多多实地历练才好。”康熙笑道:“依情景势不同,选择当不尽然也。治国如烹小鲜,有时要急火猛攻,有时却要微火慢熬。情、理、法三者皆不可废。朕看,你对朕关于郭琇的论断并不赞同,可对?”

胤禛略一停顿,还是道:“请皇阿玛恕儿臣鲁钝,儿臣确有疑惑。”

“起码你能对朕说实话。朕说过,不怪你。朕对郭琇有两种看法:一是,单凭一时之勇,不顾及大局。郭琇身为台阁大臣,就需要从朝局全局出发,而非单看某一层面。以他参明珠为例,明珠固然是结党营私,罪有应得,然而,在他的参奏之中,罗列明珠罪款十余条,条条几乎都是当诛之罪。而且,还同折参了明珠一党几十人,建议朕将这些人交部议处。明珠一直位居中枢,若是他真的如此不堪,而朕又重用了他这么长时间,那么朕成了什么?这就是于理不合。明珠上书房当差几十载,也算是功劳颇多,若是真的杀了,朝臣虽不敢言,只怕也会存了帝心难测,人人自危的念头,与情也不符。明珠经营久已,相与的官员在京的,地方的一大堆,如果朕真的按照郭琇的建议,把他们都处置了,谁来办差?空缺又有谁来补?郭琇受了法家的影响太深,严刑治乱世,而如今情景不同了。”康熙既像是对胤禛又像是对自己说道。

胤禛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而且他知道康熙还有一层顾虑,若是真的全部灭了明珠一党,就会让索额图一派独大,这才是触动康熙心底最深处敏感神经的。

康熙接着道:“其二,你应当听说过: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目下官员,大多贪图前程利禄,所以就贪赃枉法,为国之蠹虫,也为朕所不取。然而也有些官员,贪图的不是这些可见的利益,而是名声。有欲,则不正,则不诚。郭琇,朕也有此顾虑啊。”

胤禛道:“皇阿玛,皇额娘,师傅都曾经教导儿臣,要懂得事君父以诚的道理。”

康熙道:“这就对了,存了这个心思,抱着要做名臣的念头,就做不到以诚待君父了。朕所不取郭琇的,也就是这一点。他专捡大员要员,朕身边之人,甚至皇子阿哥来参,很有些私意在里面了,好像无以不能为朝中第一名臣。再者,若是按照他所说的,朕身边都是些奸臣佞臣,连儿子都是不法之徒,朕又能够圣明到哪里去?朕要他这个名臣又有何用??”

胤禛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康熙武断了些,但嘴上却只能“诺诺”陈是。

康熙又道:“朕对郭琇是寄予重望的,所以对他更是要多加磋磨,以导其行入正途。这次事情,他也是德行有亏,他对钱珏偕私报复,岂是磊落君子所为。朕怎能不给他些教训?”

胤禛这下对什么是帝王心术才算有了一点浅识。不过,照着康熙所言,好像对郭琇不打算重处,便稍稍放下心来。郭琇在清流之中名声相当不错,若是为了这件事情,挨了处分,胤禛不免也要被那些清流诟病,所以还不如索性为郭琇开脱。自己拼着挨康熙的处分,换一个戴梓再加上赢得清流的好感来的合算。戴梓的事情说大也不算大,跟自己的瓜葛也不算太深,孝懿贤皇后刚刚过世,无论如何康熙也不会太对自己下重手。

胤禛便道:“听皇阿玛言下之意,也只是要对郭琇略施薄惩,儿臣恳请皇阿玛免了他罚跪吧。他毕竟是左都御史,跪在阶下,其他大臣们见了,面上也不好看,再有些势利眼的,不免作践了郭琇。这件事情,究其源头,是儿臣见戴梓是个人才,起了爱才之意,虽说干预不多,但是依国法而言,说到底,终究是有错,还请皇阿玛降旨处罚。如此,既正了国法,让郭琇也不会生了皇阿玛是因维护儿臣才罚了他的心思,让他能自己好生反省,这样才是顺了皇阿玛您的本意。儿臣这点想头,还请皇阿玛俯允。”

考虑了一会,康熙点点头,道:“你能这么想,很好。这件事情你却有所做不妥之处。这样吧,朕就摘去你一颗东珠,再罚一年的例银以为惩戒。还有,从今天开始,你就在结庐之中圈禁三日,也好好反省一下。”

本来摘去东珠,算是皇子极其没有面子的事情,但是胤禛对于这种反而不是很在意,无非一样饰物而已,有什么可以计较的?赏与罚本来就在康熙一念之间而已。而且比起胤禛的实际所得来,算是值得的。罚银就更不算什么了,一年才六千两。倒是圈禁比较难过一些。

康熙瞧着胤禛,微微一笑,道:“如何?朕罚得太重?”

胤禛闻言惶恐道:“儿臣岂敢做如此想。儿臣叩谢皇阿玛恩典,皇阿玛已经在尽力保全儿臣了。”

康熙道:“你知道就好。你等下传朕口谕给郭琇,叫他起来吧。然后去告诉佟国维,郭琇免交部议处,降五级使用。还有,告诉佟国威,以后不要和朕玩把戏,朕不是可欺之君。”

听着前面的,胤禛尚乐滋滋的,不想最好一句,惊出他一身冷汗来。

他正要领旨辞出,康熙道:“十三阿哥胤祥也到了进学的年龄。朕看你在所有阿哥之中,算学造诣最好,待圈禁完毕之后,你就多花些心思,教教你十三弟算学吧。”

第328章 万寿(五)第269章 尘埃落定(十二)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44章 麻烦(四)第225章 浑水(六)第71章 从军(二)第325章 万寿(二)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第123章 波澜横生(六)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12 郊迎二第237章 浑水(十八)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79章 出征(二)第212章 惊变(八)第92章 首战葛尔丹(八)第377章 问鼎(一)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17章 围猎(一)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135章 二征葛尔丹(二)第90章 首战葛尔丹(六)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21章 围猎(五)第45章 麻烦(五)第384章 问鼎(八)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249章 议储(二)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245章 浑水(二十六)第214章 惊变(十)第301章 意动第252章 议储(五)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257章 议储(九)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67章 国事家事(五)第18章 围猎(二)旅欧杂记布鲁塞尔一第93章 又生风波(一)第222章 浑水(三)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373章 风云渐起(十九)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252章 议储(五)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209章 惊变(五)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73章 从军(四)第327章 万寿(四)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06章 惊变(二)第20章 围猎(四)第229章 浑水(十)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72章 从军(三)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第171章 南巡(二)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7 成长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178章 南巡(九)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74章 从军(五)第371章 风云渐起(十七)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29章 万寿(六)第248章 议储(一)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