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

关于生母,原本就不在旖景的记忆里,为了不让她伤心,大长公主极少在孙女面前提起已经逝世的长媳,可在旖景幼年的梦境里,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个妇人,背着阳光站在离她远远的地方,眉目模糊。倒是继母偶尔会提起,说的无非是才华出众,贤惠温婉——那倒是,譬如张姨娘用那等龌龊法子爬了主子的床,大长公主一怒之下要发落了她,当年多亏了旖景生母温言劝慰,才能留在国公府里跋扈多年。

前世时旖景虽知三娘对庶女的身份心怀芥蒂,以致一直对崔姨娘冷若冰霜,逃避着她是“小妇养的”这个事实,但也一直不知道生母曾有将三娘记在名下亲自抚养的打算,更不知道这就是三娘屡屡与自己作对的根本原因。

旖景觉得十分疑惑的是,究竟三娘是从什么时候知道了这些事情,又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芥蒂。

当她可怜兮兮地趴在祖母的膝头,忐忑犹豫地询问:“祖母,母亲真的是因为我才……”

大长公主一把搂住她,用力拍打了几下肩膀:“不许胡说,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看着孙女儿哀伤疑惑的眼神,究竟还是不忍,大长公主才将前事说明:“你娘身子本就不算康健,头胎又是怀的双生,生产时就很有些惊险,后来太医也说,怕是将来生养艰难……你娘当初只以为再不能有孕,为子嗣考虑,又看着崔姨娘是个老实的,一方面又有打小侍候的情份,这才作主抬了她……崔姨娘性子柔弱,怀孕后又被诊出是个女儿,你娘也是担心三娘庶女的身份会受张姨娘欺压,这才起了将她记在名下的念头……不想崔姨娘未至临产,你娘也被诊出喜脉。”

“虽然太医说你娘身子凉弱,极有可能保不住这胎,也说过产后或许会有凶险,可你娘依然坚持着要将你产下,十月小心呵护,才顺利把你生了下来,当年我还记得你娘的欣喜模样,将你抱在怀里就是不愿撒手,可是太医说的话竟然成真,自从生产之后,你娘的身子越发羸弱了,不到两月竟然……”

大长公主长叹一声,随即又严肃了神情:“当年有了你,婉娘可是欣喜若狂的,如果保不住你,想来她也会怪罪自己……只要你健健康康长大,平安顺遂一生,婉娘在天之灵也能得个安慰,如果因为三娘那句恶语就有了心结自怨自弃,婉娘在天上也会伤心。”

原来她之所以能来到这个世上,竟然这般不易,是她的母亲豁出性命才让她有了生的机会……三娘说她克死生母,也不全是无中所有……想她前世挥霍的十八年,最后落得个那般境地,自己死了也就罢了,还害得无辜之人丧命,更连累家族亲人蒙羞……当得知自己“毒杀亲夫”“畏罪自尽”的噩耗后,不知祖母与父母要如何面对楚王……

旖景将面孔久久埋在祖母的膝头,只觉得面颊火烧火燎的炙烫,过了许久,方才抬起头来:“祖母宽心,孙女儿才不会自怨自弃,必会平安喜乐,一生顺遂,以报父母养育大恩。”

愚钝与屈辱的人生只要一次就够了,这一世要做的事情太多,她哪里有时间自哀自怜,更没有颜面黯然神伤。

大长公主见旖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里也实在安慰,却听旖景话音一转:“虽说孙女儿打小就没了生母,可继母一直待我视若己出,更别说还有祖母您的千般呵护,若是这样还自哀自怜,岂不成了不知好歹的人?要说起来,这世上比我可怜之人大有人在,远的不说,沨哥哥也是自幼丧母,并且还身染恶疾,祖母,沨哥哥果然如传言那般,活不到及冠吗?”

旖景半仰着小脸,目不转睛地看着祖母。

她清晰地看见了祖母眼睛里一掠而过的痛惜,心里便是一沉。

“沨儿也实在可怜。”大长公主缓缓地抚着孙女柔软厚重的长发,语气里似乎有些犹豫:“楚王妃走得早……他身子又是那样,莫说冠年,五岁时就险些……多亏了太医院那帮人还有些本事,把那孩子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调养了好几年,眼看着身子才好些……沨儿虽说自幼体弱,可实在是心怀抱负的好孩子,否则也不会身子才好些,就坚持要去翼州求学……这些年楚王为了他也是遍寻名医,只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吧。”

这么说来,八娘的话竟然是真的了,旖景又细细琢磨了一番祖母的话,感觉到似乎暗藏隐情,待要细问,一时又不知从何问起,沉默了一阵,方才勉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祖母,楚王妃过世这么多年,沨哥哥又……为何楚王伯伯没有想过再娶?”

莫说楚王是皇族,就算普通人家,元配早逝,独子又是个活不长的,为了血脉子嗣考虑,家主也会再娶贤妇,生下其他的儿子来继承家业,就好比旖景生母过世,父亲膝下也已经有了两子两女,还都是健康无疾的,也照样娶了继母,这才符合世情,相比之下,楚王府的情形未免太过蹊跷了一些。

大长公主起初还不曾疑心其他,听了这话后未免觉得有些惊异,笑问旖景:“沨儿这些年都在翼州,你见都不曾见过,怎么竟关心起这些事来?”

旖景早有准备,浅浅一笑:“原是今日见着六妹妹在看《溟山文集》,可巧是沨哥哥抄录的版本,一时姐妹们谈论起来,都钦佩沨哥哥的才学,孙女儿后来又因为三姐的话……感伤了半日,不觉想起了沨哥哥。”

楚王府里的那些陈年旧事,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大长公主有些犹豫,可看见孙女儿一脸好奇的模样,又想着两家毕竟是亲戚,更是时常来往的通家之好,孩子们渐渐大了,知道些事也有好处,当然,那些不为人知的阴私事还是要暂时瞒着才好。

衡量了一番,大长公主才斟酌着说了一段往事。

原来还得追溯到老楚王了。

当年镇国公谢晋本也是前朝东明潭州参将,与高祖虞兴邦乃结义兄弟,后高祖在楚州起兵,第一个联合之人就是谢晋,两人义气相投,谢晋二话不说也在潭州举起了反旗,拥护高祖起兵。

哀帝闻变,勃然大怒,遂以谋逆之罪抄灭谢家族人,谢晋预先做了安排,让父母妻儿逃离锦阳京,去楚州安顿。

不想中途出了变故,妻子、长女意外与家人失散,音讯全无。

谢晋有一贵妾齐氏,膝下子女双全,自去楚州,在内孝养公婆、教管子女,还时常于军营效力,缝补盔甲、削制箭簇、照看伤兵,因此贤名四传,又因谢晋元配始终没有音讯,大家只道凶多吉少,于是这个齐氏,自然而然就被谢晋扶为了正妻。

齐氏有两子一女,女儿云清本是行二,可因长姐也同样音讯全无,因此她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谢家的嫡长女。

“清娘在楚州,与我们几个也是一处长大,自幼与二哥青梅竹马。”大长公主说起这段陈年往事,也是不胜唏嘘:“后来大隆建国,父皇本欲封谢晋为异姓王,却被婉拒数回,只得退了一步,封他为镇国公。”

虽是如此,可新兴勋贵与前朝遗臣无不知谢晋厥功至伟,而谢家在前朝东明时也是望族名门,他的嫡长女,一时成为勋贵与世家风涌求娶的名门淑女。同时,几位皇子皆未婚配,尤其是年岁最长,又由严后抚养长大的二皇子,更是都中贵族们眼里的“贵婿”之选,无不希望家中女儿成为二皇子妃。

“母后深知二哥与清娘两情相许,有意撮合他们两个成就姻缘,镇国公当然不会拒绝,可当时江山初定,北原人还盘据在朔阳城,战乱并未结束,二哥随军作战,婚事一度就耽搁了下来,但母后还是在有意无意间,把二皇子妃将是镇国公府嫡长女的话泄露给贵族们得知。”

可就在这个时候,镇国公元配梁氏忽然现身,并且直指当初是中了齐氏的设计,以致与家人离散,梁氏带着长女隐姓埋名,在市井中历尽艰难,好不容易才存活了下来。

镇国公起初还不信,可经过一番暗中调察,竟然发现齐氏当年果然做出了那样的恶事!

齐氏被休,云清嫡长女的身份当然就被剥夺,成了庶女。

但镇国公与皇室联姻的消息已经在贵族圈里传扬开来,无论是谢家,还是皇室,都不希望婚事作罢。

“母后本就重嫡庶,自然不会同意一个庶女成为皇子正妃,二哥虽然心有不甘,后来也只能娶了清娘的嫡长姐。”大长公主说道:“可二哥对清娘始终念念不忘,得知她在家里处境艰难,更是难以释怀。”

听到这里,旖景已经明白了,老楚王当年无奈之下才娶了眼下的老王妃,可他的心,却一直在谢云清的身上,因此后来才求了高祖与严后,纳了谢云清为侧妃,谢家两个女儿都嫁入了楚王府,老王妃生下楚王,谢云清也生下了镇国将军。

若是梁氏没有出现,齐氏的阴谋不被揭穿,谢云清一定会嫁给老楚王为正室,那么镇国将军作为嫡子,自然能继承楚王之位。

虞洲当初咬牙不甘,说世子之位本应属于他,必然是基于这个原因。

又听祖母继续说道:“二嫂心地善良,性情柔弱,对清娘又心怀歉疚,自从清娘入了楚王府,她待清娘甚是亲密,这一对妻妾之间,处得甚是容洽,故而二哥虽宠爱清娘,对二嫂也一直尊重。”

旖景却暗中思忖,老王妃宽容大度,可那位侧妃却未必甘心,否则她的子孙也不会有如此深重的怨念,不愤王位被兄长继承。

“二哥本就是重情重义之人,清娘病逝之后,他郁怀难解,不多久也跟着去了……”大长公主与老楚王兄妹情深,提起哥哥的死,眼圈不由也有些湿润:“你楚王伯伯的性情肖似他的父亲,也是重情重义之人,当初楚王妃过世,他也是哀痛欲绝,再加上沨儿的身子本就羸弱……也是担心有个万一,娶妻不贤的话,反而会害了沨儿。”

当大长公主说完了这段旧事,已经是到了夜暮四合之时。

旖景回到绿卿苑,又是一晚辗转反侧,把祖母说的话反复思量,渐渐咂摸出其中可能的隐情来,虞洲的不甘,必然是基于这一段往事,可谢云清病逝时,他还没有出生,祖辈的恩怨对他当不会有这么重的影响,他之所以怨愤不甘,想来是出于镇国将军的灌输。

镇国将军之母做了十多年的嫡长女,又与老楚王两情相悦,本应成为王妃,无奈齐氏奸计败露,她的身份也有了云泥之别,虽说因老楚王重情,坚持纳了她为侧妃,可她难道就真的不会介怀?就算老王妃宽容,待她亲厚,可妻就是妻,妾就是妾,最直接的区别——她生下的庶子无论如何都不能继承王位。

侧妃一定心怀怨念,故而对镇国将军灌输了那等观念——楚王府的一切,本应当属于你!

想来镇国将军自幼就心怀不甘,可他那时却无能为力,直到娶妻生子,心里的欲望才膨胀得不能自抑。

旖景想起祖母提起楚王妃病逝,与世子五岁时也险些夭折之时,神情里分明有些愤怒……其中必有隐情!

难道果如自己猜测那般,楚王妃的死与世子的病是人为造成!

再往深想,如果世子仅仅是病弱,还不至于让楚王戒备到如此地步,前世之时,关睢苑一应药膳饮食,都只能由罗纹与管事嬷嬷经手,就连镇国将军夫人,都不能踏入关睢苑一步!楚王担心的,无非就是有人会加害于世子。

楚王为何会有此担心?无非是因为曾经有人加害过世子,甚至于楚王妃的死,也是因为一场阴谋。

楚王重情,可身份毕竟在那里摆着,就连老王爷当年,不也在无可奈何之下娶了心上人的长姐为正妻?如果楚王妃当真是因为病逝,楚王就算不愿续娶,老王妃甚至太后也不可能放任不理,可她们两位却默许了楚王的作为,这是否也间接说明,楚王妃的死另有蹊跷?

试想一下,如若楚王妃的死是因为中毒,世子的病也是因为中毒,楚王大可以维护世子为由,拒绝再娶妃。

可眼下的情形……镇国将军依然住在楚王府里,将军夫人甚至还掌握着王府中馈,不像是受到怀疑的人,如果楚王妃真是因为中毒而亡,被镇国将军推上来顶罪的那个凶手是谁?

这一切仅是建立在楚王妃被人毒杀的设想上,因此一时也难以找到清晰的头绪,但旖景相信,只要这个设想能得到证明,那么前世害死自己与世子的元凶就能锁定,必定便是镇国将军一家!只要锁定了元凶,再想办法暗中查探,一定能找到凶手的把柄。

经过今日与祖母的一席长谈,旖景感觉到祖母必定知道其中的隐情,可因着自己年龄还小,又事涉皇族秘事,祖母心怀顾虑,只怕是不会把知道的那些阴私事说给自己听,究竟要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呢?

辗转反侧,直到夜深。

脑子里记挂着的事太多,以致梦境凌乱缤纷,清晨醒来,却偏又不记得曾有何人入梦了。

虽说睡得不安稳,可铜镜里映出的容颜却不见半分憔悴,肌肤依然有如新绽的玉兰花,面颊隐隐透出浅樱的绯红,晨风扑面,缓缓消解了脑子里的困乏,旖景深吸了一口起,转身之时,已是神采奕奕。

崭新的一日,绿卿苑依次迎来了好几拨访客——

最早来的是二夫人利氏,她穿着一件半新的大红色牡丹褙子,华丽高耸的福髻上插着两对扁金花簪,佩着纽金衔珠凤钗、红翡玉钿,压鬓是一朵艳丽的海棠绢花,脖子还挂着玛瑙坠领,看上去端的是富贵逼人,珠光华气。

落坐之后,利氏与旖景进行了如下对话。

“五娘可知道你二姐被太夫人罚了禁足?”

“二婶子快尝尝,这是今年的明前茶,最是清新可口的。”

“你二姐人笨口拙,最是不得太夫人喜欢,可都是一样的孙女儿,罚也要罚得人心服口服吧。”

“春暮,快去拿一碟子翠玉豆糕来,二婶子往日最是喜欢不过的。”

“分明就是三娘的错,怎么连着华儿也一起受罚?”

“二婶看看我的针线,是不是比从前精进了?”

“五娘!好歹华儿是你的姐姐,往日又一惯是维护着你的,你就不能去求求太夫人,免了她受罚?”利氏拉长了脸。

旖景暗叹一声,脸上便露出了诚惶诚恐的神情:“侄女不知二姐因何受罚……但想来是真做错了事,只要二姐去祖母跟前儿道声错,祖母必会原谅了她的……祖母眼下还恼着二姐呢,侄女实在不敢替二姐认错。”

利氏铩羽而归。

紧跟着来的人是崔姨娘,一番告礼,诸多推辞,好容易才让她侧身坐在了锦墩上,却捧着茶欲言又止,那尖尖的眉头拧成一个纤丽的结,因为一晚辗转,仿若细笔画成的眼睑下,带着一抹淡青,虽然略显憔悴,更如捧心西子,浑然天成的病弱之美。

“五娘,都是你三姐的错儿,才让你受了委屈。”

旖景保持着婉然的微笑,却没有说话。

“她是个要强的性子,往日就常常冲你挑衅,全是她的不该……可她也实在没有坏心。”崔姨娘忐忑难安,眼圈泛湿,就像受了不尽的委屈。

旖景依旧莞尔。

“国公夫人罚了她禁足,我求了夫人,想去劝解一番她,可她不愿见我……”声音低了下去,崔姨娘似乎要落下泪来。

旖景垂眸,看着碧绿的茶叶,在温水里舒展着翠意。

“就怕她越发想左了,五娘,能不能去求求夫人,让她免了……”

“姨娘,三姐要强,我一惯是知道的,姐妹们之间偶有争执,夫人与祖母一贯也只是劝说,就算责备几句,也只是浅斥。”旖景终于忍不住,淡淡开口:“往日三姐与我争执,夫人何曾重罚过她?却不想她心里还怀着这样的怨恨!”

“可她……”

“当初母亲想要将三姐记在名下,本是一片慈心,可母亲不幸身故……难道我愿意如此?三姐有怨,可不当怨我,难道姨娘认为,我真是克死母亲的罪人?难道我真应当承担三姐的怨愤?”

“婢妾万万不敢!”崔姨娘大急,眼泪夺眶而出:“若非夫人宽容,婢妾哪里会有今日,也不会有三娘……”

“三姐屡屡与我争执,我原不知是因为什么,昨日方才知晓。”旖景有些不耐,微微蹙眉:“姨娘明知三姐介怀庶出的身份,又为何将这些旧事告诉了她,让她越发不甘?”

崔姨娘惊讶地看着旖景,似乎想分辨什么,可最终,只是默默垂泪。

“姨娘若果真为三姐打算,应当解开她心里的芥蒂才好,而不是来求我,我与三姐毕竟是姐妹,只要她不再埋怨,我也不会计较这些过去的事情。”

旖景摇了摇头,不再看梨花带雨的崔姨娘。

当一个长辈在面前哭哭啼啼,她是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安慰。

这时秋月掀开帘子,不满地瞪了两眼崔姨娘,禀报道:“五娘,国公爷来了。”

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变之前,引燃后院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世俗,忽生阴郁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绝阴谋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亲,突降艳福第两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响,是为何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从此之后,再不分离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产,朗星挨踢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六百零五章 惨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计,更改姻缘第九十七章 蛇蝎比之,尚有不足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三十六章 烟花坊里,疏梅楼外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锣密鼓,挖坑布陷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计划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闲谈”,却生惊疑第两百九十六章 夺秒赴险,争分劝谏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两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两难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七百零八章 决断不易,步步相逼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一百章 心有抱负,强势而立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无疑,绝不饶恕第一百二十三章 携手合作,并肩共进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准备归楚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论,忠义难全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剑指白衣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动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缨望族,清高太甚第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第四章 梦时梦醒,愧疚如山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脱胎换骨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恶母狠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剑指白衣第两百一十章 长卷之上,共画来年第两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响,是为何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远庆九年,悄然而至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与猪,各有用处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归来,一段旧怨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难捺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筹谋第七百一十六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牵涉党争第四十一章 突生祸事,马*婚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计试探,莫名好友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七章 娘子撑腰,丫鬟树威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时愤怒,便埋祸根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争执爆发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游灯河,敞开心扉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七百一十章 显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三百一十章 一语成谶,前路未明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无憾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见端倪,终究难测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汉,江薇婚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强辞夺辩,委实傲奴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变故,传言四起第六百五十七章 艰难决断,依计而行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布局,一方收网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忆了,怎生是好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八十三章 一时善意,却结恶缘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阖墙,纵容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