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东宫有喜,圣上赐恩

古诗有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不知空山古刹的桃花是否当季,只眼前慈安宫里,多数芳菲并未绽颜,却已经错过了花期,只有少数顽强的朱桃玉李,有些寂寞的绽放枝头,少了往年云霞蒸蕴般的盛放。

西苑里,浅渠畔的几树梅红,更是早已凌落,流水无红,映出空枝伶立。

旖景站在此情此境,遥想着旧年三月,芳林宴时。

那会子正是梅落,花树下的少年,负手而立,肩上散乱着春阳明媚,与清风卷下的梅香,她从身后遮住他的眼睑,没有出声,却已经被他猜准。

轻轻一笑。

“五娘果然是大姑娘了,越发婉静,再不像早几年前,一到慈安宫就缠着我们戏耍。”

旖景侧身,却见如姑姑不知何时已经立在浅渠畔,看着她笑得意味深长。

“我这回入宫,原本是担心大姐姐被‘扣留’,不想竟是我成了‘有来无回’。”旖景故作一叹。

额角便挨了如姑姑一戳:“太后娘娘千秋将至,又多时未见五娘,瞧您来了欢喜,才留您小住呢,原来五娘却嫌宫里头闷,我可得将这话回了太后娘娘。”

旖景立即“悔之不迭”,缠着如姑姑便是一番讨饶,又问起皇后:“娘娘可还在与太后说话?”

早先皇后来慈安宫拜会,瞧见旖辰姐妹,还“询问”了两句可曾受惊,太后原本不知何故,才接着这话问究竟何事,旖辰与旖景本不想细说,皇后却将王府春宴上琼衣的所作所为交待了一回,正是三皇子虚虚实实那一番话,旖景打量着皇后并未生疑,倒是松了口气,只太后一听究竟,哪里不知是丽嫔在兴风作浪,气得险些摞了茶盏,皇后连忙又禀报了一件喜事——

却是太子妃被太医诊出了喜脉,有了身孕。

太后方才转怒为喜,这么一高兴,便先“赦”了旖辰,说丽嫔之疾想来没有大碍,让她不需理会,却将旖景留了下来,要让她陪着过生辰。

皇后便又与太后商量千秋宴的事儿,旖景先送了旖辰,又安慰了几句,让姐姐别担心丽嫔这边儿——徐家父子俩这回遭祸,定是祖母与父亲商议的结果,用意无非是给丽嫔一个警告,她今后再不敢刁难欺负旖辰,只要丽嫔服软,父亲便会收手,并不会将徐家如何。

等转回慈安宫,听说皇后还没离开,旖景不便打扰,这才逛来了西苑。

“皇后原本是想趁着‘双喜临门’,劝说太后改变主意,将千秋宴筹办一番,可太后娘娘依然还是不愿,只说当日自家人一块儿乐乐省事。”如姑姑说道:“娘娘已经告辞了,五娘进去陪着太后说会子话吧。”

旖景才跟着如姑姑进了偏殿,却听太后正在询问内侍,徐家父子究竟捅了什么漏子。

虽说笃定是自己父亲的手笔,旖景却也不知其中详细,连忙蹭到太后身边儿洗耳恭听。

“要说这事情,原本发生在年前,城中东兴坊里住着户人家,听说是姓余,经营着一间墨砚纸笔的商铺,也算是能丰衣足食,岂知家主余翁病逝后,他那个独子因没了长辈管束,结识了一帮狐朋狗友,迷上了赌钱,没两年就将家财败光,把商铺、宅子都填了赌债,老母亲一气之下也撒手人寰,老婆也与他和离,带着女儿回了娘家,这余大郎且只好窝居在友人家中,悔恨之余,倒也没再下赌场,往日就靠着卖笔字画为生。”

“余大郎将家财败尽,手头却还留着一方祖上传下来的砚台,听说是稀罕的,有不少人寻他收买,他却称这是父祖所留,唯一的念想了,怎么也不肯转手,事情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徐文林耳中,打探得知那砚台正是他多年寻买不得的,便找到余大郎要重金收买,余大郎依然不愿,徐文林却不甘心,嘱咐徐寺丞,让他给那余大郎施压。”

“结果徐寺丞就令了家中的豪奴,将余大郎一场好打,夺了砚台,只扔下了五十两银子,余大郎本是不服的,可余家已经大不如前,他又遭了一场打,不敢再得罪官宦,不想南浙事发,一众污吏皆被处刑,便有人劝那余大郎,称南浙污吏之中,尤其那些仗势欺人,侵吞良民家财之辈皆受重刑不赦,可见圣上最恨欺压百姓的官员,这还是在天子脚下,徐家竟敢如此,若是被圣上得知,必不会轻恕,又给余大郎出了主意,说监察院彭向彭御史最是清正,何不拦轿申冤,余大郎果然听了劝,当真拦了彭御史的轿子。”

事发经过原来如此,旖景暗忖,看来自从父亲得知丽嫔刁难长姐,就打探清楚了这事儿,遣人劝说余大郎闹腾出来,不过徐家父子虽然仗势欺人,强买百姓之物,却也没有害人性命,假若丽嫔“明白”,这事儿大有转寰,父亲应是给徐家留了后路的。

太后又问:“听说丽嫔去了乾明宫哭闹?”

“回娘娘话,丽嫔是去为父兄求情的,可圣上并未允她入内。”内侍又禀:“眼下,还跪在宫前呢。”

“去,令她速回自己寝殿,就说哀家的话,徐家父子仗势欺民,本应受惩,若她一昧胡闹,还替父兄开脱,是否也想一并受罚?”太后冷声下令。

内侍尖声应诺,躬着腰飞快地退出了偏殿,旖景这才劝慰太后:“娘娘别为这等小事儿坏了心情,丽嫔到底是徐家的女儿,听说家中遭祸,求情也合情理。”

太后失笑:“景丫头倒是大度,你可别说春宴上的事儿,没有丽嫔与徐家的关系。”

“横竖她们也没得逞,我这么伶俐,哪儿能中了这么浅显的算计。”旖景大言不惭,见太后被这话逗得开颜,又再劝道:“大度的不是我,是大姐姐,她处在当中也甚是为难……娘娘,丽嫔心里焦急,免不得还会哭闹,莫如让个明白人儿劝她一劝……”

眼看着就快到太后千秋,兼又出了太子妃有孕的喜讯,丽嫔若是闹腾不休,未免会让太后烦恼,旖景又担心依着丽嫔的头脑,只怕没这么快“明白”,而徐家才出了祸事,莫说戚氏这会子不能入宫,就算她能入宫,只怕也规劝不住丽嫔,却想到春宴当日,许氏听说她要在王府小住,笑着告诉的那句话——冷眼看着,徐家也就只有徐帜是个明白人。

一念及此,当然便向太后推荐了徐帜。

于是当日,徐帜便得了宫里的旨意,称丽嫔闻听父兄之事,担忧之余病势更添几分,请她入宫陪伴开导,徐帜问得内侍竟是慈安宫太后遣来,自是明白了其中用意,暗暗琢磨一番——父兄之罪,可大可小,全看丽嫔对福王妃的态度了,但她深知这位姐姐,最是不能忍气吞声的,若真告诉她这是卫国公的“警告”,只怕不会服软,事后还会作乱,要想劝服,让家族免了这场“大难临头”,还得盘算个妥当的说法。

因此入宫之后,徐帜就有了以下一番劝言——

“姐姐,你当真是糊涂了,就算为了六殿下考虑,更不该为难福王妃才是,你仔细想想,王妃可是国公府的嫡长女,福王又是记在你的名下,说来咱们与国公府的关系,比贵妃、秦家还近着一层呢,偏偏你受了琼衣的挑拨……春宴上那事儿别说没成,就算成了,皇后也不会看着不管……好在王妃不计较这事儿,当真是出于对你的敬重。”

见丽嫔果然有了些悔意,徐帜再接再厉:“只说眼下,南浙污吏一事正闹得沸沸扬扬,偏偏咱家还捅了漏子,圣上正在盛怒当中,你可不能再犯了糊涂,卫国公如今最得圣上信重,这事情还得依靠着王妃从中斡旋呢,可春宴上的事儿,是瞒不住国公府几位夫人的,娘娘若是不先有个态度,卫国公怎么肯援手?娘娘可别只顾着颜面……想想将来吧,若要与国公府修好,可不能再挑剔王妃。”

丽嫔又再琢磨一番,仿佛是这个道理,就算苏氏五娘与六皇子不成,福王玉牒上的生母还是自个儿,只要笼络住福王夫妇,还愁争取不了国公府襄助?

遂也再不哭闹,又召了旖辰入宫,正式“坦承”了春宴上的事儿,并低声下气地求了谅解,又是请了旖景,大方地赏赐了几盒子珍宝“赔礼”,温言细语地恳求旖辰回一趟国公府,说服卫国公援手,让父兄免了这场牢狱之灾。

案子本不复杂,再加上丽嫔“明白”得及时,卫国公自然是“见好就收”,上了折子求情,最终顺天府审结,勒令徐文林交还那方砚台,并再赔了余大郎五十两银,余大郎便没再申诉,徐文林受了两日羁押,便得了自由,可徐寺丞身为在职官,却为一己之私,欺压百姓,虽有卫国公“求情”,牢狱之灾可免,但也受了杖责之刑,并且丢了官位。

丽嫔倒也没有不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说一个六品寺丞也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与卫国公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将来还愁长兄仕途不顺?反而规劝长兄韬光养晦,等到了时机再筹谋复起之事。

徐家这一场事端,以雷声大雨点小的势头就此揭过,除了彭向因此在京都又收获了不少名声,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而旖景依然在慈安宫小住着,等着太后千秋的到来。

这一日傍晚,旖景才陪了太后用膳,内侍便在殿外通报——圣上驾临。

身着明黄龙袍的天子大步而入,瞧见旖景也在,先免了她行礼,却重重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朕忘了一事儿,瞧见景丫头才又想了起来。”

旖景:……圣上,您日里万机、心系天下,咱不过区区一个闺阁,又能给您什么灵感?

太后也不明所以,看着天子满面孤疑。

却又听天子令人侍候笔墨,持笔在宣纸上疾书数行小字,封于密折,交给旖景:“朕早先令远扬拟诏,却漏了一条,景丫头就跑一跑腿,将这拿去御书房转交给远扬,让他添书于诏。”

太后恍然,与天子对视一眼,故作“不平”:“这都什么时辰了,还将人扣在宫里,沨儿可曾用了晚膳?”

天子汗颜:“国事繁忙,儿子也不得已……早前已经赐了膳,母后安心。”

“早先用了一道甜点,甚觉可口,景丫头就顺便捎上一盅去给沨儿吧,代哀家谢他替君分忧。”太后话音才落,便有知情解意的如姑姑先一步退出,令人去准备甜点。

旖景听说虞沨这时尚在御书房,心思已经飞出了几重宫厥,半点没留意这对天下至尊的母子,打量着她颇含深意的目光,轻轻快快地应了诺,手捧“密折”退了出去。

没有听见殿内天子的话——

“母后,明年远扬就快及冠,在这之前,朕有意替他择一良配……”

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隐瞒不察第二十一章 一见牵心,盘算姻缘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该此报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个误会,或生事故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第一百零九章 远道归人,骨*圆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六百八十章 “顽劣”六郎,新妇投缳第两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许氏不平第八十六章 一事变迁,混乱全局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别重逢,但享静好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计,更改姻缘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尘新世,一般哀凉第三百二十二章 时日太慢,婚期太远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七章 娘子撑腰,丫鬟树威第七百二十七章 鸿门宴近,斗志昂扬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尔之间,有若朝晞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议,仍有余波第七百三十三章 摆开阵势,好戏开锣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渐凉,男女秋月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窜下跳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个许诺,两世纠缠第六百零八章 西梁回讯,禁苑佳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鸿门宴近,斗志昂扬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愿,谢琦谋财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实陷井第十章 先发制人,小胜一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牵涉党争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见旧词,却署新主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四百二十章 归化遇袭,一个时机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计划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世俗,忽生阴郁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礼数,你待如何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荐”,大言不惭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乐姻定,卫冉入京第五百五十九章 机密外泄,决意废储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义难全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两百六十章 阴霾骤生,有客远来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远远不算第七百一十五章 转折一日,忽为侧妃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礼数,你待如何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蝎毒计,宋氏决断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第两百四十四章 悔在当初,痴心错付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结,动手清算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六百二十章 马革裹尸,还你自由第三百八十九章 痴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绝阴谋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头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黄氏扬眉第八十三章 一时善意,却结恶缘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筹谋,实难料定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为何因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强请赴藩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四百零三章 仗义执言,谁真谁假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愿洒脱,无奈世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间,小打小闹第六百七十章 尴尬王爷,抛之脑后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当初,爱恨无涉第五百九十五章 庆王拜访,阴谋逼近第一百二十二章 据实相告,哭笑不得第六百七十六章 卫冉“入仕”,子若为奴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五百一十八章 闺阁趣话,暗藏心机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布局,一方收网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衅有因,獠牙毕现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