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

午时,虞沨一行已在距离并州城三十余里外的官道,途经一驿,方才略作休息。

因着这突然的一道谕旨,连夜奔波,未经合眼,京都发生那起莫名其妙的命案与金相遇刺,兼着湘州本来不会发生的疫情,三件事情,表面上看没有丝毫联系,也极难引起旁人怀疑。

可对于虞沨来说,则都是偏离前世轨迹的事件。

无疑,这一世因为诸事更改,有的“注定”,已经发生了变化。

与他安慰旖景那番“饶幸”言辞不同,在虞沨心里,委实已经笃定湘州疫情为子虚乌有,正如他后来分析那般,十之*是金相已经决定了破釜沉舟,联合湖南都司欲行谋逆之事。如此便也解释了姚会那个一无是处的纨绔何故“醉死妓坊”,还有朝不保夕的金相何故突然“遇刺”。

旖景的直觉不错,这是一个陷井。

金相那一出,显然便是苦肉计,目的大概有三,一是拖延时间,防备着圣上大怒之下,将他立即收监或是软禁,使他无行事之机,金家毕竟是大隆功臣,自从建国,三十余年来呼风唤雨、权倾三朝,若无罪证确凿,圣上突然将金相治罪必引朝野震动,莫说朝臣中金相党羽会群情愤起,更要顾忌的是直隶与外郡那些追随金相多年的执兵卫所,金相这一伤,将事情突然导致了扑朔迷离,又因“养伤”之故,自是不能回应秦相一党的指证,圣上无论如何,都得等他“痊愈”。

其次,只怕也是有让圣上放松“警惕”之意,毕竟太医诊断金相伤势极险,这苦肉计如此逼真,金相“死里逃生”“伤重不起”,自是没有精力谋划诡策。

再次,或者称更为重要的,只怕也是演给袁起看的一场闹剧,好进一步将他的阴谋完善,使袁起信之不疑。

那么姚会的死,也是为了让袁起相信金相“起事”的阴谋。

虞沨相信圣上并没有洞察金相已生谋逆之心,对湘州疫情一事应是半信半疑。

多数是怀疑金相“敛财”之计不仅将常信伯拉了下水,同时也将袁起带入泥潭,因而,才会一封谕旨,调自己前往“赈灾”,关健是要察明疫情真相。

不能是秦相,否则世家们定会以此为把柄,对执兵之勋贵大加打击,从而使党羽涉入兵权。

所以,才会让自己前往湘州。

也只有经历了一遭的自己与旖景,才能敏锐地洞悉湘州疫情一事为子虚乌有。

金相,到底还是清醒了。

明白他已经是身陷绝境,并且醒悟过来,自己才是他真正地对手。

金相这回,出手也算狠准。

应是料到圣上不会让秦相过多涉入“疫情”一案,一旦湘州“疟疾滋生”,圣上必会遣自己前往。

他没有隐瞒旖景,告诉她金相的盘算必然是要利用他为人质威胁父王屈从。

尽管昨夜在赶往并州的途中,他已经推测出金相的全盘阴谋,并且有了看似周全的安排,但能否如偿所愿化解这场迫在眉睫的内乱,委实也只有五成把握。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到底还是欺瞒了她,因为并没有十成把握能安然归京,这一别……

这时,驿站这间简陋的客房里,虞沨半靠竹榻,一手撑着额头,似乎闭目养神。

整整一夜,思维没有片刻停歇,他是真的觉得有几分疲惫了。

这一闭目,黑沉的视线里,满是她依依惜别的不舍,不忍放手的担忧。

才说等并州疫情平息,便会争取他们的将来,可谁料这恶浪风波竟才开始,而这一次险情,更是生死攸关。

若他一去,再无归日……

心里是如压山石、五味杂陈,晦涩遍布眼角,让他眉心急蹙。

假若再无归日,最遗憾的事,也许是那一个始终不曾出口的问题——旖景,撇开心里的愧疚,我是否,还仍是你心头最重?

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这些时日以来,一直绕开不去面对的疑问,他不想假设那一世如何,他们之间的纠葛早已注定,于他是两世不能自拔的爱恋,于她则是一生难以释怀的悔恨,可是因为这突降的生离死别,让他再不能回避。

莫说他无法知道答案,只怕就连旖景,也没有仔细梳理过其中脉络,但唯有一点肯定,当他赴险,对她一定是漫长的煎熬,当他不能平安,她也一定会痛不欲生。

比起儿女情长、两相厮守,他的安好,才是她心头最重。

所以,将密函给予,将安危托付,是知道她一定会参与进来,竭力助他计划实施,即使担忧难免,可因为大局,她也会逐渐冷静,这样,也许就没有心绪与时间付予伤感忧虑,这样,这一次离别或许就不算太过漫长。

假若是不好的结果,当她已经竭尽全力,及到后来,也许心里的愧疚便不会那么浓重,才能……逐渐将他忘记。

但假若还有重逢的时候,亏欠他的,这次已经还清,那么是否,她也能诚实的面对真心。

到了这一步,他还是深陷在“贪欲”里,渴求她不掺其余的,一心纯粹。

唇角轻轻牵起一笑,甘苦参半。

而这时,守候在榻侧的“一文一武”也是各怀复杂的心情。

晴空不过单纯地担忧接下来的这场日夜兼程,世子身子单薄,不知怎么受奈,不免“大逆不道”地暗诽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亏得往常还称如何关切世子康健,这折腾起人来,竟然毫不顾惜,满朝文武百官,难道都是庸人,这防疫治疫竟就离不得世子不成?并州一事,已经累得世子病了一场,比从前更加清减,眼看着大功告成,归京指日可待,一纸诏令便又将人调去了千里之外!

而灰渡因为职责不同,往常参与涉及不限于世子起居,这时心情更是复杂一些。

这事不对!

从圣谕一抵郫南,世子一番安排……

竟然不让江汉随行,那每月施针又当如何,再者,湘州有疫情发生,世子身边怎么能缺得了一个信得过的识医之人?还有,今日竟然将贾中郎也留在了并州,说是让他督管赈灾事务,世子既已将诸事安排妥当,又知大长公主与三皇子两位必不会袖手,让贾中郎再留下,岂不是多此一举?倒是有几分让江汉与贾中郎避祸的意思。

难道说,这次湘州一行甚险?!

再又想到,刚才将数万剂黄花蒿装船,一应官员都以为世子要行水路,毕竟前往湘州,山长路远,水路既为便利快速,又不致受更多颠簸……可世子竟称自己因身子羸弱,有晕船之症!

他长随世子身边,当知世子绝无此症。

这是为何?

一思及此,不由疑惑地看向“小憩”的世子,却不防与两道目光遇了个正着。

虞沨已经微睁眼睑,看向灰渡正在思量。

“世子,您醒来了。”灰渡连忙起立靠前。

虞沨略略坐正了身:“渡,你乘快马,前往湘州,暗察湘州疫情一事是否属实。”

灰渡微微一怔:“世子是怀疑……”

“我已令押运黄花蒿之卫部于潭城登陆,等候指令,若湘州疫情严重,你便令他们不需等我汇合,即刻前往湘州。但若湘州并无疫情……”虞沨略微沉吟,甩出一枚令牌:“疫情既直达天听,想必为保万全,湘州诸官也会布置假象,仅凭一人之力难以察明,你联络当地天察卫,务必摸清事实,若此事为子虚乌有,也让人将黄花蒿送入湘州,但叮嘱押送卫部,切不可过问疫情,假若湘州官员有异动扣押之行,也不可反抗。”

押送黄花蒿之羽林卫也就二十余人,寡不敌众,若奋起反抗,也是白折了性命,更重要的是,假若这二十个天子亲兵因为与袁起对恃被斩杀,无疑会将事情提前恶化,更将袁起逼向破釜沉舟的境地。

自从存了铲除金相的打算,虞沨自然调察过与金相交往密切之勋贵,尤其是执掌卫军之都司卫所官员。

与常信伯、宁平候这类承袭父职的二代守将相比,袁起是眼下大隆为数不多的,曾亲自随高祖起兵的一代领将。

其人重义,行事也算谨慎,又因曾有奠定江山之功,故而在湖南省府湘州威望极重,秦相党羽曾打算在湘州知州等职上安插亲信,屡屡谋而不得,就连朝廷任命之布政使、按察使两个最高行政,皆被袁起威望“征服”,若说袁起在湖南一手遮天,也不为过。

但袁起这人倒还忠直,并不似那些盘剥民产的贪婪之辈,故而,无论高祖、还是先帝,对袁起极为信重。

大隆建国时,袁起年龄不曾及冠,资历不足,任职自然不高,仅是一个千户。

后来升任都司,统管一省卫部,实在离不开金准父子之大力提携,故而,金榕中眼下于他有一层知遇之恩。

并且,当年征战疆场,威国公姚眺对袁起曾有救命之恩,后,威国公更是将袁起收为义子。

但袁起却是老楚王即虞沨祖父之旧部。

也正是因着袁起重义忠直,并有这么一层“旧情”,虞沨才有那五成将人劝服的把握。

虞沨猜测,就算袁起因为姚家,被金榕中“挟恩图报”,毕竟是行反逆之事,这有悖于袁起一惯忠直不阿的原则,他这时,应当还有几分犹豫,再加上自己这个人质还未抵湘,袁起应当不会对天子亲卫痛下杀手。

心存踌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打草惊蛇。

但假若袁起不由分说,便将羽林卫斩杀……

此行风险无疑更大。

而对于灰渡来说,这时当然不知世子那些盘根错节的筹谋,但闻世子令下,更加笃定了此行必不单纯,居然……抗命!

灰渡单膝跪地,抱拳急禀:“世子,恕属下无礼,此行必然凶险,属下誓死不离世子左右!至于暗察湘州疫情一事……属下可安排亲信执行,令他以性命担保,绝不负世子之令。”

晴空先是被灰渡抗命吓了一跳,又细细咀嚼这一番话,尤其当品尝到“必然凶险”四字,一双眼睛瞪成了铜铃,惊疑不定地直盯着灰渡。

虞沨握拳,揉了揉眉心,他的确不打算让灰渡与晴空跟着犯险,想不到竟然被识穿。

旋即肃颜:“渡,此事非你不可,你既知此行凶险,当明白眼下每一步棋,都是生死攸关,我只信得过你。”见灰渡黝黑的面孔一沉,还是不愿领命,虞沨眉心更锁:“险情不在途中,而在湘州城内,我向你保证,会在安全之地等你与我汇合,否则不会踏入湖南境内。”

“世子,敢问您让江汉、贾中郎留在并州,可是让他们避险之故?”灰渡这回,却像是决心抗命了,有此一问,自是信不过虞沨之言。

“倘若你执意抗命不遵,这就去吧,因你这般留在我身旁,也是于事无补,倘若凭你一人之力就能保我生死,又何称险情。”虞沨也冷了语气,毅然决然。

“世子!”灰渡大惊,却见虞沨已经又靠回竹榻,闭目不语,情知主子心意已决,只得咬牙领命,却又说一句:“世子,倘若属下听闻您有……任何万一……决不苟活,世子莫要以为支开属下便能了事。”

掌心狠狠捏着那枚令牌,另一膝也随之跪地,重重叩首。

“渡,我刚才之言字字为真,此事的确非你不可,切记你身上职责,关系重大,万不可有一丝轻怠疏忽,我会在荆州等你复命。”当见灰渡负气一般,转身往外,虞沨终于还是一句。

而眼下,便只剩晴空……

“才子”尚且愣怔,呆滞地目送灰渡离开,半刻才缓过神来,一侧脸,便见世子正盯着他打量,立即学着灰渡方才,“砰”地一下跪在地上:“世子别想打发了小人,连小人都走了,还有谁能给世子做饭。”

虞沨失语:你那手艺……

“晴空,此次不同以往,你甚至不似灰渡,还有一身武艺,就算跟着我去,也不顶用……”

“是,小人手无缚鸡之力,小人没有灰渡那武夫能干,但是世子,假若您让小人离开,小人这就……投河……不,小人识水性,投河死不了,那就上吊、触柱、割脉……”

“罢了罢了,你跟着吧。”虞沨脑子“突突”地疼,轻叹一声,若非灰渡识穿,他原本还打算找个借口把晴空打发回京,眼下,怕是艰难了。

只愿一切筹谋尽能中的,此行有惊无险。

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杀回王府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宴认亲,虞湘婚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择,暗潜归国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见殷氏,得证实情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七百六十六章 输给时间?其实注定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锣密鼓,挖坑布陷第两百零五章 又是宫宴,暗涌潮生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愿洒脱,无奈世事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恶浪暗来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个误会,或生事故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顺利落毒,自行揭发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怀抱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细入宫,“云雀”现形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无情,纪姑有心第两百二十五章 不过如此,棋高一着第八十四章 两个旧友,一段血仇第三十六章 烟花坊里,疏梅楼外第三百七十章 仗势欺人,欺得彻底第六百八十二章 顺哥护母,旖辰决断第三百五十四章 隐伏杀意,真相将明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痴心,当头棒喝第两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动,一方尚迷第两百五十章 争分夺妙,不及辞别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谢三,哭笑不得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机立威,杖责刁奴第两百三十一章 旖景劝言,将计就计第四百五十章 离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一百六十章 虽未携手,早已并肩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产,朗星挨踢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衅有因,獠牙毕现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两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浅不一第两百七十八章 声名扫地,暂扣死狱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爷休妻第两百一十九章 羊脂鱼佩,或有内情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谣言,留下凭证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三百一十七章 惊悉真相,天子“恶意”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赏菊,郁集黄氏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一百三十一章 对峙双方,狡言不断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五百零五章 当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隐伏杀意,真相将明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四百八十章 陈年旧案,狭路相逢第四百七十章 终是难免,成人笑谈第七百三十九章 拨乱反正,太后施令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劝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雨间歇,如此犒赏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两百七十三章 对薄公堂,收网之时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四十四章 宋辐何人?田阿牛也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愿洒脱,无奈世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黄氏受讽第七百一十章 显王示意,子若跪地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七百二十八章 旧怨在心,扭曲人生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四百二十章 归化遇袭,一个时机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论,忠义难全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争,世子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