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四章 尚未实施,便有变故

诸位各怀心机者自是不知,崭新出炉的广平郡主当听旨意提到“救命之恩”之时,那种狂躁得想将某人碎尸万断的恶劣心情!

遇伏当日,三皇子在郫南分明表示出言听计从的态度,答应暂时隐瞒此事,岂知他一言不出就变了卦!此道圣旨一颁,必然导致皇子遇刺一事传扬开来,秦相党羽哪肯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定会将矛头对准金相,眼下,尚还不及探明金相与阳泉郡王的“合作”程度究竟如何,更不知阳泉郡王本人心意,若在这时,圣上听信秦相挑拨,针对金相发难,便会扰乱全盘计划。

不能再犹豫,谨慎固然重要,但眼下之急,还得冒上几分风险,尽快接触阳泉郡王,打破他与金相之间的结盟,抢在金相动手之前,先发制人。

也只有从阳泉郡王口中确定金相之谋,才算有了实据,说服圣上暂且按兵不动,依计而行。

旖景摁捺焦躁,陪着利氏与二娘、四娘寒喧了一阵,逼于无奈下,将当日如何“救人”之事囫囵说了一遍,便告辞回了绿卿苑。

大长公主知道杜宇娘尚在等候,当然会“掩护”旖景脱身。

“倘若姑娘主动前往拜访阳泉郡王,可会显得冒昧?”旖景当见杜宇娘,便是迫不及待地一句。

将杜宇娘问得一怔,脱口而出:“虽与郡王有知音之谊,可奴家身份低微……”显然,甚觉为难。

委实阳泉郡王没有将妓子伶人邀去府邸消遣的习惯,他到底是宗亲,还得顾及风传。

“我知道姑娘为难,但事发紧急,还请姑娘这回能仗义相助。”旖景自是不会提及可能发生的谋逆,只将自己的计划一一说来。

杜宇娘虽说惊讶,却不多问隐情,慷慨答应竭力一试。

今日太过仓促,而事关重大,还得与长辈们商量后才好行事,明日又要入宫谢恩,旖景掐算一番,且让杜宇娘暗暗准备,后日在千娆阁等信儿。

待到晚间,旖景再去远瑛堂,与长辈们商议这事。

便是卫国公,对三皇子遇刺一事原也不知,今日圣上颁旨之前,倒与他先通了通气,见卫国公对自家女儿及时出手,挽救三皇子于生死一线之事竟毫不知情,天子对旖景又是一番赞扬──果然是个知晓轻重的丫头,竟连家人父母都没有泄露半句。

且说这时,当大长公主等人听旖景说出那番担忧,个个神情慎重。

“景儿所言不无道理,我今日面圣之时,也听圣上提起秦相已经求见,怀疑金相是刺杀事件的主谋,圣上虽没有尽信,可言辞之间,已经露出几分欲对金相下手的打算。”卫国公率先而言:“就算圣上一时难下决意,金相本人心惊胆颤之下,只怕也会提前作为。”

“故而,女儿方才认为,这回必须得冒上一把风险,抢先说服阳泉郡王。”旖景紧跟着道出她的计划──

却是让杜宇娘拜访阳泉郡王,借口是早闻绿苹姑娘琴艺出众,专程上门请教。

这倒不至引人怀疑,毕竟阳泉郡王常去千娆阁捧场的事儿也是人尽皆知,眼下有了绿苹这个“新欢”,“旧爱”杜宇娘因而含酸,想在琴艺上力挫绿苹也符合欢场女子惯好“争风吃醋”的常性。

就算金相谨慎,也不会怀疑一个妓子会扰乱他的计划,只以为是场“风流韵事”而已。

但让几位长辈──这次包括二爷苏轹也倒抽一口冷气地是──旖景打算扮成杜宇娘的婢女,蒙混入郡王府,以谋与阳泉郡王会面,说服他的机会。

“这不妥当,郡王府里这么多婢女随侍,倘若认出你的身份……将来传出什么不好听的话来……”大长公主甚是担心旖景的闺誉。

“祖母,我从不曾去过阳泉王府,与郡王不过是在宫宴上见过几回,王府婢女应无人识得孙女儿真容,再者,杜宇娘也深谙乔装之技,只消将眉目略画妆容,更是不易识穿。”旖景立即说服。

卫国公担忧的却是另一层:“帝位诱惑甚大,难保阳泉郡王已经意动,倘若他已有决意,你这番难以说服,紧跟着他便会知会金相。”

苏轹也沉吟片刻,却有不同意见:“到底关系到身家性命,以我看来,阳泉郡王也并非冲动妄为之人,金相能有几分胜算?他的胜算,无非是在长兄与楚王身上,当阳泉郡王已知咱们早有防范,审时度势,也会明白事不可为,说服他还是大有成算,虽有几分冒险,也是情势所逼。”

“三叔所言甚是。”见有支持者,旖景大为庆幸。

大长公主思索片刻,遂也改变了态度:“事关大局,又涉沨儿安危,这险值得一冒。”便嘱咐了卫国公明日早朝侍机与楚王先知会一声儿,就此拍板决定。

及到次日,旖景随祖母入宫谢恩,不出所料地在慈安宫“巧遇”了三皇子。

虽已有对策,不过当见那妖孽眉飞色舞的模样,旖景心口还是难免升腾起炙炙怒火,而大长公主与太后又有私话要谈,便将两个小辈打发去庭苑里闲逛。

“敢问殿下何故食言?”旖景忍了好一阵子,到底没彻底忍住,仓促打断了三皇子滔滔不绝地闲话,竟量维持温和的语气,不那么明显地质问了一句。

却教三皇子领会──这丫头果然是相当重视“刺客”一事。

自是陪着一脸的笑:“是我当日设想不周,一时忘记了侍卫当中有皇后的耳目,这事瞒不过去。”

这话倒也不假,皇后对三皇子诸多关注,耳目何止两个侧妃,事实上三皇子一行才返景阳,皇后当日就听闻了遇刺之事,原本是等着三皇子主动“坦白”,岂知等了好些日子,三皇子却没有提说一字半句,皇后这才直言相询。

不过嘛,三皇子自然不是因为一时疏忽,而是起先答应了旖景,不好食言,防的就是佳人生怨,这下有了皇后追问,他据实以告也是无可奈何。

当然,三皇子在皇后跟前,自然也有一套“不欲打草惊蛇,更不忍让父皇母后为此担忧烦扰,原是想自己先暗察真相,待有蛛丝马迹之后再好禀报”的说辞。

却被皇后数落了一番:“刺杀皇子,是何等大事,怎能隐瞒不报?”一脸的正义凛然,称定不会轻饶真凶,必得察个水落石出!

三皇子委实对此言嗤之以鼻,那些刺客分明是死士,就算察出痕迹来,也是有人弄虚作假,再者,受害人又是自己,皇后怎会当真尽心?

但他心里自有一番筹谋,先禀报了旖景的救命之恩。

当时情景混乱危急,侍卫们尽都没有留意旖景援手的那一箭射中的人是三皇子,却都目睹了刺客腹上插着一箭,而当日包扎伤口的人是三皇子亲信,自是不会传扬三皇子曾受箭伤。

皇后闻言,心头倒是一动──原本苏氏五娘正当议亲,她之所以没有考虑三皇子,当然是因为从前的事,且料大长公主不会赞同,不过眼下,三皇子业已“痛改前非”,又与五娘有了这番纠葛,倒是有了争取的机会。

尽管对三皇子还不是彻底放心,但皇后深知以圣上对三皇子的宠爱,皇子妃必定出自名门望族,无论如何,也杜绝不了他得妻族助势,又兼着眼下看来,三皇子的确对太子不藏二心,到底是在自己跟前儿长大的孩子,皇后自认三皇子还在她控制范围。

更重要地是,眼看秦相与国公府联姻在即,陈贵妃便要“奸计得逞”,皇后当然不甘,但她家族中也的确没有配得上苏氏五娘的后生,也只有三皇子……

一念及此,皇后自是迫不及待,与三皇子一番商议。

皇后的话,委实正中三皇子心坎,他当即分析了一回旖景的重要地位,相比旖辰,更得大长公主疼惜,甚至连太后都将旖景奉若掌珠,话题一转,说当年自己年少轻狂,错失良缘,未免遗憾,又说起这回并州一行,亲眼目睹了旖景的睿智*,恰到好处表达了欣赏之情,最后,才提出关健的一点:“就怕姑祖母……对儿子仍有陈见。”

皇后在这点上,看得倒是清楚明白:“姑母她并非刻板不通人情,又这么疼爱孙女儿,婚事定会考虑景儿自己的意愿,你与其担心姑母,莫如在景儿身上多花些心思,但到底景儿还在闺阁,你们男女有别……且容我想想,等找个什么时机,给你们提供个独处的机会。”

三皇子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再说眼前,旖景当然没瞧出妖孽心里的盘根错节,只对三皇子的解释半信半疑:“就算如此,真凶未明,圣上何故广为张扬,岂不给人借机生事的机会?”

刺杀皇子是大罪,更涉及储位之争,一旦张扬,难保不会有那些捕风捉影,栽赃陷害之事,圣上就算不顾及金相,也会顾及其他皇子牵涉其中。

“当日得了五妹妹提醒,我深以为然,这才禀报圣上,莫如张扬开去,且看谁先忍不住出来跳梁,指证真凶。”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秦相。

旖景却明白自己当时那一番话,不过是为了洗脱金相的嫌疑,防备三皇子打草惊蛇,她深深以为,相比金相,秦相更加冷静善谋,绝不会做出这般明显蠢笨的举动。

转念一想,她都能琢磨明白的问题,圣上与这妖孽又怎么会想不通透,应知秦相“跳梁”是出于欲予金相置命一击的动机,并非刺杀皇子真凶。

相比秦相,只怕圣上眼下,更加怀疑的人是金相。

而将此事公之于众,或者也是圣上有意将计就计,暗许秦相针对金相连番质疑。

有的事情,即使没有罪证确凿,还有众口铄金一说。

三皇子谏言圣上张扬此案,显然也不是因为自己当日那番随口而出的话,而是体察圣意后,才有此作为。

倘若没有虞沨的身犯险境,旖景当然也会认为此计甚妙。

既有可能引真凶现形,又能顺手为铲除金相再添一桩罪名,无论他是否与刺杀一事有关。

旖景便再难质问出口。

三皇子却“将”她一军:“我怎么觉得,五妹妹是有意想隐瞒此事?”

旖景心中一惊,脑子飞速转动,须臾便有回应之辞:“我是被昨日的恩册惊着了,当日我明明……险些累得殿下遇险,眼下却成了功劳,这可是欺君之罪。”旋即真心表现出几分怒意来:“殿下不该信口开河!”

“我也是逼于无奈,皇后那个耳目亲眼目睹了刺客身上所插箭羽,那日皇后细询事发经过,若我隐瞒不报,只怕皇后起疑,而我当真说了实情,岂不是陷五妹妹于不利?”毕竟误伤皇子,险些助了刺客,这话若是传开,旖景也得担责,三皇子又说:“五妹妹安心,我事后暗中打探过,当日兵慌马乱,侍卫们自顾不睱,没人发现我中了箭,事实真相如何,便是你知我知,再者,五妹妹当日的确是有援手之意,虽过程有些意外,结果却是好的,我真心领五妹妹恩情,也不算欺君。”

旖景再也无话可说。

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亲至疏,一对夫妻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两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惊无险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黄氏扬眉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九十二章 谁是棋子,谁是棋手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蝎相比,也有不及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亲,突降艳福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怀疑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三百零八章 渐揭真相,所谓慈母第七百六十八章 穷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第四百五十章 离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面对质,好戏开锣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一百五十三章 闺阁之间,小有芥蒂第四章 梦时梦醒,愧疚如山第三百五十一章 弥生之幸,得君倾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断绝后,扼制谣言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关切依然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二十一章 一见牵心,盘算姻缘第两百零七章 贵女之间,泾渭不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灭口,天降救兵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个许诺,两世纠缠第两百五十一章 再访乔县,攻心为上第四百三十章 谢公寿辰,注定闹剧第五百三十八章 数桩喜事,又有恩封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无悔?叩请和亲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剑,坦率阿薇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闷棒,等你出洞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风波暗酿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尔之间,有若朝晞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来惊喜,恭贺芳辰第三十六章 烟花坊里,疏梅楼外第六十一章 抛砖引玉,奇耻大辱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五十三章 重返旧地,苦辣酸甜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两百五十六章 当众明辩,不惧群情第三百八十九章 痴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对策,婚事仍悬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一百七十九章 个中真相,委实惊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公主论政,皇子无缘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当初,不该遇见第两百五十一章 再访乔县,攻心为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觉之间,环环陷井第四百六十八章 开幕落幕,“真相大白”第四百七十四章 试探得因,总算决断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六百七十一章 干娘面目,王妃“怀妒”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争端升级第两百零五章 又是宫宴,暗涌潮生第两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动,欲掷孤注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娘悔悟,商议家事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应死,何故病逝第四百四十四章 纳妾之争,姑姑说教第两百二十六章 张氏归来,促成姻缘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颜自认,当真悲愤第七百二十五章 诸多拆台,接连拂袖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亲,突降艳福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两百二十八章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转机,柳暗花明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两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计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终场,盛世开端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