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窗里窗外,两心契合

宴罢,魏渊因兴致极高,酒饮得多了,率先谢了请,由两个丫鬟扶着回他的竹舍歇息,大长公主也称乏,让玲珑等丫鬟侍候着,就近去扶风堂的厢房里小憩,黄氏手上还有许多琐事,无瑕多坐,叮嘱了旖辰招待好安慧姐妹,苏荇陪着世子兄弟尽兴,也离开了,没了长辈在场,又见郎君们去了镜池边的红亭饮茶,几位小娘子渐渐原形毕露。

安慧与三娘冷嘲热讽不断,二娘十分熟练地在一旁见缝插针地挑拨,四娘独自歪坐着,看水中的锦鲤,安然与安瑾远远离了安慧,免得她找自己晦气,旖景、旖辰与八娘坐在一处,三姐妹品着茶,谈笑风生。

六娘拿着卷书,自找了一个无人处“苦读”。

旖景留意到,仿佛是玲珑去了亭子里,叫了虞沨跟她离开。

是祖母的吩咐?有什么话,要避了众人与虞沨交待?

旖景的心思,就渐渐不在水榭之中了。

不过多久,苏荇也起身告辞,看着是回了松涛园去。

神情阴郁的虞湘,跟着虞洲过来,粗声粗气地问安慧姐妹:“我要回府,你们几个要不要一同回去?”

安慧正与三娘比谁的口舌利害,见占不着什么便宜,也有些兴致缺缺,根本不问安然与安瑾的意见,就一口应诺:“跟这些言辞乏味的人,实在没什么意思,咱们回去吧。”一锤定音。

虞洲显然没有回去的意思,不由分说地坐在旖景身旁:“前些时候见了同济大师,又学了一局残棋,五妹妹有没有兴趣,与我对弈?”

旖景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上头,正想开口拒绝,却听八娘迫不及待地说:“果真?洲哥哥,快些摆来。”又满是期待地盯着旖景。

这一次,旖景没有错过八娘亮晶晶的目光。

因着目睹银钗之死,八娘一直心有郁结,有多久不见她这般喜笑开颜?

打量着八娘嫣红的双靥,旖景心里一沉。

与妒嫉无干,她是不想眼看着八娘陷入虞洲的温柔陷井。

虞洲已经张罗着让丫鬟们摆棋。

旖辰见客人大多已经告辞,这虞二郎又是常客,与旖景历来亲近,完全不用自己招待,便对旖景说道:“这些时日母亲教着我看帐,有些事情,还没有弄清晰,妹妹们自当尽兴,我就先回芝兰轩去了。”

二娘与三娘不喜棋艺,自然没有兴趣,也跟着长姐离开。

那边四娘见摆开了棋局,拉着六娘一同来看。

旖景只好把心神收回,与虞洲对弈。

黑白纵横之间,少年与少女相对而坐,朱衣红袖,构成了水边榭中,一副怡然美好的画面。

可是旖景却没有耐心与虞洲你来我往、试探布局,她心里有事,手中尽是杀着,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就逼得虞洲弃子投降。

六娘满是鄙视地扫了一眼虞洲,只赞旖景:“五姐厉害。”便干脆又坐在远处,看自己的书去了。

八娘见虞洲甚为沮丧,连忙安慰:“洲哥哥的棋艺也是厉害的,上午我与他对弈三局,结果三局尽输。”

虞洲方才觉得熨帖了一些,又要与旖景再下一局。

“还是八妹妹来吧,你今日输了三局,难道不想扳回?”见八娘跃跃欲试,旖景干脆顺水推舟,暗忖八娘年龄还小,将来还有许多机会让她看清虞洲的真面目,大可不必急在一时,再说……就算自己不让她与虞洲来往,她也未必会听。

好像从前,如果有人说虞洲的坏话,自己也不会入耳。

总之要让八娘清醒,还得徐徐图之,不能野蛮武断。

旖景离了席,先旁观了一会儿,见众人的注意力都已经不在自己身上,才离开了水榭。

“祖母在厢房里头?”小声地问秋月。

早先,旖景就让秋月落实祖母的去向。

“是的,不过玲珑姐姐带着两个丫鬟守在外头,不让旁人接近。”

看来,祖母果然是与虞沨在谈什么重要的事情。

旖景很是好奇,心里头就像关着十只八只的野猫,上窜下跳地闹得她不得安宁,干脆把牙一咬:“我从镜池边上绕去后头,你守在池边,若见有人来了,提醒我一声儿。”

五娘这是要……亲自偷听?秋月瞪大了眼睛,满面地不敢置信,她可从不觉得,五娘是个好奇之人,难道是……想到楚王世子的风度,秋月不由得咪了咪眼睛,对了对了,一定是五娘钦佩着世子的才华,这才好奇他与太夫人的谈话。

要说,以前也觉得虞二郎英朗俊俏,可是与世子一比……

一个好比云中仙人,一个就是凡夫俗子。

秋月便觉得五娘的行为也不是那么地难以理解了。

要从镜池边的花圃绕去厢房后,必须得踩着软泥,穿过蕉从蓠芭,路线很有些曲折,旖景提着裙子尽管小翼翼,却还是让蔷薇刺勾住了裙裾,险些摔倒,好不容易,才到了厢房后。

厢房轩窗大敞,旖景只得佝着腰,才能保证听清屋子里的言谈,又不至于被人发现。

听墙角,果然是个形象尽失的活儿。

秋月远远瞧着自家仪态端方的主子像个小狗一般地匍匐窗下,忍不住笑出了声儿。

看来五娘对楚王世子的钦佩,可真是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度了。

旖景屏着呼息,果然听见了大长公主与虞沨的交谈。

“你父亲,想来也找你谈过了吧。”

厢房里,大长公主并没有什么困倦的神情,端坐在罗汗床上,看着一旁正襟危坐的世子,神情甚是严肃。

虞沨微微一笑:“昨日,沨才知父王已经把真相都告诉了姑祖母。”

“这么说来,你的身子果然已经无恙?”

什么!窗外的旖景惊诧得几乎喊了出声儿。

世子身子已经无恙?这是说……他体内的毒,已经解了?

“隐瞒了姑祖母这么些年,沨实在惭愧。”虞沨说完,起身,深深一揖:“姑祖母历来心疼我,为了寻得良医,这些年也是废尽心思,沨实在不该隐瞒您。”

大长公主叹了一声:“我知道你这么做也是不得已,我不怪你……可当年的事……”

“当年多位名医会诊,好不容易才从鬼门关救回了我这条性命,可是因为无法根除体内剧毒,都道我活不及冠,也是事实。”虞沨一揖后,又重新落坐:“多得上苍眷顾,佛国寺同济大师识得一隐世神医,名唤清谷,由大师引荐,八岁时,沨体内剧毒已解,可大师观沨之命数,少年多舛,或有血光之灾,唯有称疾,方能避祸,因此,父王才隐瞒了这事,就连太后与圣上,都是最近才知实情。”

大长公主微微敛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连你的亲祖母,也照样蒙在鼓里?”

虞沨摇了摇头:“沨再不敢瞒,这不过是其中一个原因。”

旖景听得心潮起伏,她万万不曾料到,原来早在八年前,清谷就已经出现,并且治愈了虞沨之“疾”,难怪他这一世,不曾缠绵病榻,得以少年扬名。

却听虞沨又说:“还有一因,当年母妃与我遭人毒害,那时年岁还小,许多事我也不知究竟,可随着年岁渐长,病痛渐消,想到母妃的屈死,沨心意难平,辗转思量,发现其中蹊跷处甚多,那江姨娘不过区区侍妾,却能有连太医都无法发现的毒药,实在匪夷所思,还有江姨娘之所以心怀怨恨,皆因以为是母妃害她难产,可母妃心性善良,又岂是那狠毒之人?因此沨不由揣测,这事背后,或许有人挑唆生事,利用了江姨娘。”

旖景不由点头,的确如此,今早听虞洲说起旧事,自己也有这般疑惑,想不到楚王世子也早就生疑。

“可是当年牵涉的人都已经丧命,实在查不到什么实据,但父王听说了我心里疑惑,却有了疑心之人。”

大长公主眉心紧蹙,眼睛里的神情就十分凌厉了,显然,楚王已经告诉了她,那可疑之人。

“父王与母妃情深意重,只要母妃薨逝,而我又是那般羸弱,无论是出于对母妃的怀念,还是对我的保护,父王都不会再娶,但这些事,旁人未必洞悉,能看清这一点的,也只有家中之人。”虞沨微微一笑,浅淡的笑意里,带着疏漠与伤感:“姑祖母是知道那些旧事的,二叔心中不平,也是事出有因。”

大长公主不由得揉了揉眉心:“可这些都只是推测,事关皇族,不可轻率。”

“是。”虞沨并没有激愤,依然云淡风清:“正因为寻不到实据,父王与沨只是隐忍与戒备,连祖母也瞒着,姑祖母也知道,祖母纯善,视二叔为亲出,更不曾对二婶设防,在没有实据的情况下,她老人家绝不会相信二叔夫妇有虎狼之心……父王隐瞒我早已痊愈之事,也是想过几年安稳的日子,不至让心怀恶意之人,再对我动手;可是自从沨回到京都,二叔与二婶却已经耐不住了,就算明知我是‘将死之人’,他们也不愿掉以轻心,这才说服了祖母,要让沨迎娶镇国公府谢氏三娘,好在死前留下血脉,父王也是担心二叔他们别有图谋,又说服不了祖母,左右为难,因此才瞒着我,求姑祖母援手。”

“你们父子心怀防备,当然是不愿娶谢氏三娘,可是……”大长公主微挑了眉,牢牢看紧虞沨:“你真愿意求娶辰丫头为妻?”

什么!旖景再一次险些惊呼出声,这是什么情况?楚王世子他……要与长姐……今日还真是奇妙的一天,她才看出了妹妹对前世的仇人心怀仰幕,又惊闻前世的夫君竟欲求娶她的长姐!

如果长姐嫁给虞沨……也就改变了前世的凄凉命运,世子温和重情,的确是个良配。

但为什么她的心,却跳得这么慌乱,那些酸涩未明的情绪,遏制得呼吸艰难?

“父王认为,沨的妻室必须是可信之人,而姑祖母历来疼爱着我,辰妹妹绝不会加害于沨,可楚王府里,四处是陷井阴谋,成为沨的妻室,实在不算幸事,因此,沨不愿让辰妹妹犯险。”

大长公主似乎没想到虞沨会直言拒绝,再度挑眉。

其实那日听了楚王的话,大长公主也觉得这是一门上佳的姻缘,虞沨才德兼俱,是少年俊杰之中的翘楚,既然旧毒已解,更是不消担心他会早夭,可旖辰的性情……端方有余,机变不足,如果真如楚王与世子所料,镇国将军深怀虎狼之心,也不知旖辰是否能够应付。

今日之所以与虞沨坦言,大长公主也是想了解虞沨的心意,虽说这时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心疼自家骨肉的长辈们,也都愿意征询小辈们的意愿,虞沨是大长公主眼看着长大的,他的品性,大长公主信得过,只要他果真有心,大长公主也愿意将旖辰托付给他。

没想到,他却拒绝了。

“姑祖母对我的关心与疼爱,沨一直铭记于心,正因如此,沨才万万不该连累了辰妹妹,做那忘恩负义之人。”虞沨说到这里,又是话音一转:“眼下朝廷,金相与秦相之争已如水火,圣上有心改制,扭转这般局面。卫国公手掌京都禁卫所,位高权重,圣上必然会争取他的全力支持。”

不过略略一点,并没有把话说穿。

可大长公主已经明白了虞沨的顾虑。

不提高祖皇帝,太宗帝对老国公苏庭也是全心信任,毕竟当年四子夺嫡,太宗帝能最终胜出,离不开妹婿苏庭的全力支持,太宗帝登基之初,在东宫人选上也颇有犹豫——贵妃金氏产下的庶长子,一度极得圣心,也多得苏庭与先楚王屡屡进言,称若是立长,未免又会造成诸子争功,唯有立嫡,方才名正言顺。

可以说当今圣上能顺利继位,也离不开苏庭的支持,故而老国公在世时,天家对苏氏一族的忠心并不怀疑。

只是眼下,卫国公苏轶虽得信重,可到底是隔了一层,圣上未必对苏轶就如表面上那般全心信任。

圣上改制,必引起朝中震荡,位高权重的卫国公的立场,一时举足轻重,要保证苏氏的忠心,联姻是最直接与简单的办法。

虞沨是洞悉了圣心,才不愿插足其中。

圣上有需,苏氏一族自然应当尽忠,让嫡长女嫁入天家,就是对圣上表明立场。

外头匍匐着的旖景,听到这里,一番思量下来,也明白了其中关健。

心里一松,跟着又是一紧。

如果是这样,长姐嫁入天家的命运,是无法扭转了。

可是至少不能是三皇子……

忽然又听祖母一声叹息:“你的心思,我明白了,难得你小小年纪,就能为圣上分忧,也不枉太后与圣上疼你一场,不过,你祖母那边……”

对于这个二嫂,大长公主很是了解,虽良善大度,却不能明辨是非,在许多事情上,也是糊涂得紧,偏偏还有几分固执,一旦拿定了主意,多少人都劝不住,否则楚王与世子,也不至于这般为难。

眼下老王妃只以为世子活不及冠,着急着要让他早早成婚,好留下一条血脉,虞沨虽说身份尊贵、早有才名,可顶着短寿的名声,高门望族必不愿将宝贝嫡女嫁给这么一个注定要早夭的王孙。

老王妃与将军夫人都是出自镇国公府谢家的女儿,想着两府本有两代姻缘,因着情份,谢家也愿意嫁个庶女来,且不说镇国将军夫妇是否如楚王父子推测那般歹毒,单凭着世子剧毒已解,以他的身份与才华,那谢氏三娘一个庶女,又怎么会是良配?

别说楚王与世子不愿,知道隐情后的大长公主,也觉得这门婚事万万不可。

虞沨淡然一笑:“祖母之所以被二婶说服,不过是以为沨命不久矣,但只要这时我有痊愈的希望,对于婚事,是万万不会这般轻率的。”

“这么说,你是打算要痊愈了?”大长公主若有所思。

“当初父王答应过清谷先生,在合适的时机,助他入太医院,当今圣上气喘渐重,太医们虽尽心诊治,见效甚微,这时,的确是清谷先生入仕的时机,神医既出,沨的‘恶疾’也该是痊愈的时候了。”虞沨又道:“不久之后,太后就会称疾,由圣上下旨于民间遍寻良医,清谷先生这时正在琼州。”

大长公主微微一怔:“你的意思是……”

“是,沨希望三叔能举荐先生。”

虞沨口里的三叔,是指大长公主的幼子苏轹,眼下,他正在琼州任知州。

大长公主沉吟片刻,慨然一笑:“好,我就承你一情。”

虞沨连忙起身,又是深深一揖:“姑祖母言重了,是父王与沨,都要感怀您的信任。”

显然,太后称“疾”不过是表像,遍寻良医,其实是为了圣上之疾,龙体安康与否,关系到国政安定,是极端重要又隐秘的大事,天子即使有疾,也不能广而告之,所知者,也不过两三亲信,故而,只要清谷入宫,太后定能“痊愈”,做为妙手回春的清谷,定当扬名天下,而举荐之人,也有了大大的功劳。

可是苏轹果真需要这个功劳?

他还未至而立,就已经身任从五品知州,只要任期一满,入主六部并非难事,反而,这举荐良医之事,未必没有风险,毕竟清谷能否缓解圣上的病情,实在是说不准。

气喘之症,无从根治,清谷最多也只能做到缓解圣上的病情。

大长公主应承让儿子举荐一个名声不显,又不知根底的医者入宫,实在是基于对楚王与世子的信任。

虞沨的谢意,实在也是出自心底,并非客套。

大长公主扶起虞沨,眼睛里的肃然与凌厉再也不见,唯有慈爱与欣赏:“你的‘恶疾’一旦有了治愈的机会,风声一传开,若果有那些心怀恶意之人,必定会再为那阴毒之事,你果真有了万全的把握?”

“虽说事隔多年,可一想到屈死的母妃,沨心如刀绞,身为人子,杀母之仇,如何敢忘?当年的事已经难以明查,可他若再动歹心,不怕不露出把柄,再说我本无疾,这事情能瞒一时,也瞒不过一世,逃避不得,沨不怕直面。”掷地有声,虞沨纤长的眼角,略含湿意间,写满坚定。

他要以己身作饵,无论新仇旧恨,亲手做个了结。

午后炙烈的阳光,从遥远的苍穹,剑气一般,落在少年微微有些单薄的肩上,温和宁静的墨眸,迎着金阳,眸底的暗潮汹涌,沉沉卷袭,隐隐呼啸。

那窗下,因着匍匐,已经膝腰酸软的少女,这时低着头,唇角一牵。

这一世,我定会助你。

也是,为我自己。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五百章 恩封确实,将有险关第五章 再见故人,深藏爱恨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七十八章 左右为难,便失姻缘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一百一十七章 注定纠缠,放手不易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七百三十三章 摆开阵势,好戏开锣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愿此生,缘断不续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布局,一方收网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长嫂发威第两百八十九章 身临其境,决心更坚第两百七十八章 声名扫地,暂扣死狱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亲西梁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双管齐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动,大不寻常第四十九章 温言安慰,巧救腊梅第两百二十四章 计谋迭出,谁是高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动,大不寻常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两百章 所谓慈母,蹊跷内情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嬷嬷教孙第二十八章 噩梦惊醒,道出真相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暂,尽力一次第六百八十章 “顽劣”六郎,新妇投缳第两百七十四章 世子审案,兰心强辩第两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时,死也及时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并非无患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盖真相,仍期回头第两百章 所谓慈母,蹊跷内情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仅泄愤,关系大局第六百七十一章 干娘面目,王妃“怀妒”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为何因第四十五章 为寻外援,夜探妓坊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里,已有暗涌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黄雀之谋第三百零七章 悚然而惊,却成交心第六百零六章 发现尸身,却令毁容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六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火烧“虎穴 ”第六百四十八章 闻言察据,铲除祸根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第五百二十章 拒绝妥协,公主驾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长嫂发威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无情,纪姑有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痴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机立威,杖责刁奴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终场,盛世开端第五百零八章 暴死真相,恶母狠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鸿门宴近,斗志昂扬第七百零二章 两对父子,一桩惊闻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个误会,或生事故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归府,晓晓“报仇”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决不负誓第两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时,死也及时第两百一十章 长卷之上,共画来年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动,再无可忍第六百二十二章 子若“立功”,黄氏扬眉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三百一十章 一语成谶,前路未明第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五百九十章 致胜心腹,故人远归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盘,实在精明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寿大庆,终临抉择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两百九十一章 “死而复生”,无奈示好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闹市刺杀,孤阁缠绵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见殷氏,得证实情第七十五章 几人明白,几人糊涂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无情,不弃当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