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

Wшw▪тт kán▪℃O 六月中旬,刚才十三这日,下昼申初,窗外的日照一片明亮,蝉吵越发起伏。

旖景小憩才醒,眼睛里还带着几分惺忪,懒懒地歪在炕上,身后靠着竹枕,享受着秋霜手中团扇带出的凉风,尚且没意识到依据大隆惯例,新婚期已经算作结束,她又有了出府赴宴或者打理事务的自由。

房门处的锦帘高高挑起,秋月满面兴奋地进来。

“世子妃,太夫人来了,已经在角门处上了软轿。”

“祖母来了?”旖景立即清醒,连忙让春暮从架子上取下件薄纱忍冬半臂,又插了枝珠钗在发上,穿戴周整,就要去二门迎候,秋月跟在身后连声禀报:“太夫人早让人传了话进来,不让世子妃来回折腾,直接去荣禧堂,眼下天热,世子妃仔细中了暑气,奴婢这就让人准备肩與。”

肩與由四个关睢苑的婆子抬着,上头有遮阳的华盖,四周垂着纱幔,烈日被遮挡个严实,可当到荣禧堂时,旖景的项窝还是被几层衣领闷出了些微的汗意,但她的好心情没有受到影响,回门之后,已经二十余日不见大长公主慈颜,旖景心里想念得很。

鸳鸯因着与郭家的婚事尘埃落定,心里头对旖景感激得很,远远瞧见世子妃,连忙迎了上前施礼,口中禀报着大长公主已经到了,才呈了茶果,正与老王妃说话。

帘子掀起,旖景一眼瞧见雕花炕上坐着的祖母,仍是明蓝色的大袖禙子,往她含笑看来。

眼角便有湿意,上前行礼时不由红了眼眶。

大长公主多日不见掌上明珠,实在挂念,眼下瞧见孙女儿红了眼睛,却担心着老王妃介意,拉过旖景就拍了两下,笑着打趣:“景丫头出嫁的时候瞧着兴奋得很,没有半点不舍的模样,我心里还不乐意,暗自埋怨果然是女儿外向,这十多年白疼她了,这会子又来装模作样。”

老王妃立即就不满了,为旖景打抱不平:“我可得帮景丫头说句实在话,她心里时时都惦记着你,往常来我这处问安,还常常提起,宗室婚仪不比得普通人家,出门时哭成了花猫,连个遮丑的盖头都没有,岂不让满城百姓看了笑话去,景丫头知书达礼,哪会这般不知轻重,这会子见没外人,才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呢。”

大长公主心下惊讶,笑笑地看了一眼旖景:“还不谢老王妃替你求情。”又对老王妃说道:“景儿是被我惯坏了,往常若有淘气,二嫂你可得教导着她,别纵得她无法无天。”

“景丫头孝顺着呢,上元你还挑剔,我巴不得有这么个可意的孙女儿。”老王妃见旖景还站在地上,连忙让她坐下:“别坐那锦墩,这么远不好说话,就坐上元身边儿。”

大长公主看这情形,知道旖景这段时日是将老王妃笼络住了,心里一放,笑容更是殷切:“孙女儿有什么好,今后还不得成别家的人,二嫂眼下有了孙媳妇,可不比孙女要强。”

老王妃也笑:“我若是有这么个孙女儿,是舍不得她嫁人的。”

旖景人坐在炕沿上,依傍着大长公主,心里暖洋洋的,这时十分“得意”:“我虽然好,却也禁不得两位祖母这般夸,天本来就热,二老再赞不绝口,说不定会将我夸得中了暑。”

两位祖母一怔,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大长公主更是指着旖景,对老王妃说道:“看看她,就不知个羞,才赞了她两句就得意洋洋。”

说了一阵话,老王妃便提出要留大长公主用膳,大长公主也不拒绝:“六娘几个也想她们五姐姐,约好了今日下学,与安然安瑾一块儿过来,我是巴不得叨扰二嫂一餐的,让她们几姐妹去关睢苑热闹就是。”

却不想等到酉初,只有安然一人来了荣禧堂,颤颤兢兢与老王妃请了安,眼睛直看旖景,老王妃浑不在意,大长公主却看出了几分蹊跷,微一蹙眉,递了个眼神给旖景。

旖景便拉了安然去帘子外头。

“国公府里出了事儿,六娘她们不好过来,八娘听了丫鬟的话,着急得不行,只求了我过来知会大嫂一声儿,让救救她的姨娘,却没说仔细,只称是建宁候府三夫人今日领着黄七娘来作客,不知怎的,黄七娘竟被张姨娘打了几耳光。”安然说道。

她的确不知事发详细,只瞧见八娘满是焦灼,六娘与七娘也是心事忡忡,安然本不是个爱揽事的人,可心里领着旖景出面维护的情,这才问了八娘一句。

旖景微一蹙眉,不免怀疑是黄江月又与二哥苏荏见面,被张姨娘遇了个正着,这才闹将起来,可八娘声称“救救姨娘”,难道是事情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张姨娘本就是个跋扈人,但却并不是没有眼色的,深悉趋利避害,论理不该与建宁候府撕破颜面,难道是黄江月与苏荏做了什么让张姨娘难以忍受的事?

当初是她提议八娘转告张姨娘,让盯着江月,这会子闹出事故来,却也不能袖手旁观。

旖景谢了安然几句,这才回了次间,笑着对大长公主说道:“祖母,阿月与三舅母来了,六妹妹们不好过来,可我却挂念着她们,正巧阿月也在……”又对老王妃撒娇:“祖母可允我回家一趟?不会耽搁了用膳,就是与姐妹们说说话。”

大长公主出门前就知道候府三夫人登门的事儿,因挂念旖景,也没留在家里待客,由得黄氏作陪,这会子听了旖景的话,晓得是家里出了事,却不露声色,对老王妃说道:“竟是不巧了,是我没有口福,只好留待下回再来叨扰二嫂。”又故作责备旖景:“你眼下已经出了阁,才过了新婚,哪有往娘家跑的道理。”

老王妃却不在意:“咱们两家本就不是外人,眼下更是亲上加亲,住得也近,不讲究这些,便让景丫头去吧,就当送你一程。”又对旖景说道:“既然回去了,就等用完膳再回来,天本就热,来回折腾可别受了暑气,正好等晚些天凉了再回,让人去宫外知会灰渡一声,转告沨儿下了值也去国公府。”

又亲自送了大长公主到院门儿,眼见着上了软轿。

旖景干脆便与祖母同乘,大长公主十分安慰:“看来二嫂待你极好,我也放了心。”

祖孙俩径直回了远瑛堂,大长公主才叫了玲珑过来,问了事发仔细。

再说张姨娘,听闻候府三房母女今日来国公府作客,立即全神戒备,让仆妇们紧盯二郎,因着才刚入伏,国子监下昼休学,苏荏自然是在府里,果然,一听说黄七娘登门,立即就打发了个丫鬟去递信,约黄七娘在镜池边的花苑一会。

张姨娘得了信,气得三魂出窍,她原本还对八娘的话半信半疑,想着儿子不会这般拎不清,哪知苏荏竟然当真还对候府七娘念念不忘,张姨娘抬脚就去了花苑,在小丫鬟的指引下,立在黄七娘与苏荏“私话”的花榭外偷听。

可巧听见黄江月那一番话:“二嫂果真如此不近人情?她祖父可是秦相,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又有何难……想来还是有些瞧不起二哥哥罢了,二哥哥还得上些心,无论如何,也得先哄着二嫂答应,我可是听说,圣上就要改制,中书省诸位大人可都鼎力支持,将来想要入仕越发艰难,必须得通过科举,天下多少学子,二哥哥可有把握脱颖而出?眼下圣上尚未正式颁诏,二哥哥还有机会。”

这话挑拨之意大为明显,外头的张姨娘已经气得怒火灼心,又听黄江月轻轻一叹:“二嫂虽也是庶出,可听说四艺无有不佳,很得秦相看重,秦夫人这个嫡母待她一如亲出,多少还是有些心高气傲,不甘于嫁个庶子,不过事已至此,二哥哥已经成了她的夫君,她原不该这般绝情。”

张姨娘哪里还忍得住,她虽说秦氏有些不满,可心里却还十分看重这个儿媳,哪容一个狐媚子挑拨离间?一脚踹开了花榭的门扇,上前揪着黄江月就是几巴掌,压低了声音骂她心怀叵测,妖言媚语,勾引有妇之夫,苏荏被自己强悍的亲娘吓得目瞪口呆,多得反应得快,连忙上前劝阻,但黄江月的半张俏面已经印了好几重巴掌印。

张姨娘原本以为黄江月为“闺誉”之故,也不敢张扬,才这般痛下狠手。

当然她也会考虑儿子的名誉,故而也没有敞开喉咙大骂,之前还特地打发了几个丫鬟守在远处,预防有人接近。

哪知黄江月一脱困,捂着脸跑去和瑞园就是一番痛哭,称苏荏寻她对弈,张姨娘却闯了进来,不由分说就是一番恶语相向,还动手打了她耳光。

黄三夫人顿时大怒,逼令着黄氏给个说法,称张姨娘败坏江月闺誉,要将她暗中处置了,候府才会罢休。

黄氏连忙人让拎了张姨娘来问罪,张姨娘见黄三夫人竟然想要她的命,哪里服气,一时不及细想,指着黄江月又是一番辱骂。

黄氏早已经遣散了院子里奴婢,张姨娘的话倒没人耳闻,可黄三夫人想要处置张姨娘的态度却小范围传扬开来,八娘这才闻讯,已经去了和瑞园,跪着求情,六娘与七娘却没有得准踏入院子,这时远远候在一处,又是孤疑,又是焦急。

玲珑只知张姨娘冲撞了候府七娘,不仅恶言相向,还动手打人,候府三夫人怒不可遏,八娘已经去为姨娘求情,却不知这事还牵涉着苏荏,更不知张姨娘是烧的哪把邪火,怎么就与候府七娘掐了起来,只是依稀打听得,张姨娘的话十分不堪,黄三夫人逼着国公夫人要将张姨娘立取处置,否则候府必不会善罢甘休。

大长公主听了这话,心里也气张氏嚣张跋扈,却是冷哼一声:“张氏虽说不堪,可也是懂得趋利避祸之人,今日这事定有蹊跷,无论如何,我们府上的姨娘,还轮不到建宁候府来发落。”

旖景却是满腹孤疑,她当然猜到张姨娘那些不堪的话,也不知究竟撞破了什么场面,才让张姨娘彻底丧失理智,还有三舅母,一惯是个唯唯喏喏的主,这回怎么突然变得强硬起来?就算是为了江月……可这事张扬开去,对江月与建宁候府并无好处,一旦有不干不净的谣言滋生,吃亏的始终都是女子,再者依八娘当日所言,江月对二郎并无情意,并且嗤之以鼻,该不会做出什么“有伤大雅”的举动才对。

大长公主已经起身:“景丫头,这事儿还得由我处理,你母亲原本就不得你外祖母的心,更不敢得罪了你三舅母,张氏若真有错,当罚则罚,可我总得清楚究竟她犯的是不是死罪,你眼下既已经出了阁,这些事也不需避讳,跟我去问个仔细。”

旖景这才回过神来,在路上就将八娘曾经说的话告诉了祖母:“听着阿月那话虽说不该,但也不是太出格儿,就没告诉长辈,只让八妹妹叮嘱张姨娘劝着二哥,不曾想就出了这等子事。”

大长公主听后,神情越发不豫,只领着旖景一言不发径直就往和瑞园去。

院门处蓝嬷嬷虽说得了黄氏嘱咐,不让人往里闯,自然不敢阻拦大长公主,也不及入内支应一声儿,眼睁睁地看着祖孙两“闯”了进正院。

大长公主与旖景才到正房槛外,就听见次间隔着帘子传出了黄三夫人的话:“八娘,你这叫什么话?二郎与阿月原本是表兄妹,阿月那番话也是劝言二郎上进,就算有些不中听,也是当妹妹的一片苦心,哪容张氏污篾?我今日必饶不得那泼妇。”

因没带下人奴婢,旖景连忙上前亲手打起帘子,一眼却见八娘跪在三舅母膝下,额头上已经是一片青肿。

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择,暗潜归国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两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两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赐你个妾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妇,恩威并施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计,连连告负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五百四十四章 谋划分府,江月发招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绝阴谋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五百一十五章 机锋对恃,“公主”落败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转头了结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两百五十一章 再访乔县,攻心为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妆之贺,秦氏试探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难消,心生倦意第四百八十二章 帮派内乱,邻国政斗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两百九十四章 尚未实施,便有变故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六百零九章 虚心求教,怎得芳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七百二十九章 还未扬眉,又再屈膝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响雷,猝然当头第三十六章 烟花坊里,疏梅楼外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窜下跳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黄雀之谋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亲迎,再无遗憾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对策,婚事仍悬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六百八十八章 预算反目,迫在眉睫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两百五十六章 当众明辩,不惧群情第一百六十章 虽未携手,早已并肩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念到位,主角忽改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准备归楚第三百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六百八十九章 凤阳来人,刁难候府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争执爆发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转机,柳暗花明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绝阴谋第两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后重逢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实陷井第两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断,廷益清白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阁,悲喜难明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两百二十五章 不过如此,棋高一着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获,知情之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从此之后,再不分离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六百零八章 西梁回讯,禁苑佳人第六十一章 抛砖引玉,奇耻大辱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六百七十一章 干娘面目,王妃“怀妒”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礼数,你待如何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来锦阳,婚前教育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厦将倾,厚聘富嫁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与猪,各有用处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八十八章 一见倾心,是否冤孽第四百七十五章 违逆“慈母”,教训顽劣第两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见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两百九十八章 细察人心,温言劝服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问君知否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三百八十四章 强辞夺辩,委实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