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见殷氏,得证实情

虞沨是早将目标定准在朱潜身上,又想起前段时间旖景的愤愤不平——

“原本晓得姨母有个恶婆婆,祖母每每说起,都甚为姨母叹息,可到底与国公府无干,祖母也不好插手龙家的事,外祖母心疼姨母,也曾与龙太夫人交涉,可那老夫人蛮不讲理,动不动就‘抱病’,折腾得姨母守在她床前侍疾,稍有不及时,就是一顶不孝的帽子压下。我又听祝嬷嬷提起,才知道祖母早年竟被朱氏算计,祖母就此心生自卑,不愿意再出席邀宴,我实在厌恶朱氏,得找个机会,狠狠为祖母与姨母出一口气。”

这不,机会来了。

朱潜在吏部任职多年,贪贿徇私的事不少,把柄随手可抓,大可不需龙太夫人这个“由头”,但旖景既然愤愤不平,虞沨乐得给她出气的机会,针对朱家不放,借此也可扑灭龙太夫人的气焰,实为两全其美。

但魏渊却不知道“高足”与朱家的旧怨,这时满头雾水,想不明白虞沨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正欲细问,却听隔扇外某郡主难以置信地惊呼:“我竟然输了?”

尚还不到半刻。

魏渊忍不住出去一看——

战况惨不忍睹。

旖景却气定神闲:“郡主能赢才怪。”

老师汗颜,这学生也太不谦虚了。

平乐却不在意,一巴掌扇在旖景肩头:“喊什么郡主,还不改口。”

旖景只好称了一声二姐姐。

平乐在康王府里行二,前头还有个庶出的长姐。

旖景瞧见酒菜已备好,请平乐与魏渊入席。

因着没料到平乐会来,旖景与魏渊又有师生之谊,若是分案而坐太显生疏,虞沨琢磨横竖也没外人,便不打算拘礼,只让准备了一张大桌,而平乐被康王一惯纵得“彪悍”,最看不上世家女那些个虚礼矝持,压根就不在意与外男同席,率先入了座,伸手拉过旖景:“你们成亲时我就想找你喝酒,可惜你这个新娘不出来宴客,安慧也一扫往日的痛快,坐在那里满面冰霜,我也摸不着头脑,喜酒喝得甚是无趣,今日可得补上,虞沨身子骨弱,我就不勉强他了,一贯知道你是个健壮的,可别在我面前装模作样。”

世子夫妇:……

魏渊一挑眉梢,看向平乐的目光带着几分惺惺相惜。

席面上平乐俨然反客为主,屡屡举盏,见旖景实在有些吃不消,虞沨刚说了一句代饮,就遭到平乐一句挤兑:“我可没有恃强凌弱的习惯。”

旖景无奈:“二姐姐,你就饶了我吧,我虽然健壮,酒量当真比不得你,要不改日得了机会我让四姐和你一决雌雄。”

四姐当然指的是四娘。

平乐尚且不愿放过旖景,好在魏渊及时解围,举盏感谢今日平乐相助之恩。

旖景连忙没话找话:“今日天气这般炎热,二姐怎么有闲情逛来了平安坊。”

“在家憋闷得慌,我是想去楚王府寻你解闷,哪知吃了个闭门羹,好不容易有了出门的机会,不想这么快回去,就随便逛逛。”

其实康王从不阻挠平乐出门,否则她的威名也不至街知巷闻,前段时间传出太后欲给平乐赐婚的事儿,吓得名门望族噤若寒蝉,便是勋贵之家也避之不及,好在康王妃深明大义,也担心让人为难,劝服太后打消了念头。

强扭的瓜不甜,平乐也看不上那些故作矜持的所谓世家,康王夫妻只有这个嫡女,尽管也担心着女儿青春已大,但也不欲勉强平乐。

又听平乐说道:“外祖母眼看过寿,母妃却说今年你不定会去,陈家也没获请,其他人与我合不来,你若是不去,我越发没趣了。”

平乐的外祖母是当今太后的长嫂,靖安候的生母。

严老夫人不是个铺张人,寿辰往往只请各位亲眷,大长公主之母也是出自严家,往年旖景会随祖母去严府道贺,可她眼下已经出嫁,若无获邀,倒不好再去。

“已经收到了候府的邀帖,自然该去道贺。”旖景却说。

平乐顿时喜笑颜开:“这就好,严家那几个表妹表面虽然客气,可每回见我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我又不是阎王,就算脾气大些,也是不无理取闹的人,她们又没惹我,我无端端地怎会拿她们撒气,真是莫名其妙。”

旖景咳了一声:“她们也是担心冒犯了二姐姐不自知,惹祸上身。”

平乐大笑:“就你敢在我面前直言,不过我往常也是忍不住火,母妃也常为此责备我,无奈我长成这副性情,已经是改不了了。”

魏渊由衷说了句公道话:“郡主性情直率,爱憎分明,又颇有侠义之风,何必在意那些不尽不实的传言。”

平乐挑着凤眼,看向世子:“你小子有这么个知己,怎不早些引荐给我,我就爱听他说话。”

虞沨:……

“来日方才,眼下与郡主结交也不算晚。”魏渊云淡风清。

旖景的目光在相见恨晚的平乐与魏渊之间来回,微微一咪眼角,觉得气氛当真妙不可言。

于是芳心大悦的平乐,暂时放过了旖景,只与新朋友觥筹交错,一餐午宴下来,魏渊脚步虚浮,却还连喊“痛快”,平乐落在稍后几步,有些遗憾地评价:“魏渊这人性情不错,言辞也有趣,可惜弱不经风了些,这才喝了多少,就已经半醉了,还不如阿景的四姐。”

虞沨忍不住了:“二姐,师兄他只是酒量稍欠,比不过你这个巾帼英雄,但身子尚还健壮。”

旖景默默垂眸,忍笑忍得十分辛苦。

目送了“千杯不醉”的女侠在马背上坐得稳稳当当,一路离开,虞沨才让人送了兴奋不已但行走不稳的魏渊回府,自己携同旖景,上了一辆围着青帏毫不起眼的马车。

今日宴请魏渊只是顺便,他特意抽出一日空闲陪旖景出门,还有正事。

马车行出平安坊,往外城小东市过去。

一处窄巷前,三顺与腊梅已经恭候多时,瞧见两位主子下车立即上前行礼,旖景头上带着帏帽,下车时多少有些不便,而今日因着是与虞沨出门,秋月与夏柯都未随行,虞沨便亲自扶她下来,指掌再也没有分开。

旖景眼见三顺与腊梅有些尴尬地转身,面颊一烫,略微用力挣了一下手掌,却没挣开,一分神脚下反而一绊。

小东市的窄巷石板坑洼,不似旖景时常出入的地方那般平坦。

“小心脚下。”虞沨笑着提醒,更紧的握住了掌中的纤纤玉指。

他们来这里,当然是来见张姥姥。

三顺夫妇已经知会了张姥姥,称世子与世子妃有事请教,简陋的小院里,老妪已经焦灼了半昼,屋子外头热浪滚滚,张姥姥却在屋子里安坐不住,一直在院子里排徊,直到混沌不清的视线里,出现了几个人影。

张姥姥眼疾已经十分严重,虽不至失明,可也只能看清个大概轮廓,看不清人面眉目。

三顺才说一句:“姥姥,世子与世子妃来了。”

老妪膝盖一软,就要往地上跪,旖景连忙让腊梅扶住,柔和了语气说道:“姥姥不需多礼。”

这才进屋,腊梅已经预先将屋子清扫了一遍,还特地从家里带来了簇新的竹席与一套新买的茶具,茶叶也是问了夏柯准备的西湖龙井,她原本在绿卿苑侍候过一段,泡茶还是会的,这时一番忙碌。

旖景反客为主,请了张姥姥坐在炕上,虞沨见屋子里只有两张磨得掉了漆的圈椅,虽说旧陋,却擦拭得一尘不染,也不嫌弃,四平八稳地坐在上头。

“今日拜访,是有一件事要询问,希望姥姥能据实相告。”旖景也不赘言,虽知张姥姥应当看不清她的眉目,目光却仍盯向老妪浑浊失焦的眼睛,一寸不移。

张姥姥似乎也感觉到来自这个语气柔和的世子妃隐约的压力,显得更为瑟缩,坐立不安地就要起身,却被腊梅劝住。

“姥姥姓殷,重前以稳婆之业为生?”旖景开门见山。

张姥姥下意识就要否定,腊梅略弯了腰,低声劝导:“姥姥,世子妃是好人,多亏了她成全,我与三顺才有今日……世子妃已经察明了姥姥身世。”

见张姥姥神色惊惶,却终于颔首,旖景这才说道:“之前有位后生打探过姥姥,他是我的老师,关于他的来意,姥姥应该清楚吧。”

张姥姥越发不安,连嘴唇都在微微颤抖,脸色更是苍白,神情里似乎愧疚比惊惧更胜,这未免让旖景略觉诧异,难道婉丝的死,与张姥姥有关?

“姥姥可还记得婉丝?”旖景轻声问道。

她惊讶地看见张姥姥浑浊的眼睛里须臾氤氲雾气,转瞬泪流满面。

“老妇有愧,受人所托,得人财帛,却有负于当年承诺。”良久,张姥姥才哽咽说道:“贵人说得不错,老妇的确知道那先生的来意,当年婉丝请托那事时,问老妇姓氏,老妇因为忐忑,才告诉她原姓,而旁人只知老妇夫姓……李先生一来,问老妇是否姓殷,以及重前营生,我便猜到了他是谁。”

“婉丝之请,可是让姥姥隐瞒两个婴儿互换的事?”旖景忙问。

张姥姥显然一怔,方才颔首:“正是,当日那妇人生下一子,便血崩而亡,将孩子托付给李家媳妇,后来婉丝也产下一子,那孩子腰上有枚记认,指甲盖大小的紫痕,一目了然,婉丝哀求老妇隐瞒这事,把孩子交给了李家媳妇,请她立即带孩子离开去宁海等信,若将来无礙,再送孩子回京,若听闻婉丝有个好歹,只求李家媳妇能将孩子抚养成人,这一世都不来京都。”

张姥姥轻轻一叹:“婉丝许了老妇五十两银,请托老妇,若她将来遇害,或者失踪,让老妇想法子往宁海递个信。”

“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旖景已经笃定了李先生才是祖父血脉,心里却依不觉半分轻松。

“孩子出生不久,大概两月后,婉丝就来了老妇远来的住处,告诉了老妇她的身世,老妇才知她的孩子竟然是卫国公府……婉丝声称卫国公随驾征战,有个宋姓的侍女,是大长公主身边人儿,便是安排她住处的,本是应承了婉丝,助她们母子能与卫国公见面,但又警告婉丝,称大长公主已经晓得了她与卫国公有染,正想追究,故而婉丝很是忧虑,不敢将孩子留在身边。”

旖景握了握拳,果然如她所料,宋嬷嬷必然在婉丝面前中伤祖母,但婉丝显然对宋嬷嬷也不尽信,不仅在“信物”上欺瞒了宋嬷嬷,还将两个婴儿互换。

“婉丝当日见我,称宋姓侍女让她立即离开锦阳,因为大长公主已经知道她回了京都,并且产下一子,卫国公当时仍未归京,婉丝处境十分凶险,婉丝说孩子被宋姓侍女安排在别处,而她次日则要与宋姓侍女同往香河。”

香河!旖景心中一动,忍不住看向虞沨,见他果然也蹙了眉,眼中满是思量。

“婉丝担心自己凶多吉少,请托老妇,把她的话传去宁海,可老妇一听事关卫国公府与大长公主,心里又惊又惧,又听婉丝说得危险,便怕自己也受到牵连,犹豫了一段时日,还去香河打听过,却没婉丝半点音讯,老妇更是恐慌,便没敢按她的嘱咐行事,反而搬了住处。”张姥姥说完,重重叹息一声:“老妇知道这样不地道,可我只是区区贱民,实在害怕牵涉进贵族豪门的恩怨。”

而从那以后,张姥姥再没听闻婉丝的音讯,想不到二十余载后,却被李霁和寻了上门,她心里有愧,也有忧惧,才矢口否认姓殷,但心里很是煎熬,这些日子以来,也是辗转难眠。

而旖景与虞沨离开陋巷上车,一路之上两人各自沉默。

却在车轮轧轧停稳之时,不约而同地开口——

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无情,不弃当弃第四十五章 为寻外援,夜探妓坊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六百一十四章 暂时“和谐”,苦无良策第四十四章 宋辐何人?田阿牛也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面对质,好戏开锣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一百六十一章 仓促之间,吐露情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对策,婚事仍悬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枣,俱都给之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两百三十九章 东宫有喜,圣上赐恩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波”连连,“风光”回门第一百六十章 虽未携手,早已并肩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为何因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两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计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一百一十二章 灵山之约,依时发生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四百零八章 正当得意,贵客驾临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当初,爱恨无涉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三百零八章 渐揭真相,所谓慈母第一百一十七章 注定纠缠,放手不易第七十九章 小五献计,皇子请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仓促之间,吐露情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六百六十章 脱身禁苑,销声谜局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六百七十六章 卫冉“入仕”,子若为奴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第三百三十三章 剑伤小五,言及谋划第一百一十七章 注定纠缠,放手不易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结,动手清算第五十五章 将军护女,痛责莽子第五十六章 虞洲献计,势不罢休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亲迎,再无遗憾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动第四百六十八章 开幕落幕,“真相大白”第两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开局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两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见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公主论政,皇子无缘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与不要,皆在我心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三百零五章 策动前夕,偶然偷窥第两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见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当初,爱恨无涉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实为一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礼数,你待如何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态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第两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实为试探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断情绝,同日赴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五百章 恩封确实,将有险关第两百七十一章 网已密织,只待兽来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计划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军师,磨刀霍霍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随,永不分离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六百零六章 发现尸身,却令毁容第两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惊无险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无情,不弃当弃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关切依然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响雷,猝然当头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