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

三皇子府的书房里,一盘棋局正在不紧不慢,两个孔武有力的小厮儿门神般地伫在书房门口,这让稍远之处,从一株矮树荫下,探出半张俏面的倩盼满面哀怨——那个什么孔小五,定有断袖之癖!每回他来,都得无理取闹地挑拨着殿下“疏远女色”,只要有孔小五在,殿下只好无可奈何地“受教”,不让女子近身,倩盼如何心服,无非就是仗着皇后娘家撑腰罢了,真当自己是这皇子府的“半主”?

可倩盼姑娘“乖巧懂事”,自是不敢挑衅孔小五,也就只好鬼鬼祟祟地张望。

殿下可是正经人,神佛保佑别被孔小五这个妖孽带坏了。

书房里头,三皇子斜靠榻上,正听手里掂着白子的孔奚临说话:“陈六原本就与秦四交好,自打秦家出了个四皇子妃,两人更近一步,收着红衣那处外宅,秦四眼下也是常客,两个时常在那儿把盏言欢,喝得半醉了,话更加地多,红衣在旁就听到了不少,说昨儿个,两个居然夸耀起各自的姐妹。”

三皇子手里的折扇,划了划烟翠般的眉梢,知道小五不会无端废话,并没有打断。

孔奚临却斜了抹讽刺,似乎心不在焉地把棋子一放,才落在棋盘,三皇子立即来了精神,手指间扣着的黑子弹出,“啪”地一声落下,大笑起来:“臭棋臭棋,小五是在千娆坊住得久了?这棋艺越发退步。”

“殿下,世子妃果真有些手段,我原来以为虞沨这回恶名是背定了,就算吕简大难不死,那倔驴子听了风传,还不将虞沨恨得咬牙,将来不需旁人挑拨,怕就会紧叮楚王府不放,哪知世子妃就是去了一回,吕母就带着媳妇上楚王府叩谢去了。”孔小五心不甘情不愿地“赞扬”了一句世子妃。

三皇子微一挑眉,依然没有接腔,孔奚临在他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又才哼了一声:“哪知得了红衣递来的消息,才知这中间,还有一个佳人的功劳。”

佳人两字似乎引起了三皇子的兴趣,眼角微微一亮,笑意浅淡。

孔奚临的关子有点卖不下去,只好自己揭晓:“秦四把她七妹妹赞不绝口,说什么虽才豆蔻,却冰雪聪明,难怪他家祖父准其论政,连太子收拾朱潜这样的事儿都说给秦七娘听,问她看法,这位闺名子若的姑娘,倒一下子猜出了是太子妃的手段,说太子没有这般心计,小小年纪,倒把事情看得通透,秦相几个嫡出的孙女儿,四皇子妃蠢成那样,这位七娘倒的确心思玲珑。”

三皇子心里微哂——豆蔻怎么了?五妹妹那时豆蔻,就敢坏他堂堂皇子的声誉,设计妓坊捉奸,虽有些误打误撞,却真被她算计准了。

不问秦子若,三皇子歪了话题:“我那四弟妹又做了什么蠢事?”

“邓侧妃有孕,秦妃日日让她站规矩,侍候茶膳,一站就是两、三个时辰,秦妃也是大家闺秀出身,怎么手段就这么市侩浅薄?她且以为邓侧妃是普通侍妾呢,人家可是上了玉牒金册,有二品封号的,更何况邓侧妃还是四殿下的心头宠,秦妃身为正妃,连这起码的气度都没有,四皇子还指望她将来能统御后宫、母仪天下?”孔小五跟着就歪了楼,满是不屑:“这事都不用皇后、太后过问,陈贵妃就先急了,四皇子大婚也有两年了吧,秦妃一点音讯都没有,邓侧妃好不容易有了喜讯,月份倒还比太子那头早些,若得男,可是皇长孙,陈贵妃能不重视,把秦妃传了入宫,狠狠数落了一顿,又指派了身边的嬷嬷去皇子府贴身照顾邓妃。”

三皇子:……

秦妃果然愚蠢,连太子妃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算计天家血脉,她倒粗野,自负高傲,以为占了个正位就能为所欲为了,基本的细腻都不懂得。

若将来真成了皇后……后宫里可得好戏连连。

说完这番,孔奚临一时转不回正题,与三皇子你来我往地“打”了几步,才一拍脑门:“还没说这才女子若呢,难怪她才豆蔻,今年芳林宴上以一画夺魁,太后就赐了字,果然有几分不同常人的见识。”

“说了半天,这位姑娘到底做了什么一鸣惊人的大事?”三皇子微有戏谑,心不在焉地摇着扇子。

“殿下可知吕简和秦相的关系?”

“秦怀愚不同金榕中,只收贿财荐士,他倒甚是惜才,这些年也荐了不少寒门士子,既得了清正的名儿,保不准哪个能熬出来,可不成了助力?吕简不就是他的门生,可为人太过愚直了些,居然把秦相孙子都参了一本,咱们这位秦相,看着公正,心里也不宽广,明面上没对吕简怎么,暗中却也不怎么待见,要不吕简这些年,连个正七品都没熬上,他的老母与妻子身上连个诰命都没有。”三皇子摇了摇头。

秦相身居高位久了,多少带着些冷傲,行事再怎么谨慎,也会露出些许马脚来,表面上虽没有打压,只不主动提拔,吕简的仕途就颇多波折,不过冷眼看着,圣上似乎对吕简有几分兴趣,一念刚好及此,就听孔奚临说道:“可不如此,但这回,秦相却被孙女儿说服,竟然遣了长媳,相府眼下的主母去探望吕简,并暗示吕家,这回刺杀事件与虞沨没有关系,而是太子的安排。”

“哦?”三皇子总算有了几分兴趣。

“秦四与陈六原原本本地说了七娘子那番话——‘吕御史一连弹劾圣上如今最为倚重之臣,苏阁部与楚王世子虽没有当真受责,圣上并没理会,可也没有斥责吕御史,可见对他甚是欣赏,尤其这回,圣上显然要打压朱潜,吕御史莫名涉入,在节骨眼上弹劾世子,若换一个人,圣上难免会疑是朱潜的同党,顺手就发作了,但圣上并没有针对吕御史,可见对他倒是信任的,吕御史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三皇子微微颔首。

“秦子若接下来又提到世子妃,称她在这时拜访吕家,显然是不想让吕简误解,经此一遭,楚王府非但不会对吕简介怀,应当还会笼络,吕简若得虞沨身后撑腰,成天子信臣怕是迟早,而他这回生死攸关皆是太子的‘功劳’,若吕简得知实情,岂不对太子怀恨?太子妃插手政事,连她这个闺阁女子都能洞悉,何况天子?太子妃位或者不保,便是太子,只怕也会遭到圣上埋怨。”

秦子若点到即止,秦怀愚却心思大动,一旦天子动了废储之心,吕简又得重用,他身为御史,更是头倔驴,只要一二争取,就能挑拨着吕简做为废储主力。

故而,秦怀愚当即立断,采取行动,这番举止既是对吕简示恩,又是对虞沨示好,委实一举两得。

至于得罪太子,那是迟早,四皇子要谋储位,与太子只能是死敌,秦怀愚身为四皇子妃一族,当然也是与四皇子福祸相依,倘若太子登基,有太子妃这么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后,哪容得秦家长居相位,从这回整治朱潜,却险些累得一个不足轻重的吕简丧命,可见太子妃手段狠辣,只怕到时,便是秦家想要隐退,太子妃也会不容。

就算太子妃被废,只要太子还在储位,皇后视陈贵妃为眼中钉,一旦太子登基,岂能不铲除四皇子一脉?

秦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境,只能力举四皇子夺储。

“秦四尚且叹息,称七娘虽为女子,才华见识却不输须眉,可惜时运不巧,倘若四皇子选妃之时她已及笄,倒比秦三娘更适合这个妃位。”孔小五一卷唇角:“听说皇后正为殿下婚事考量?”

三皇子冷嗤一声:“父皇允了我多自在一时,皇后是瞎操心,她是想让我娶了韦相嫡女,无非是为太子多拉助力罢了,殊不知韦相就是个摆设。”

“那也难说,韦相和卫国公关系倒好。”孔小五又说:“不过韦娘子莫说相貌普通,脑子也不怎么好使,配不上殿下,倒是这位秦子若……殿下多自在些时候,可不到了她及笄之时?”

“哈!”三皇子大笑:“不说别的,皇后会允我娶秦家女?”

“我瞧着,秦相对这个孙女儿才更器重,说不定到时会弃了四皇子也不定,皇后娘娘若想通这点,未必不会点头。”

三皇子两道烟眉斜飞,看着孔奚临连连摇头:“我说小五,皇后若有你这憨厚劲儿,早被后宫那群母狼吃得不剩一根骨头,我若真娶了秦相这位掌珠,和太子打擂台的岂不就成了我?你说皇后娘家与亲王妃位娘家之间,秦相会怎么取舍?”

孔奚临一怔,顿时沮丧下来:“我是真觉得唯有秦家这个七娘,才勉强能配殿下。”

“靠着妻族夺储,原本也不是我心甘情愿,无非是省力的捷径罢了,而且这妻族,还得迎合圣心,秦家怎么是最佳选择?”三皇子又恢复了莫测高深,懒懒落子:“小五,你这回全盘皆输。”

两个对弈者不知,这时颇有远见的秦子若姑娘正在楚王府,她是跟着秦夫人前来拜访的,这会子秦夫人正与老王妃闲话,子若却缠着旖景到了关睢苑,似乎无意间说了一句:“听说五姐姐才去了吕家?我阿娘也去探望了吕太太,万幸吕御史熬过了这关,不过阿娘听吕太太言谈,似乎对世子有些误解……谁让世间捕风捉影的闲人太多呢,不过吕太太是个明白人儿,必不会妄信传言,可不听阿娘说了一番世子的品性,连那一丁点的误解都没了。”

旖景这才知道秦夫人的“居功至伟”。

晚间与虞沨说起这事,两人见解倒是一致——秦家这是打算要与太子擂台上见了。

“秦相或者以为,一旦圣上下令废妃,甄莲必不会坐以待毙,非得挑动太子违逆圣意不可,这么一来,弹劾太子不孝不贤的上疏只怕就会堆满御案。”旖景笃定道:“不过圣上最为注重的,也就几人之见,秦相这时笼络咱们的意图委实明显。”

“闹不起来,至少在新制顺利实施,科举任官小有成效之前。”虞沨却不以为意,一边执笔疾书,一边牵起抹笑容:“秦怀愚这是痴心妄想罢了,便是太子妃,也不是他预料的那么愚蠢,储位就算有变,也并非眼下,秦怀愚原本是谨慎之人,这次也不知是谁给他出了昏招,搞得这么迫不及待。”

第五百九十八章 隐隐不安,即传噩耗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三百九十一章 吕氏婆媳,朱氏祖孙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三十九章 各怀心思,小聚芳辰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荐”,大言不惭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乐姻定,卫冉入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筹谋,实难料定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一百零六章 渐近重阳,途中归人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问君知否第五百三十九章 没有渔翁,皆是蚌鹤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两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头,古怪青年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谣言,留下凭证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恶浪暗来第两百六十九章 当面过招,请猜胜负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七百六十二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五百一十五章 机锋对恃,“公主”落败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两百六十九章 当面过招,请猜胜负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变,久酝即发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长,岁月静好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渗入,确定关键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七百三十三章 摆开阵势,好戏开锣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筹谋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三百一十七章 惊悉真相,天子“恶意”第六百四十六章 卫冉渗入,肖蔓遭疑第两百七十四章 世子审案,兰心强辩第七百零五章 你来我往,闹剧开锣第一百九十章 要论祸根,无非绝情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当中,风声暗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群芳聚宴第两百六十四章 福祸相依,生死与共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七百七十章 大变在即,许氏施令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七百三十九章 拨乱反正,太后施令第五百二十九章 两国贵女,礼教之争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联三方,挑明阴谋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变之前,引燃后院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三十章 何故祸心,渐露端倪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爷休妻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计,连连告负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两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动,欲掷孤注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两百二十八章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获,混乱局势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宽容”,大度求情第三百一十章 一语成谶,前路未明第七百二十九章 还未扬眉,又再屈膝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觉之间,环环陷井第六十五章 各怀心思,只待风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无嫌隙,两心契合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渐凉,男女秋月第六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火烧“虎穴 ”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六十一章 抛砖引玉,奇耻大辱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三百八十七章 尘埃落定,各得其死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厉害,自寻死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隐疾之患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说理,背后拆台第四百三十章 谢公寿辰,注定闹剧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顺现形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见旧词,却署新主第七十五章 几人明白,几人糊涂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见端倪,终究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