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

旖景再次抬眸看向不远处正受着旖辰嘘寒问暖的黄氏,确信这回就连长姐都看出了继母的消沉憔悴不同以往,而并非独她一人敏锐,便将险些脱口而出的论断又咽了回去。

虞沨说过黄陶与廖大的捉襟见肘,或许会求助于继母,可凭着这对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钱银上的事不至于让黄氏迫不及待,冒着被家人发现的风险悄悄与黄陶碰面。

继母似乎也不像小谢氏一般“一毛不拔”,不应是为了心疼财物,就算为黄陶与廖大的处境忧虑,还不至于在双喜临门的日子忧形于面,掩示不住自己的情绪。

旖景是真琢磨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事情搞得黄氏连拿手的“贤良”都带不上脸。

反问大长公主:“祖母察得了什么蹊跷?”

旖景了解祖母,即使不善后宅妇人的勾心斗角,一旦信任于人,也不会轻易疑心设防,可大长公主到底不比得普通妇人,当年随同曾祖父南征北战时,军中多少北原与东明佃作,也逃不过大长公主的厉眼,只要祖母生了防备,黄氏的一切行为举止哪逃得过监视。

可这回大长公主也不知仔细:“黄氏的确谨慎,虽我知道她与黄陶碰了面,因他们说话时无人跟在身旁,又是在闹市茶坊,青天白日也不好安排上房揭瓦听墙角,不知两人对话……不过相比黄氏,蓝氏这一段儿更显心神不宁,黄氏交待了她把田宅出手,她拖延着没有操办。”

蓝嬷嬷是黄氏的乳母,身边第一得重之人,这情况旖景自然知道。

可仍想不透蓝嬷嬷何故“违逆”黄氏。

“景儿,祖母与你父亲都笃信黄氏之恶,她图的是什么也再瞒不住咱们,不过你也知道,始终是拿不住黄氏的实据……她承认曾受宋氏‘瞒骗’,仅靠这个罪名也治不住她,就算揭穿她与黄陶私会,到底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可为此责罚,却不够将她铲除,也许换了别的人家,使她‘暴病’不难,可她终究是你父亲明媒正娶,是我苏家承认的长子媳妇,是有朝廷封诰的一品夫人。”大长公主沉声说道:“我与你父亲还是不想行那些阴私鬼祟手段,让她死得不明不白。”

卫国公是一等公,其正妻原应被封超品夫人,可黄氏因是继娶,故只封一品,即使如此,在大隆命妇中也属身份尊贵,不过倘若她不为夫家所容……娘家建宁候府太夫人历来不喜黄氏,万不会给她撑腰,建宁候这个兄长就更不提,黄陶又被出族,至少眼下是自身难保,更不可能与国公府作对。

休弃是不能的,别说表面上黄氏无犯七出,就算拿住罪证,名门休妻也会引议论纷扰,候爵之家出妻更应先报朝廷允可,有“家丑不能外扬”这条世俗礼训,再兼若不想与姻亲完全撕破面皮,多数家族都不会选择这一条“合法途径”。

卫国公府显然不想为黄氏与建宁候府断交,受人言议论。

那么要除黄氏只能用“家法”,或者断其生路,或者送入族中家庙。

苏庭当年是孤儿,才受高祖养育之恩,虽有族人多为远支,眼下都在祖籍宁海,国公府因着主人并不信佛道,也没仿效贵族门第设有家庙,大长公主与卫国公大概也不想把黄氏送回宁海族中处置,因而倘若黄氏罪证确凿,等着她的也只有一条死路。

不过眼下没有实据。

依卫国公府的权势声威,让长媳无声无息病逝外人不敢置疑,但大长公主却有别的顾虑。

她长长一叹:“黄氏终究是风儿与芎儿的生母,不说其他,她对六丫头与三郎的确慈爱……让她死得不明不白,外人自不敢议论,可六丫头与芎儿定会生疑,一家子骨肉若心有芥怀彼此防备,将来心生怨恨……祖母与父亲不想看你们手足阖墙。”

旖景听祖母这番满是为难的交待,只觉得心里五味杂陈。

她其实并拿不出黄氏的罪证,但凭那些蛛丝马迹,祖母与父亲却笃信她对继母的猜疑。

须知这时礼律,空口白牙“构害”继母已为不孝,倘若不是祖母与父亲信任疼惜她,换作别的家庭,说不定受责之人反而是她自己。

她是经过一世的,才晓得黄氏的恶意并非仅针对于己,主要意在爵位,加害长兄,又间接害得长姐青春染病、处境凄凉。

但这些事并无实据支撑。

至少眼下看来,黄氏对长姐并无加害,长姐性情虽不益嫁给三皇子那个妖孽,可嫁给福王却并不受性情连累,谁也不能因为长姐不善谋断贤惠恭顺就指责黄氏“教管不当”心怀恶意。

黄氏对长兄更无任何加害,就算对长嫂一二刁难,婆母为难儿媳根本不算“罪行”。

她只能质疑黄氏曾经企图害她性命。

但祖母与父亲已经动了杀意。

无论祖母还是父亲都不是恶人,待人宽和侠义,可为了她,在罪证不足的情况下就彻底厌恶继母,动了铲除之心。

她只是苏家众多女儿中的一个,长辈如此爱重岂只轻飘飘的“信任疼惜”四字涵括?

一念及此,旖景只觉得眼角泛湿,心里满满都是暖意,借着百宝槅的半遮半掩,也不顾济济一堂,像个小女儿般环臂绕上祖母肩头,语气里微带着哽咽:“祖母,我晓得的……六妹妹与三弟是我手足,血肉相连,我不会因着继母的缘故牵连他们。”

大长公主疼惜地抚着孙女儿的肩脊:“知道你*懂事又识大体……不过你放心,是狐狸始终会露出尾巴,黄氏那‘贤惠’的面目已经有些撑不住了,一但恶念暴露,我饶不过她,风儿就不说了,也是个明白孩子,至于三郎,他还小,现下有明师教导,又及时让他离了黄氏身边,将来不会是非不明。”

哪知这话音才落,就听“咣当”一声。

隔着百宝架的空隙望出去,却见一个丫鬟呆怔炕沿,刚才还其乐融融的场景也瞬息沉静,个个看着黄氏,似乎都有些不能置信。

茶盏碎在地上。

却原来是刚才七娘缠着苏涟混闹,一不留神胳膊肘子碰着了正准备给黄氏捧茶过来的丫鬟,那丫鬟一个趄趔,茶水一晃,溅出少许湿了黄氏的裙子,哪知就挨了重重一个巴掌挥来,没打着脸,正中手臂,于是杯盏坠地。

众人从没见过黄氏发火,愣怔当场。

那丫鬟是第一个清醒过来,连忙跪地求饶。

许氏才忙转寰:“哎呀,可是烫着了嫂子。”一边责备丫鬟:“怎么这么不当心。”一边又嗔怪七娘:“就你调皮,没个消停的时候,还不快与大伯母道歉。”

黄氏也清醒过来,涨红了脸起身,下意识间先睨了一眼百宝槅后,正遇大长公主淡然却威厉的眼神,连忙扶住正欲屈膝陪礼的七娘:“不碍事,我也是被吓了一跳,下意识间……”终究难以自圆其说方才不小心泄露的“凶悍”,讪讪地抖了抖裙子:“我先去更衣,七丫头别介意,是大伯母失手。”又阻止了旖辰的跟随,向老王妃告了失礼,带着丫鬟匆匆忙忙地离开。

当三两步下了石阶,黄氏听见身后的屋子里又渐有了谈笑,夹杂着许氏温和的嗓音“起来吧,今后小心当差,别毛手毛脚”,黄氏到底忍不住眸底一抹阴戾渐渐布满眼睛。

她刚才的确是因为一时走神,仓促间瞧见一个人向她扑来,感觉膝上一湿,没摁捺住下意识的“反击”。

这段日子黄氏的心情大起大落,经历的跌荡起伏,自然是旖景仅靠琢磨无法揣透的复杂。

月初,听说江月新嫁闹事,最终大败收场,黄氏尚还稍有郁怀。

倒不是她对江月有多疼惜,对于这个侄女,她从来都是利用而已。

江月很有几分沉府,黄氏起初对她“寄予厚望”,想着若说对手,晚辈亲戚间大概也只有江月能与旖景堪当。

哪知江月这般草率,以致出师不利。

黄氏到底掌了多年中馈,手上还有耳目,又有小谢氏同谋,对楚王府发生的事自然比外人更加了解,当知其中因由,黄氏沮丧之余,唯一的庆幸是候府太夫人与大长公主之间总算生隙。

一旦有了利益冲突,所谓姻亲情份薄如蝉纱。

太夫人受了折辱黄氏终究是兴灾乐祸的。

不过多久,又听说三爷被打致残,黄氏更是冷笑不已。

她虽想不透彻真凶是谁,总归觉得事情不像表面那般简单,秦右丞既有意与三爷“交好”,又怎会纵容得亲信下这般狠手,背后定有人借机为祸。

太夫人最疼的可就是这个儿子,当年为了三爷,不知对胞兄多少打骂刁难,总算咎由自取、恶有恶报。

可紧跟着二爷的人就找上了蓝嬷嬷,告之廖表哥破产。

黄氏的好心情顿时扑灭,焦灼不已,准备依二爷所说伸出援手,可是她因为谨慎太过,兼着大长公主多年来虽不管内务,多半有杨嬷嬷监管着,她从不敢打公国府财物的主意,也没有那样的意识。

她是正妻,一家主母,国公府的资财总有一日尽在掌握,何必贪图小利冒着风险私昧。

只恨嫡母苛刻,当年那些陪嫁看着丰厚,田产商铺却多是寒薄偏僻所在,苦心经营多年,也就刚好能维持个收支平衡。

压箱银没有轻动的道理,胞兄已被除族,名份上已经与她无关,虽是她的嫁妆,却没有底气资助一个“外人”。

只能打田产宅铺的主意。

她让蓝嬷嬷通知管事们寻买主。

哪知蓝嬷嬷却又苦劝:“夫人,虽国公爷从不过问您的嫁妆,可国公府终究还留着当年的嫁妆单子,眼看着六娘已经十四,过不久就要及笄紧接就到议亲,您把这些都给了二爷……将来六娘与三郎婚嫁又当如何?”

黄氏尚且不以为意:“哥哥现在急用,我能置之不顾?等他缓过这段,还会眼看着我亏空?再者六娘与三郎也是国公爷的亲骨肉,国公府的嫡女嫡子,婚嫁难道就能厚此薄彼?我那嫁妆本就拿不出手……”

“夫人,再怎么说,您也是六娘与三郎的生母,再者世子兄妹婚嫁,众人都知除了公中,是国公爷与大长公主私下补己,您的嫁妆可没有动,若六娘嫁人,当母亲的再没体己可说不过去,都得议论您孤寒,受那心怀恶意者挑拨,怕是连六娘也不定会有芥蒂。”

黄氏虽有犹豫,却依然顾及胞兄,一方面是为着唯一的血缘亲情,另一方面她也清楚,将来能够倚仗之人,除了黄陶与廖表哥再无其他,三郎要夺爵,黄陶是唯一的希望。

毕竟以她的处境,眼下莫说不敢冲苏荇下手,就算有这孤注一掷的胆量,也实在没有机会。

苏荇不死,三郎哪有半点希望?

遂拿定主意,交待蓝嬷嬷不需多言,立即着手操办。

哪知一贯听命行事的蓝嬷嬷这回却“违逆”主人,坚决跪求黄氏收回成命,主仆俩坚持了好一阵,蓝嬷嬷见黄氏执意而为,心急如焚下竟脱口而出“二爷心狠手辣,实在靠不住,夫人三思,不能不给自己留后路”的话。

蓝嬷嬷如此坚持,当然是因为黄氏小心太过,就算对自己全心信任的乳母也从未泄露“将来大计”,连蓝嬷嬷都信任黄氏是真贤惠,全没为三郎打算过。

黄氏从未泄露二爷“心狠”,自然因蓝嬷嬷的话惊疑不定,厉声追问下,得知的却是晴天霹雳!

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四十四章 宋辐何人?田阿牛也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两百七十一章 网已密织,只待兽来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长嫂发威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黄雀之谋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发传言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晋,各方思量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亲至疏,一对夫妻第二十八章 噩梦惊醒,道出真相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六百一十一章 无情杀戮,冷厉逼问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长嫂发威第三百八十七章 尘埃落定,各得其死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马,二婶遭殃第六百六十五章 归来故国,杜宇断旧第两百五十九章 巧“断”疑案,兰心“晦”质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劝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军稳军,祖母厉害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颜如是,无可奈何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协不难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长,岁月静好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头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无情,纪姑有心第四百八十章 陈年旧案,狭路相逢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双管齐下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联三方,挑明阴谋第两百九十四章 尚未实施,便有变故第三百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与不要,皆在我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贪欲显明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五百六十五章 当真同心?十分未必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门,所为姻缘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五章 再见故人,深藏爱恨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说理,背后拆台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七十九章 小五献计,皇子请罪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阖墙,纵容之祸第两百一十一章 多方携手,关健一子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五百七十四章 劝逼指证,虞栋获死第七百三十二章 总算泼酒,快去更衣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亲至疏,一对夫妻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赏菊,郁集黄氏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仅泄愤,关系大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脱胎换骨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盘,实在精明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五百二十六章 众芳比才,昭显风范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九十二章 谁是棋子,谁是棋手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计,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二章 灵山之约,依时发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六百五十章 再潜西梁,关键一步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三百八十四章 强辞夺辩,委实傲奴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强势继任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当初,不该遇见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两百九十四章 尚未实施,便有变故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窥破韵事第一章 醒来豆蔻,爱恨重头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四百八十章 陈年旧案,狭路相逢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会议,挑破隐密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