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动,大不寻常

正月十五上元日,喜庆喧歌的节日气氛随着天子驾临平安门受万民拜贺达到高潮,天上一轮明月高出云层,人间万户灯火亮如白昼,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平安门一侧的飞檐鼓楼灯火辉煌,恍若神宇琼楼,上头执戈值守的铁甲卫士披灯戴月,眉目肃然,威风凛凛有若天兵神将。

平安门前二十余丈的龙凤灯栩栩如生,引得往来百姓叩首参拜,祈求此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平安长街与青雀大道交汇处,设有巨大的灯轮,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为花树,更是映照得长街通灿。

每隔两刻,便有披红带彩的宫人与羽冠寒甲的禁卫撒落喜钱如雨,恩赏万民,万岁称颂声冲入九宵云上,更有教坊乐师奏响笙箫罄瑟庆节,便是在平安门上雕楼高座,耳边蕴绕的也是这不尽的喜庆与喧歌。

旖景两世轮回,还是首回受诏到平安门楼上参加皇室的元宵家宴。

说是家宴,与宴者自然皆为天潢贵胄,便是普通闲散宗室也未有获邀,除了皇室诸人,也就只有几个亲王府的家眷得了邀请。

相比曾经参与的大小宫宴,这一次元宵家宴却并未让旖景觉得如常枯躁。

倒不是因为高高在上俯瞰这市井灿烂蔚为壮观,也并非因为这场宴会的歌舞比平时有多绝妙,而是因为“家宴”的缘故,旖景是与虞沨同案而坐。

虽要体现为妻的贤良,不断照顾着身边人的酒膳汤肴,旖景甚是乐在其中。

家宴并未耗时太长,随着戌正,帝后陪同太后到门外城楼上观看今宵第一轮焰火,受万民参拜,各位妃嫔与宗亲都随驾而出。

天子坐不多时,就起驾去了承天门前千步廊与今日受诏前来的文武朝臣、贵胄世家君臣同乐,在这一日天子考评世家子弟文才也是惯例,才子们无不心思用尽、研精殚思,以期诗词赋联能博天子龙口赞誉,自然年年都有几篇锦绣辞赋面世,以锦屏抄之,立于平安门前受万民赏评。

皇子们自然随驾,虞沨也逃不开被天子龙口钦点作为评审,旖景与众位女眷仍留在平安门楼陪着太后赏灯。

太后携同老王妃与大长公主坐在正中一案,这回还专门点了平乐郡主的名儿,让她与旖景陪同两侧。

平乐郡主顿觉身上像缠了千百条枷锁一般,如坐针毡好不焦灼。

到后来连太后都替她难受了,连连摇头,这才赦了平乐,让她自寻痛快。

旖景怎么看太后都有几分遗憾的意味,甚觉蹊跷。

尤其是当太后又忽然问起安然。

一时间旖景甚至惊讶得没有及时作答。

皇后打趣道:“太后娘娘一贯最疼景儿,这回突地问起安然,景儿的模样倒像是拈酸吃醋了般。”

贵妃微一挑眉,抿唇而笑,却听见秦妃那句更像拈酸吃醋的话——

“皇祖母原该更疼咱们几个孙媳妇,一直被阿景抢着风头,这回好了,真是风水轮流转,活该阿景也尝尝酸醋的滋味。”这话若是换成别人来说,自然也当打趣,可偏偏是四皇子妃……

宴席上众人皆喜笑开颜,唯有秦妃愁眉冷脸,已经惹得太后好几回蹙眉,看也不往她那处看,陈贵妃暗暗瞪了好几回眼,却被秦妃尽数忽略,直到这时,说的像是趣话,也是皮笑肉不笑的神色,更像是讽刺。

若非众目睽睽,贵妃险些忍不住喝斥出口。

心里越发记恨,当年“亏得”皇后一番苦心,才让儿子摊着这么个荒诞狭隘的媳妇,简直是丢世家贵女的脸,那心胸甚至比不得落魄寒门的女子。

旖景浑不介意,就着秦妃的话真撒起娇:“太后娘娘今日对平乐姐姐嘘寒问暖,妾身就窝了满腹酸醋,好不容易盼着平乐姐姐离席,还没讨好几句,太后娘娘倒又想起了二妹妹……”引得贵人们皆笑了起来,缓和了因为秦妃那句“打趣”略有僵持的气氛,旖景这才回禀了安然因未获诏,这时留在长安街的彩棚里赏灯的话。

安然与安瑾是庶女,两人今日皆未获诏,往年大小宫宴她们虽也有参加的时候,可太后却从未关注,旖景只觉今日太不寻常。

“想来哀家也有好些年不曾见过安然,都说她性情沉静,果然如此,芳林宴时也不曾见她上前凑兴。”太后笑着说了一句,就嘱咐下去,让如姑姑亲自走一趟,带安然来“凑兴”。

安然还没到场,又有内侍呈上几篇赋作,却是受了圣命,拿来给太后皇后与嫔妃们赏评。

太后问得今日评审以礼部卫侍郎为首,又似漫不经心地提了一句:“青州卫家是第一世家,想来卫侍郎才学也是首屈一指,景儿,听说卫侍郎两个女儿也随同到京?”

来了,看来那日的预感果然不错,旖景心下又是一重,这回却没浮于表面,笑着说了声是。

太后便又问起两个少女年岁品性。

旖景留意到皇后十分关注。

“大表妹已经及笄,这回随同舅母来京都,原是因为定在天津卫的亲事。”旖景先将卫昀定亲的事“无意”提了一句,自是又回禀了卫昭的情况,恰到好处的赞扬了表妹几句。

虽明白太后有所意动,但旖景自然不能因此“诋毁”卫昭。

太后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将话题岔开。

旖景心里极为忐忑。

她早前就这事与虞沨商量,皆认为太后原是有意卫昀——即使天子有了易储之心,太后仍重嫡庶,旖景上回与太后说起甄家的事,便感觉到太后偏向于甄六娘。

虽甄莲因为手段狠辣,不得太后心意,可太后依然赞成太子妃人选最好仍在甄、邢两家,甄夫人教女无方,其本身也是阴毒之辈,以致太后对邢家家教质疑,故而当知甄夫人陷害侄女一事,才会勃然大怒,意会甄家处置邢氏。

可甄六娘传出那样的丑闻,天家即使宽恕,也再不会考虑其他。

太后是动了替太子另择名门闺秀的心思,青州卫家既是首屈一指的世家,又与楚王府是姻亲,眼下卫舅舅入仕,虽只是侍郎并非礼部尚书,提拔上去也是时间问题,将来复行科举,礼部官员职权日重,卫家迟早跻身权贵,无疑可为储君助力。

太后或许是想让卫昀为太子妃,而卫昭,也许是想指给三皇子。

如此一来,太子与三皇子就更加“齐心协力”。

不过卫昀已经定亲,这让太后多少有些失望。

卫昭尚未及笄,虽大隆律法并未规定女子十五才能婚配,世俗人情却大多奉行这条。

若这时就册卫昭为太子妃,显得天家“功利”太过,有伤皇室尊誉。

但储君无后,太子妃位空悬实在不是好事。

太后这时考虑着,倘若等卫昭及笄再行赐婚,那三皇子妃应当考虑哪家闺秀。

心里存着两个孙子的姻缘大事,太后的注意力压根没在手中的几篇辞赋上,哪知一旁内侍却以为太后极为赏识手里握着时间稍长这篇,笑着禀道:“娘娘,这篇却并非世家子弟所作。”

太后方才回过神来,只听那内侍继续说道:“说来也有趣,相府七娘今日竟女扮男装,跟着几个兄长去了承天门前,作的这首长诗得到了圣上的点评,一问,相府郎君们不敢隐瞒,这才供认了出来。”

太后笑道:“原来是子若那丫头,就她精灵古怪。”

秦妃见太后并没怪罪,反而似有赞赏之意,这才由衷有了些笑容,得意的晃了旖景一眼,笑着说道:“七妹妹心可大,就恨生为女儿身,好多次与臣妾说起想下考场,经历一回科举。”

太后正有意动,心说自从四皇子娶了秦妃,秦相似有蛛丝马迹的意动,不过秦妃与秦七娘相比无论才智还是气度实为不堪,秦相也似乎更重视子若这个孙女。

虽对名门望族,一家姐妹分别嫁给一家兄弟不合礼俗,可天家宗室自然不在此限制。

子若也不失为太子妃或者三皇子妃的良选。

相府两个女儿嫁给不同的皇子,也不怕秦相还会涉及储位之争,只要他维持中立,对太子就是有益。

太后正考虑着秦七娘与卫昭谁更适合太子妃位,筹谋着还得找个合适的机会,见一见卫昭才能确定。

哪知事涉其中的“主角”就登场了。

三皇子气宇轩昂地步上城楼,全不在意诸多女眷惊讶的神色,上前予太后、皇后行了礼,毫无顾忌就挨着太后坐下,一番讨好卖乖。

旖景正为卫昭的姻缘忐忑,以她之见,太子坚决不是良配,至于三皇子……

此妖孽迟早得作动,陷太子于不利,若表妹真被天家赐婚于他,卫家岂能独善其身?

天心难测,就连虞沨这时也拿不准圣意究竟如何,旖景也实不愿卫昭这位直率爽朗的表妹陷入这场“大位争夺”的硝烟里。

正心不在焉,就听太后打趣道:“相府七娘一介闺阁,却女扮男装与世家子弟一较才华,怎么三郎是七尺男儿,倒躲来了咱们这群妇人里讨好卖乖,哀家瞅着你这两年再不游手好闲,总算懂得与君父分忧,到底还是懒散。”

三皇子笑道:“真正才华出众者,才不会哗众取宠,一门心思地显摆肚子里那点墨水,更休论候府七娘……芳林宴上还没以诗词夺魁呢,竟敢在士子面前卖弄,好好一个姑娘家,学得这般沽名钓誉。”

这话一出,太后也就歇了让三皇子品评子若姑娘那篇辞赋的心思,嗔怪道:“你倒出息,分明是自己躲懒,嘴上倒不留情,秦七娘不过一时兴致使然,再怎么也是闺秀,快休得胡言乱语。”

三皇子语音不高,多数人没听见他这番评价,可秦妃紧挨着皇后、贵妃身边,自是听在耳里,脸早就拉了下来,忍不住脱口而出:“正是太后娘娘的话,三哥也太刻薄了些,让世家子弟贺岁为赋,可是圣上的御令,怎么能说众人都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妖孽才不理会秦妃的义正言辞,一挑斜长的眼角:“我没说众人,单指相府七娘而已,御令是让士子们展示才华,可没让闺阁女扮男装一较长短,岂非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名门闺秀四艺出众者不知凡多,也就她不自量力……对了,那篇诗赋可没得圣上赞誉,品评时就说了,怎么带着股脂粉味……一问才知道正是闺阁所作,圣上才一笑置之……四弟妹想想,芳林宴是为考较闺秀才华,若哪个郎君男扮女装为求才名参与进去岂不也贻笑大方?四弟妹休怪,我一贯不知婉转,尤其是对候府七娘此类心比天高不知轻重的闺秀。”

秦妃被这话噎得面红耳赤,却恨恨瞪了一眼实在无辜的旖景,正要反唇相讥,只听身旁陈贵妃冷言警告:“你若想秦七娘声誉扫地,不妨闹得人尽皆知。”

秦妃这才清醒过来,握着拳头满面冷霜。

陈贵妃心里好一番暗骂:真是愚昧透顶,太后显然是动了让秦子若成三皇子妃的主意,还好三皇子顽冥固执,否则若真成了事,秦相哪还会对四郎死心踏地,连秦家些微助益都被夺了去,四郎才叫白娶了这么个蠢妇,不知所谓!

旖景见三皇子与太后说着话,眼光频频往她看来,心里也不自在,好容易盼得安然随着如姑姑上了城楼,连忙“起身让贤”,让安然坐在这“万众瞩目”的席位,她自己只与旖辰等几个宗室女眷说话去了。

当到亥初,北风更急,众人渐渐感觉身上厚氅无法阻挡的冷意,太后这才起驾回宫,旖景也与老王妃、安然还有整晚讨好着皇后的小谢氏下了城楼,各自登车前往王府搭的彩棚。

第十三章 细纻有迹,花簪无踪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两百一十一章 多方携手,关健一子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里,已有暗涌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韩联姻,已成定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当众揭发,子若强辩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无悔?叩请和亲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七百零一章 陈二太太,为女争贵第九十八章 三女绘画,两副被毁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四百九十章 鸩杀李氏,迁怒旖景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兰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盘,实在精明第四百三十章 谢公寿辰,注定闹剧第五十六章 虞洲献计,势不罢休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获,知情之人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谈,蹊跷遗言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风波暗酿第五百四十四章 谋划分府,江月发招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书信,请见王妃第四百一十章 劝言留生,何为夙愿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跷,指向何处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七百八十一章 旖辰血恨,亲往赐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当众丢脸,难捺恶意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无情,纪姑有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间,小打小闹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劲敌,颇有内秀第二十六章 赐名之喜,责罚之恨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协定第八十三章 一时善意,却结恶缘第两百六十九章 当面过招,请猜胜负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两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两妃争强第八十六章 一事变迁,混乱全局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变故悄然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六百八十五章 隐瞒后着,暂且袖手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为何因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爷休妻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桩姻缘,几环圈套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协定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医”出场,气焰熏天第四百九十七章 脱离掌控,怎生收场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七百四十六章 药石无治,预感大限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两百九十八章 细察人心,温言劝服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为赠第两百六十四章 福祸相依,生死与共第一百二十三章 携手合作,并肩共进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当初,不该遇见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轨迹,今生陌路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响,黄恪施助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四百四十四章 纳妾之争,姑姑说教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六百七十一章 干娘面目,王妃“怀妒”第三百八十一章 联宗族亲,原来是你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敞心扉,委婉相劝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开始,好戏始唱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当初,爱恨无涉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谊,无端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