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

簪体显粗,掂在手上却并没有预料的份量,细细一看,不难发现簪头能够拆分。

这时旖景已经回到中庭书房,与虞沨仔细研究着安瑾“转赠”之物。

就算于氏身边没有安插耳目,旖景今日先听了安瑾那番无中生有的话,再收到这么一份莫名其妙的答礼,也会心生孤疑,不难发现这枚金簪的机关。

虞沨轻轻旋开簪头,将中空的簪体往茶托上磕了两下,却并没倒出物什来,仔细一瞧才发现里面被绢纱堵塞了。

铜镊夹出的绢纱薄如蝉翼,上面却书写着一排绢秀的簪花小楷。

身如浮萍、不能自主、无奈之处、兄嫂宽谅。

虞沨眉心微蹙,唇角却带着笑意。

“敏锐又通达,又实在可惜。”旖景长长一叹。

倘若没有于氏的逼迫,安瑾就算能洞悉王府里的隐情,也可假作不察,她只是个女儿家,本就处境艰难,只要不卷入这场争夺,将来不论虞栋父子如何,虞沨会给她安排个得宜的归宿,至少能保安乐静好一世平顺。

可偏偏是于氏捅破了窗户纸,逼得安瑾不得不做出抉择。

不能自主、无奈之处,是说她不可能背叛血亲,坦承于氏与虞栋的阴谋相助兄嫂,而凭安瑾的微薄之力,也没可能劝说虞栋化干戈为玉帛。

所以请求宽谅,也是给她自己留下余地。

安瑾对他们没有恶意,也不愿行加害兄嫂之事,但她既知虞栋与王府已经剑拔弩张,将来可能你死我活,只怕更会心惊胆颤,于安瑾而言,本不多得的喜乐时光,只怕也都要消耗在对未来的茫然不知与忧心忡忡里。

“三妹妹选择这么隐晦的方式表达意愿,应该还会有后着。”虞沨将金簪恢复原样,又放在锦盒里:“既是她的决定,咱们也该配合。”

“那安瑾将来……”旖景不无担忧:“她与六妹妹同年,今年也十四了。”

或许等到明年安瑾及笄,小谢氏就会迫不及待找户人家把安瑾嫁过去,凭小谢氏的的狭隘,自然不会让安瑾得个稳当的归宿,而旖景筹划的是最迟明春便让虞栋分府立居,她只是安瑾的堂嫂,安瑾上有父母,她总不能干涉堂妹的婚事。

原来打算是让老王妃开口,到时把安瑾留在王府,可被这事一闹,安瑾又有这样的示意,明显是不愿“违逆”虞栋。

旖景很体谅,毕竟虞栋是安瑾的生父,并且这些年,虞栋对安瑾的确甚是维护疼惜,换身处境,她若是安瑾,也只能求个心安,不会做出任何不利于父母亲人的事。

“二叔应不会放任二婶胡来,三妹妹始终是宗室女儿,二婶太过苛待,宗人府也不会坐视不管。”虞沨说道:“从这事看来,三妹妹倒比我想得要*,给她时间,相信她自己也会有所计划,毕竟将来如何还得靠她自己,如此也不是没有好处。”

旖景将那锦盒合上,又沉吟了片刻:“那我就先给安瑾一个安心吧,无论她是怎么打算,将来若能尽力之处,咱们也不会不管。”

便又唤入春暮,让她亲自把锦盒送回安瑾,嘱咐道:“三妹妹前些时候受凉,今日看她又清减了些,我记得上回还收着一些安神静心的丸药,你找出来一并送去,让她好生将养着。”

金簪送回手中,里头已经空无一物,再加上“安心”的暗示,安瑾自然明白了兄嫂的心意,一个人怔怔歪在炕上,渐渐泛湿眼角。

她从来没有想过遵从生母之言加害兄嫂,可是她也没有奢望过兄嫂真会替她打算将来。

原本以为就算父亲与王府有矛盾争斗,到底与大伯是手足兄弟,总不至于做出那些恶毒的事……

所以尽管略有觉察,她也只作懵懂不知,厚颜无耻地依然享受着兄嫂的关爱与善待。

不过从生母的话里,她已经明白父亲的恶意,是要谋兄嫂性命。

或许长兄当年中毒的事……

她没有太多选择,也并不知道将来该何去何从。

唯有竭力谋划不被牵涉到这场险恶的争斗里白白丢了性命。

她想活着,还想幸福美满安乐无忧。

可连这一点也只能是奢望了。

只有拼尽全力地活着,干干净净地活着。

她没有办法为生母与弟弟争取荣华,因为自身难保。

她甚至看不清将来……

浮萍无依,就是她的现状,若更失了家族庇护,也许连安身立足之地都没有。

除非父亲悬崖勒马,不再行恶。

安瑾只有这一线希望。

纤细的手指划过眼角,抚散那一抹潮湿,安瑾轻轻唤了句“莲生”。

正坐着一侧绣着锦帕的丫鬟抬起脸来,不无担忧地上前:“三娘可是又觉得不好?奴婢还是认为请良医正来瞧瞧才妥当。”

“我已经好了,就是觉得烦闷,你去叫抱琴进来,让她陪我说会子话。”安瑾微坐正了身,安慰这个打小在身边侍候,跟着她从外头进了这富贵乡的丫鬟。

莲生却微蹙了眉头:“三娘明知抱琴说的没有好话,早被夫人笼络了,抽空就挑唆生事,尽说世子的不好……”

眼下可不正要用这挑唆生事的人。

安瑾有些犹豫,却还是没与莲生交心,只微垂了眼睑噙着丝冷笑:“夫人始终是我嫡母,就算抱琴得了她的示意,也是怕我年少无知被人利用罢了……这些时日以来,我也常想着抱琴的话,又冷眼看着嫂嫂待二姐姐到底比我亲近,不说别的,自从嫂嫂进了门儿,落英院里的奴婢得了许多赏赐,哪还敢如同从前慢怠二姐姐,嫂嫂有什么好东西,也是先紧着二姐。”一手摁在胸口,安瑾咳了几声,嗓音越发低凉:“我病了这些时日,嫂嫂可曾来看望过?今日身上好些,我巴巴去关睢苑讨好,她才问了一句,推脱着事务繁忙也不愿我多留,许是看我冷了脸儿,才打*暮送了丸药来,若是二姐抱恙,嫂嫂哪会这般疏漠?”

莲生闻言大诧,不觉将两眼瞪得溜圆——三娘可一贯亲近着世子妃,抱琴还为多言挑唆吃了许多挂落,怎么今日竟态度大变,倒像真是对世子妃有了芥蒂,这倒不妨,就怕三娘也对世子心生不满。

莲生心里未免不平,她是世子安排在三娘身边儿的人,世子从来的嘱咐都是让她尽心服侍,别让三娘太受委屈,还是多年之前,芷姨娘打算勾引二郎,又找不到门路求到三娘这儿,她可巴不得三娘应承下来,芷姨娘不过是区区庶女,哪配得上世子?结果世子反而责备了她,说她如此轻率是置三娘于险境,喝令她要真将三娘当作主子,事事以三娘为先,万不能行不义之事。

世子可是一片诚心,都怪世子妃偏心,反而让三娘信了抱琴的话。

可惜的是三娘这几年越发倚重自己,院子里的琐碎事务都离不开她照管打理,倒没了跟着三娘去关睢苑的机会,算来竟有两三年没见世子的面。

不过这话得传给世子知道,不能眼见着三娘与关睢苑生隙。

莲生正在盘算,又听安瑾似乎不满地冷声说道:“怎么,现在我使唤不动你了?”

丫鬟方才如梦初醒,陪笑道了声不是,心事忡忡地喊了抱琴进来。

听了半下午抱琴的挑唆与安瑾的不满,莲生越发忧虑,本打算自己往关睢苑一趟,一是不知世子是否在家,二来始终顾虑世子“慎行”的嘱咐,不敢轻率而为,最终还是按照“程序”去花草房见了王氏,难免有些怨言:“婶子是不知,三娘一贯不信抱琴的话,还曾为了那些挑唆严辞喝斥过,若非世子妃这回让三娘冷了心,哪会有这样的芥蒂,可惜世子多年用心,眼看着竟没落到好。”

王氏溜了一眼四围,确定无人在意她与莲生的交谈,端起一盆才开的金盏花交给莲生,先张张扬扬地说了一句:“姑娘先凑合着摆放,山茶昨日都送去了关睢苑与荣禧堂,瞅着有两盆已经含苞,应当就开了,再送去三娘那处。”再压沉了音量:“仔细你的话,主子的是非对错可不容你一个奴婢议论。”

莲生受了这一低喝,心中越发郁怀,陪着笑道了谢,走出老远之后才回过身望了花草房一眼,嘀咕了句“老不死的”又加连声冷哼。

及到次日,莲生专程又走了一趟花草房,王氏只说已经把话递去了关睢苑,便不再多说一个字。

“世子没有嘱咐下来?”莲生依然不信,追问了一句,却只挨了冷冷一眼。

而自从那日安瑾叫了抱琴“交心”,一连多日,抱琴越发受信,竟然有越过莲生这一等丫鬟的势头,从侍候梳洗到一日三餐,简直寸步不离安瑾身边。

她原本是虞栋书房的丫鬟,还是因为当年杏花等婢女对安瑾不敬,被莲生告了黑状,虞栋亲自耳闻目睹了虞湘对安瑾打骂污辱,小谢氏袖手旁观,一气之下便把安瑾身边的丫鬟换了多半。

抱琴虽知二爷对安瑾的怜爱,可她心思极大,一番揣摩,认为安瑾再怎么受宠,却使终更改不了伶人之女的身份,又是夫人的眼中钉,将来婚事上必不会落好,将军使终是爷们,哪知道这些内宅心计,夫人只消给三娘择个富贵门第品性不佳的郎君,面上看来光鲜,将军也挑不出理。

再有三娘最为信重的是莲生,有这人比着,抱琴始终屈居次要。

前途实在黯淡。

于是小谢氏稍一笼络,抱琴就生了二意,当然不会学着杏花等人那般跋扈,反而越发讨巧服低,不过依着小谢氏的嘱咐,见缝插针地挑唆安瑾与安然生隙,最好起了争执,让安瑾顶着个跋扈刁蛮的名声,越发让老王妃厌恶。

可惜一直没有得逞。

后来到世子妃进了门儿,眼瞅着安瑾与关睢苑来往频频,小谢氏脑子迟钝没往利用安瑾那方面想,实因在她看来,安瑾更是个靠不住的,一门心思只计较着怎么让安瑾孤立无援,闺誉尽损,将来嫁不去豪门望族,最终让虞栋生厌。

所以依然还是授意抱琴兢兢业业日积月累地挑唆,意在造成安瑾与长房不合,无论是同安然还是世子妃争执吵闹,都是蚌鹤之争,小谢氏大可带着顶渔翁斗笠冷眼旁观看笑话。

抱琴多年努力没有成果,也担心被小谢氏视作弃子,一不留神急功近利了些,话说得太明显,反而被安瑾喝斥冷待。

正颤颤兢兢,哪知时来运转,安瑾的心意总算动摇。

抱琴只以为是自己日积月厚的功劳,三娘的喝斥无非就是表面文章,心里始终还是有了芥蒂。

好不容易多年辛劳有了一点成效,抱琴越发斗志昂扬,挖空心思编造了许多事非,她倒还有些畏惧世子妃,便拣了安然这个软杮子拼命地捏。

“不是奴婢不知轻重,委实越发看不惯二娘,从前多懦弱的一人儿,被张嬷嬷与丫鬟们死命打压也不敢支声儿,自从有了世子妃撑腰,转眼就张狂起来,咱们院里的丫鬟没少被落英院里欺压,前几日三娘病着,奴婢去煎药,结果遇见二娘院里的一个三等丫鬟讨要热水,厨房里的老虔婆竟把三娘的药端了下来,趁着火先烧热水,那丫鬟还得意洋洋地冲奴婢抛白眼,呸!狗仗人势的东西,从前在咱们跟前可是老老实实,哪敢嚣张。”

又说桐华:“从前她对二娘如何,旁人不知,倒以为二娘是她的丫鬟呢,被世子妃打几巴掌给个甜枣,忽地就换了嘴脸,上回去厨房领膳遇着了她,听奴婢多要一碗莲子银耳,她斜着眼睛冷笑,说什么三娘也进了王府有些年头,怎么还跟外头时一样,多少山珍海味没见识过,还贪嘴一碗甜汤。”

安瑾“勃然大怒”,终于冷笑出声。

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后事”,睚眦必报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响,黄恪施助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八十四章 两个旧友,一段血仇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两百九十一章 “死而复生”,无奈示好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论,忠义难全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五百五十四章 归人在途,又遇故旧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计试探,莫名好友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窥破韵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杀回王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难雪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访,实属误解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却明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凶案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协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五十三章 重返旧地,苦辣酸甜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五十六章 虞洲献计,势不罢休第六百七十三章 圣令抵楚,不能饶幸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波”连连,“风光”回门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一百零四章 心计较量,更胜一筹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释怀,我便心安第两百二十八章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第七百四十六章 药石无治,预感大限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一百六十四章 变故突生,生死一线第五百五十九章 机密外泄,决意废储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灭口,天降救兵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一百七十九章 个中真相,委实惊心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开始,好戏始唱第五百九十一章 “青雀”之用,忠义难全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六百零九章 虚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狭隘狠毒,虞栋夫妻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六百零三章 惶惧劫数,再应当年第七百二十二章 陈妃得宠,秦家获恩第一百五十三章 闺阁之间,小有芥蒂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忆了,怎生是好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军师,磨刀霍霍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三百五十四章 隐伏杀意,真相将明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变,久酝即发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个许诺,两世纠缠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剑,坦率阿薇第五百章 恩封确实,将有险关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紧逼,欲揭真相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礼数,你待如何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九十一章 胜负委实,定于最初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剑指白衣第两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惊无险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后事”,睚眦必报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无情,纪姑有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见旧词,却署新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跷,指向何处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六百零八章 西梁回讯,禁苑佳人第两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险揭真相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世俗,忽生阴郁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两百九十六章 夺秒赴险,争分劝谏第五百五十四章 归人在途,又遇故旧第两百四十四章 悔在当初,痴心错付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无情杀戮,冷厉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