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彻底摧毁,一笔勾销

“七妹妹怎么看?”庆王示意子若坐在左侧圈椅,很器重的口吻。

“此时的确已到关键时候,不过小女子以为,圣上势必会怀疑诸位皇子暗害储君,相较之下,福王的嫌疑实为最轻。”秦子若虽没有直言不讳,但已经暗示庆王,您的嫌疑或许才是最重:“故而,小女子并不赞成那位幕僚之言,这时若率先挑衅,反而会落了下乘,更引圣上戒防。”

“七妹妹为何以为圣上会信任福王无辜?”庆王颇显好奇。

“福王一贯与世无争,这并非做伪,倘若他真有野心,就不会毫无作为,圣上早有易储之心,偏重三皇子,尽管多数人被瞒在鼓里,苏、楚两府必然知情,濯缨园那起太子遇刺案,圣上可是交由楚王世子主审,意在包庇三皇子……可见圣上对苏、楚两府信之不疑,自然也会相信福王不存野心。”

卫国公府是福王的姻亲,也是楚王府的姻亲,倘若天子戒备福王,在择储一事上势必会忌防苏、楚两府,又怎会将三皇子的清白交付给虞沨,难道就不担心苏、楚两府怀有私欲,暗中把太子遇刺一案的实情泄露出去,让三皇子获罪受疑,失去储君资格。

庆王微微颔首,显然对秦子若的见解表示赞同。

“不过到了这时,王爷也该有所行动,福王即使没有野心,也难保圣上不会因为看重苏、楚两府立他为储。”秦子若又说道。

庆王微笑:“七妹妹和秦相的见解倒如出一辄。”便没有再卖关子:“本王的对手决非福王一人,还有我那五弟,也已经摁捺不住。”

这才说了他安插在五皇子府的那个耳目打听来的几件事,庆王冷沉了语音:“老五弄了封我与北原勾通的密信,想借着他安排的耳目栽赃,检举我才是刺杀太子的真凶,之所以还没动作,是因为他在福王府的人还没能等到时机成熟,暗害福王妃,却不想太子忽然就死了,只怕他更要借题发挥。”

秦怀愚这才知道五皇子已有动作,冷哼一声:“德妃一族杨家虽也是名门望族,可势力并不算显赫,德妃让五皇子娶了自家侄女,无非是想表现出五皇子没有固结权势的野心,对太子示忠,不想她竟然也是早有筹谋,若福王与卫国公府反目,殿下又真被他陷害,他倒的确有望得储。”

秦子若微微一笑:“且不说五皇子行事不慎,这么要紧的事情竟然被殿下察知,注定一败涂地,就说他想暗害福王妃好让福王与苏家反目的阴谋,当真幼稚可笑。”

庆王微挑了眉:“若福王妃死得不明不白,就算卫国公一时不确定是福王下的手,可未必不会心生孤疑,再者没了福王妃这个纽带,卫国公的确不会再对福王死心踏地,怎么七妹妹倒觉得老五的计谋可笑?”

秦子若没有听出庆王这是在说反话,权当自己见识独到,一本正经地提点姐夫:“福王妃可是为福王留了子嗣的,就算福王妃薨逝,小皇孙也是卫国公的嫡亲外孙,难道卫国公会不替外孙打算?苏家可还有三个待嫁的女儿,未必不会再出一个福王妃,卫国公并不能笃定福王妃是被福王毒杀,兼着事若至此,死了的长女当然比不过今后的权势,计较无益。”

福王丧妻,当然不会终身不娶,为了嫡长子打算,极有可能再求娶苏氏女儿为继,也算对苏家表明他并无杀害妻子的动因,轻易就能破解五皇子的阴谋。卫国公明知太子迟早被废,没了三皇子,天子未必不会偏向福王,若福*承大统,卫国公的嫡亲外孙必然会被立为太子,苏家又怎会为了一桩扑朔迷离的事件与福王生隙,放弃将来的权倾一世,为了个死得不明不白的女儿斤斤计较。

秦子若对五皇子的计划嗤之以鼻。

庆王击掌而笑:“可笑老五徒有野心,见识还不如七妹妹闺阁女子,这些利用后宅阴私的手段,怎能影响帝位归属?德妃一昧教导老五隐忍候机而动,到底是个妇人,见识短浅,凭她还想着将来大权在握干涉政务。”

言辞之间,很是瞧不上妇人之见,不过秦子若并没察觉。

“听殿下这一番话,小女子认为五皇子极有可能就是毒杀太子的真凶,或许是因为濯缨园一案已经审结,五皇子并没把握能给殿下致命一击,干脆毒死太子,才能保证嫁祸成功。”秦子若又说。

庆王不以为意,心说到底是个闺秀,见识还是有限,他那五弟行事不慎连亲信幕僚是别人安排都没有洞察,泄露了关键计划注定一败涂地,又哪有本事让太子死得扑朔迷离,买通东宫侍女行凶后还甘受酷刑咬牙不供。

但庆王并没有点破,而是颔首:“无论是不是老五做的,这罪名也只能让他来承担,本王原有打算当他动手,替福王揪出那投毒的真凶,拆穿老五的阴谋,想不到太子倒是死得适时,若是能让老五一并落实毒杀太子的罪名,这个既成之罪,必能让他难以翻身。”

庆王原是想把挽救福王妃大难不死的功劳交给秦相,秦家与卫国公府原本就是姻亲,秦家当知五皇子的阴谋,提点卫国公与福王也说得过去,不至让福王生疑,洞悉庆王是想利用他与苏家铲除五皇子,所以今日才留秦怀愚与秦子若商量,怎么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让福王与苏家不设防。

秦子若却有不同意见:“五皇子奸计败露不足为惧,不过福王的确是殿下的对手,苏家也不可能因为这个人情便弃福王而支持殿下,殿下可有打算怎么胜过福王?”

这的确让庆王为难,苏、楚两府势重,不仅对勋贵、世家都有影响,更掌握着实际兵权,若两府决意支持福王,对他而言的确是个巨大的障碍,庆王还没有想出致胜的妙计。

秦子若略微沉吟,忽而说道:“倘若五皇子那耳目得手,并且不幸殃及福王……”

毒杀福王妃顶什么用,莫不如干脆对福王动手!

不过难点在于事后怎么锁定真凶,庆王与秦家坚决不能承担早察真相却放纵行凶的罪名,必须清白无辜,但又能察明案情,将五皇子置于死地。

秦子若的话彻底点醒了庆王,他再度抚掌大笑,一条毒计已经酿成。

“七妹妹当真不愧女中诸葛之称,很好很好!”

——

钟粹宫后北三所南侧,一处狭窄的小院,堪堪只有五、六间厢房,院子当中一颗古榕枝繁叶茂,盛夏时能遮起满院荫凉,可是到了冬季,叶枯坠落,唯有虬枝仍然苍劲。

这里是废后孔氏幽禁之处。

这时她正倚坐在临窗大炕上,心平气和地绣着一方锦帕,牡丹花已经初见轮廓。

孔氏即使被废,天子并没有太过苛待,坤仁宫里的几个贴身服侍忠心耿耿的宫女依然留在孔氏身边,还有那个被她收买暗递消息的宦官,也很不幸地被幽禁在这方小院继续对废后示忠。

除此之外,另有几个粗使宫女,与一个掌事女官负责与禁苑外头沟通,诸如去御膳房领取膳食等事宜。

女官姓罗,众人都尊称一声罗姑姑。

罗姑姑当初是钟粹宫的掌事女官,后来被孔皇后打压妃嫔牵连,削了职位,一度沦为宫女,不久才被提拔起来,也只是负责这处禁苑,再不如当年风光体面,罗姑姑对孔氏可算恨之入骨,见孔氏落得被废黜的下场自然兴灾乐祸,起初也企图苛待折辱,以血旧怨。

哪知孔氏根本不吃她落井下石这套,罗姑姑挑衅的话才一出口,就示意亲信上前就是一个耳光。

“你给我听好了,我虽然被废,亲生儿子还是大隆皇朝的储君,不容区区贱婢耀武扬威,你可得想仔细了,今时今日对我不敬,将来该怎么承受天子的罪罚!”孔氏的人生信条里从没忍辱偷生四字,哪会甘心受一个女官折辱,冷脸沉声的一句话,就让罗姑姑偃旗息鼓。

她不得不承认孔氏的话,倘若将来太子登基克承大统,就算不会再复孔氏尊位,必然也会善待,若知她对孔氏不敬……罗姑姑只好摁捺不甘,往常尽量躲着孔氏,免得冲突。

孔氏是在等死。

她知道龙位上那位狠心绝情的皇帝绝不会忘记她,在驾崩之前,因为赐予三尺白绫抑或一杯鸩酒,可那又如何?只要太后力保,将来还是她的儿子克承大统,她这个生母未必不得死后哀荣,太子这时懦弱,可一旦登上帝位,总有杀伐决断的一天,最多等到太后薨逝,迟早有一日会追封生母。

只要她的儿子成了皇帝,就没人敢当真小看轻慢她。

她没有一败涂地,只要太子能问鼎九五。

几个兄长侄子虽然无一能保,孔姓还有族人,当有一日,太子羽翼渐丰,孔家还有起复的机遇。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筹谋,是她保住了太子的储位,太子孝顺,一定会记得生母的冤屈,终有一日会替她报仇血恨,灭了宛氏江山,把虞灏西那孽种碎尸万断。

孔氏这时完全忘记了她有意宽纵太子,养成他的懦弱无能,唯唯诺诺,即使得了尊位,也会被权臣掌控大权,别说乾纲独断,甚至会沦为傀儡。

那时她尸骨已寒,不是操纵之人,太子又哪有能力替她报仇雪恨。

依孔氏看来,就算温弱之人,一旦得了帝位也会变得强势,太子信任之人只有她这个生母与孔家,没了她们,又怎会当真唯唯诺诺。

也只有靠着这个尤其幼稚天真的信念支持,孔氏才能在禁苑里以废后的身份苟且偷生。

可是这一天,她看见往常避而不见的罗姑姑扬眉吐气地踏进厢房,没有行礼,只看着她冷笑。

罗姑姑身着素服,手上还捧着一件。

孔氏正要发火怒斥,却见罗姑姑忽然痛哭起来:“娘娘,出了大事了……太子殿下被人毒害,已经,已经……”

已经薨逝,孔氏成了皇宫里最后一个知情人。

外头阴沉沉的天光,就在这一刹时越发沉晦下来。

孔氏的眼前一片漆黑。

她的儿子,大隆皇朝尊贵的嫡长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怎么会……

“毒妇!竟敢恶意诅咒太子!本宫要将你碎尸万断!”

罗姑姑冷笑着阻挡了孔氏扇过来的巴掌,把那素服往废后怀里一塞:“还请娘娘节哀,快快换上素服吧,虽说娘娘被禁居在此,并不能出去哭奠,也该在此禁苑为太子服丧……”话没说完,已见孔氏翻着白眼昏厥过去,罗姑姑再是一声冷笑,拂袖而去。

远庆九年十一月,废后孔氏于禁苑诅咒天子,痛斥太子是被三皇子所害,而天子包庇真凶,为父不慈,不得好死。

罗姑姑立即把这事上禀。

十一月十一,太子刚过头七,孔氏被赐鸩酒。

当大君殿下在那处毫不起眼的民宅听得废后殁亡的消息,唇角轻卷。

“孔氏,到了今日,咱们之间才算真正一笔勾销。”他喃喃自语,眉心微蹙:“到底是太子还未过百日,就将孔氏赐死……父皇的身体只怕……”

有短暂的伤痛从琉璃般的眸子里划过,仓促得大君自己也没有发觉,他很快又是一笑:“也许我等的时机,就要来临。”

第两百二十九章 春暖来迟,人心早急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计施策,天降良缘第三百八十七章 尘埃落定,各得其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隐疾之患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亲迎,再无遗憾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三百八十一章 联宗族亲,原来是你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三十九章 各怀心思,小聚芳辰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波”连连,“风光”回门第七十八章 左右为难,便失姻缘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五百六十六章 无情内斗,棋子已动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为何因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议,仍有余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对峙双方,狡言不断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断,廷益清白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结,动手清算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应动情,无耻索助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罢,一批登场第四百五十章 离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与猪,各有用处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五百七十八章 当众揭露,剑指皇后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无悔?叩请和亲第七百二十三章 诏返辽王,将有杀祸第六百八十九章 凤阳来人,刁难候府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两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响,是为何人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灭口,天降救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谊,无端挑衅第两百一十九章 羊脂鱼佩,或有内情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三百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终场,盛世开端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问责,除族离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输给时间?其实注定第一百零四章 心计较量,更胜一筹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三百六十七章 两条暗线,完成拼图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断,廷益清白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六百五十七章 艰难决断,依计而行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七百五十六章 钱江伯府,紧接“出局”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强势继任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九十四章 月下阴谋,如何破解第八十章 闺阁芳心,所托非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觉之间,环环陷井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六百三十八章 获胜关键,让人胆寒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阁,悲喜难明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亲,突降艳福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顺示好,化险为夷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当初,爱恨无涉第三十三章 窗里窗外,两心契合第两百七十八章 声名扫地,暂扣死狱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