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

回到十一月的那个深夜,当福王与一众属官亲自提审艾氏,回到内书房后,其实一个人默坐着沉思了良久,几经犹豫迟疑,还是决定写下这一封书信。

他隐隐有种感觉,看似真相大白的艾氏投毒案后,隐藏着他不能洞悉的凶险,他那位四弟心机深沉,绝不像表现出来那般光明磊落,这回“大发善心”将老五的阴谋揭露,所图似乎不像是利用他的手铲除老五这么简单。

老四意在帝位,相比老五,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障碍。

想到这里,福王实在忍不住苦笑,他从没想过自己这么一个多余的,饱受小看的皇子,有朝一日竟能成为让老四、老五心神不宁的绊脚石。

不过福王还是趁了老四所愿,并没把他提前知会老五欲害旖辰的阴谋透露,是因为他感觉到如果透露,会给旖辰带来新的凶险。

老四忌惮的是他,不应该是旖辰,还有牙牙学语的顺哥儿。

如果他当真遭遇不测,什么都不知道的旖辰并不能给老四带来任何威胁,他的妻儿才能安全。

但是福王总有些不踏实,因为他并不能洞察那凶险的实质,他想,倘若老四真有恶意,那么一定已经迫在眉睫,他当然不愿意就这么丢下深爱的妻儿,可万一发生了难以避免的祸事,他再不能保护妻儿,就算在这一轮风波中妻儿不至受到牵连,可旖辰毫无防范的话,将来也会受到旁人的蒙蔽欺哄,中了暗算。

福王是怀着极其复杂又极其无奈的心情提笔,留下一封书信。

他想如果自己遇害,那么到除夕时,应当已经有了定论,那时旖辰若还安好,看了这封书信也不会改变什么,不知老四、老五谁会因为此事获益,可旖辰若毫无防范,将来只怕难以自保。

手里的笔墨落下时,福王很自责,他想他如果更强大一些,,就不会这么为难,这么无可奈何。

他是真不愿有朝一日,让他的辰儿独自展开这封书信,他能想到她当时的伤心欲绝,孤独无依。

所以他写道——今日所书,实不愿吾妻有日得见。

因为那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不能再替妻儿遮风挡雨,不能在她需要时给予依靠,不能再拥抱着她,不能再坐在她的身边,逗弄着他们可爱的儿子,憧憬将来。

然后他把那一日庆王忽然拜访,揭露五皇子意欲毒害旖辰的阴谋一一写来。

他叮嘱他的妻子,也许他会突然遭遇刺杀,如果察明真凶是五弟,你要相信事情并非如此单纯,千万要防范四弟,不要相信他的话,但是辰儿,不要想着再追究此事,不要想着替我复仇,因为我最希望的事,就是你与孩子们一世平安。

他写完这信,心潮难平,那时的福王实在未曾预料死亡的陷进当真狰狞布成,就在他与庆王会面之时。

可正是因为这一丝隐隐的预感,当他临行前,没有忘记叮嘱萱叶,强调无论如何也得等到除夕再转告王妃。

他是害怕预感成真,旖辰悲痛之余看见这一封信,会轻举妄动,反而引来祸患。

他最后能为她做的事,唯有这么一件。

当日,福王将密封的信函放在婚后他送给她的第一份生辰礼——盛放着碧箫的锦盒内时,内心极其不安。

而这时,旖辰打开锦盒拿出信函,眼见那熟悉的字迹与谆谆叮嘱时,更是泪如雨下。

可哭过之后,旖辰也开始了沉思。

旖景告诉她,事情决非表面这般简单,庆王势必隐瞒了什么,因为福王决不可能安排耳目潜伏五皇子府邸,也不可能联合庆王检举五皇子,这不是与世无争的福王行事风格。

果然,这其中庆王说了谎话,此事是由他先挑发,可最终他却成了清白无辜。

旖景说这事最大获益者正是庆王,但让人不解的是,庆王也的确中了鸩毒,让人不敢质疑。

难道为了谋害王爷,庆王竟抱着玉石俱焚之心?旖辰连连摇头,不,庆王与王爷无怨无仇,他的目的是帝位,决非与王爷同归于尽。

这一晚旖辰彻夜难眠,她做不到遵循王爷的交待,只暗暗戒备,而不将真相公布,可她实在想不通庆王在此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毒害王爷的真凶究竟是谁。

她想把这事立即与旖景商量,可最终还是摁捺下来。

因为旖辰想起董长史所言,那时王爷拿不准艾氏供辞之真伪,因事涉皇子,更兼储位之争,不能轻率,王爷并没着急上报宗人府,而是想着先确定艾氏之言,又叮嘱董长史莫将此事告之楚王府,因为不想让楚王府牵涉储位之争。

她的夫君,是这世上最善良的人,宁愿独自面对险恶,也不想连累亲友。

旖辰做不到毫不追究,但她也不想牵连楚王府与娘家。

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很直白很简单,把这事上禀御前,庆王究竟与此事有无关联,但凭天子圣断。

没了王爷,福王府再不会牵涉储位争夺,她一个未亡人,只需要为王爷讨回公道,这件案子上庆王说了谎话,那个什么周仲决非王爷的人,很有可能是庆王安排在五皇子府的耳目,庆王早知五皇子有争储之心,并非是因为王爷欲联合他针对手足。

而这个除夕夜,身中剧毒却大难不死的庆亲王自然意气风发,仿佛帝位对他已经成了手到擒来。

他原本打算是让秦家出面,告诉卫国公五皇子欲毒害福王妃的阴谋,借福王与卫国公之手铲除老五,落他一个人情,可正如秦子若所言,老五其实不足为惧,福王才是心腹大患,被这一提醒,他当即心生毒计。

于是亲自出面,将老五的谋划对福王直言不讳。

他料得福王不会那么天真幼稚、轻信人言,察得艾氏后,必然还会试探。

那日他有意邀请福王来庆王府秘谈,就是为了让二哥有去无回。

福王即使有所防备,也想不到自己会在庆王府明目张胆地落毒。当然,庆王要毒害福王,必须想办法造成自己清白无辜,才能嫁祸他人。

这个计划的关键是需要江清谷援手,因为只有他才有办法缓解剧毒,保庆王不死。

庆王是先服用了江清谷自配的丹药缓和剧毒攻心,便是服下鸩毒,只要得救及时也不会丧命。

可庆王起初竟未能说服江清谷,不得已才请贵妃出马。

当两王同时中毒,又在这当头揭发五皇子本欲投毒谋害福王妃一案,无疑就会使他成为最大嫌疑。

只有福王与庆王遭遇不测,五皇子才有望得储,这是他加害于人的动机。

毒害福王妃不成,五皇子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于是一不作二不休,打算改变计划孤注一掷暗害两位兄长,尽管丧心病狂,却也说得过去。

而这个计划要万无一失,还不能泄露庆王早有筹谋,安排了耳目到五皇子府邸一事,因为若这事揭穿,明知五皇子在自己府邸安排了耳目的庆王,哪里还会中人暗算,岂非自相矛盾?

所以庆王利用福王不敢轻信人言的心态,又故作神秘地叮嘱莫要先行张扬,越发让福王小心谨慎。

但庆王的确还是不能肯定福王真会如他所愿,不把这事告之旁人,一直到案发之后,虽庆王陷入昏迷,可得了授令的陈长史却密切关注此案,当知康王竟然让艾氏辨认那几个幕僚,而并没有来庆王府核对事先安排耳目一事时,这才确定福王果然没有声张。

所以周仲才跳将出来,称自己是福王安排的耳目,彻底把庆王择清。

否则庆王还需要废些手段。

福王与五皇子都已铲除,庆王举目四顾,再找不到与他竞争帝位之对手,再有他还听江清谷泄露,天子已经油尽灯枯,实难熬过这个冬季,那九五尊位近在眼前,自然让庆王意气风发。

也许新岁过后,天子就会择定新储,庆王既是占长,又具重势,舍他其谁?

可尽管庆王爷壮志凌云、满怀欣喜,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在这个除夕夜他也不敢大举宴席、鼓瑟弹丝,两位皇子薨逝不久,圣体又不安康,锦阳京里风声鹤唳,就算平民百姓都不敢盛庆新岁,更何况处于风口浪尖的贵族皇子。

故而他也就只是回了王府正院,与秦妃小酌而已。

为何是和秦妃?这当然有不得已处,一来是除夕,庆亲王自然不能留宿在侧妃妾室之处,需得顾及正妃的体面,二来正院除了秦妃还有一个小嫚,那才是个让人消魂的尤物。

而秦妃在小嫚的开导下,竟然也改善了当初的刻板鲁直,稍稍有了几分温柔情趣,也能陪着庆王把盏闲谈,吟诗作对以作消遣。

庆王是什么手段?没多久就把有意讨好的秦妃灌了个酩酊大醉。

于是乎这个除夕,庆王虽然留宿正院,却是与小嫚一度春宵。

庆王如此宠爱这个青楼出身的妓人,当然不是因为小嫚倾国倾城,而是因为她那身风月场所学来的功夫,实在让庆王欲罢不能,他是皇子,正妃就不说了,便是那些侧妃侍妾都是出自名门,就连这些人身边的婢女,也都是端庄持礼的,哪有小嫚那一身风*骨。

虽说有如小嫚这般的,青楼倒也常见,可庆王是做大事之人,当然不可能时时留连勾栏,秦妃这回能想通,把小嫚收留在府邸随需随取,的确让庆王“大感欣慰”。

且说这晚,两人一场“大战”后,小嫚趴在庆王的胸膛上*连连,手里还握着那处轻揉慢捻,当感觉到又再坚硬起来,小嫚才往床角一缩,卷着被子把赤裸的身子裹了个严严实实,一双眼睛妩媚斜飞,娇声细语:“眼看着王爷就要达成所愿,只王爷答应婢妾的事儿又如何?”

庆王虽觉不耐,可受不住丹田的火烧火燎,饿虎扑食般把人摁在身下,手指一勾,挑起小嫚的下巴:“你今晚若是用嘴也能让孤尽兴,倒可以考虑给你个品阶。”

“嫔妃?”小嫚双目发亮。

庆王轻嗤一声:“你咋不图皇后?”

小嫚:……

“你这样的出身,若是封了妃嫔,宗人府都得翻天,更何况御史言官。”庆王倒是直言不讳。

“王爷,将来您若成了天子,还有谁敢……”小嫚话未说话,下巴就被高高抬起,脖子绷得笔直,以致让她再难发声。

“那也得看我愿是不愿,就凭你?”庆王轻笑:“我若是真把你封了妃嫔,秦氏可放不过你,区区侍婢,她一个指尖就能把你捻死,我劝你还是听我的话,夹着尾巴做人,别异想天开,把我侍候好了,将来给你一个选侍就算顶天。”

小嫚姑娘并不知道选侍是个什么品阶,但她实在不敢在庆王面前恃宠而骄,这些年的相处,小嫚对庆王再熟悉不过,知道这位爷不是沉迷女色,容易迷惑之辈,封妃什么的不过是她的奢望罢了,不过若能成了后宫,也不枉她打算一场,再说她还生下了皇长孙,如今可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那秦妃这么些年来都没有过身孕,想必是个不能生的,将来,她的儿子可有望成为太子,若是克承大统,未必不会把她这生母尊为太后。

想到这里,小嫚沾沾自喜,再无不甘,尽心竭力地侍候得庆王喘息沉沉。

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颜自认,当真悲愤第两百七十三章 对薄公堂,收网之时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蝉脱壳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来惊喜,恭贺芳辰第六百三十六章 总算通信,大胜归来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两百九十一章 “死而复生”,无奈示好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归府,晓晓“报仇”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娆,世子护美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两百五十六章 当众明辩,不惧群情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见端倪,终究难测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剑,坦率阿薇第五百二十六章 众芳比才,昭显风范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访,实属误解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牵涉党争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顺示好,化险为夷第三百一十章 一语成谶,前路未明第两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响,是为何人第两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丧尽天良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该此报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细入宫,“云雀”现形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两百五十六章 当众明辩,不惧群情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厉害,自寻死路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八十章 闺阁芳心,所托非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四十七章 心有灵犀?缘何如此第十章 先发制人,小胜一局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两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后重逢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动,再无可忍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绝阴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马,二婶遭殃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厉害,自寻死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变,久酝即发第三百七十五章 风向直转,将有良妾第两百三十五章 金蝉脱壳,反击螳螂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六百五十七章 艰难决断,依计而行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训言,秦妃居丧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四百五十二章 揽事上身,旖辰登门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当初,不该遇见第三百七十五章 风向直转,将有良妾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三百三十五章 狭隘狠毒,虞栋夫妻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协不难第十三章 细纻有迹,花簪无踪第七百二十五章 诸多拆台,接连拂袖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来惊喜,恭贺芳辰第两百七十八章 声名扫地,暂扣死狱第四百九十七章 脱离掌控,怎生收场第一百零四章 心计较量,更胜一筹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险为夷,线索联成第六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火烧“虎穴 ”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举,开诚布公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归府,晓晓“报仇”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来顺利,忽再危逼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妆之贺,秦氏试探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机立威,杖责刁奴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第四百七十章 终是难免,成人笑谈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