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

华灯初上时分。

白衣侍女再一次抬眸,度量着东华公主极其不善的神色,与斜倚在软榻上“死皮赖脸”的伊阳君,一声不屑地冷哼从鼻尖挤出,正想说两句挤兑的话让伊阳没脸,就见公主站了起来,扶上侍婢的手:“屋子里闷得很,我要去园子里逛逛,让人在湖心亭子里摆茶。”

白衣正想跟上,却被东华阻止,看了她一眼:“侍候好邑君。”

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什么意思?邑君看不上那两个滕妾,公主又对他很是不满,竟然是要让白衣“侍候”,是要让她做邑君的侍妾?

在西梁,唯三姓王族才能享有白衣侍女,这些女子本身多为贵族出身的闺秀,不过也是看着尊贵而已,因为贵族嫡系嫡女还是极少甘于被人差遣的,大多是庶支,普通贵族不能纳妾,但不代表着没有庶子,不过庶子完全没有地位罢了,庶出子女在本家其实就相当于下人,有的简直比管事还不如。

庶女当中有姿容出色者,大都选为色供,命运就是成为三姓侍妾,一生一世都难有出头之日。

相比而言,选为白衣侍女更是一条出路,她们自幼接受文教武训,当服役期满,很有可能被婚配小贵族子弟,也有一部份被选为后宫,虽然不是正后,王宫妃嫔到底与普通侍妾不同,也算尊荣。

这位白衣侍女原本隶属庆氏,她连澜江公的嫡长子都看不上,不甘委身侍妾,又怎能看上深受澜江公忌防的伊阳君?

于是不过多久,伊阳君就被白衣气得暴跳如雷,一巴掌赏了下去,然后满面焦躁地去花园里找他的正妻东华公主发牢骚去了。

湖心亭里,安瑾斜倚着贵妃椅,听着乐女们隔水弹奏的渺渺琴音,却是愁眉不展。

她已经从燕子楼掌柜口里听说了旖景被掳的事,确定当日所见的那位不是什么倩盼,而是她的嫂嫂。

掌柜说世子已经在想办法,之所以瞒着她,也是料定大君会对她严密盯防,不会让她单独接触旖景。

可是安瑾想起那日情形,心中大是不安。

以嫂嫂的性情,怎会自称倩盼,她不应当甘心被大君胁迫才是,动手泼茶的行为也不像嫂嫂能做出,再有,嫂嫂看她就好像打量一个陌生人,若说是在吉玉面前装模作样,当吉玉离开后,嫂嫂为何不与她相认,而是紧随着离开?

掌柜转告世子的嘱咐,让安瑾暂时按兵不动,切莫插手。

安瑾实在难以心安,恨不能再去一趟大君府找旖景问个清楚,但她也知道这是无用功,嫂嫂当日那番作为,显然是出了她不能预料的意外。

安瑾只能修书一封寄回锦阳,想打听长兄究竟有什么安排。

她也明白这事关系重要,一个疏忽,也许就会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嫂嫂正月被掳,眼下已经是四月下旬,这么长的时间……倘若是普通贵族,只要本家不追究,无视外头的闲言碎语,谁也不能以“失贞”之嫌逼迫停妻另娶,好比当年黄陶之妻江氏那桩事,只要黄陶能抗得住家族的压力,江氏就不会被弃。

但是长兄不同,是宗室,关系皇族声誉,天家若要追究,自然比普通家族来得更加雷霆万钧,不是除族就能了结的事。

若是先帝在位,凭着他对苏、楚两府的信重,或许会把这事转寰过来,但眼下的大隆帝君对两府甚是忌惮,势必不肯轻易放过。

安瑾想起那日大君的威胁之言,重重叹了口气。

这事她甚至隐瞒了身边的婢女,这些人都是出自大隆皇宫,对她虽说忠诚,难保不会是当今太皇太后与太后之耳目,眼下安瑾不知太皇太后对此事的态度,当然不可能泄漏。

她看见伊阳满面沉肃地从桥廊上走来,略微坐正了身子,挥手遣退侍女。

只有两人相处时,伊阳立即缓和了神色,当然没有提刚才那位白衣侍女如何放肆。

安瑾仍旧有些心不在焉,她还没有拿定主意,不知应不应当把旖景的事情告诉伊阳。

“有心事?”伊阳关切道。

他们在湖心亭,好处就是四面敞风,说话不用担心隔墙有耳,可坏处就是不能防人眼睛,所以伊阳君的举止不能表现得太过亲近,他与公主越是不和,庆氏宗家才越会放心,不至做出暗害公主之事。

明明琴瑟和谐的夫妇,却要扮成矛盾重重,伊阳君表示对这样的生活状态十分不满,但尽管他内心焦灼,在面对安瑾时依然忍不住眼睛里的柔情似水。

安瑾避开目光,托起茶盏,缓缓地品了一口,这才颔首:“吉玉在大君府受辱,只怕不肯罢休,翁爹与叔父不敢找我麻烦,怕是会为难你吧。”

安瑾原本是想打听一番庆氏接下来有何作为,她担心吉玉会对嫂嫂不利,虽有大君维护,庆氏不敢用强,但倘若这事张扬到宫里……西梁王与王后可是意在让大君与金元联姻,是否容得下大君府如此张扬的“宠妾”?倘若王宫追究下来,大君也难保全。

“放心,这事本就是吉玉张狂,冒犯大君,居然被一个侍妾侮辱,张扬出去没脸的是她,庆氏还想与大君联姻,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不过就是责备我几句罢了,我早就习以为常。”伊阳君不以为然,唇角的笑容却温柔无比:“不用担心我。”

听伊阳用“侍妾”二字形容旖景,安瑾心中又是一紧,愤慨的情绪油然而生——若非大君强掳,嫂嫂怎会落到这般地步?眼下西梁民众提起“倩盼”,无不满怀叽讽,那些诋毁侮辱的话实在难听。

“无论庆氏也好,胡氏也罢,联姻一事不过是痴人说梦。”安瑾好容易才克制住情绪,缓缓说道:“我是担心金元听到传言会不好受,以我看来……大君对倩盼娘子的确非比寻常,维护得很。”说到倩盼二字时,安瑾眼中冷厉实在忍耐不住。

伊阳只以为妻子是为金元公主担忧,并不疑其他:“公主殿下可没这么小肚鸡肠,大君也决非胡作非为者,眼下有那宠妾名声在外,大君就能拖延联姻一事,先稳住两家,再图废除政会一事,所以,陛下与王后才对传言置之不问,公主更是没放在心上,且看胡、庆怎么折腾。”

在伊阳的心目中,自是没把一个侍妾放在眼里,三姓贵族所受的教育中,侍妾之流不过就是玩物或者工具,自然没人为了她们放弃权势。

事情可不是邑君想得这么简单,安瑾看了伊阳好一阵,终究是没有把真相道出,她必须要等长兄的示意,才知道接下来应当如何,为了万全,这事还当暂时隐瞒才好。

“眼下父亲也暂时顾不上旁事了。”伊阳忽然说道:“呈耶、东郑两盟交恶,由西梁调解签订停战书,哪知呈耶竟秘密勾结北原突袭东郑,东郑已被北原占领,眼下北原正与呈耶交战,想一口吞并,政会已经赞成出兵,不过争执着由谁领将军令讨伐。”

“庆氏宗家当然不会放任胡氏出头。”安瑾说道。

伊阳一笑:“大君已经请命出征。”

“大君?”安瑾不由紧张起来:“两家这时处心积虑想与大君联姻,自是不会反对。”

倘若大君带军远征,那么是不是有机会与嫂嫂再见?

“明日会正式召开政会议定此事,但不会有别的结果。”伊阳颔首:“大君必能领将军令,至于随征副将,想来胡、庆两家都不会放弃,我那长兄已是势在必得,力求这个辅佐大君立下军功的机会。”

与此同时,大君府的书房也是灯火通明,属官、幕僚济济一堂,所议的自然是征战一事。

穿着鸦青锦衣上绣郁金纹的贵胄稳稳坐在上首,他面前大案上敞开着作战图,他一手搭在雕着兽嘴的椅柄上,一手缓缓抚摸着棱角分明的下巴,乌眉斜飞,眼角略挑,眸光沉晦,似乎极为认真地倾听着属官们分析战局。

坐在角落有个红衣男子,手里一直把玩着玉器摆件,冷冷的目光扫过正慷慨陈词的一个幕僚,听他说起澜江公之嫡长子春江君如何骁勇善战时,唇角轻轻一斜。

自从胡、庆两家醒悟过来安插在大君府的仆妇没有实际效用后,转而在幕僚与属官上下起了功夫,此时力荐春江君这位自然隶属庆氏,还有刚才那个属官,推荐的是胡氏嫡子,据闻……这位属官的女儿不久前与胡氏党羽之子定了亲事。

孔奚临暗暗冷嗤,他都能掌握的事,自然瞒不住大君,这两个可算白废功夫了,大君既有意废除政会,又怎么会给两姓子弟立功的机会。

所以,当孔小五目睹大君微微颔首,十分诚挚地许诺他会慎重考虑时,忍不住摇头叹息,为那两个满怀希望离开的耳目默哀。

当众人告辞,书房恢复清静,孔奚临这才拂了拂袍子从角落里站立,走到大案前。

“殿下,关于副将人选……”

“刚才那两个推荐之人的确不错。”大君的指尖划过战图,在某处用力点了两下。

孔奚临目瞪口呆:“殿下明知那两人是胡、庆耳目!”

“他们想要立功,讨好于我,势必会竭尽全力取胜,春江君是员悍将,胡氏那位……也不是浪得虚名,有他们在前头攻克两盟,西梁大军必胜。”大君轻笑。

“可是大君,你若让胡、庆立功,可不利于今后废除政会。”

“战场之上,从无一人之功。”大君扫了一眼满面不服的孔奚临:“再者,为国立功确为臣子之责,身居高位者,可不能为了打压异己就置军国大事为儿戏。”

一旁的薛东昌这才插言:“殿下是想将两盟交给胡、庆攻克,您带兵突袭北原边境,吞并这两郡?”他一直注意着大君在战图上圈点的指尖,这时热血沸腾。

大君十分满意,拍了拍薛东昌的肩头:“军战一事上,东昌果然擅长。”却忽然拍案,大君目光炯炯:“两郡?东昌还是太小看我了,这回,我要让浩靖山以南,全归西梁领土!”

吞并浩靖六郡!

薛东昌目瞪口呆,孔奚临却满腹孤疑:“殿下是要与北原正面交战?可这回只有数万兵将,六郡之守将可有十万余……”

大君却并未解释,只是胸有成竹地一笑:“小五,你就等着看吧,陛下历经十载,未能攻克的浩靖六郡,我会让这一片城池插上我西梁的战旗。”

孔奚临有自知之明,他在阴谋诡计上还能给大君出些主意,对于征战夺城却没有什么认识,但就他对大君的了解,一旦决意要做的事,可没有哪回落空,自然没有质疑。

大君却斜了一眼心潮澎湃,恨不能立马出征的薛东昌,说出了一句让东昌兄五雷轰顶的话——

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谊,无端挑衅第两百七十四章 世子审案,兰心强辩第七百七十章 大变在即,许氏施令第一百二十二章 据实相告,哭笑不得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争执爆发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里,已有暗涌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议,仍有余波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渐凉,男女秋月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齐心协力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长辈,登门问罪楔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当众丢脸,难捺恶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来人,青州寄信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驾行宫,勃然而怒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会议,挑破隐密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该此报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断情绝,同日赴死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两百二十九章 春暖来迟,人心早急第五百四十八章 珠胎暗结,动手清算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来访,对坐闲谈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荐”,大言不惭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六百零三章 惶惧劫数,再应当年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两百七十八章 声名扫地,暂扣死狱第九十三章 戏里戏外,谁主浮沉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变,久酝即发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蝉脱壳第四百零三章 仗义执言,谁真谁假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驾行宫,勃然而怒第十七章 罚外加罚,怨上添怨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并非无患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六百零五章 惨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剑,坦率阿薇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实陷井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宫,便过十载第五百九十四章 彻底摧毁,一笔勾销第七百三十一章 一人唱罢,一批登场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两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头,古怪青年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里,已有暗涌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一百九十章 要论祸根,无非绝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两百五十五章 世子绝断,直面阴谋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六百零九章 虚心求教,怎得芳心第四百九十章 鸩杀李氏,迁怒旖景第两百五十六章 当众明辩,不惧群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远瑛堂内,终极对恃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两百九十五章 真凶现形,西梁纷争第五十三章 重返旧地,苦辣酸甜第六百八十二章 顺哥护母,旖辰决断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连环嫁祸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两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开局第两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丧尽天良第两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动,欲掷孤注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后事”,睚眦必报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变故悄然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四百八十二章 帮派内乱,邻国政斗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两百二十六章 张氏归来,促成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