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计”,入宫“和离”

“王妃慧智过人,怎能不知圣上对国公府早有忌惮,苏、楚两府若为姻亲,圣上势必更重防范。”

“王妃当初遭遇劫掳,王爷自请赴藩,意在救助王妃安返,圣上已有不甘,但因先帝有旨在先才勉强答允。”

“王妃安返,圣上便因疑心,而不放王爷赴楚。”

“王妃势必清楚,眼下唯有王爷赴楚,才保安宁,但若苏、楚两府姻亲仍固,圣上势必不许。”

“便是王爷甘愿留在京都,就此碌碌无为,圣上也不安心。”

“是以,才有逼迫王爷顾及宗室声誉一事,意在让两府生隙,而无结势之忧。”

“不过王爷重情重义,宁愿贬为庶人也不愿对王妃背誓,子若别无他意,只是为王爷不甘,王妃,就算王爷甘为庶人,圣上仍旧不能安心,说不定会有……子若虽知人微言轻,进言更有冒犯之疑,但实不愿眼看王爷犯险,是以甘冒不韪,还请王妃为王爷打算。”

原来如此,秦子若苦心隐瞒家族谋划,就是为了今日这番劝离之辞。

倘若旖景一早得知秦相居心叵测,秦子若又贼心不死,哪还能听得进去这番话,还不以为所有一切皆是秦相主谋,怎么愿意“让贤”?

秦子若以己度人,倘若她是苏妃,势必不会眼看虞沨为她舍弃尊荣,沦为庶民——其实这也是两说,真要换身处境,子若未必会有自料那般高尚无私。

至于旖景,原本也是不会看着虞沨沦为庶人的。

倘若她真坚持和离,可想而知虞沨会是什么心情,而世人也不会责备虞沨违背誓言,即使将来迎娶新妇,也是情理当中——谁让苏妃自请和离了呢?

多大的一个空子可钻呀,简直就是面面俱全。

旖景落得“识趣”,却自担了清白有损的罪名,虞沨仍是重情重义的堂堂丈夫,已经竭尽全力,至于秦子若,算不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旖景本打算嘲讽一番秦子若,话已经到了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眼睛里却是一亮!

和离,还真是一个好主意。

是以她“失魂落魄”的起身离去,在门口还狠狠绊了一绊,好险没有摔倒,却顺理成章地把秦子若扔在了那里罚跪,直到傍晚因为老王妃问起,祝嬷嬷找来关睢苑,旖景才“醍醐灌顶”——可怜秦子若,春寒料峭时在冷地上跪了大半天,这娇生惯养的相府千金,说不定会落下一双老寒腿。

这晚虞沨归来,听旖景戏说一番秦子若的作态,连连冷笑:“亏她想得出来,当咱们都是傻子不成?”

旖景默默,其实她认为,倘若她不是一早得知即使妥协也不能避祸,而虞沨又准备周全,仓促之间,搞不好真会动自请和离的心思——有天子虎视眈眈,自是不能眼看着虞沨真为她沦为庶民,但虞沨另有决定,要将天子“沦为庶人”又是两说了。

这时却说道:“远扬,你可记得当初给我的生辰礼?”

一个言出必行的诺言。

虞沨脸都白了,眸子里险些冒出火来——王爷甚少发怒,尤其对王妃,这回是动了真怒。

“你若敢用……”

“你答应我,我就暂时不用。”王妃连忙合掌,一脸可怜兮兮:“我们,和离吧。”

——

慈安宫的东暖阁,一片笑语妍妍,身着青花袄裙的宫女半蹲了身,她身前的矮案上,十余个揭开的琉璃剔花圆盒,各色鲜花制成的蔻染,深浅不一。纤纤玉指间,一支细簪子,尖尾处挑出些微粘绸,用加暖的香露水化开蔻染,调配出淡粉似那春樱的颜色,衬着莹润的玉瓷,娇丽而不张扬。

宫女自己审度了片刻,直到色泽与香息都合了心意,才捧着去与太皇太后过目。

“这个好,不比得宫廷造办的那些俗物。”太皇太后只是看了两眼,眼角绉着浅浅的笑意。

“娘娘觉得合意,便让婢子替您染上吧。”那宫女便也微笑。

太皇太后却摆了摆手,又靠回凭几里的软枕,眼光往书案那头一扫,便指向正在整理章册的两个:“哀家哪还需得着这些,去,你们侍候她俩,尤其阿昭,花朵一般的年纪,正该打扮。”

如姑姑便停了手里的事务,将卫昭摁在锦墩上,说了一句:“这颜色,果然适合阿昭的青葱玉指,染上必是好看。”

两个宫女忙不迭地上前,一时替卫昭染了指甲,又将人推到太皇太后跟前,“展示”打扮后的成果。

太皇太后牵起卫昭的手指,连连颔首着称赞。

一屋子美人更是愉悦。

太皇太后闲睱,总喜欢摆弄这些女子妆扮用的脂粉香露,自己的方子,指点宫女们制成,年轻时,就鲜少用宫廷内造处所来的那些,及到上了年龄,自己用得少了,却总爱让身边宫人打扮起来,便是慈安宫的女官们,都获了特许,往常并不着统一服饰,太皇太后就爱看年轻女子打扮得明媚鲜妍赏心悦目。

“淑妃娘娘前儿个还抱怨,说内造的蔻染色泽太深,不合心意。”卫昭见太皇太后愉悦,似乎无意间说了这么一句。

太皇太后便伸手点了点卫昭的额头:“就你热心,时时处处都想着淑妃。”

淑妃是严氏女儿,后宫妃嫔中,在慈安宫自然最是得宠。

“也罢,便把这几样颜色拣出,送去给淑妃,她性子好,哀家是疼惜的,可就是不合圣上的意,有哀家时时维护,在这宫里她也不至艰难。”太皇太后说道,大早上的愉悦便减薄了几分,微侧了脸,去看窗子外头照入的朝曦,白白耀耀的一片,在窗棂处颤跃着。

卫昭见自己的话引起了太皇太后的烦恼,也不慌张,又再笑道:“好容易盼得这风沙天气过了,今日总算是能见到阳光,就是风还有些大,要不去御花园里走走,这时草色已经有了几分鲜翠,水边的杨柳也正萌芽呢。”

太皇太后才有了笑容,颔首说道:“今春回暖是比往年早些。”

正这么闲谈着,就有一个宫女入内禀报,说是楚王妃递了牌子进来,要来问安,人正候在神武门外。

太皇太后微有讶异:“这天气才好些,她便有心。”说过后便又笑:“阿昭去迎迎你表嫂,到底有些风,让软轿抬了她进来。”

前几日才有言官上本,为此圣上还专程来了慈安宫,旖景这日就来,明显是有别的用意,只卫昭应诺去后,如姑姑却偏不提这些要紧话,只说着旖景从前还是闺阁时,最爱在这二、三月间“赖”着来慈安宫小住,多少旧事,又引起太皇太后由心而生的感慨。

她在这宫里,转眼从明媚鲜妍的年纪,就住到了风烛残年,这年日复叠,景致年年如新,宫里的人一茬茬地换,有情的有仇的,大多已经不在,丈夫儿子也都走在前头,旖景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那时童言稚语的情态恍在不远,转眼这孩子也已经为人母了。

时光荏苒,冬去春归,真是有若流水般,从指间溜走,无奈的总是深困其中的各人。

太皇太后便很有了些话旧的情绪,由着宫女扶了起来,坐正了身,只不过旖景一来,却没有闲话的安怡,也不顾宫女们正殷勤地送上她惯爱的茶点,不顾卫昭与如姑姑一个途中提点,一个这时目示,先就往铺着印花软毡的地上一跪,两个眼圈泛红,到底是没有立即哭诉,只这情态,已经让卫昭与如姑姑面面相觑。

纵使两人料得王妃今日别怀目的,并不是日常问安,但也不料旖景这般急切与冲动,都有些担忧,下意识地看向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神色自是有些惊诧的,并没有嘱咐旁人,略倾了身子去扶人:“这是怎么的,景儿快些起来。”

宫女们早摒息垂眸退出暖阁。

旖景是有备而来,便坚持着叩下礼去,到底没随着太皇太后的示意起身,却也没有当真落泪,只让语气里带着些哽咽:“娘娘,臣妾不孝,恳请娘娘恩准,臣妾欲与王爷和离。”

卫昭忍不住瞪目,脚尖下意识地往前移了一寸,却被身边的如姑姑适时拉住。

旖景当然知道昭妹妹定会着急,可为求逼真,她坚持目不斜视,说完话后,就垂眸盯着软毡上的紫丹,一朵华丽的颜色。

太皇太后原本想着旖景今日是来求情,压根不料她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时也有愣怔,半响,才叹了声气,再次去扶。

旖景这回没再固执,由着太皇太后把她拉了到身边,并膝危坐在炕沿,指尖捏着指尖,依然垂眸低脸,眼圈的湿红渐渐积蓄向眼角,一滴泪珠,欲垂还忍,这演技却又比那日秦子若高出不知多少。

“有话好好说,你一贯不是任性的孩子,怎能口不择言?”太皇太后似乎带着责备,语气里始终温软:“那些事,你都晓得了?”

旖景眼角又红了几分,闷声闷气地说道:“昨日才听说。”

太皇太后又再细细一看,才发现旖景眼底施着略厚的脂粉,虽说遮掩了浮青,但这么一注意,仍然看得出微肿:“昨晚没睡好?”越发带着怜惜了。

一旁卫昭细细咀嚼着“昨日才听说”这简简单单的五字,一个垂眸,醒悟过来嫂嫂并不是来真的,明显是苦肉计,这事表兄分明早有预料,又哪会当真瞒着表嫂,“摊牌”已有数日,嫂嫂怎会“昨日才听说”,折腾出一晚上辗转反侧痛下决心的憔悴模样。

“不敢相瞒娘娘,昨日臣妾一晚未眠……今儿朝早,就回了祖母……臣妾实在愧疚,无颜再留在王府,暂且回了卫国公府……娘娘,都是臣妾的错,使宗室声誉有损,以致皇家规仪受人诟病,这事并非王爷之责,臣妾请罚,但恳请娘娘替王爷转寰,莫因臣妾之故……”

这话的意思,便是知道了虞沨为了维护她,自请担责的行为。

太皇太后一声长叹后,突地蹙眉:“远扬的性子,势必不会把这事告诉你,莫非是二嫂她因而埋怨,给了你委屈?”

旖景连忙否定:“祖母本不知此事,因为……虽也心急,却并不曾为难臣妾。”

太皇太后更加严肃:“别吞吞吐吐的,究竟是谁给了你委屈,还不告诉我,否则我也难给上元交待,景丫头,你祖母是什么性情你也晓得,难不成要等着上元掀了我这慈安宫,你才满意?”

话听着虽严厉,但显然太皇太后并没有气恼。

旖景这才没有废话:“是子若……王爷有意隐瞒这事,祖母与臣妾尽都瞒在鼓里,昨日子若求见……口口声声为王爷打算,力劝臣妾妥协,臣妾乍听这事,惊惧不已,一时没顾及太多……子若跪了大半昼,祖母问起她来……”

话虽说得断断续续,太皇太后却已经明白了前后经过,她一时没忍住火,一巴掌拍在案几上,语气里这才带几分明显的怒意:“糊涂!你这么聪慧个人,难道不知秦氏打的是什么主意,她就是恬不知耻!这事闹得这么张扬,哀家一早心知肚明,势必是秦家在后头兴风作浪,戚家堂当初多少人称侠义守法,感情哀家人在深宫,便会信一面之辞而不细审?若没人有意抵毁,市坊间哪会有闲言碎语?远扬为了维护你,自甘担责,便是显王虽有焦急,倒也没有埋怨,秦氏却着上了急!”

太皇太后越说越气:“她这是生怕远扬固执,一番作为白废,才盘算到了你的身上,你自请和离,远扬还有不灰心丧气的?白让她钻了空子!二嫂到底会为远扬打算,哪甘愿让孙子受惩,秦氏这是为了在二嫂面前卖好,她有了这番功劳,二嫂更会记她的好,秦氏是想取而代之,这么明显的手段,你还能真被蒙蔽?”

第三百九十一章 吕氏婆媳,朱氏祖孙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医”出场,气焰熏天第两百九十二章 关键一步,圣旨忽降第六百六十章 脱身禁苑,销声谜局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离析,果遭“天遣”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两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丧尽天良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爷休妻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四百七十章 终是难免,成人笑谈第三十章 何故祸心,渐露端倪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四百五十章 离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三百四十一章 据理力争,领命施罚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个忠婢,一段前尘第七百四十二章 关键在于,谁将上位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六章 抽丝剥茧,计量初成第一百七十章 问罪甄府,慈母悲声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动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来如此,风尘“侠女”第六百七十三章 圣令抵楚,不能饶幸第两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两妃争强第七百二十七章 鸿门宴近,斗志昂扬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轻视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愿,谢琦谋财第六百七十章 尴尬王爷,抛之脑后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联三方,挑明阴谋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议,仍有余波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厉害,自寻死路第七百一十五章 转折一日,忽为侧妃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马,二婶遭殃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尘新世,一般哀凉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转机,柳暗花明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劲敌,颇有内秀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当中,风声暗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门,所为姻缘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两百九十一章 “死而复生”,无奈示好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愿洒脱,无奈世事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决不负誓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五百零五章 当真死了?不敢置信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书信,请见王妃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寿大庆,终临抉择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十六章 婉弱母亲,强势女儿第两百四十一章 两心相许,早在当时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七百五十六章 钱江伯府,紧接“出局”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强势继任第七百二十七章 鸿门宴近,斗志昂扬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六百八十章 “顽劣”六郎,新妇投缳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五百五十七章 远庆九年,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