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

得知秦四娘“大义凛然”自请和离一事后,天子也很有找个人来踹杀的冲动,并且这个对象已经不满足于宫人内宦,皇后倒是就近方便,但天子实在不想看她的脸,于是李公公大汗淋漓跑了趟中书官员当值的地方,心急火燎把秦右丞“拎来”。

天子一身明黄金绣龙袍,双拳抵在龙案上,整个肩背似乎隐隐蒸发出黑烟。

那些争先休妻不过是些二流勋贵,或有亲朋姻故在地方有些兵权,本不要紧——都是趋势避祸的墙头草,待得京城时势一定,计划顺利施行,结果让人满意,那些人毫无意外就会投诚,翻不起什么浪花,暂时看来是被慈安宫笼络,可凭着这股贪生怕死的劲儿,也不能成为助益。

天子尚还不觉紧迫。

可他为什么急着赐婚?无非是想稳住秦氏重要姻亲,最关键的,就是刘、蒋两家。

蒋三爷,分卫之长,数千部众,若是得其助益,更能保证计划万无一失。

结果,人家没有打算与秦家一刀两断,秦氏女儿自己个儿却犯起贱来。

且以为她真真还是名门所出,不可一世?

哈,秦怀愚居然就因为孙女儿把话说得太死没脸求和就这么听之任之。

他且以为眼下还有名声撑得起那可笑的尊严?

简直就是轻重不分、愚昧透顶。

天子无比憋屈,他怎么就摊着这么一门妻族?!

惋惜当年,先帝在位,太子为嫡长正统,他即使有雄心壮志却也不敢太过昭显,而先帝分明有所防备,否则他也不会在“竞娶”苏氏大娘的较量中落败,倘若能得卫国公这么一个岳丈,眼下能需着重这区区一部分卫数千兵力?

娶了秦氏女,就连两个侧妃,都不能是权勋女儿,只好选择邓、白这类不上不下的旧贵,表示他全无野心。

潜邸之时,就更不敢公然联好地方权勋,除了妻族、母族,再无别的倚仗。

所以眼下才会如此举步为艰。

否则他管秦家去死。

秦家这时却把他的恩顾视为理所应当,端着国丈的架子,完全不顾大局!

拳头握紧,炙怒蓄积,七经八脉的血液都在沸腾,丹田里就像有岩浆上蹿,天子颇有“爆发”之势,憋了不下一刻,书房安静得连滴漏声都躁亮起来,终于才一声冷笑,嗓音嘶哑:“右丞教的好女儿。”

秦右丞早被这沉寂压得心惊胆颤,一听这话且以为是皇后又惹了圣怒,忧怨不已,哪知往下听,原来天子愤慨的是四娘,右丞顿感冤枉——圣上,四娘只是微臣侄女……

但自然是不敢分辨的。

殊不知其实众多秦府女婿中,最想休妻的正是龙椅这位,皇后那德性,右丞当那一句“评价”实在不亏。

天子发泄一通,怒火并未平息,反而因为右丞沉默不言、“逆来顺受”越发旺盛,击案有声:“家中女儿任性,尔等便因将她送回蒋家,求得宽谅,事情尚有转圜,怎能纵容无知妇人自大任性,真就签署和离书,彻底与蒋家反目!”

当媳妇的自请和离,其实就是“休夫”,蒋家哪还会顾念姻亲之好,必须与秦家楚河汉界,否则传扬开来,旁人还真以为蒋家一昧奉承国戚,讨好伏低毫无气节。

秦家是硬生生把蒋家推到对立面!

右丞当然明白天子盛怒的根源,想着若再不分解一二,就算将来天子大获功成如愿以偿,也不会认为秦家立有首功,说不定紧接着就会秋后算帐,到时才是大祸临头,逼入绝境。

只好开口:“实为蒋家已经决意与敝府划清界限,甚至不让四娘来往,这才……家父也是看着即使与蒋家维持姻好,也不能争取蒋指使尽力。”

其实这也不是右丞狡辩,说到底,蒋家与秦家就算维持姻好,可压根看不上天子这方势力,蒋家是忠信之家,原本就应效忠皇室,奈何天子的对手不是旁人,却是太皇太后,蒋家诸子聚首协商,一来认为秦府果为“国贼”居心叵测,二来认为天子继位并无先帝笔诏“正统”存疑,三来也是最为关键,太皇太后手里才有先帝诏书,更有先帝信重良臣苏、楚二府鼎力支持,怎么看也比天子更加正统,太皇太后打压秦家昭显无疑,蒋家论情论法,于公于私,在政治立场上都该与秦家划清界限,而向太皇太后效忠。

蒋太夫人听取子孙们的看法后,结合今日大师解签之语,当下决定到了时候表明态度,不说与秦家断绝姻好,起码得保持距离,让慈安宫与苏、楚两府看在眼里,蒋家决不会与秦家沆瀣一气,仍旧效忠皇室正统。

原本是真没想休妻,一来蒋太夫人不屑涉及孙媳,既为蒋家妇,又无错处,就该受蒋家维护,二来也是看着卫国公府不也是秦府姻亲?就算当下水火不容,秦氏五娘眼下仍是苏家妇,并未率先被弃。

哪知秦四娘这般“果敢”,叫嚣和离不说,当即还把嫁妆也拉了回去,摆明蒋家倘若不妥协与秦家“共同进退”,她就不会甘休。

秦四娘大约以为蒋家会阻止她的行为,哪知一路回府,蒋家并没有丝毫劝阻,次日就送来和离书。

秦四娘都没反应过来,就被秦怀愚一声令下,关进了家庵。

这时右丞逼于无奈出言分辩,不敢抬头,因而错过了天子阴冷到极致的眼神,又足有一刻的沉寂,得了“去罢”两字,右丞竟然还如释重负吁一口气,压根不知他前脚才出乾明宫,天子面前的龙案竟“飞”了起来,巨响之后书房里一片狼籍。

天子这会儿把秦家灭族的心都有了,可怜还必须隐忍,不说眼下刘家一脉还有重用,接下来的计划,秦家仍在关键地位,因为即使通过政变逼迫太皇太后让权,可也担心地方势力受人蛊惑威胁京都,秦氏一党虽多为文臣集团,“正统合法”的舆论仍需他们造势,更有不少姻亲在地方尚握兵权,多少能起到牵掣楚王之用。

至于卫国公府,这场政变中,当然是要彻底铲除,卫国公与苏荇必死,到时就算让黄氏亲子袭爵,一个少年,难成大器,苏家势力便就分崩离析,显王一系也会有所忌惮,再狠下心肠,立即让太皇太后“重病不治”,自己彻底成为唯一正统,显王父子也不敢明目张胆兴兵谋逆,到时,才算大功告成!

想到美好的将来,天子好容易才摁捺怒火,大步离开狼籍之地,下意识间,抬脚就去了贵妃的永寿宫。

风卷雪桂一院浮香,宫装锦裙,丽人漫步在苑中花树下,鬓上绢花明珠为蕊,衬得姣颜悦目,听见脚步声,明眸顾盼来,忽然莞尔的笑容无可挑剔,花荫下,她恭谨屈膝,纤指交叠的福礼,倏忽间就让天子暴戾的心情好了起来。

可是交谈对话时,再无娇嗔趣言,中规中矩的调子礼数周道的言行,又让天子渐生郁怀。

这日阳光明媚,透入窗纱,洒洒一片柔和。

本应依偎而坐享这一时静好,可贵妃却毫无意识,隔案正襟坐着,决不多言,只有问必答。

天子越发懊恼起来。

怎么他身边的女人,除了那妓子,到后来都是这番索然无味,难道说这是大家闺秀的通病?可分明,起初时又都知情识趣。

邓、白二女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可天子尚且记得那时贵妃的娇媚。

不对,极其不对。

天子浅咳一声,随着那越浓的揣量,本就上扬的眼角更加挑高,手指不紧不慢地在炕几上敲了两下:“朕还记得,母后一手旁人不及的茶艺,还是朕幼年,就见识过,仅借持壶注水,就能在汤面上勾勒丹青妙画,无论山水,抑或花卉,尽都栩栩,说是前朝已经失传的分茶之技,陈家祖传古本所录,不知绻绻可也习得这技法?”

有这一问,是天子记得太后曾经提过,这技法除了少女时伐授予江清谷,后来只将那古本交给贵妃,让她没事习来。

以绻绻的聪慧,当然能通关窍。

这时,若能一施所长,也算添些情趣。

却听贵妃仍是中规中矩的回答:“回禀圣上,臣妾实在惭愧,母后虽曾指点分茶技法,又交予古本,可臣妾并未习得。”

天子蹙眉,十分不信。

大约是感觉到天子的不悦,贵妃安坐不住,起身持礼:“臣妾愚钝,有负圣望。”

天子越发懊恼,手指再敲炕几,声响更重几分。

贵妃越发就要跪地了。

天子忍不住一把扶起,用力拉她坐在身旁。

贵妃惊慌失措:“圣上,这不合礼法。”

天子一掌拍在额头,眼睁睁地看着爱妃“腾”地起身,再度垂眸持礼。

“你可是在埋怨朕?”语气阴冷下去。

贵妃毫不犹豫跪倒:“臣妾不敢。”

冷哼一声,天子蓦地握拳。

“皇后欲加害你,朕心里清楚,但这时,动不得她,绻绻如此聪慧,必能体谅朕的难处。”

陈贵妃越发匍匐下去,唇角抿紧,心下徒生凄凉。

她何尝不知他的难处呢?可是当日,皇后漏洞百出的问罪,他却连犹豫都没有半点,连个眼角余光都没向她看来,立即决断,将她禁足!她相信,倘若不是她有孕在身,说不定当场成为弃子。

情情爱爱,这些就是闲睱时的消遣,她也就是消遣而已,本质上,与那小嫚并没什么不同,随时可弃。

因为她是陈氏女,而无论她是否安好荣华,陈家都是他的母族。

就没有维护的必要了么?明明知道她是被无端陷害。

皇后意在她的性命。

可他毫不犹豫地庇护,自然,与情爱无关,只有利害得失。

我明白你处境有艰难之处,可为此,就要随时准备献出性命么?

或许,当他目的达成,皇后会被事后清算,或许,就如太后所言,将来她有望位及中宫。

那又如何?将来一旦涉及利害攸关,照样会被弃之如履。

情义二字,根本不会有任何牵绊。

那么何必付出,她做不到,不得回应的倾心相许。

既然如此,那么何不各在其位,你是高高在上的君帝,我便是循规守礼的妃嫔,本不在意恩爱,何必耿耿于怀?

圣上,倘若当时,你有略微犹豫,略微不忍,略微……只要看向我,愧疚也好抑或恳求也罢,我也不会心冷如此。

可你没有。

所以我现在只能胆颤心惊的请罪,再不会与你交心。

我的心意,你当真在意么?

今后竭尽全力,不在你的恩宠,只在留住性命,没有你的维护,那么臣妾只能依靠自己。

天子眼见面前人只称“当罪”却“毫无悔改”,那卑微的姿态越发让他郁火满怀。

拂袖而去。

女人,真是不知所谓,尤其这些名门闺秀,毫无情趣可言。

而不过多久,让天子恶心的事情接踵而来,辽王返京!

没来拜见他这九五之尊,才入宫城,就被太皇太后诏去慈安宫。

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寿大庆,终临抉择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六百八十九章 凤阳来人,刁难候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态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愿并非,一心一意第两百七十四章 世子审案,兰心强辩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险为夷,渐入死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七百零五章 你来我往,闹剧开锣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六百五十七章 艰难决断,依计而行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开始,好戏始唱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灭口,天降救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聪明,子若入陷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晋,各方思量第两百三十九章 东宫有喜,圣上赐恩第四百三十章 谢公寿辰,注定闹剧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四百八十二章 帮派内乱,邻国政斗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两百零三章 各凭手段,谁主沉浮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见旧词,却署新主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三百八十九章 痴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三百零七章 悚然而惊,却成交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两国贵女,礼教之争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当初,爱恨无涉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怀妒恨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六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火烧“虎穴 ”第两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动,一方尚迷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归来,一段旧怨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凶案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争端升级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一百六十一章 仓促之间,吐露情意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两百四十二章 乔县来客,再引觑觎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旧情,福王审案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妆之贺,秦氏试探第七百四十三章 缱绻怀忧,病势日沉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两百五十九章 巧“断”疑案,兰心“晦”质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争,世子警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两百四十一章 两心相许,早在当时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远远不算第八十六章 一事变迁,混乱全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杀回王府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颜自认,当真悲愤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恶名,全靠舆论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变故,传言四起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盖真相,仍期回头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七百三十五章 当众揭发,子若强辩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齐心协力第三百九十六章 “风流韵事”,江氏出丑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归府,晓晓“报仇”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怀疑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六十五章 各怀心思,只待风起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二十八章 噩梦惊醒,道出真相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恶人,祸之根源第四百一十章 劝言留生,何为夙愿第两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托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