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归来

赵刚问了半天, 才算弄清了,林枫为什么情绪低落。

林枫下午时上了堂解剖课。

医学院的学生去解剖教室,要亲自上手解剖尸体, 才能真实的了解人体结构。

在这之前林枫已经系统学习了解剖理论, 在学习人体骨骼的生理学结构时, 也亲眼看过人体骨架的标本。他觉得解剖人体和看骷髅骨架一样, 没什么需要心理建设的。

可是进了解剖室, 林枫就懵了。

阴冷的解剖室里,四面白墙圈起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两张解剖台放在正中间, 两旁是一些手术专用的器械,灯光白得刺眼, 气氛一下就紧张起来。

和林枫同组的是他的同班同学, 他们两个人主刀解剖, 其他同学观摩,再由老师跟在旁边讲解。

等到尸体摆上解剖台, 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让林枫觉得手脚冰凉,人也哆嗦,他不敢看,也不敢动手,老师催促他, 林枫才硬着头皮拿起了手术刀。

结果真的是惨极了。

手术刀碰到尸体, 林枫的手抖得厉害, 根本连表皮都割不开, 老师生气, 就说林枫不珍惜这么难得的机会,别人想亲自上手, 都不一定能轮到呢。

林枫连晚饭都没吃,一想起下午的尸体就难受。

可做为医学院的学生,如果连这一关都过不了,他以后要怎么面对活体,更别提为病人做手术了。

林枫情绪低落,一直说:“我也许不能当医生了。”

赵刚不懂医学方面的事,他听了林枫的话,就劝他,“没事,用不了手术刀嘛,大不了咱们以后不干外科,内科医生不就不用动刀了。”

林枫笑起来,“嗯,也对。我也挺喜欢孩子的,儿科也不错。”

逗着林枫笑了一会儿,赵刚就说起他工作的事。

提起来不免叹气,瞥一眼沙发上打着呼噜的人,赵刚连说自己遇人不淑。

林枫听完赵刚的话就笑,直说徐达有意思。

“哪里有意思?你是没看见,多怪一个人……”

第二天一大早,赵刚就把徐达扒拉醒,拖着他出了家门。

徐达两天没洗脸,模样已经不能看了。

赵刚早晨起床时提醒过他,徐达挠了挠脸,说算了,晚上回家一块洗。

就这么顶着两天的污泥,徐达去了报社。

徐达的人缘不错,一进报社有不少人和他打招呼。

到办公桌前翻出一个文件夹,徐达进主编室找主编谈工作,让赵刚等着他。

赵刚才不等,徐达一走,他就去找学校的师兄,要求换人。

师兄听了赵刚昨天的经历,笑得前仰后合,“这个徐达!”

“你先别急。跟他两天看看,我保证,在咱们报社里,论起经验、阅历,再没有比他更适合带新人的。”

赵刚还真没看出来。昨天一天下来,他就看出徐达是一话唠邋遢中年大叔。

正说着,徐达从总编室出来,招呼赵刚:“小子!来活儿了。快点!”

师兄叫住徐达,“老徐,这是我母校的学弟,你多关照点。把你那怪毛病收收,别把孩子吓着。”

徐达看一眼赵刚,“我又不是保姆,谁想带这些屁都不懂的新人,一个个都是白眼狼。”

师兄见徐达说话带刺,忙打圆场,“行了,算我欠你人情,下次再选主任,多给你拉几张票。”

徐达恶狠狠回一句:不稀罕。谁是官儿迷让谁当去。

城南出了车祸,徐达带着赵刚去跑现场。

路上徐达叼着烟卷,对赵刚说:“记者要有敏锐的嗅觉和行动力,要永远比同行早一步发现素材和新闻点,”

这些学校都讲过,赵刚听得心不在焉,敷衍地点了点头。

离车祸地点老远,汽车已经开不进去了,连环追尾,在高速路上可不多见。交警拉起了隔离带,正在调查事情的原因。

徐达和赵刚下车步行。钻进隔离带,先找了最后一辆车的司机了解情况。

“不知道,前面那辆车突然就停了,急刹车……”

年轻女孩没有受伤,只是吓得不轻,说话也只强调着她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回事。

再往前,白色捷达车里的男司机受了轻伤,坐在车里等着交警问话。

男司机等了有一个多钟头了,耐心已经磨得差不多,赵刚问他事故原因,司机张嘴就骂,骂他多管闲事。

赵刚忍着火气,就想绕过这个人不问了。

徐达推开赵刚,钻进车里,先和司机说了几句闲话,再慢慢往车祸上拐,没多久就从男司机嘴里把事故的来龙去脉问了出来。

赵刚不得不承认,与人沟通上他不如徐达,赵刚的脾气急,喜欢直来直去,碰了钉子也不会拐弯,在采访时,这种性格最要不得。

徐达一进入工作状态,整个人都严肃起来,他利索的拍了照片,又带着赵刚挨个向车祸事主问了出事经过。徐达边走边向赵刚讲解采访技巧,并告诉他抓拍照片时要注意些什么。

采访用了不到一小时,最后向交警问了损伤情况,采访也就结束了。好在这次追尾发生在大白天,车辆受损并不严重,几个司机也都是轻伤。

回报社,徐达去洗照片,让赵刚把刚才的车祸写一篇通讯交上来。

通讯是最基本的,赵刚坐在办公桌前,没有十分钟就写好了。

写完通讯无事可做,赵刚就翻徐达桌上的采访记录。

徐达的记录写的详尽、细致,点面俱到,赵刚又翻了翻自己写的,明明是同一个事件,他的观察点和深入度却远远不如徐达。

真有点刮目相看。

“写完了?够快的,拿来我看看。”

徐达拿起赵刚写的通讯,仔细看了一遍。

“你上了半天大学,就写出这狗屁不通的东西?”

赵刚对自己的文笔一向自信,学校里的校报他一直是主笔,排版、编辑,都能拿得起来。

一向自信的文章竟然被说是狗屁不通,赵刚自然不肯甘休,他瞪起眼睛喊道:“怎么不对?格式、事件,人物有哪里不清楚。”

“这是车祸的通讯报道,不是学校里的抒情小散文,你没事用那么多修饰,能吃吗?”

“还女司机某某受惊过度,有用吗?说明事件有受惊什么关系?”

“报纸上一篇报道能有多大版面,你这么写,能放下?”

“重写!”

徐达说着,两下就把赵刚写的通讯撕成四半,扔在地上。

赵刚直直瞪着他,眼睛里都要冒火。

“小子,不服?”徐达问他。

“服!”赵刚怒吼。他哪敢不服,心不服口也得服。

回头又写一份,交给徐达。

徐达扫了一眼,又撕了。

“重写!”

连写八次,赵刚抠字眼抠得都要吐了,徐达才掂了掂那张纸,说:“将就用吧,一个新人,还能指望你写出花来?”

赵刚气得吐血,讽刺一句,“有本事你写一个,让我看看能写出花来?”

徐达这人最听不得这种话,他把赵刚写的通讯扔到一边,拿起笔来一挥而就。

赵刚看过徐达写的东西,深受打击。

自己的确技不如人,不是文笔上的,而是经验上的,徐达的通讯可谓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字可以替换。文字能够挥洒自如的玩到这种程度,赵刚只能说佩服。

赵刚的苦难就此开始,越相处的久,赵刚就越发现徐达对工作上的事相当严苛,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连一点点小细节都不放过,什么都要力求做到最好、最完美。

赵刚真不适应,他重生前指挥人指挥惯了,重生后也没人敢这么使唤过他。

只可惜反抗几回,赵刚都被徐达狠掐回来,徐达说得句句在理,又都是工作上的事,赵刚到底经验不足,又怎么会是徐达的对手。

不过赵刚也不是善茬,找到机会就要反击,不管成不成功,反正气势和样子是做足了。

时间就在赵刚与徐达每日的斗智斗勇中前进着,直到一年多以后,林枫回来时,赵刚才肯规规矩矩的叫徐达一声“师傅”。

林枫要回来,赵刚高兴的几晚没睡好觉。

带着黑眼圈向徐达请假,徐达一脸暧昧,问:“去哪儿啊?”

“要你管?”

徐达一拍桌子,“没大没小,叫师傅!”

赵刚转了转眼珠,笑着凑过去,甜甜的叫了声,“师傅。”

徐达浑身一抖,“干嘛?你又看上什么了?上回的单反不是给你了吗?我就这么点家底,全让你骗去了。”

徐达捂着口袋,一副心疼样儿。

赵刚觉得他跟徐达谁跟谁啊,还分什么彼此,就笑着,说:“师傅,把那辆轻型越野,借我两天。”

“休想!老婆和车,概不外借!”

徐达说的坚决,可赵刚是谁,那是讹人骗人混出来的,没一会儿就软硬兼施,从徐达那儿拿到了车钥匙。

徐达一脸肉疼,瞪了赵刚一眼,嘱咐他:“明天要考记者证,别忘了!”

“忘不了!”

赵刚拿着车钥匙,飞跑下楼。

一进机场大厅,赵刚就四处张望。他有一年没见林枫了,心情急迫中又有点紧张。

“刚子!”

林枫拖着行李箱出了闸口,老远就喊着。

赵刚飞扑过去,抱住林枫,还没说话声音就哑了,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好更紧的搂住怀里的人。

林枫像一夜之间就长成了大人,褪去了青涩的少年模样,成熟中带着一种温文柔和的气质。

赵刚仔细的左看右看,最后才慢慢说出一句话:“回来了?”

“嗯,回来了!”

“不走了吧?”

“不走了。”

“永远?”

“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