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办公会议

和陆政东一番开诚布公的谈话之后,周若山是政府这边第一个很鲜明的表现出了全力支持陆政东姿态的重要领导,这在省政府乃至省委这边也引起了一些震动。

周若山没啥好担心的,自己已经到了这今年龄,又被人为的打上了杨凌峰的印记,这肯定不为周书明所喜,绝不会进入周书明的视野之中,入常那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弄不好这一届结束,周书明就要琢磨把自己往人大政协里赶。

与其那样坐以待毙,还不如搏一把,这就是周若山的想法。

陆政东如此年轻,这一轮调整也是引发了一些争议,可就是有这样的争议,陆政东调整的位置比人们想象的还要重要,那也说明其受到的支持也挺大,也更说明陆政东绝非外外界所传的是仅仅是搞经济的好手,只不过很多能力被其太过于耀眼的经济成就掩盖而为很多人所忽视而已,越是和陆政东接触,周若山越是看到这一点、

陆政东虽然在安新工作过,在安新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不过在省里,陆政东依然需要他这样既懂经济又熟悉省情的人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尤其是在张新文这个钉子插在省政府这边,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张新文,周若山是瞧不上的,不但他如此,政府这边很多人都是如此,能耐不大,口气不小,就靠一张嘴,一只笔,能吹,会妙笔生花,所谓的能宣传,真正的能耐有限。

既然连这样的人都可以入常。那他怎么也得搏一把。

而他和陆政东的关系还算不错,之前陆政东在安新任市长,市委书记,他在省里分管的是科教文卫。陆政东对这一块不像其他领导那般嘴巴重视。实际上却是根本就不重视。

陆政东既然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那他肯定也是大力支持。当然这也是相互的,陆政东重视这一块,愿意在这方面落实省里提出的一些目标,也是对他很大的支持。

有这样良好的合作。加上杨凌峰的关系,之前的关系也保持得不错,陆政东才会那么如此开诚布公的谈起那样敏感的事情,而那次谈话之后,也捅开了那层窗户纸,两人关系迅速走近。

陆政东对于周若山的态度也是看在眼里,能够在省政府这边有一个坚定的盟友。在这个时候无疑是非常及时的,而且周若山也是从贝湖的一个大市宜都走出来的。

在宜都历任县工业局局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市委党群副书记。市长,直到市委书记,在党群副书记任上的时候,正是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的时候,不少年轻干部就是从他手上提拔起来的,不少已经到了县处级,分布在宜都各个部门,成为宜都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即便周若山离开宜都有些年头了,依然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

陆政东坐定之后环顾了一眼四周,省政府班子算走到齐了,这是他主持的第一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在别人看来,会议主要讨论的是贝化的问题,而在陆政东看来,贝化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在周书明眼里,贝化是一个让人头痛而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在陆政东看来,对于全局工作来讲,这是一个微观得不能再微观的事情,如果贝化成为他的工作重心,那他真是浪得虚名了。

关于贝化的具体改造方案,相关部门根据他的总体要求已经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陆政东听完发改委和国资委的初步方案之后说道:

“企业重组只是第一步,虽然这一步迈出去并不容易,可是相比起来,还算是轻松的,改革的最难点还在于重组后的第二重变化,那就是人的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贝化的问题最难就难在人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就不好办了,贝化要脱困,关键还是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而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之后很难翻身,除了行业性的衰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两点没有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好。”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也是相辅相成的问题,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目的也就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在这两方面能够突破,那就要在用工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做文章。

抓住主业发展的关键,增加主业吸纳职工的岗位,用发展来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难题。

针对贝化旗下的上百家二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有序进行改革,亏损严重的和主业无关的企业,可以采取多形式的产权结构,包括mbo式的经营群体与骨干职工持股,通过引入mbo的产权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推向市场,自己去刨食。

mbo即目标管理法,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经济学上,mbo即管理者收购,是现代企业转变所有权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管理者回购企业股份,从而实现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统一。

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股份的购买,以实现对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由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管理层收购,又称“经营层融资收购”,国内一般译为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管理层融资收购,即为管理层利用杠杆融资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具体来说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该公司的股份的行为,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该公司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提升管理价值的一种激励模式。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到企业主人的转变。

mbo通过设计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希望企业在管理层的自我激励机制。以及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mbo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大蛋糕”,管理层在“蛋糕”的增量中利用融资杠杆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给mbo融资的一方也在增量“蛋糕”中获得高额回报。mbo的实行,意味着对管理作为一种资源价值的承认。

管理层收购mbo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曾经风靡一时。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mbo近些年才开始试行并逐步兴起。

从目前来看,国内进行mbo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促进国企产权体制改革;二是解决民营企业带“红帽子”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企业向真正的所有者“回归”,恢复民营企业的产权真实面目。从而为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扫除产权障碍:三是帮助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四是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减少代理成本。由此可见,mbo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

陆政东对这些企业实行bmo也是形势所然,首先是贝化债台高筑。只能将筹措的极其珍贵和有限的流动资金用于最能盈利和最有前途的主业,若是像撒面粉一样,集团下属的企业都撒一点,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这来之不易的资金投进去就如同石沉大海,泡都不会冒一个,这样的现实就决定了贝化和主业无关的子企业无暇顾及。

而这些企业想要破产那也几乎已经是资不抵债,卖掉都变不出什么钱来,反而是一大摊子上万的职工需要安排,这么多人一下下岗,那恐怕更会出大问题,而实行mbo等多产权的方式,让这些困难企业管理层和职工自筹资金,自己解决经营问题,既不用就把设备之类的当废铜破铁卖掉,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就业的问题,这也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当然,从国外mbo实践中都可以看出,mbo并非适合所有的企业。实施mbo的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企业要有一定的管理效率空间;其次,企业处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如家电和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企业;第三点是企业要让人民,让国家受益,才是关键之所在。

国内有人在去年专家定为mbo年,去年已有宇通、方大、佛塑股份等上市公司试行了mbo方案。

mbo在西方发起的动因主要是解决经理人代理成本等问题,意在解决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企业的资产结构。

而国内的产权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产权制度,这就决定了国内mbo的动因和特点决然不同于西方。同时,mbo在西方的兴起也是因为可以综合应用各种完善的融资工具的结果,而国内证券市场还缺乏有效的融资工具,因此在国内现阶段的mbo操作与国外的mbo操作必然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这样的mbo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收购国有企业,从而国进民退,变成民营或者私营企业。

实质而言,mbo是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也正基于此,对于具有垄断性和资源性的行业,如电信、能源、交通,并不适用mbo,因为这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着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脉,不可能将其置于少数人的掌控制之下。相对的,竞争性行业更适于mbo的应用,因为其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的特性令代理成本降低、市场反应与决策速度加快,进而令企业更易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过几乎从实行之日起,一些经济学家就从未停止过对这种方式的质疑。一些专家认为。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角色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大规模实行管理层持股容易给企业带来五大风险:一是定价环节中的风险,例如行政干预,协议转让等;二是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风险。例如,先做亏公司再低价购进;三是收购者融资渠道不明的风险;四是运作风险;五是收购主体合法性不能保证的风险。所以应当立即停止。

mbo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中受到置疑有几个原因:首先。mbo在国外的使用得不多,比如在美国只有1%的企业实施了mbo,而国内部分学者在对mbo不是很了解,大力鼓吹这种方式;其次。mbo变成了mbi,而且还自己制订价格,这样的mbo极有可能被当作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最便捷方法来使用;再次,地方政府以某种条件做交易,对国有资产没有按程序进行核价,也没有引入公平竞价的机制就低价把国企出售给私人,这也给了权力寻租的极大空间。极其容易滋生腐*败。

正因为争论很大,而且大规模实施确实漏洞太大,极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所以陆政东在这个问题上显得特别慎重。贝化的这些子公司、子企业都是亏损严重的副业,而且事先并未得到这方面的风声,这就大大降低了故意虚报的可能,降低了贱卖的风险,而且陆政东也强调这是解决贝化这个特例,并无大规模推行的打算。

陆政东之所以如此慎重,也是因为他早就从梁梅以及周若山那里了解到周书明对于贝湖国企改制的一个大方向,周书明对于mbo顾虑很大,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所以陆政东也尽可能将这个限制在一个特例上,想解决贝化这个困扰省委省政府的大难题的同时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只是他这样还是有人表示出了不同意见。

在周若山表示支持之后,张新文马上也就表达了不同意见:

“政东省长的这些意见都会中肯和实际,确实是解决贝化难题的一剂良方,同时在产权改革这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想办法,对于贝化那些非主业业务的困难企业,完全可以让省里其他企业接手过去,让其重新获得新生……”

张新文很清楚,虽然他不想遭致陆政东对于他入常的强烈反对,但周书明对于产权这事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如果不表达不同意见,那周书明那一关恐怕更过不了,所以他必须要站出来。

“嗯,新文省长这个看法也是有道理的,武海省长,你是一个什么意见?还有林老,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您又是一个什么看法?”

“政东省长,企业改制是一个难点问题,企业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改制。”

副省长秦武海现在主要分管的是工交这一块,也和贝化脱不开关系,所以沉吟着缓缓道:

“贝化这几年不太景气,越是如此就越不能拖,要再拖下去,想要起死回生就更为困难了,我的看法是根据贝化的实际情况尽早着手……”

张新文冷冷的瞥了一眼有些两面讨好两边都不愿得罪的秦武海。

秦武海还真是个滑头,在他出任副省长这个问题上虽然周书记没有起多大作用,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也没有给秦武海设置多少障碍,否则他这个副省长职位未必就能如此顺当的当上。

杨凌峰在的时候秦武海还能表达一点不同意见,但是陆政东一来,这家伙态度似乎就有些变化了,在这个时候想左右逢源,实际也就是靠不住的。

什么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贝化的问题在常委会上已经做出了原则性的决定,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有所调整,但诸如产权问题那是原则性的,不是说改变就改变的。

陆政东之所以在张新文发完言之后就点秦武海的名,也是想看看秦武海的态度,先让在这边有可能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亮出来。

省政府党组一共七个人,包括省长和五个副省长加上秘书长杨启成,陆政东得看看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钉子,有多少观望者,当然还有谁会主动向自己靠拢。

秦武海这个态度同样也让陆政东不能满意,秦武海是搞企业出身的,从市属企业到副市长一路到现在的岗位,对于企业的弊端更是知之甚多,可连一个最真实的观点都不敢表达,这未免也太过于骑墙了。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太过失望,秦武海也没有坚定的表达反对意见,没站到对立面,他也能接受。

“我觉得武海省长的意见很中肯,对于贝化这样奄奄一息的状况,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拘泥于太多的条条框框,最重要的是要救活贝化,这是关键,围绕着这个关键,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有可能采取的办法,这也是常委会的核心精神。”

周若山接过了秦武海的话头,周若山端起茶杯深深的喝了一口茶,陆政东一直看着他就是希望他能表态,他不是不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有想到来得这样快,一下子把自己推上子风口浪尖,张新文略带冷意的目光似乎在探询着自己,看看自己究竟会怎么回答。这算是站队交锋第一步么?

陆政东这才来不长的时间就要因为这件事情引发争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合适,在选举之前,陆政东实在是不宜和周书明有任何公开的矛盾凸现出来的,但是贝化那个烂摊子拖一日那也就越发难一日,陆政东恐怕也是担心拖得太久,到时候根本就没法救,那样的结果反而会更不利,所以也就只有退而求其次。

“我也谈几句我对贝化的看法。”

就在众人沉思的时候,副省长刘志恒突然说道:

“我呢,不是分管经济的,但是贝化的事情上过多少次办公会议我都记不清了,耳朵都听得起老茧了,可问题还是一直没得到解决,不能再拖下去了,政东省长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拿出的方案又是根据贝化量体裁衣而制定的,我看可行。”

刘志恒鲜明利落的表明态度让整个常务会议气氛顿时一变,也让其他几位副省长对于这位平时相当低调甚至有点和稀泥味道的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观感顿时一变,究竟是陆政东的到来让其看到了希望,还是杨凌峰实在是顶不住而让其一直闲云野鹤一般,现在一时间也还不好确定,但是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成荫国的表现和陆政东的到来有很大关系。

刘志恒的发言让张新文心里颇为震惊,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在省政府办公会议上可有可无的,甚至都不如秘书长杨启成的刘志恒如此鲜明的表明态度,这太让他匪夷所思了!

陆政东同样也感到吃惊,他在安新工作的时候和刘志恒其实接触最少,在省政府几个副省长当中算是最不熟悉的之一。

当然他回到贝湖之后也不是没争取过刘志恒,只是刘志恒还是那副和事佬的样子,他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刘志恒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刘志恒之所以如此,一来是陆政东找他谈过,内容自然让他还是有些心动的,而更主要的是张新文没少对他指手画脚,他实在是看不惯张新文了,陆政东的这方案又没有违背周书明的大原则,还在这里婆婆妈妈的在小枝节上纠缠不休,简直有点姓资姓社的味道,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如此?

这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实在是太过分了。

会叫的狗不咬人,要咬就咬在关键时候,张新文不是想上常务副省长吗,那就偏不让你如意!

第22章 叹为观止第45章 震撼第86章 挂羊头的考察团第214章 意外第81章 暧昧?第66章 坑瀣一气第106章 功高震主第6章 突破口第36章 事端第40章 找上门来第70章 你让我做啥就做啥第162章 后陆政东时代第7章 黑金帝国第119章 圣女,剩女?第41章 越堕*落的东西越诱*惑第3章 谋人谋事第183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七)第75章 突发情况(六)第35章 三军用命第196章 深深的危机感第139章 其实不想走第163章 最特殊的大学第35章 “举贤不避亲”第134章 美女云集二第75章 世界太小第17章 软磨暗顶第十三章第213章 一夜,永恒第73章 不虚此行第179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三)第160章 取经第6章 被轻视了!第152章 故地重游第13章 督查组第21章 雄心勃勃(三)第61章 石破惊天(上)第31章 折服第24章 聚拢第119章 东窗事发(二)第18章 摆平“潜规则”第172章 西部办第54章 狼来了第19章 雄心勃勃第56章 治国齐天下第33章 人格魅力第150章 纨绔(二)第4章 意外?第26章 难辨第27章 没贼胆的女人第32章 意外之喜第68章 兴师问罪第24章 以己之长攻其所短第33章 口服心服第54章 远虑第46章 迎难而上第132章 一块肥肉第213章 波澜(二)第54章 权衡第30章 快乐并痛着第202章 破碎的矜持第38章 你拦路,我断水!第59章 做大做强第157章 幸福时光第3章 大胆直陈第38章 蜜月期第42章 先上车后买票第99章 故人来第91章 大会进行时第156章 利用第154章 故地重游(二)第210章 沉稳第124章 走得太远了(二)第216章 全省干部大会(一)第17章 议定谋断第156 吃霸王餐泡霸王吧第30章 报之以李第7章 被轻视了二第134章 敢伸手过来,就打手!第27章 翻身农奴把歌唱第84章 铁面枪牙大丈夫!第112章 对手出招第86章 遇险第90章 厚积薄发(二)第173章 故旧来访第213章 一夜,永恒第154章 借题发挥第44章 袒露心扉第96章 今宵风月谁与共(二)第137章 定心丸第123章 主动出击第138章 表姨来了第101章 暗流涌动第181章 调查组第5章 轻装上阵第158章 最难消受美人恩第43章 “疯狂计划”第229章 暴风雪来得很猛烈第23章 出手第32章 比你更牛第17章 议定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