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三军用命(二)

陆政东并没有在救援结束之后就离开了安楠市,救援虽然结束,但是后续的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

安楠电视台,省电视台、央视都报道了安楠发生重大泥石流和滑坡的事情,陆政东也知道这件事避免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运气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他在当时是做出了最为及时和正确的决策,这一点不管是在高层还是在高层还是在省里都让他得分不少。

而在安楠的这几天,陆政东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潦倒和窘迫,陆政东在接见参加救灾表现很突出的安楠市的一只矿山救护队的时候,有人就直言现在没有人看到安楠过去为国家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在安楠变成这样子之后,安楠就成了被抛弃和遗忘的地方。

陆政东也不能说他们的话没有道理,不管是谁当省里的主要领导,谁都不会不知道安楠,可是安楠的现状就决定了安楠很难成为领导优先要处理的对象。

这不仅仅是涉及到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众多的产业工人的出路问题,以及如何恢复生态环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错综复杂而又庞杂斑驳,采取的措施轻了,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作用,而采取的措施太猛了,安楠方方面面又会强烈反弹。

所以不管是省里那一任领导都想等理顺其他容易理顺的事情之后再回头来解决安楠的问题,只是贝湖需要理的事情实在太多,到最后所谓的解决安楠的问题都不了了之……

既然安楠已经的事情已经摆在陆政东面前,陆政东也就想试着开始着手解决安楠的问题,只是想要解决安楠的问题,班子的问题。特别是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人选一定要选好。

对于安楠这样的困难城市,需要的是要有开拓精神,具有创造力的干部担纲领头人才会真正拉动这辆已经快散架的马车,而眼下的市委书记邱会三和刘安泉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事实上。两人被安排到安楠,主要就是守住安楠这个摊子。尽量不给省里添麻烦。

而他要开始着手解决安楠这个摊子,在省里恐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贝湖最近几届省委省政府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先解决发展问题,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解决问题。对于像安楠这样的老大难,肯定是列在议事日程的最后面。

而且现在他在贝湖也已经展开了一些工作,这样把摊子摆得太多,扯得太大,资金的问题是个问题,而更大的问题是省里的其他同事肯定会担心这样会顾此失彼。

所以必须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说服省里的方方面面,这件事才真正有可能开始实施。而这方面他还必须要想一想。

也就是在这次接见中陆政东还再一次听到有人提起马英华,而且还是以称赞的口吻提起,陆政东知道,安楠市里的领导不会不知道马英华和他之间的那档事。肯定是不会在他面前提及。

至于这些矿工,肯定是事先给这些人打过招呼的,不过这些矿工本就是苦出身,也没什么可顾忌的,对于这样的交代估计也没太往心里去,见他又没什么架子,本着朴素的想法,于是有些话就脱口而出。

从这些矿工的口中,陆政东能感受到这些人倒是对马英华的印象相当不错,这着实有些出乎陆政东的意料,这也不由让他对这个马英华有了那么一点兴趣。

所以在接见结束之后,陆政东不由就对杨启成问道:

“秘书长,那个马英华既然原来是安楠的市长怎么会去高教厅?”

杨启成对马英华的情况是摸得一清二楚,于是把前因后果一一道来,马英华在安楠的时候,安楠虽然已经没落,由于资源的枯竭,原先配套的电厂倒是有了富裕的用量,而那几年是由于经济发展,全省电力供应都非常的紧张,于是省里就协调往外输出。

哪知道电是输出去了,资金却没见回来,当时安楠周边几乎都欠安楠的电帐,甚至其中一大部分明里暗里成了死债、无头债。

安楠通过各种渠道,甚至通过省里协调催款都没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马英华毅然决然向全市电厂企业下达了命令:停止向欠煤款电款的地区及单位供电!

这时,省里“关心”起安楠了,一方面安抚安楠,一方面“协调”欠款地市还款。在象征性地给安楠还了一点电款后,又希望安楠供电。

可是马英华据理力争,讲安楠本身现在都困难,这些地方还拖着安楠这点可怜的收入不给,这实在说不过去,要求这些欠账的地区必须要把大部分欠账归还之后,安楠才会恢复供电。

马英华在这件事上真正得罪了那些欠安楠电款的市级大员们,当然更是触怒了省里的领导,省里既然打了当然这样的理由招呼,居然不听,站在省里的角度是牺牲安楠一地,换得全省更快的发展,马英华不听招呼,那就是“不顾全大局”了。

于是就这样被调离安楠,回归他的老本行,当然理由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因为他和当时的安楠市委书记处理不好关系。

陆政东听完,也不禁一笑:

“这个人倒是有点意思。”

马英华这人倒也还是有点血性,只是在体制之内,在有血性的同时还是需要有政治智慧,这件事其实马英华有很多更好的解决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却选择了最为下策的一种,所以不管是从这件事还是在媒体上评论他的事情,说明这个马英华太过于恃才傲物,或者说有些书生意气,而这样的性格显然在体制中是难以生存的……

杨启成也是呵呵一笑,他并不清楚陆政东这话是褒是贬,不管是褒是贬,这样的事情他只能做客观的描述,不做出任何评价是最好的……

陆政东原本还准备在安楠多了解一些情况,不过省委办公厅通知他,书记碰头会要讨论研究一批事情,其中包括下一批地市班子成员的调整问题,这一批调整有很大一部分是陆政东所提议的经济常委,他不可能不与会,于是陆政东也只能启程回到省城。

书记碰头会不可能这么快就定出人选,而是确定选拔这些人的一些办法,这同样是一个非常有讲究的事情,这些办法就决定了那些人能被框进候选之中,那些人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

在会上,周书明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陆政东看得出来,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要求组织部对进入视野的人进行民意测验,把有能力、风评好的干部推选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显然,周书明这样的举措是因为之前常委选举的那点事,不想再出现那样的意外,并没有针对谁的意思。

周书明并没有提出其他的要求,自然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越是在这样还比较敏感的时刻,谁也不会主动挑起事端,都会做出一些妥协,就算是人事问题往往也能比较和谐的进行。

书记碰头会结束之后,陆政东才刚刚踏进自己办公室,还没坐下,秘书小安就打内线进来,告诉他有周书记的电话。

陆政东不由有些奇怪,周书明的电话这么快又追着打了过来,难道有什么事情刚刚在碰头会上周书记忘记有重要的事情和他讲了?

这可不是一向严谨有余的周书明的风格……

第50章 温泉水滑洗凝脂第20章 等于是天塌下来了!第76章 意外之喜第35章 再遇白警官第182章 水落石出第60章 诱*惑无处不在第66章 发难第168章 一盘大棋第15章 找上门来第19章 有谋乃大(上)第2章 “空军司令”?!第3章 较量拉开序幕第66章 发难第65章 第一把火第62章 新起*点第91章 自古雄才多磨难第157章 三人行(二)第55章 近忧第41章 机锋第149章 冷处理第20章 雄心勃勃(二)第182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六)第209章 疯狂第13章 越奢*靡就越让人堕落第46章 利益最大化第56章 新气象新动作第128章 履新第135章 敢伸手过来,就打手!(二)第73章 计划不如变化快第135章 说服第15章 穷则思变第59章 女副省长的春天第50章 分歧初现第72章 梅开二度第109章 情难自禁第213章 波澜(二)第51章 朦胧第89章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第98章 入手第27章 翻身农奴把歌唱第45章 忐忑第112章 对手出招第202章 破碎的矜持第36章 三军用命(二)第2章 赴任(二)第65章 第一把火第205章 微妙局面(三)第137章 定心丸第8章 搭班子第101章 暗流涌动第41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第21章 钓鱼与爱好第5章 密谋第48章 低头做事,抬头看路第131章 “和亲”第10章 前倨后恭第157章 三人行(二)第201章 重视第61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二)第150章 过年第152章 至一百五十三章第136章 说服(二)第25章 掀起你的盖子来(二)第35章 三军用命第119章 圣女,剩女?第124章 不想说再见第71章 “勇于献身”第121章 燃情在雪夜第52章 人事总是最敏感第48章 强大的上任第189章 真金白银第101章 暗流涌动第33章 建功立业正当时第71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第68章 不速之客第96章 年轻的市委书记今宵风月谁与共三第173章 故旧来访第19章 书记被差额掉了!第93章 不敢置信第15章 找上门来第84章 考察调研第196章 投奔第59章 你没骄傲的资本第88章 令人心醉第10章 幸福女人一百四十九章 完全放开心胸第97章 上任就遇到难题第15章 陆氏新政第一波(二)第84章 不平等交易第71章 回县第15章 锋芒当闪紧要处第44章 放不下第2章 风雨骤来第3章 大胆直陈第6章 明修栈道第3章 较量拉开序幕第34章 小鬼难缠第20章 困兽犹斗(上)第16章 让年轻人充满希望